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溅水的防撞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8083阅读:9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溅水的防撞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用于城市道路和桥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止溅水的防撞墙。



背景技术:

城市桥梁的起终点一般与城市道路相接,桥梁的左右两侧一般为地面道路或人行道。桥面的外侧一般设有一定高度和具有防撞功能的防撞墙,以保证桥上行车的安全,且防撞墙起到一定的防噪音的功能。

城市桥梁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桥梁上行车的安全性、桥梁上行车对桥下和两侧的交通和行人的影响(如噪音、震动、雨水的飞溅等)、桥梁对环境的影响(如视觉、视线、感受、汽车尾气等)。

目前桥梁上行车的安全性,主要是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防撞墙对于行车的保护,随着设计和施工经验的丰富,这部分可以得到保证。桥梁对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各地出台了相应的规定来约束,比如规定桥梁边线距离建筑物必须满足一定的距离、在前期的设计阶段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等。桥梁上的行车对桥下和两侧的影响,当前的技术方案,只考虑特定条件下的措施,比如距离学校、居民区等较近时,设置隔音屏等,而对于一般的情况考虑不够周到,比如正常路段桥下为行人和地面交通,对他们的影响应该考虑得不够细致。

防撞墙的设计考虑桥梁上行车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高度,防止翻车,具有一定的防撞功能,防止桥上行车冲至桥下。在以上功能得到展现的同时,考虑不细致的一面也不断地表现出来,比如暴雨天气,桥上的雨水来不及通过收水口疏散,在桥面上行成地表径流,雨水量较大时形成一定厚度的水膜。行车经过时,特别是行车速度较快时,水在车轮的压力下向两侧飞溅,严重时向下溅到地面的车辆上和行人身上,对桥下的行车造成了安全隐患,对行人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鉴于防撞墙的设计存在以上的弊端,需要对其进行优化,在保证其具有防撞功能的前提下,在其上附加一定的设施,以起到避免桥上的溅水对桥下行车和行人产生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避免桥上的溅水对桥下行车和行人产生不利影响的防止溅水的防撞墙。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溅水的防撞墙,包括设在桥梁桥面边缘的防撞墙,防撞墙的内侧设有防水板,防水板与防撞墙内侧的倾斜面平行,防水板的底部低于防撞墙顶面,防水板的顶部高出防撞墙顶面,防水板在防撞墙顶部形成可将桥面上的水反弹回桥面的防水屏障。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防水板直接与防撞墙内壁贴紧,防撞墙和防水板之间通过若干铆钉固定为一个整体。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防撞墙的内壁上沿行车方向设有若干立柱,立柱的左右两侧设有插槽,防水板插装在相邻的两立柱的插槽内。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立柱具有与防撞墙重叠的重叠部分,重叠部分的中部设有与防撞墙连接的铆钉。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重叠部分的长度不小于25cm。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防水板插装在插槽内后,立柱的顶部端面与防水板的顶部端面齐平。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立柱在插槽的底部设有承担防水板的挡块。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防水板的顶部高出防撞墙顶面至少5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防水板在防撞墙顶部形成防水屏障,在保持了现有防撞墙的功能,在其上增加设施,完善其功能,不仅保证了桥梁行车的安全,也能尽量避免极端情况下如雨天,桥梁上面的行车对地面交通和行人的影响。突破了现有的思维框架——仅从桥面上交通的安全角度考虑防撞墙的设计,代之以综合考虑桥梁上面、以及地面的交通和行人几个因素,提升了桥下交通和行人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本方案增加的造价有限,易于实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道路横断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带有立柱的防水板横向布置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不带立柱的防水板横向布置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立柱横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立柱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元件的结构特点,而如果有描述到方向( 上、下、左、右、前及后) 时,是以图1所示的结构为参考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溅水的防撞墙,包括设在桥梁桥面边缘的防撞墙1,防撞墙1的内侧设有防水板2,防水板2的底部低于防撞墙1顶面,防水板2的顶部高出防撞墙1顶面,防水板2在防撞墙顶部形成可将桥面上的水反弹回桥面的防水屏障。本实用新型在防撞墙的内侧设置防水板2,水从防水板2上反弹回来之后落到桥面上,可以进入桥面上的收水口。如果在防撞墙1的外侧设置防水板2,则水会从防水板2和防撞墙1之间的空隙向桥下流,对桥下的行人、交通、景观等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此外,防水板2与防撞墙1内侧的倾斜面平行,比较美观,敞口的设计不会让驾驶员有压抑的感觉。

防水板的设置有以下两种方式:

其一:所述防水板2直接与防撞墙1内壁贴紧,防撞墙1和防水板2之间通过若干铆钉3固定为一个整体。铆钉3的横向间距需要考虑防水板2的重量和铆钉3的抗剪切强度,通过简单的计算即可以确定。

其二:防撞墙1的内壁上沿行车方向设有若干立柱4,立柱4的间距需要考虑铆钉3的抗剪切强度、立柱4和防水板2的重量,通过简单的计算即可以确定。立柱4的左右两侧设有插槽5,所述立柱4在插槽5的底部设有承担防水板的挡块6,防水板2插装在相邻的两立柱4的插槽5内,使二者形成牢固的整体。所述立柱4具有与防撞墙1重叠的重叠部分,所述重叠部分的长度不小于25cm。重叠部分的中部设有与防撞墙1连接的铆钉3。防水板2插装在插槽5内后,立柱4的顶部端面与防水板2的顶部端面齐平,可以保证两者形成整体,防水板2的顶部高出防撞墙1顶面至少50cm,足可以起到防止溅水的作用。

本方案的适用条件和优点如下:

1、本方案适用于新建桥梁和对现有的桥梁防撞墙进行改造、当桥梁两侧为地面道路或人行道的情况。在对现有的防撞墙进行改造时,需要验算增加的设施对桥梁的影响,如果验算能够通过,尚可实施。在新建桥梁上采用本方案时,需要同时考虑防撞墙上新增设施的荷载。

2、在防撞墙上新增的设施,没有妨碍防撞墙的防撞功能,且新增了以下功能:防止雨天的溅水对桥下交通安全和行人的影响、减少噪音对两侧的影响等。

3、本方案新增加的构件,为常规构件,不必另外定制,且增加的造价有限。

本实用新型可采用以下步骤实施:

新建桥梁:

步骤一:在桥梁结构计算时,将新增的构件作为荷载进行考虑。

步骤二:实施桥梁的下部和上部结构,防撞墙需要预留供铆钉插入的孔。

步骤三:安装防水板,如果防水板设有立柱,先实施立柱,将立柱与防撞墙用铆钉固定,然后安装防水板;如果防水板没有立柱,安装防水板,将防水板与防撞墙用铆钉固定。

改造桥梁:

步骤一:计算新增构建对桥梁结构是否有影响,如果没有影响,才可考虑实施本方案,接着进行以下步骤。

步骤二:在防撞墙上钻孔,钻孔尺寸需要考虑铆钉插入的需要。

步骤三:安装防水板,如果防水板设有立柱,先实施立柱,将立柱与防撞墙用铆钉固定,然后安装防水板;如果防水板没有立柱,安装防水板,将防水板与防撞墙用铆钉固定。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