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口香糖清除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7708发布日期:2018-12-28 19:54阅读:1074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口香糖清除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型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全自动口香糖清除机器人。



背景技术:

口香糖的主要成分是糖粉、糖浆以及胶基,前两者溶于水,咀嚼时会被唾液溶化,经咀嚼后吐出的主要是胶基,具有很强的黏合性,干涸后非常坚硬,目前的清除方法主要是用铁锤砸或用铁铲铲掉地面的口香糖残渣,然后用钢丝刷刷掉残留的黑色印迹。由于口香糖胶基的成分复杂及干涸后非常坚硬,常见有机溶剂或其混合溶剂都无法将其溶解。以 2002年国庆黄金周天安门广场为例,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全部都由人工进行清理,所需的成本高,清洁效率较低。因此,发明一种便捷高效、低成本的专用清洁机具成为现实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全自动口香糖清除机器人,采用壳体外部一侧设置有动力装置的结构,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轮以及第二带轮和第一带轮之间的皮带连接,解决了L型铲斗还需要频繁手动控制的问题;采用壳体下部设置有支撑装置的结构,通过第三带轮与第一滚轮之间的皮带连接,从而省去了还需要人力去推动口香糖清除机器人的问题;采用壳体前部设置有清除装置的结构,通过先用L型铲斗对口香糖进行清理,然后使用转动刷在对口香糖留下的污渍进行二次清理,从而解决了传统还需要大量人力进行清理费时费力,还清理不净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壳体前部设置有清除装置;清除装置以壳体之间采用卡接;壳体外部一侧设置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与壳体之间采用螺钉连接;壳体下部设置有支撑装置;支撑装置与壳体之间采用焊接;壳体后部设置有集料箱;集料箱与壳体之间采用卡接;壳体后部中线位置上端设置有矩形支板和圆形手柄;矩形手柄两端分别与壳体和圆形手柄之间采用焊接。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清除装置包括悬臂、第一带轮、L型铲斗、第一传动轴、V型支架、第二电机、螺纹转杆、第三齿轮、第二传动轴、第一转盘、弧形连杆、第二转盘、集料板和转动刷;第一传动轴两端分别与壳体之间采用转轴连接;第一传动轴一端与第一带轮同轴卡接;壳体长度方向中线两侧对称设置有悬臂;悬臂一端与第一传动轴卡接;悬臂另一端与L型铲斗卡接;V型支架一端与第一传动轴之间采用转轴连接;V型支架另一端与壳体之间采用卡接;第二传动轴两端分别与第一转盘之间采用卡接;第二传动轴居中位置卡接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与螺纹转杆之间啮合连接;第二电机一端与V型支架之间采用螺栓连接;第二电机输出轴与螺纹转杆采用卡接;弧形连杆两端分别与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滑动连接;第二转盘与转动刷之间采用卡接。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二带轮和第一皮带;第一电机与壳体之间采用螺钉连接;第一电机输出轴为水平方向并与第一齿轮卡接;第二齿轮一端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第二齿轮另一端与第二带轮同轴卡接;第二带轮与壳体之间采用转轴连接;第一皮带两端分别与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面接触。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支撑装置包括第三带轮、第一滚轮、支撑轴、第二皮带和第二滚轮;第三带轮与第二带轮之间采用同轴卡接;壳体长度方向中线两侧下端对称设置有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第二皮带两端分别与第三带轮和第一滚轮之间采用面接触;支撑轴两端与壳体之间采用转轴连接;支撑轴两端分别与第一滚轮卡接;第二滚轮与壳体之间采用转轴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第一传动轴两端分别与壳体之间采用转轴连接,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第一传动轴的稳固传动;2、第二传动轴居中位置卡接有第三齿轮,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转动刷的运行;3、第一电机输出轴为水平方向并与第一齿轮卡接,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第一齿轮的准确传动;4、第一皮带两端分别与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面接触,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之间的准确传动;5、壳体长度方向中线两侧下端对称设置有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壳体的稳固支撑;6、第二皮带两端分别与第三带轮和第一滚轮之间采用面接触,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第三带轮与第一滚轮之间的传动。

附图说明

图1为全自动口香糖清除机器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全自动口香糖清除机器人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全自动口香糖清除机器人清除装置示意图。

图4为全自动口香糖清除机器人动力装置示意图。

图5为全自动口香糖清除机器人支撑装置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清除装置;3、动力装置;4、支撑装置;101、集料箱;102、矩形支板;103、圆形手柄;201、悬臂;202、L型铲斗;203、第一传动轴;204、V型支架;205、第二电机;206、螺纹转杆;207、第三齿轮;208、第二传动轴;209、第一转盘;210、弧形连杆;211、第二转盘;212、集料板;213、转动刷;214、第一带轮;301、第一电机;302、第一齿轮;303、第二齿轮;304、第二带轮;305、第一皮带;401、第三带轮;402、第一滚轮;403、支撑轴;404、第二皮带;405、第二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5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前部设置有清除装置2;清除装置2以壳体1之间采用卡接;壳体1外部一侧设置有动力装置3;动力装置3与壳体1之间采用螺钉连接;壳体1下部设置有支撑装置4;支撑装置4与壳体1之间采用焊接;壳体1后部设置有集料箱101;集料箱101与壳体1之间采用卡接;壳体1后部中线位置上端设置有矩形支板102和圆形手柄103;矩形手柄两端分别与壳体1和圆形手柄103之间采用焊接;清除装置2包括悬臂201、第一带轮214、L型铲斗202、第一传动轴203、V型支架204、第二电机205、螺纹转杆206、第三齿轮207、第二传动轴208、第一转盘209、弧形连杆210、第二转盘211、集料板212和转动刷213;第一传动轴203两端分别与壳体1之间采用转轴连接;第一传动轴203一端与第一带轮214同轴卡接;壳体1长度方向中线两侧对称设置有悬臂201;悬臂201一端与第一传动轴203卡接;悬臂201另一端与L型铲斗202卡接;V型支架204一端与第一传动轴203之间采用转轴连接;V型支架204另一端与壳体1之间采用卡接;第二传动轴208两端分别与第一转盘209之间采用卡接;第二传动轴208居中位置卡接有第三齿轮207;第三齿轮207与螺纹转杆206之间啮合连接;第二电机205一端与V型支架204之间采用螺栓连接;第二电机205输出轴与螺纹转杆206采用卡接;弧形连杆210两端分别与第一转盘209和第二转盘211滑动连接;第二转盘211与转动刷213之间采用卡接;动力装置3包括第一电机301、第一齿轮302、第二齿轮303、第二带轮304和第一皮带305;第一电机301与壳体1之间采用螺钉连接;第一电机301输出轴为水平方向并与第一齿轮302卡接;第二齿轮303一端与第一齿轮302啮合连接;第二齿轮303另一端与第二带轮304同轴卡接;第二带轮304与壳体1之间采用转轴连接;第一皮带305两端分别与第一带轮214和第二带轮304面接触;支撑装置4包括第三带轮401、第一滚轮402、支撑轴403、第二皮带404和第二滚轮405;第三带轮401与第二带轮304之间采用同轴卡接;壳体1长度方向中线两侧下端对称设置有第一滚轮402和第二滚轮405;第二皮带404两端分别与第三带轮401和第一滚轮402之间采用面接触;支撑轴403两端与壳体1之间采用转轴连接;支撑轴403两端分别与第一滚轮402卡接;第二滚轮405与壳体1之间采用转轴连接。

使用时,步骤一,如图1所示,当使用者需要对场地内部地面上的口香糖进行清理时,使用者可以使用本款全自动口香糖清除机器人,从而解决了以往传统还需要雇佣大批人力进行清理,既费时费力,成本也比较高,通过使用全自动口香糖机器人,仅需雇佣少量人力,便可以完成场地的清洁;

步骤二,如图2-4所示,使用者此刻需要将双手放置在矩形支板102上部的圆形手柄103处,从而无需弯腰,保持站立姿势便可以进行工作,然后使用者需要打开第一电机301,令第一电机301驱动与其卡接的第一齿轮302,由于第一齿轮302与第二齿轮303啮合,且第二齿轮303由于第二带轮304同轴卡接,所以第一电机301间接地驱动第二带轮304进行转动,由于第一带轮214与第二带轮304之间通过第一皮带305传动,所以第一带轮214开始进行转动,且第一带轮214与第一传动轴203之间采用同轴卡接,第一传动轴203转动过程中带动其上部两端卡接的悬臂201,从而使得L型铲斗202进行地面清理,令铲斗前部与口香糖进行接触,当清理机器人前进时,便可以利用铲斗的推力,将口香糖从地面铲起,然后再通过第二电机205带动螺纹转杆206与第三齿轮207相捏合,从而驱动第二传动轴208两端的第一转盘209进行换向传动,第一转盘209带动与其滑动连接弧形连杆210,从而顺利带动另一端与第二转盘211卡接的转动刷213进行口香糖污渍的清理工作,转动刷213在转动的过程中,将污渍带入集料板212内部;

步骤三,如图5所示,第三带轮401与第二带轮304之间采用同轴卡接,且第三带轮401与第一滚轮402之间采用第二皮带404连接,所以机器人能够实现自动前进,无需使用者在施加额外的推力,大大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使用者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设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0年07月14日 14:09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