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道路建设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骨架装配式预制道路路基。
背景技术:
根据道路交通施工的规范,当前的道路可以划分为多个结构层次。通常的道路从上至下可以分为面层、基层、底基层和路基,其中面层直接与大气及车辆、行人接触,要求高的强度、刚度、平整度、抗滑、耐磨等;基层与底基层则是道路的主要承重结构,起到了承受拉应力的重要功能;而路基则是直接与土基接触的层次,良好的路基结构应当具备稳定的特性,能够适应一定程度的地质变化,从而保障上部路面的健康。
现有技术中,路基的铺设主要采用湿法铺装和预制组装两种方式。湿法铺装作业存在施工周期长、工期受环境影响大、易造成环境污染等缺陷,已经逐渐被预制组装的方式取代;预制路基铺设时间短,可以缩短工期,施工过程中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非常环保,并且预制路基可以采用建筑废料等进行制作,还具备节能省料环保的优点。但是,现有的预制路基存在装配后稳定性差、连接不紧密,容易导致路面开裂等问题,难以达到湿法铺装作业路基的施工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骨架装配式预制道路路基,用以提高预制路基的连接紧密度,保障道路质量。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骨架装配式预制道路路基,路基主体呈正方形,所述路基主体的至少一个角设置为切角,形成注浆切角;所述路基主体侧面上设置有凹槽;当多个所述路基主体装配使用时,所述凹槽形成注浆通道,从所述注浆切角注入混凝土浆液后,在所述注浆切角处形成主骨架,在所述注浆通道处形成分支骨架,在相邻所述路基主体之间形成连接至所述主骨架与所述分支骨架的粘合层。
可选的,所述路基主体上相对的两个侧面,以各自上部边缘为轴,朝向所述路基主体外部倾斜;所述路基主体上剩余的两个侧面,以各自上部边缘为轴,朝向所述路基主体内部倾斜,且所述路基主体各侧面的倾斜角度在数值上相同。
可选的,所述路基主体相对的一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至少1处第一凹槽,所述路基主体相对的另一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至少2处第二凹槽,任一所述第一凹槽与任一所述第二凹槽相互错开。
可选的,所述路基主体底面设置有支脚,所述支脚关于所述路基主体底面轴线对称分布。
可选的,所述支脚为正方形锥台,所述支脚靠近所述路基主体一面的边长大于所述支脚远离所述路基主体一面的边长。
可选的,所述路基主体上表面进行拉毛处理。
可选的,所述路基主体任意侧面的中部,设置有吊装槽。
基于同一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与所述的骨架装配式预制道路路基配合使用的收边块,所述收边块呈长方形,用于填充多个所述骨架装配式预制道路路基铺设后,与道路边缘之间的空隙。
可选的,所述收边块上表面设置有路缘石。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骨架装配式预制道路路基通过设置注浆切角和凹槽,使得多个路基主体装配并注浆后,在路基主体之间形成了骨架式的混凝土连接结构,可以保证路基的紧密和稳定,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装配式路基稳定性不足,容易发生路面开裂等事故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骨架装配式预制道路路基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骨架装配式预制道路路基的实施例的俯视透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骨架装配式预制道路路基的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骨架装配式预制道路路基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5为图2中1-1面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2中2-2面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图3及图4中A-A面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图3中B-B面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图4中C-C面的截面示意图;
图10为图3中D-D面的截面示意图;
图11为图4中E-E面的截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骨架装配式预制道路路基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配合方式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骨架装配式预制道路路基的另一种可选实施例的配合方式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骨架装配式预制道路路基的实施例铺设于土基上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提供的骨架装配式预制道路路基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提供的骨架装配式预制道路路基的实施例的一种装配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提供的骨架装配式预制道路路基的实施例的另一种装配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提供的路基收边块的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提供的路基收边块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提供的路基收边块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1为本发明提供的骨架装配式预制道路路基的实施例的有一种装配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提供的骨架装配式预制道路路基装配注浆后形成的骨架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骨架装配式预制道路路基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2为本发明提供的骨架装配式预制道路路基装配注浆后形成的骨架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骨架装配式预制道路路基的一个实施例中,路基主体呈正方形,所述路基主体的至少一个角设置为切角,形成注浆切角1;所述路基主体侧面上设置有凹槽3;当多个所述路基主体装配使用时,所述凹槽3形成注浆通道,从所述注浆切角1注入混凝土浆液后,在所述注浆切角处形成主骨架141,在所述注浆通道处形成分支骨架142,在相邻所述路基主体之间形成连接至所述主骨架141与所述分支骨架142的粘合层143。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路基主体呈正方形,是指所述路基主体的俯视轮廓形状大致呈正方形,这是为了路基主体相互配合时,能够形成等宽或近似等宽的缝隙,这样路基块形成的路基整体在结构上非常均匀,能够保证上部路面质量。
参考图22所示,为本实施例骨架装配式预制道路路基装配注浆后形成的骨架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中仅示出了1处主骨架141结构,应当明确的是,相邻的所述主骨架141由所述分支骨架142及粘合层143相互连接。所述骨架结构的主干为竖直或近似竖直的主骨架141,分支为水平或近似水平的分支骨架142,由主骨架141和分支骨架142共同形成网格状的混凝土网络;粘合层143连接于所述主骨架141和分支骨架142上,一方面用于加强主骨架141和分支骨架142之间的连接,另一方面用于粘合相邻路基主体。所述骨架结构与脊椎动物体内骨骼结构相似,主骨架141类似于脊柱,分支骨架142类似于肋骨,而粘合层143类似于筋膜和肌肉,三种结构相互连接、配合,共同构成了稳定坚韧的连接结构,在注浆完成后,可以对所述路基主体进行多方面、全方位地连接和粘合,保证了路基的稳定性和整体性,提高了道路施工质量。
附图22中的所述骨架结构仅为示例性的,当所述路基主体结构进行任意变形后,仍然形成的其他形状的骨架式结构,也应当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骨架装配式预制道路路基通过设置注浆切角和凹槽,使得多个路基主体装配并注浆后,在路基主体之间形成了骨架式的混凝土连接结构,可以保证路基的紧密和稳定,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装配式路基稳定性不足,容易发生路面开裂等事故的问题。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骨架装配式预制道路路基的实施例的俯视透视图;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骨架装配式预制道路路基的实施例的右视图;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骨架装配式预制道路路基的实施例的主视图。参考图1-图4所示,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路基主体上相对的两个侧面,以各自上部边缘为轴,朝向所述路基主体外部倾斜;所述路基主体上剩余的两个侧面,以各自上部边缘为轴,朝向所述路基主体内部倾斜,且所述路基主体各侧面的倾斜角度在数值上相同。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为路基主体的不同侧面设置了不同方向的倾斜角度。以图2为观察视角,可见路基的上、下两侧面的底部分别朝向路基外侧倾斜,路基的左、右两侧面的上部分别朝向路基外侧倾斜,并且倾斜的角度数值相同。进一步,所述注浆切角1的跟随其所在侧面的倾斜角度而倾斜。例如以图1 中的所述注浆切角1为例,由于所述路基主体的左右两侧面上部朝向路基主体外部倾斜,因此以图1为观察视角,所述注浆切角1的右上部分的上部也朝向所述路基主体外部倾斜,而其左下部分的底部则朝向所述路基主体的外部倾斜。
本实施例的侧面倾斜设计,可以在装配时达到咬合的效果,不但可以阻止相邻路基在水平方向的相互移动,还可以进一步阻止相邻路基在竖直方向上的相互移动,与前述实施例相比,不但避免了预制路基的水平相对位移,还进一步避免了预制路基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从而提高了组合后路基的紧密度,从根本上杜绝了因为路基错位导致的路面开裂、起伏的问题,还能够在装配时达到辅助对齐的效果。
图5为图2中1-1面的截面示意图;图6为图2中2-2面的截面示意图。参考图3-图6所示。参考附图可见,所述路基主体侧面上设置有凹槽3,当多个所述路基主体装配使用时,所述凹槽3形成注浆通道。
现有的预制路基在装配时也存在注浆步骤,但注入的混凝土浆液通常仅存在于路基块之间的缝隙中,难以有效保证连接紧密度,在道路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不能保证路基块相互之间仍保持在同一平面上。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承插连锁路基在完成组装后,可以通过路基之间的接缝注入混凝土浆,通过路基侧面设置凹槽3,在进行装配时,凹槽3与相邻路基主体表面,或与相邻路基主体上的凹槽3形成注浆通道,在注入混凝土浆时混凝土浆可以沿注浆通道顺利流入,在凝固后将各路基单元相互连接,从而极大地提高连接紧密度。
图7为图3及图4中A-A面的截面示意图;图8为图3中B-B面的截面示意图;图9为图4中C-C面的截面示意图。参考附图所示,所述路基主体相对的一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至少1处第一凹槽,所述路基主体相对的另一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至少2处第二凹槽,任一所述第一凹槽与任一所述第二凹槽相互错开。参考图3-图9所示,以图2为观察视角,可见在所述路基主体的左右两侧面中部,分别设置有一处凹槽3(即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路基主体的上下两侧面,分别设置有2处凹槽3(即所述第二凹槽),参考图3所示,可以清楚地看到处于同一路基主体的相邻两侧面上的凹槽3之间存在高度差,当相邻路基主体拼合时,位于不同路基主体相对面上的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并不相互对应,而是分别与另一路基主体的侧面相对应。这种设计可以进一步增加相邻路基块的有效连接面积,当注入于路基块缝隙内的混凝土浆液凝固并形成填充物后,填充物的不同部分分别嵌入与相邻两路基块的凹槽3中,由于凹槽3的不对应,形成交错的咬合式结构,最大限度地提升了预制路基之间的连接紧密度。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骨架装配式预制道路路基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配合方式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骨架装配式预制道路路基的另一种可选实施例的配合方式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注浆通道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形成。
参考图12所示,在所述路基主体侧面还可以设置凸缘2,且路基主体每侧面上的凸缘3与该侧面上的凹槽3交错设置;当多个所述预制道路路基组合时,不同路基块相接侧面上的凸缘2插入另一路基块的凹槽3中,较佳的,凸缘2的高度小于凹槽3的深度,这样一来由凸缘2对于凹槽3的槽口进行封闭,在凹槽3内形成了所述注浆通道。此种配合方式可以减小注浆通道的体积,节约混凝土浆液用量,降低施工成本;同时依靠凸缘2与凹槽3的配合进一步增强相邻路基主体之间的结合紧密度,保证在注浆量减少的前提下路基的稳定性。
参考图13所示,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路基主体侧面的所述凹槽3一一对应设置,及在路基主体的各侧面等高处设置相同数量的凹槽3,当多个所述预制道路路基组合时,不同路基块相接侧面上的凹槽3相对,形成体积更大的注浆通道。同本实施例中其他实施方式相比,本实施方式的注浆量较大,但相应的在混凝土浆液凝固后,形成的填充物体积增加,更加稳固,能够起到更好的连接效果。
图16为本发明提供的骨架装配式预制道路路基的实施例的一种装配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各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使用,具体可根据工程需要及预算进行确定。参考图1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预制道路路基在配合使用时,进行适当旋转,保证在任意4个所述路基主体的交汇有至少1个注浆切角,用于形成注浆孔101,便于注入混凝土浆液。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凹槽(和/或凸缘),形成了平行于地面的注浆通道;由相邻路基主体之间的接缝处形成的竖直(或近似竖直的)注浆孔注入的混凝土浆液在凝固后,形成竖直(或近似竖直的)主骨架;混凝土通道内的混凝土浆液凝固后,形成水平的分支骨架;路基主体之间缝隙内的混凝土浆液凝固后,形成立体的填充层;由所述主骨架、分支骨架和填充层共同构成了骨架式的整体结构,与常规预制路基注浆后形成的简单平面连接相比,本实施例的连接方式实现了多样化、立体化,全方位地保证了路基主体之间的连接紧密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2,所述路基主体底面设置有支脚4,所述支脚4关于所述路基主体底面轴线对称分布。
路基在铺设时,其底部接触的是土基,土基的结构较为复杂,存在一定高低起伏,为了保证预制预计块与土基的连结紧密度,同时提高预制路基块的整体性,在预制路基块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灌浆,从预制路基块相互之间的缝隙中注入特质混凝土浆,填充路基块之间、路基块与土基之间的缝隙。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注浆时难以保证填充预制路基块与土基之间的缝隙;例如图14所示情形中,预制路基块与土基之间由于土基不够平整出现大块空洞,在注浆后图示空洞难以被完全填充,从而在路基与土基之间形成永久性空洞,对道路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本实施例针对上述问题,在路基主体底面设置支脚4,所述支脚4的分布形式是大致沿所述路基主体底面轴线对称分布的。对于结构并不完全对称的路基主体来说,尽可能将支脚4均匀分布在底部即可。此外,对于支脚的形状也不需要进行限定,只要能够达到将路基主体支起,并与土基相距一定距离,满足混凝土浆液注入条件即可。所述支脚4达到的技术效果至少包括两点:第一,将路基主体支起,保证混凝土浆液充分注入路基主体与土基之间的缝隙,保证完全填充;第二,增加了路基主体的底部总面积,提高了路基主体与土基的连接性能,增强整体性。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脚4为正方形锥台,所述支脚4靠近所述路基主体一面的边长大于所述支脚远离所述路基主体一面的边长。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路基主体上表面进行拉毛处理,所述拉毛处理的形式并不限定。例如,图1中的拉毛5采用了网格拉毛,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菱形拉毛、竖条拉毛、横条拉毛、方格拉毛等形式。
图10为图3中D-D面的截面示意图;图11为图4中E-E面的截面示意图。参考图2、图10及图1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路基主体任意侧面的中部,设置有吊装槽6。所述吊装槽6的主要功能是配合吊装设备进行预制路基块的吊装,以保证在运输、装配的过程路预制路基块的完整性;在必要时,也可以通过吊装槽6形成的缝隙进行注浆。
图15为本发明提供的骨架装配式预制道路路基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中,所述路基主体的各面边缘、所述凹槽3的开口边缘处设置切角。参考附图,附图标记中的结构10代表的结构可以是路基主体,也可以是两凹槽3之间的路基侧面凸出部分。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结构10的边缘处设置有切角,这样一来当结构10之间通过注浆形成填充物11后,填充物11在结构10的边缘连接处的厚度会增加,从而强化了结构10之间连接紧密度,避免了相邻路基主体之间、凹槽之间因为连接不够紧密发生错位等问题。
图17为本发明提供的骨架装配式预制道路路基的实施例的另一种装配示意图。
如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与所述骨架装配式预制道路路基配合使用的收边块13,所述收边块13呈长方形,用于填充多个所述骨架装配式预制道路路基铺设后,与道路边缘之间的空隙。
图19为本发明提供的路基收边块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0为本发明提供的路基收边块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如图所示,在另外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收边块13上表面设置有路缘石131,在装配时可以在铺设路基的同时,完成路缘石的铺设;一方面可以简化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路缘石与路基的连接紧密度,提高道路施工质量。
图21为本发明提供的骨架装配式预制道路路基的实施例的有一种装配示意图。上述路基收边块组件的各部件实施例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使用。如图所示,当铺设后的路基主体与道路边缘之间的间隙较大时,可以采用多个上述长方形的收边块13进行填充,并在与道路边缘接触的收边块13上表面设置所述路缘石131。实际上在施工规划的过程中,应当提前考虑装配时路基主体与道路边缘之间的距离,并根据这一距离确定收边块13的宽度、数量,进行制作。可见,根据实际施工场景,收边块13的尺寸和设置数量可以进行灵活的调整,从而实现模数化组合,适应各种不同的道路宽度,满足多样化的工程需要。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