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箱梁桥铺装层预应力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2823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箱梁桥铺装层预应力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公开了一种钢箱梁桥铺装层预应力系统。



背景技术:

钢箱梁桥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中产生的拉应力可能导致桥面开裂,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性能,同时降低组合截面的轴向刚度和抗弯刚度。目前,处理桥面板开裂的最常用方法是设置普通钢筋来限制混凝土裂缝宽度或通过张拉预应力来降低拉应力水平。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是控制桥面板开裂的重要途径,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的选取原则是控制钢箱梁组合梁桥混凝土桥面板的拉应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箱梁桥铺装层预应力系统,可适用于减小钢箱组合梁桥混凝土桥面板的拉应力。

一种钢箱梁桥铺装层预应力系统,包括:钢箱梁(1)、桥墩(2)、永久支座(3)、临时墩(4)、边跨正弯矩区混凝土(5)、中跨正弯矩区混凝土(6)、钢垫板(7)、千斤顶(8)、工字钢梁(9)、中支座混凝土(10)、成桥铺装层(11),其中:

所述钢箱梁(1)通过永久支座(3)支撑于桥墩(2)上;所述钢箱梁(1)正弯矩区通过浇筑方式设置有边跨正弯矩区混凝土(5)和中跨正弯矩区混凝土(6);所述临时墩(4)位于钢箱梁(1)跨中;所述钢箱梁(1)负弯矩区设置有千斤顶(8);所述工字钢梁(9)通过钢垫板(7)与边跨正弯矩区混凝土(5)顶紧;中支座混凝土(10)位于边跨正弯矩区混凝土(5)和中跨正弯矩区混凝土(6)之间,所述成桥铺装层(11)由所述边跨正弯矩区混凝土(5)、中跨正弯矩区混凝土(6)和中支座混凝土(10)构成。

优选的,所述临时墩(4)是可拆除的,拆除后,所述千斤顶(8)一端顶住工字钢梁(9),另一端通过钢垫板(7)与中跨正弯矩区混凝土(6)顶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铺装层预应力系统在负弯矩区形成预压应力、防止开裂,且整个过程操作简单,施工快速,体系受力明确、结构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钢箱梁架设示意图。

图2是正弯矩区混凝土浇筑示意图。

图3是预应力系统安装示意图。

图4是中支座混凝土一次浇筑示意图。

图5是中支座混凝土二次浇筑示意图。

图6是钢箱梁桥成桥铺装层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钢箱梁、2-桥墩、3-永久支座、4-临时墩、5-边跨正弯矩区混凝土、6-中跨正弯矩区混凝土、7-钢垫板、8-千斤顶、9-工字钢梁、10-中支座混凝土、11-成桥铺装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钢箱梁桥铺装层预应力系统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箱梁桥铺装层预应力系统,包括:

钢箱梁1、桥墩2、永久支座3、临时墩4、边跨正弯矩区混凝土5、中跨正弯矩区混凝土6、钢垫板7、千斤顶8、工字钢梁9、中支座混凝土10、成桥铺装层11。

钢箱梁1通过永久支座3支撑于桥墩2上,临时墩4位于钢箱梁1跨中。钢箱梁1正弯矩区浇筑边5、中跨6混凝土。正弯矩区边5和中跨6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临时墩4。钢箱梁1负弯矩区安装千斤顶8,千斤顶8一端顶住工字钢梁9,另一端通过钢垫板7与中跨的正弯矩区混凝土6顶紧。工字钢梁9通过钢垫板7与边跨正弯矩区混凝土5顶紧。千斤顶8顶推完成后,分批次在正弯矩区边5、中跨6混凝土间浇筑中支座混凝土10。中支座混凝土10达到设计强度后,铺装层11施工完成。铺装层11由正弯矩区边5、中跨6混凝土和中支座混凝土10逐批浇筑而成。

在使用时,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钢箱梁架设完后,在边、中跨跨中设置临时墩,见图1。

(2)在钢箱梁边跨正弯矩区浇筑混凝土。

(3)在钢箱梁中跨正弯矩区浇筑混凝土,见图2。

(4)边、中跨正弯矩区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在钢箱梁负弯矩区安装千斤顶。

(5)撤去临时墩。

(6)千斤顶一端顶住工字钢梁,另一端通过钢垫板与中跨的正弯矩区混凝土顶紧,工字钢梁通过钢垫板与边跨正弯矩区混凝土顶紧,见图3。

(7)千斤顶顶推施加荷载至设计值。

(8)分批次在正弯矩区边、中跨混凝土间浇筑中支座混凝土,见图4和5。

(9)中支座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铺装层施工完成,见图6。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铺装层预应力系统在负弯矩区形成预压应力、防止开裂,且整个过程操作简单,施工快速,体系受力明确、结构安全可靠。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