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及护岸方法_2

文档序号:8249399阅读:来源:国知局
金属、N、P等污染物。其中,级配砾石可稳定该层结构并起到吸附过滤的作用;沸石对底泥中氮的吸附作用较强;粉煤灰除了吸附磷之外,还可对水体中的重金属起到良好的吸附作用,从而基本消除了底泥在护岸中对水体的污染。
[0035]所述吸附过滤层3中还可设置骨架结构,稳定坡岸,固定吸附过滤层3中的混合物。为获得更好的效果,优选地,所述护岸结构还包括铺设在所述三维植物网2的种植土以及种植在所述种植土中的具有净化水质功能与景观效果的水生或湿生植物,再次对底泥中的污染物进行吸收净化。通过级配砾石、沸石、粉煤灰的吸附过滤及湿生植物的双重净化作用,能够有效地消除有害物质对水体的污染。
[0036]为固定所述吸附过滤层3不因水流冲刷或较陡的坡度而下滑,尤其当所述护岸基础坡面I的坡度大于45°时,可在所述护岸基础坡面I底部设置挡墙7,所述挡墙7高于所述吸附过滤层3的底端30?50cm,并且所述挡墙7为具有透水功能的挡墙,如:石笼网或深水粧等。本发明将河湖清淤后的底泥进行就地利用,并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应用于河湖水体的护岸建造,并通过分层式护岸结构和植被种植进一步对底泥的污染物及富营养化物质进行吸收过滤,不仅达到了底泥的无害化资源利用,而且避免了护岸建造所需的种植土等资源浪费,并节约了底泥运输的成本,形成了结构美观稳定,生态效果突出的生态护岸。
[0037]实施例2
[0038]本发明的还提供一种生态护岸方法,所述护岸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9]A、将河湖疏浚底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将处理好的底泥粉碎后与细沙混合后备用。具体地,河湖疏浚底泥就地经过脱水减量化处理后,添加重金属螯合剂、固化剂、可降解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等进行对底泥中的重金属等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将处理好的底泥粉碎后与细沙按照体积比为1:1?2:1的比例混合后备用。
[0040]B、根据护岸设计要求的高度及坡度处理护岸基础坡面1,以满足施工要求。
[0041]C、将级配砾石、沸石以及粉煤灰铺设在所述护岸基础坡面I上,形成吸附过滤层3,并在所述吸附过滤层3上铺设三维植被网2进行固定。具体地,首先在作业面上铺设级配砾石、沸石、粉煤灰,三者以体积比为6:2:2?4:3:3的比例的充分混合物,若坡度大于45度,可设置骨架结构,固定所述吸附过滤层3中的主料。所述级配砾石的粒径为2cm?15cm,所述沸石粒径为Icm?5cm,所述粉煤灰的粒径为0.5cm?1cm。该层厚度可根据坡度等进行一系列调整,一般可设置为1cm?30cm。然后在所述吸附过滤层3上铺设三维植被网2进行固定。最后,在三维植被网表面覆园林壤土约2?10cm,种植净化水质功能与景观效果的水生或湿生植物。
[0042]D、将步骤A中预处理后的底泥和细沙填入生态袋5内,并将所述生态袋5堆砌在所述吸附过滤层3之上的护岸基础坡面I上,形成底泥生态袋层4。具体地,首先,将前述底泥中添加重金属螯合剂、固化剂、重金属污染微生物,种类与剂量需根据重金属种类及含量决定。然后,将处理过的底泥与细沙按体积比为1:1?2:1的比例混合装入生态袋5中。最后,在护岸上层区域按照生态袋护岸铺设规范进行多层堆叠并固定,形成稳定的柔性护岸体。
[0043]E、在所述生态袋5上种植植物6,所述植物6为重金属超富集型植物及其它景观植物,之后进行常规维护。
[0044]优选地,当所述护岸基础坡面I的坡度大于45°时,所述步骤B还包括在所述护岸基础坡面I底部设置挡墙7。
[0045]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岸结构包括沿护岸基础坡面(I)自下而上设置的吸附过滤层(3)与底泥生态袋层(4),所述吸附过滤层(3)为级配砾石、沸石以及粉煤灰铺设而成的层状结构,所述吸附过滤层(3)的上方还铺设有三维植被网(2),所述底泥生态袋层(4)由内部填充底泥与细沙的生态袋(5)堆砌形成,所述生态袋(5)上种植有重金属超富集型植物及景观植物(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泥生态袋层(4)与所述吸收过滤层(3)的垂直高度比例为1:1?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过滤层(3)的厚度为10?30cm,所述级配砾石的粒径为2?15cm,所述沸石粒径为I?5cm,所述粉煤灰的粒径为0.5 ?Icm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岸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护岸基础坡面(I)坡面底部的挡墙(7),所述挡墙(7)高于所述吸附过滤层(3)的底端30?50cm,并且所述挡墙(7)为透水挡墙,至少为石笼网或深水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岸结构还包括铺设在所述三维植物网(2)的种植土以及种植在所述种植土中的水生或湿生植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泥为经过脱水减量并添加重金属螯合剂、固化剂以及重金属污染微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的河湖疏浚底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过滤层(3)中级配砾石、沸石以及粉煤灰的体积比为6:2:2?4:3: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袋(5)内底泥与细沙的体积比为1:1?2:1。
9.一种生态护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岸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河湖疏浚底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将处理好的底泥粉碎后与细沙混合后备用; B、根据护岸设计要求的高度及坡度处理护岸基础坡面(I); C、将级配砾石、沸石以及粉煤灰铺设在所述护岸基础坡面(I)上,形成吸附过滤层(3),并在所述吸附过滤层(3)上铺设三维植被网(2)进行固定,在所述三维植被网(2)上覆种植土并种植水生或湿生植物; D、将步骤A中预处理后的底泥和细沙填入生态袋(5)内,并将所述生态袋(5)堆砌在所述吸附过滤层(3)之上的护岸基础坡面(I)上,形成底泥生态袋层(4); E、在所述生态袋(5)上种植重金属超富集型植物及景观植物(6),之后进行常规维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护岸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护岸基础坡面(I)的坡度大于45°时,所述步骤B还包括在所述护岸基础坡面(I)底部设置挡墙(7)。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及护岸方法,所述护岸结构包括沿护岸基础坡面自下而上设置的吸附过滤层与底泥生态袋层,所述吸附过滤层为级配砾石、沸石以及粉煤灰铺设而成的层状结构,所述吸附过滤层的上方还铺设有三维植被网,所述底泥生态袋层由内部填充底泥与细沙的生态袋堆砌形成,所述生态袋上种植有植物。本发明将河湖清淤后的底泥进行就地利用,通过分层式护岸结构和植被种植进一步对底泥的污染物及富营养化物质进行吸收过滤,不仅达到了底泥的无害化资源利用,而且避免了护岸建造所需的种植土等资源浪费,并节约了底泥运输的成本,形成了结构美观稳定,生态效果突出的生态护岸。
【IPC分类】A01G1-00, E02B3-12
【公开号】CN104563061
【申请号】CN201410828798
【发明人】谭德远, 樊蓓莉, 邢萌萌, 翟鹏辉, 蔡飞, 郭宏凯, 高彦波, 王婉清
【申请人】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