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截流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02573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截流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污水的截流处理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截流井。
【背景技术】
[0002]在降雨过程中,初期雨水水量较小,会携带地表污染物流进河流和海洋,不仅污染了自然水体,还使雨水得不到资源化利用;随着降雨量增大,地面污染物减少,降雨产生的雨水为清洁雨水。现有技术中多数采用了完全分流制排水体制,将初期及清洁雨水全部排放至自然河道,造成环境污染;或者排放到城市管网造成污水厂负担过重。
[0003]截流井处于整个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枢纽部位,是整个系统的关键构筑物。传统的的堰式截流井、槽式截流井和槽堰式截流井,均没有实现对初期雨水和清洁雨水的分别收集,清洁雨水与初期雨水存在混流的问题。而现有的几种可实现对初期雨水和清洁雨水分别收集处理的截流井,均存在可操作性差,运行不稳定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初期雨水和清洁雨水进行分别收集处理的截流井。
[000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造简单,可操作性强,能够实现连续平稳运行的截流井。
[0006]—种截流井,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进水管、出水管和截流管的井体,设置于井体内的水箱、导流槽、沉淀池、污水收集池、翻板机构、闸阀和导流板;所述进水管设置在所述水箱的上游侧,并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出水管设置在所述沉淀池的下游侧,并与所述沉淀池连通;所述截流管设置在所述污水收集池的下游侧,并与所述污水收集池连通;所述水箱连接有导流板,在导流板处分为两个流路,第一流路连接污水收集池,第二流路通过所述导流槽与所述沉淀池连通,所述翻板机构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沉淀池和污水收集池之间的隔壁上用以同时打开或关闭所述沉淀池和污水收集池,当所述翻板机构打开时,第一流路接通,所述导流板连通污水收集池,当所述翻板机构关闭时,第一流路关闭,所述翻板机构连通所述导流板和出水管;在所述污水收集池和沉淀池之间的隔壁上设置有闸孔,连通所述沉淀池和污水收集池;所述闸阀设置在所述隔壁上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闸孔。
[0007]优选的,所述水箱设置在污水收集池的上游的上方,水箱呈上端开口的箱形结构,并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水箱底部设有与导流板连通的通流孔。
[0008]优选的,所述导流板的其中三个端面固定连接在所述井体的内壁上,另一端面延伸到所述污水收集池的上端开口内。
[0009]优选的,在所述导流板朝向所述污水收集池的端面上设置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与所述翻板机构朝向所述进水管方向的端部相配,使所述翻板机构转动到水平状态时,所述端部与台阶部之间能够实现配合密封。
[0010]优选的,所述污水收集池包括第一纵向隔壁和第二纵向隔壁,所述两个隔壁的底部设置在所述井体的底壁上,所述第一纵向隔壁的上端与所述导流板搭接,所述第二纵向隔壁设置在所述污水收集池和沉淀池之间;截流管设置在所述井体上位于所述两个隔壁之间的外壁上,并位于所述污水收集池的底部;在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斜板,所述斜板的底部朝向所述闸孔,并且所述斜板的底部比所述闸孔的底部位置稍高。
[0011]优选的,所述导流槽上设置有纵向贯通的流道,所述导流槽通过所述流道连通所述导流板和沉淀池;所述导流槽设置在所述第一纵向隔壁和第二纵向隔壁的上端的一侧,其中位于与所述流道平行方向的一个侧面抵靠所述井体的内壁,相对的另一个侧面与所述井体的内壁、第一纵向隔壁和第二纵向隔壁之间形成污水收集池的盖合口。
[0012]优选的,所述翻板机构包括板体和浮体,所述浮体设置在所述板体的一端的下侧,所述翻板机构铰接在所述第二纵向隔壁的上端,其中设置有浮体的一侧位于所述沉淀池内,另一侧位于所述污水收集池的上方;所述板体包括第一板体部和第二板体部,以铰接轴所在轴线为界,板体上设置有浮体的一侧为第一板体部,另一侧为第二板体部,所述第二板体部形状尺寸与所述盖合口相配,所述第一板体部的宽度与所述沉淀池的开口宽度相配;当所述翻板机构转动到水平位置时,所述第二板体部盖合在所述盖合口上,所述第二板体部的端部卡合在所述台阶部上,所述第二板体部与所述导流槽之间的侧壁之间形成无缝对接,将所述污水收集池的上端开口完全密封,所述第一板体部将所述沉淀池的上端开口大部分盖合密封,仅在所述导流槽的出水端形成有所述沉淀池的补水口。
[0013]优选的,所述闸阀包括闸板、推动杆、浮体和连接链,所述推动杆铰接在所述第一纵向隔壁上,所述推动杆的一端与所述闸板的上端铰接,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链与所述浮体相连,所述连接链穿过所述导流板,浮体设在所述水箱内。
[0014]优选的,所述浮体为浮球或者浮筒。
[00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截流井,由于能够根据水量的大小来控制所述闸阀的开启和关闭,从而控制所述翻板机构的盖合和打开,进而对初期雨水和清洁雨水进行分别收集处理;并且该截流井建造简单,可操作性强,能够实现连续平稳运行。
【附图说明】
[0016]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实施例中翻板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时截流井的主视透视图;
[0018]图2为翻板机构处于盖合状态时截流井的俯视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
[0020]说明:本申请中的“上游”、“下游”是按照水流流动的方向来定义的,水流流动的方向是从上游到下游流动的,本申请中的出水管12和截流管13位于进水管11的下游侧;如图1中所示,将顶盖14所朝向的方向称为上方,相对的另一侧称为下方,例如截流管13相对顶盖14位于下方。
[0021]如图1-2所示,一种截流井,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进水管11、出水管12和截流管13的井体1,设置于井体1内的水箱2、导流槽3、沉淀池4、污水收集池5、翻板机构6、闸阀7和导流板8。
[0022]所述井体1上设置有进水管11、出水管12、截流管13和顶盖14,所述进水管11设置在所述水箱2的上游侧,并与所述水箱2连通,所述进水管11与排水管网的合流管相连接,来水经过进水管2进入井体1的内部;所述出水管12连接在所述沉淀池4的下游侧,并与所述沉淀池4连通,所述出水管12主要用于清洁雨水的排放;所述截流管13设置在所述污水收集池5的下游侧,并与所述污水收集池5连通,用于初期雨水的排放。所述顶盖14设置在所述井体1的顶部,用于截流井的检修。
[0023]所述水箱2连接有导流板8,在导流板处分为两个流路,第一流路连接污水收集池5,第二流路通过所述导流槽3与所述沉淀池4连通,所述翻板机构6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沉淀池4和污水收集池5之间的隔壁上用以同时打开或关闭所述沉淀池4和污水收集池5,当所述翻板机构6打开时,第一流路接通,所述导流板8连通污水收集池5,当所述翻板机构6关闭时,第一流路关闭,所述翻板机构6连通所述导流板8和出水管12 ;污水收集池5和沉淀池4之间的隔壁上设置有闸孔521,连通所述沉淀池4和污水收集池5 ;所述闸阀7设置在所述隔壁上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闸孔521。
[0024]所述水箱2上端开口,并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进水管11连通,所述水箱2包括横向立板21和纵向立板22,所述纵向立板22上设置有通流孔211,用于与截流井的下游连通。所述导流板8的其中三个端面固定连接在所述井体1的内壁上,另一端面延伸到所述污水收集池5的上端开口内;在所述导流板8朝向所述污水收集池5的端面上设置有台阶部81,所述台阶部81与所述翻板机构6朝向所述进水管11方向的端部相配,使所述翻板机构6转动到水平状态时,所述端部与台阶部81之间能够实现配合密封,所述台阶部81用于对所述翻板机构6的限位。优选的,所述台阶部81的台阶面上还设置有密封件,例如密封橡胶皮,用于对结合面进行密封。所述污水收集池5包括第一纵向隔壁51和第二纵向隔壁52,所述两个隔壁的底部设置在所述井体1的底壁上,所述第一纵向隔壁51的上端与所述导流板8搭接,所述第二纵向隔壁52设置在所述污水收集池5和沉淀池4之间,截流管13设置在所述井体1上位于所述两个隔壁之间的外壁上,并位于所述污水收集池5的底部,用于所述污水收集池5内的污水外排。在所述第二纵向隔壁52上设置有闸孔521,用于连通所述沉淀池4和污水收集池5 ;在所述沉淀池4内设置有斜板41,所述斜板41的底部朝向所述闸孔521,并且所述斜板41的底部比所述闸孔521的底部位置稍高,所述斜板41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为20° -45°。所述斜板41对来水进行沉淀,并形成一定冲击势能,将水中的泥沙冲洗到所述污水收集池5排出。
[0025]所述导流槽3上设置有纵向贯通的流道31,所述导流槽3通过所述流道31连通所述导流板8和沉淀池4。所述导流槽3设置在所述第一纵向隔壁51和第二纵向隔壁52的上端的一侧,并位于所述翻板6沿着铰接轴轴线方向的一侧,其中位于与所述流道31平行方向的一个侧面抵靠所述井体1的内壁,相对的另一个侧面与所述井体1的内壁、第一纵向隔壁51和第二纵向隔壁52之间形成污水收集池5的盖合口 100。所述翻板机构6包括板体61和浮体62,所述浮体62设置在所述板体61的一端的下侧,所述翻板机构6铰接在所述第二纵向隔壁52的上端,其中设置有浮体62的一侧位于所述沉淀池4内,另一侧位于所述污水收集池5的上方。所述板体61包括第一板体部611和第二板体部612,以铰接轴所在轴线为界,板体61上设置有浮体的一侧为第一板体部611,另一侧为第二板体部612,所述第二板体部612形状尺寸与所述盖合口 100相配,所述第一板体部61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