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支撑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7018发布日期:2018-07-11 01:29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支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梁支撑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建筑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车辆的不断增多,大大小小的桥梁被建设起来。在桥梁结构中,桥梁支撑结构承担着将桥体的荷载传递给下部结构的功能,同时还要承担桥体产生的位移和转动,特别是在桥体受到较大外力的冲击导致桥体本身产生较大幅度的位移和转动时,为了避免引起严重的后果,桥梁支撑结构必须能够相对桥体产生一定的相对位移和转动来吸收冲击以降低外力的破坏性。

但是现有的桥体和支撑结构之间的位移结构无法完全地吸收较大的外力冲击,在产生必要的相对位移保全桥体不受破坏时仍会残留部分转动产生的剪切内应力作用在支撑结构上,或反之,进而导致支撑结构的损坏。传统的桥梁支撑结构稳定性差,不能根据桥梁底面的斜度进行调整,使得桥梁所受的支撑力不均匀,存在安全隐患。此外,传统的桥梁支撑结构直接埋设于地面内,在水平力的作用下发生摇摆,平衡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桥梁支撑件,能够有效吸收桥梁受到的冲击力,确保整体结构不受损坏,并且使桥梁受力均匀,支撑件能够牢牢固定于地底,平衡性更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桥梁支撑件,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连接设置的第一支撑台、第二支撑台、减震支撑体、第三支撑台、支撑底座;所述第一支撑台上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两侧对称安装有侧支撑板;所述侧支撑板的一端通过销轴与第一支撑台上壁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台的上端面均匀安装有四个液压支撑部,所述液压支撑部的上端面与侧支撑板的下端面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台的底端为外凸的圆弧底面,所述第二支撑台的顶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支撑台底端外凸的圆弧底面相匹配的内凹的圆弧顶面,该内凹的圆弧顶面两侧设有向上突起的挡块,两个圆弧面通过并列布置的多根相互之间设有间隙的圆钢柱滚动连接;

所述减震支撑体包括上支撑钢板、支撑锥形柱体、下支撑钢板,所述上支撑钢板固定于第二支撑台的底部,所述下支撑钢板固定于第三支撑台的顶部,所述支撑锥形柱体固定设置于上支撑钢板和下支撑钢板之间;

所述支撑底座的底面固定设置有两根以上的固定套杆,所述固定套杆的杆身上间隔设置有横向、纵向贯穿的通孔,通过所述通孔将横向固定钢筋和纵向固定钢筋固定设置于固定套杆上,所述固定套杆、横向固定钢筋、纵向固定钢筋埋设于土壤或者混凝土内底座内。

进一步地,所述侧支撑板的上壁面上设置有弹性橡胶垫。

进一步地,所述侧支撑板的上壁面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圆弧底面上设置有阻尼结构层,所述阻尼结构层为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玻璃纤维或芳纶纤维制成的耐磨阻尼编织层。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锥形柱体的内部安装有碟簧组和减震胶块。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结构层与所述圆弧底面之间通过高温粘接剂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碟簧组由四个碟簧组成,均匀设置于支撑锥形柱体的内部。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凡未做特别说明的,均可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手段来实现本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桥体受外力冲击时,第一支撑台与第二支撑台之间通过圆钢柱的滚动而产生相对位移来吸收冲击,有利于延长桥梁整体结构的寿命。设于第一支撑台上的阻尼结构层可以额外吸收一部分的冲击力并使圆钢柱更好地滚动,这样就承担了全部的桥体位移。而通过在地底或者混凝土底座内设置固定套杆组件,能够使支撑件更稳固地设置于地面上,平衡性更加,不易晃动。而侧支撑板的设置,可以根据桥底面两侧的斜度进行调整,使支撑力更均匀,提高了安全系数。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吸收桥梁受到的冲击力,确保整体结构不受损坏,并且使桥梁受力均匀,支撑件能够牢牢固定于地底,平衡性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1、第一支撑台;2、第二支撑台;3、减震支撑体;4、第三支撑台;5、支撑底座;6、液压支撑部;7、侧支撑板;8、弹性橡胶垫;9、固定套杆;10、压力传感器;11、圆弧底面;12、阻尼结构层;13、支撑块;21、圆弧顶面;22、圆钢柱;31、上支撑钢板;32、支撑锥形柱体;33、下支撑钢板;91、横向固定钢筋;92、纵向固定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和2所示,一种桥梁支撑件,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连接设置的第一支撑台1、第二支撑台2、减震支撑体3、第三支撑台4、支撑底座5。所述第一支撑台1上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设置有支撑块13,所述支撑块13的两侧对称安装有侧支撑板7。所述侧支撑板7的一端通过销轴与第一支撑台1上壁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台1的上端面均匀安装有四个液压支撑部6。所述液压支撑部6的上端面与侧支撑板7的下端面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台1的底端为外凸的圆弧底面11,所述第二支撑台2的顶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支撑台1底端外凸的圆弧底面11相匹配的内凹的圆弧顶面21,该内凹的圆弧顶面21两侧设有向上突起的挡块,两个圆弧面通过并列布置的多根相互之间设有间隙的圆钢柱22滚动连接。

所述减震支撑体3包括上支撑钢板31、支撑锥形柱体32、下支撑钢板32,所述上支撑钢板31固定于第二支撑台2的底部,所述下支撑钢板32固定于第三支撑台4的顶部,所述支撑锥形柱体32固定设置于上支撑钢板31和下支撑钢板32之间。

所述支撑底座5的底面固定设置有两根以上的固定套杆9,所述固定套杆9的杆身上间隔设置有横向、纵向贯穿的通孔,通过所述通孔将横向固定钢筋91和纵向固定钢筋92固定设置于固定套杆9上,所述固定套杆9、横向固定钢筋91、纵向固定钢筋92埋设于土壤或者混凝土内底座内。

所述侧支撑板7的上壁面上设置有弹性橡胶垫8。所述侧支撑板7的上壁面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0。所述圆弧底面11上设置有阻尼结构层12,所述阻尼结构层12为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玻璃纤维或芳纶纤维制成的耐磨阻尼编织层。所述支撑锥形柱体32的内部安装有碟簧组和减震胶块,通过安装碟簧组和减震胶块可以显著提高减震能力。所述阻尼结构层12与所述圆弧底面11之间通过高温粘接剂固定连接。所述碟簧组由四个碟簧组成,均匀设置于支撑锥形柱体32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桥体受外力冲击时,第一支撑台1与第二支撑台2之间通过圆钢柱22的滚动而产生相对位移来吸收冲击,有利于延长桥梁整体结构的寿命。设于第一支撑台1上的阻尼结构层12可以额外吸收一部分的冲击力并使圆钢柱22更好地滚动,这样就承担了全部的桥体位移。而通过在地底或者混凝土底座内设置固定套杆组件,能够使支撑件更稳固地设置于地面上,平衡性更加,不易晃动。而侧支撑板7的设置,可以根据桥底面两侧的斜度进行调整,使支撑力更均匀,提高了安全系数。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吸收桥梁受到的冲击力,确保整体结构不受损坏,并且使桥梁受力均匀,支撑件能够牢牢固定于地底,平衡性更佳。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