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集水净水生态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7379阅读:693来源:国知局
海绵城市集水净水生态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海绵城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集水净水生态路。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目前,透水路面在大雨到来之时,无法快速吸水、蓄水,造成大量雨水流失,因而无法达到渗水、净水目的,并可能造成巨大灾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在大雨到来之时,快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目的,避免造成巨大灾害,并收集雨水用作灌溉用水节约资源,降低运行成本的海绵城市集水净水生态路。

一种海绵城市集水净水生态路,包括存水透水路面砖、透水砂层、人行道、集水边沟、集中渗透井、汇水管、地下储水池、机动车道、绿化带、收集管、透水砖、砾石、外输水管、取水管、水位测量仪、清淤槽、市政管网、市政动力泵、透水沥青路面、集水边沟盖板以及内输水管;绿化带和集水边沟左右相邻设置,集水边沟上方覆盖有集水边沟盖板,底部设有透水砖;绿化带左侧为人行道,人行道下方为矩形存水透水路面砖;集水沟右侧为机动车道,机动车道下方为透水沥青路面;所述存水透水路面砖、绿化带、透水砖以及透水沥青路面下方为透水砂层;透水砖下方的透水砂层中设有收集管,收集管左右两侧平行人行道和机动车道均设有汇水管,汇水管一端通入收集管;收集管下方平行于路面水平方向上每隔100-500m就设有集中渗透井,集中渗透井的底部设有市政动力泵,集中渗透井下方设有过滤砾石;集中渗透井两侧井壁分别设有外输水管和内输水管,外输水管通入市政管网;地下储水池通过内输水管与集中渗透井连通,地下储水池底部一侧设有水位测量仪,另一侧设有清淤槽;取水管垂直路面设置在地下储水池中,且取水管上端凸出地面。

一种海绵城市集水净水生态路的工作过程,包括如下工作步骤:

步骤一雨水的初步收集净化:雨水由人行道、存水透水路面砖和透水沥青路面做初步收集,再渗透到下方透水砂层进行净化,接着经由汇水管收集并输送至收集管;另外雨水可以直接渗透到周围土壤,一部分满足植被灌溉,一部分直接作为地下水补给;

步骤二储水:当雨量增大时,由收集管输送至集中渗透井,集中渗透井中达到一定水位时由输水管输送至地下储水池进行储存;储水过程中通过取水管抽取储水进行绿化带的灌溉;

步骤三排水:当储水量达到人为设定极限时由市政动力泵将储水排至市政管网。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存水透水路面砖为矩形中空结构,包括带孔顶面、竖向支撑肋、透水底面、快速收集临时储水腔和透水孔;上下面分别为带有若干透水孔的带孔顶面和透水底面,竖向支撑肋平行立于两侧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带孔顶面和透水底面;中间部分为快速收集临时储水腔。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带孔顶面、竖向支撑肋为普通混凝土;透水地面为透水混凝土;所述的透水孔为圆形,其直径为5-20mm,透水孔总体呈矩形分布,相邻透水孔中心距为20-40mm。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集水边沟下方在平行路面的水平方向上每隔30-50m设置有单独的跌水井,防止雨水纵向自由流动;跌水井上方设有跌水井盖板。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绿化带为根系发达的乔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透水沥青路面下方设有透水混泥土并与集水边沟盖板相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计算机控制监测和监测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构造简单、受力性能好、加工简便,完成了对各绿化带植被的自组织灌溉,降低了人工灌溉的成本,节约了水资源,土壤灌溉更加彻底,能够达到深层灌溉的目的;(2)大量的快速收集临时储水腔能够通过透水孔快速收集并储存,并通过后续一段时间的长期渗水、净水;同时通过计算机控制实时监测系统,为生态路面的维护和有效性检测提供了科学的数据信息,实现了高效的雨水利用与防灾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海绵城市集水净水生态路横截面示意图;图2为一种海绵城市集水净水生态路中储水池及集中渗水井示意图;

图3为一种海绵城市集水净水生态路人行道横断面示意图;

图4为带有坡度的海绵城市集水净水生态路横断面示意图;

图5为存水透水路面砖立面示意图;

图6为存水透水路面砖平面示意图;

图7为图5中A-A剖面示意图;

图中:1存水透水路面砖、1-1带孔顶面、1-2竖向支撑肋、1-3透水底面、1-4快速收集临时储水腔、1-5透水孔、2透水砂层、3人行道、4集水边沟、5集中渗透井、6汇水管、7地下储水池、8机动车道、9绿化带、10收集管、11透水砖、12砾石、13输水管、14取水管、15水位测量仪、16清淤槽、17市政管网、18市政动力泵、19透水沥青路面、20集水边沟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参考附图,一种海绵城市集水净水生态路,包括存水透水路面砖1、透水砂层2、人行道3、集水边沟4、集中渗透井5、汇水管6、地下储水池7、机动车道8、绿化带9、收集管10、透水砖11、砾石12、外输水管13、取水管14、水位测量仪15、清淤槽16、市政管网17、市政动力泵18、透水沥青路面19、集水边沟盖板20以及内输水管21;绿化带9和集水边沟4左右相邻设置,集水边沟4上方覆盖有集水边沟盖板20,底部设有透水砖11;绿化带9左侧为人行道3,人行道3下方为矩形存水透水路面砖1;集水沟4右侧为机动车道8,机动车道9下方为透水沥青路面19;所述存水透水路面砖1、绿化带9、透水砖11以及透水沥青路面19下方为透水砂层2;透水砖11下方的透水砂层2中设有收集管10,收集管10左右两侧平行人行道3和机动车道8均设有汇水管6,汇水管6一端通入收集管10;收集管10下方平行于路面水平方向上每隔100-500m就设有集中渗透井5,集中渗透井5的底部设有市政动力泵18,集中渗透井5下方设有过滤砾石12;集中渗透井5两侧井壁分别设有外输水管13和内输水管21,外输水管13通入市政管网17;地下储水池7通过内输水管21与集中渗透井5连通,地下储水池7底部一侧设有水位测量仪15,另一侧设有清淤槽16;取水管14垂直路面设置在地下储水池7中,且取水管14上端凸出地面。

一种海绵城市集水净水生态路的工作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雨水的初步收集净化:雨水由人行道3、存水透水路面砖1和透水沥青路面19做初步收集,再渗透到下方透水砂层2进行净化,接着经由汇水管6收集并输送至收集管10;另外雨水可以直接渗透到周围土壤,一部分满足植被灌溉,一部分直接作为地下水补给;

步骤二储水:当雨量增大时,由收集管10输送至集中渗透井5,集中渗透井5中达到一定水位时由输水管13输送至地下储水池7进行储存;储水过程中通过取水管14抽取储水进行绿化带9的灌溉;

步骤三排水:当储水量达到人为设定极限时由市政动力泵18将储水排至市政管网17。

所述的存水透水路面砖1为矩形中空结构,包括带孔顶面1-1、竖向支撑肋1-2、透水底面1-3、快速收集临时储水腔1-4和透水孔1-5;上下面分别为带有若干透水孔1-5的带孔顶面1-1和透水底面1-3,竖向支撑肋1-2平行立于两侧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带孔顶面1-1和透水底面1-3;中间部分为快速收集临时储水腔1-4。

所述的带孔顶面1-1、竖向支撑肋1-2为普通混凝土;透水地面1-3为透水混凝土;所述的透水孔1-5为圆形,其直径为5-20mm,透水孔1-5总体呈矩形分布,相邻透水孔中心距为20-40mm。

所述的集水边沟4下方在平行路面的水平方向上每隔30-50m设置有单独的跌水井,防止雨水纵向自由流动;跌水井上方设有跌水井盖板。

所述的绿化带9为根系发达的乔木。

所述的透水沥青路面19下方设有透水混泥土并与集水边沟盖板20相接。

另外本发明通过计算机控制监测和监测系统。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