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初雨弃流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448661阅读:来源:国知局
5,浮筒限流阀5包括安装板51、管盖52和浮筒53和与安装板51铰接的杆形连接件,安装板51上开有与弃流管4管口对应的流孔54,安装板51背后在流孔54处设有和弃流管4管口连接的环形阀座,环形阀座同时用于将浮筒限流阀5固定在井体I上(也可以不用阀座直接将安装板51固定在井体I上),杆形连接件为V形杆58,管盖52和浮筒53设置在V形杆58两臂端部。管盖52形状与流孔54相对应,V形杆58为倒置,管盖52和浮筒53在V形杆58的下端,V形杆58上端(两臂连接处)与安装板51铰接且两侧设有初态调节装置和关闭限位装置,初态下管盖52和浮筒53位于弃流管4两侧,浮筒限流阀5通过安装板51与井体I固定连接。初态调节装置包括周向焊接在安装板上的调节螺母55及位于调节螺母55内的调节螺栓56,初态下管盖52所在一侧(左侧)的V形杆58与调节螺栓56端部接触限位,管盖52与流孔54不重合或部分重合,本实施例中为管盖52与流孔54不重合。关闭限位装置为限位螺栓57,当浮筒53所在一侧(右侧)的V形杆58与限位螺栓57接触限位时,管盖52与流孔54管口留有一定间隙,不完全重合。
[0030]安装滤筒6和浮筒限流阀5时,将井盖12打开,先在井体I底部安装浮筒限流阀5,再将滤筒6卡接在卡槽10上,两侧的卡槽10底部还可以与井体I周壁配合设置弓形承重板,与底部9对应,起限位和承重作用,使滤筒6在井体I内更加稳定。
[0031]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在降雨初期,雨水通过地面径流进入雨水管道,再进入初雨弃流装置的进水管2,由于初期雨水比较脏,污染物浓度较高,浮筒限流阀5初态下管盖52所在一侧(左侧)的V形杆58与调节螺栓56端部接触限位,弃流管4处于开启状态,初雨进入此装置后就直接从弃流管4流出进入污水管道送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0032]随着降雨的持续,降雨强度越来越大,进水管2的流量就会大于弃流管4的流量,井体I中的液位就会上升,当液位上升到浮筒中心水平线时,浮筒53就会慢慢随着液位的进一步上升,带动管盖52向右转动,逐渐关闭流孔54 (弃流管4),当上升至浮筒53所在一侧(右侧)的V形杆58与限位螺栓57接触限位时,管盖52与流孔54 (弃流管4)还留有一定间隙,弃流管4流量达到最小。
[0033]后期的雨水水质较好,如图2所示,后期雨水首先经过滤筒6过滤后,再经出水管3流出,将后期雨水进行回收利用。
[0034]当降雨结束,由于浮筒限流阀5关闭后还有一定的泄漏量,所以井内的液位逐渐下降,当下降到低于浮筒的中心液位时,浮筒53下降带动管盖52向左转动,逐渐开启流孔54(弃流管4),这样井内剩余的雨水就可以对井体底部沉积的泥沙进行冲洗,冲洗完毕后浮筒限流阀5恢复初态。
[0035]初态调节装置调节可以调节浮筒限流阀初始开度,从而实现对弃流量的调节,本实施例中浮筒限流阀初始开度为全开,即初态下管盖52与弃流管4管口完全不重合,当需要减小浮筒限流阀初始开度时,将调节螺栓56在调节螺母55中拧紧,即调节螺栓56的限位端部与调节螺母55的轴向距离增大,所以管盖52初态下会向右偏移,遮住部分弃流管4管口,使降雨初期弃流管4流量减小。相同的,当将调节螺栓56在调节螺母55中拧松,SP调节螺栓56的限位端部与调节螺母55的轴向距离减小,所以管盖52初态下会向左偏移,使降雨初期弃流管4流量增大。
【主权项】
1.一种初雨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体(I)及设置在井体上的进水管(2)、出水管(3)和弃流管(4),所述弃流管(4)高度低于出水管(3),所述井体(I)内在出水管(3)处设有过滤装置,所述井体(I)内在弃流管(4)处设有浮筒限流阀(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初雨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限流阀(5)包括安装板(51)、管盖(52)、浮筒(53)以及与安装板(51)铰接的杆形连接件,所述安装板(51)上开有与弃流管⑷管口对应的流孔(54),所述管盖(52)和浮筒(53)与杆形连接件端部连接且初态下位于流孔(54)两侧,所述杆形连接件两侧分别设有初态调节装置和关闭限位装置,所述浮筒限流阀(5)通过安装板(51)与井体(I)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初雨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为滤筒¢),所述滤筒(6)包括横截面为弓形的周壁(7)及连接在周壁上下端的上盖(8)与底部(9),所述周壁(7)的弧形面与井体(I)内壁形状贴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初雨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周壁(7)弓形的两端设有沿轴向的凸起,所述井体两侧设有与凸起对应的卡槽(10),所述凸起进入卡槽(10)内使滤筒(6)与井体⑴卡接。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初雨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6)通过螺钉与井体(I)固定连接。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初雨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6)上方设有提手(11)。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初雨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周壁(7)由孔径为5_的钢滤网制成。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初雨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形连接件为V形杆(58),所述管盖(52)和浮筒(53)分别连接在V形杆(58)两臂端部,所述V形杆(58)两臂连接处与安装板(51)铰接。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初雨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态调节装置包括周向焊接在安装板上的调节螺母(55)及位于调节螺母(55)内的调节螺栓(56),初态下管盖(52)所在一侧的杆形连接件与调节螺栓(56)端部接触限位。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初雨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闭限位装置为限位螺栓(57),当浮筒(53)所在一侧的杆形连接件与限位螺栓(57)接触限位时,所述管盖(52)与流孔(54)间存在间隙。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初雨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种初雨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体及设置在井体上水平方向的进水管、出水管和弃流管,所述弃流管高度低于出水管,所述井体内在出水管处设有过滤装置,所述井体内在弃流管处设有浮筒限流阀;所述浮筒限流阀包括安装板、管盖、浮筒以及与安装板铰接的杆形连接件,所述管盖和浮筒与杆形连接件端部连接且初态下位于弃流管两侧,所述杆形连接件两侧分别设有初态调节装置和关闭限位装置,所述浮筒限流阀通过安装板与井体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以完成前期污染物自动排放,后期收集雨水的过滤,无需电力装置,安全环保,节能耐用。
【IPC分类】E03F5/04, E03F5/14
【公开号】CN105201067
【申请号】CN201510570524
【发明人】李习洪, 周超
【申请人】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