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底泥隔离层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879985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厚度,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保证自身强度。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限定中间修复层2的厚度,从而在保证中间修复层2的修复效果的前提下,防止因中间修复层2过厚而导致的质量过重不易铺设。
[0039]中间修复层2内还设有细沙。用于自然流动比较少或者基本没有的水体河段。细沙的自身重量较轻,在自然流动比较少或者基本没有的水体河段,无需加重底泥隔离层主体,而防止底泥隔离层主体无法定位,漂移。
[0040]中间修复层2包括一外包结构11,外包结构11内设有一网格状固定结构12,外包结构11内还设有偶数个用于填充活性修复材料13的容纳腔,容纳腔由外包结构11与网格状固定结构12固定连接构成。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活性修复材料13密封在中间修复层2中,通过设有网格状固定结构12,防止成团,或者区间密度过小,有效的控制本实用新型各个部位的活性修复材料13的填充均匀性。外包结构11的横截面呈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中的任意一种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外包结构11设计为多种不同的横截面,可用于污染水体的不同容置空间的活性修复用。外包结构11是由布制材料构成的密封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选取布制材料作为封装活性修复材料13用的材料,因为布制材料相较塑料强度大,易于卷成卷状。外包结构是由土工膜构成的密封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选取土工膜作为封装活性修复材料用的材料,因为土工膜易于卷成卷状,且可以起到防渗漏的效果。外包结构11是由土工膜构成时,可以不设有上下两层防渗膜层,也可以设有。网格状固定结构12也可以设置在外包结构的外壁上,外包结构11内还设有偶数个用于填充活性修复材料13的容纳腔,容纳腔由外包结构与网格状固定结构12固定连接构成。
[0041]网格状固定结构12包括至少九个纵横交错排布支撑杆,相邻的支撑杆的间距不小于5cm,且不大于30cm ;支撑杆的上端面与外包结构11内壁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支撑杆的下端面与外包结构11内壁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支撑杆的高度不大于10cm。本实用新型通过限定支撑杆的高度,便于通过高度限定活性修复材料13的填充高度。
[0042]网格状固定结构12是由编织线上下贯穿外包结构11编织而成,网格状固定结构12的横截面包括至少三个相互平行的平行线,还包括至少三个垂直于平行线的垂直线;夕卜包结构11通过编织线分割成偶数个独立的容纳腔。本实用新型通过由编织线构成的网格状固定结构12,首先,将活性修复材料13用由外包结构11密封、打匀,用编织线固定活性修复材料13与外包结构11的相对位置,防止活性修复材料13在外包结构11内移动,导致活性修复材料13在外包结构11内的分布不均。编织线的径向宽度优选为容纳腔高度的1/2。有助于保证中间修复层2的平整性。网格状固定结构12的纵向高度不大于10cm,且不小于0.5cm。活性修复材料13是颗粒活性碳。对污染物进行吸附,防止外逸污染水体。网格状固定结构12是一土工格栅,土工格栅设有偶数个通孔,工土格栅与外包结构11固定连接构成容纳腔;通孔的个数等于容纳腔的个数。
[004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河道底泥隔离层,包括一底泥隔离层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泥隔离层主体包括一中间修复层,所述中间修复层的上方与下方均设有一防渗膜层; 所述防渗膜层是一由工土膜制成的防渗膜层; 所述中间修复层内设有颗粒活性碳、碾碎磷灰石、有机粘土中的任意一种活性修复材料; 所述防渗膜层的厚度不大于5_,且不小于0.2mm ; 所述中间修复层的厚度不大于10cm,且不小于0.5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底泥隔离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修复层包括一外包结构,所述外包结构内设有一网格状固定结构,所述外包结构内还设有偶数个用于填充活性修复材料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由所述外包结构与所述网格状固定结构固定连接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底泥隔离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结构的横截面呈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中的任意一种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底泥隔离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结构是由土工膜构成的密封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底泥隔离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状固定结构包括至少九个纵横交错排布支撑杆,相邻的所述支撑杆的间距不小于5cm,且不大于30cm ; 所述支撑杆的上端面与所述外包结构内壁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下端面与所述外包结构内壁的下端面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杆的高度不大于10c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底泥隔离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状固定结构是由编织线上下贯穿所述外包结构编织而成,所述网格状固定结构的横截面包括至少三个相互平行的平行线,还包括至少三个垂直于所述平行线的垂直线; 所述外包结构通过所述编织线分割成偶数个独立的所述容纳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道底泥隔离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线的径向宽度为容纳腔高度的1/2。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底泥隔离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状固定结构是一土工格栅,所述土工格栅设有偶数个通孔,所述工土格栅与所述外包结构固定连接构成所述容纳腔; 所述通孔的个数等于所述容纳腔的个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领域。河道底泥隔离层,包括一底泥隔离层主体,底泥隔离层主体包括一中间修复层,中间修复层的上方与下方均设有一防渗膜层;防渗膜层是一由工土膜制成的防渗膜层;中间修复层内设有颗粒活性碳、碾碎磷灰石、有机粘土中的任意一种活性修复材料;防渗膜层的厚度不大于5mm,且不小于0.2mm;中间修复层的厚度不大于10cm,且不小于0.5cm。本实用新型在中间修复层上下均设有一防渗膜层,从而防止底泥中的污染物污染水体质量,通过在双层防渗透膜层中间设有一中间修复层,从而防止当下层防渗膜层无法防止底泥外逸污染物时,通过中间修复层,防止污染的进一步向上蔓延。
【IPC分类】E02B3-16
【公开号】CN204589921
【申请号】CN201520162235
【发明人】赵秀红, 殷珂, 郭志军, 王亮
【申请人】上海建为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