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洪调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82559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雨洪调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系统,具体地指一种雨洪调控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城市大气污染及地面污染的增多,雨水径流污染愈加严重,尤其是污染物较多的初期雨水,据调查,有些地区的初期雨水的污染物指标最高值以远远高于典型城市生活污水,因此对于初雨进行收集处理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时,容易形成积水,导致城镇内涝。
[0003]目前,一般是将雨水全程排入自然水体,这种方式会造成一定的水体污染。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与雨水收集利用技术的发展,在排水系统中,开始考虑采取截流井等雨洪调控设施对初期雨水进行截流,将初期雨水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处理,然后再将中后期雨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中。现有雨洪调控设施存在以下缺点:1)对雨洪调控存在滞后,容易形成积水,导致城镇内涝时有发生;2)对初期雨水截流流量控制模糊粗放,如果初雨分离不充分,就会对自然水体产生污染,如果截流初雨过多,就会造成雨水调蓄池有限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应用,另外对污水厂处理量要求也很高。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雨洪调控系统,该系统能对雨水进行及时调控,有效防止了城镇内涝和初期雨水直接排放造成污染。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雨洪调控系统,包括排水过道,所述排水过道左端设有雨水进口,右端设有待处理雨水出口,所述排水过道前侧设有泄洪口,所述泄洪口处设有泄洪控制堰门;所述排水过道后侧从左至右并排设有第一调蓄池和第二调蓄池,所述排水过道与所述第一调蓄池间设有第一溢流结构,所述第一调蓄池与所述第二调蓄池间设有第二溢流结构,且所述第一调蓄池与所述第二调蓄池间连有后过水通道,所述后过水通道上设有单向止回阀,所述第一调蓄池内设有潜污泵,所述潜污泵的出水端与所述排水过道相连。
[0006]本实用新型通过排水过道直接将初期雨水排放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避免了初期雨水对自然水体的危害;并通过第一调蓄池,第二调蓄池,第一溢流结构及第二溢流结构的妥善配合,对中期雨水进行调控;同时通过泄洪控制堰门及时泄洪,实现洪峰调控,进而防止了城镇内涝;降雨结束后,排水过道中的水位下降到设定值时,第一调蓄池中的潜污泵开启,将第一调蓄池及第二调蓄池中储存的雨水抽到排水过道中进行排放;本实用新型在实现初期雨水分离的同时能对中期雨水和洪峰及时进行调控,根据降雨雨量的不同,对雨水的排放进行有序控制和调蓄,有效的防止了初期雨水直接排放的污染及城镇的内涝,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可全自动控制,无需人工操作,调蓄安全可靠。
[0007]进一步地,所述泄洪控制堰门的水位设计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溢流结构的水位设计高度,所述第一溢流结构的水位设计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溢流结构的水位设计高度。
[0008]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排水过道内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调蓄池内设有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及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潜污泵的信号输入端相连。降雨结束后,当排水过道中的水位下降到设定值时,第一液位传感器发出信号,从而第一调蓄池中的潜污泵开启,将第一调蓄池及第二调蓄池中储存的雨水抽到排水过道中进行排放;当第一调蓄池内水位下降到设定值时,第二液位传感器发出信号,从而第一调蓄池中的潜污泵关闭。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蓄池与所述第二调蓄池内分别设有冲洗装置,所述第一调蓄池内设有第一潜水泵,所述第二调蓄池内设有第二潜水泵和第三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潜水泵的信号输入端通过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潜水泵的信号输入端通过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相连。当第一调蓄池和第二调蓄池内水位降低到设定值时,第二液位传感器和第三液位传感器发出信号,从而第一潜水泵和第二潜水泵开启,分别向水力翻斗中注水,对调蓄池底部进行及时的冲洗,冲洗的污水通过潜污泵抽出,经排水过道排放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0010]进一步地,所述排水过道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调蓄池前侧的左排水室和位于所述第二调蓄池前侧的右排水室,所述左排水室和所述右排水室间连有前过水通道,所述前过水通道上设有恒流阀;所述泄洪控制堰门设置在所述左排水室内。由于初期雨水中含有较多具有污染物的颗粒,而且初期雨水的雨量不是很大,通过排水过道时,经过恒流阀直接排放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0011]进一步地,所述泄洪控制堰门为浮箱式上游控制堰门。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溢流结构和所述第二溢流结构分别为溢流墙。进一步地,所述冲洗装置为水力翻斗或拍门式冲洗门。
[0013]进一步地,所述前过水通道设置在所述左排水室与所述右排水室之间隔墙的底端。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后过水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蓄池与所述第二调蓄池之间隔墙的底端。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雨洪调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更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它们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定。
[0017]如图1所示,一种雨洪调控系统,包括排水过道I和控制单元(未示出),所述排水过道I包括左排水室1-1和右排水室1-2,左排水室1-1和右排水室1-2间连有前过水通道19,该前过水通道19设于左排水室1-1和右排水室1-2间隔墙的底端,所述前过水通道19上设有恒流阀20,左排水室1-1左端开有雨水进口 2,右排水室1-2右端开有待处理雨水出口 3,待处理雨水出口 3通过管道与污水处理厂连通;左排水室1-1前侧墙上设有泄洪口 4,泄洪口 4后侧的左排水室1-1内设有泄洪控制堰门5,该泄洪控制堰门5采用浮箱式上游控制堰门,左排水室1-1内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6。
[0018]在上述方案中,左排水室1-1后侧设有第一调蓄池7,右排水室1-2后侧设有第二调蓄池8,左排水室1-1与第一调蓄池7间设有第一溢流结构9,该第一溢流结构9为溢流墙,第一调蓄池7与第二调蓄池8并排设置,两池之间由第二溢流结构10隔开,该第二溢流结构10也为溢流墙,左排水室1-1与第一调蓄池7间的溢流墙高度高于第一调蓄池7与第二调蓄池8间溢流墙的高度,而泄洪控制堰门5的水位设计高度则高于左排水室1-1与第一调蓄池7间的溢流墙高度,第一调蓄池7与第二调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