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斜拉索悬浮张拉专用撑脚。
背景技术:
斜拉索施工是将斜拉索按照要求将其锚头锚固在梁端和塔端的预定位置,并达到一定的索力值的过程,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桥梁的使用寿命。张拉是斜拉索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悬浮法张拉是目前普遍应用的一种张拉方法。悬浮法张拉是在传统的张拉形式上增加一套工具锚和撑脚,利用2套工具锚之间的交替受力锚固实现斜拉索的牵引张拉,实现了对工作锚的有效保护,确保了锚固质量。
撑脚是悬浮法张拉施工的主要工装设备之一。施工过程中,因张拉空间的限制、张拉力值变化范围大、张拉工具及组合形式的不同等客观原因,对撑脚结构形式、尺寸规格等都有不同的要求。传统的撑脚大部分是现场技术人员结合具体的工程特点临时自行设计加工,通用性差,基本不能重复利用,而且经常需要加工多个撑脚以满足不同张拉工况的需要,增加了施工成本,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其操作性、安全可靠性难以保证。同时在斜拉索悬浮张拉过程中,软硬组合牵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尤其适合长索、重索的施工。但传统的软硬组合牵引施工需2套工装实现,即软牵引完成后,先将软牵引工装拆卸下来,然后再安装硬牵引工装,根据实际施工统计,需要3-4人施工人员持续施工2个小时左右,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专用于斜拉索悬浮张拉施工的撑脚。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斜拉索悬浮张拉专用撑脚,所述斜拉索悬浮张拉专用撑脚包括主承力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承力架包括第一面板和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侧面板,第一面板固定安装在两个第一侧面板上;在所述第一面板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一张拉孔,在第一面板与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侧面板连接处的内侧设有第一加劲板,在两个所述第一侧面板的外侧设有若干个耳板。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在所述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侧面板之间安装有横隔板,所述横隔板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二张拉孔,所述第一张拉孔和所述第二张拉孔的位置相对应。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横隔板截面为“I”字型,在横隔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翼板,在所述翼板上并排开设有若干个第二螺栓孔,在两个所述第一侧面板上并排设有若干个与第二螺栓孔相适应的第一螺栓孔;横隔板的侧面设有第一提手。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两个所述第一侧面板上相邻两排第一螺栓孔的孔间距与翼板上两侧的第二螺栓孔的孔距相同且孔径大小相同。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斜拉索悬浮张拉专用撑脚还包括增锚架,所述增锚架固定安装到主承力架的第一面板上;所述增锚架包括第二面板和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侧面板,第二面板固定安装在两个第二侧面板上;在所述第二面板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三张拉孔;两个所述第二侧面板底部与第一面板进行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在所述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侧面板之间安装有锚固板,所述锚固板通过螺栓固定装配在第一面板上,所述锚固板的中心处开设有第四张拉孔,锚固板的侧面设有第二提手。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在第二面板与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侧面板连接处的内侧设有第二加劲板,在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侧面板的外侧设有第二耳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斜拉索悬浮张拉专用撑脚包括主承力架、横隔板、锚固板和增锚架。其中,主承力架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主承力架与横隔板组合使用,还可以主承力架、锚固板与增锚架三者组合使用,主承力架、横隔板、锚固板与增锚架组合使用等几种方式,根据不同的张拉形式来选择组合(选择其中的一种)的使用方式,可实现不同的张拉形式,满足不同的张拉工况需要,适应性强,适用范围广。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斜拉索悬浮张拉专用撑脚可进行软硬组合牵引施工时,不需要更换工装设备,提高了施工工效,节省了人工成本,主要构件均为螺栓装配连接,转运便捷,可操作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承力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横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主承力架和横隔板的组合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增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锚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主承力架、增锚架、横隔板和锚固板的组合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单独使用主承力架调整张拉力的施工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主承力架和横隔板的组合使用调整张拉力的施工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主承力架、增锚架、横隔板和锚固板组合使用调整张拉力的施工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主承力架、增锚架、横隔板和锚固板组合使用调整张拉力的另一施工示意图。
图中所述,1-主承力架、11-第一面板、12-第一侧面板、13-第一张拉孔,14-第一加劲板、15-第一耳板、16-第一螺栓孔、2-横隔板、21-第二张拉孔、22-翼板、23-第二螺栓孔、24-第一提手、3-增锚架、31-第二面板、32-第二侧面板、33-第三张拉孔、34-第二加劲板、35-第二耳板、4-锚固板、41-第四张拉孔、42-第二提手、a-第一硬牵引锚具,b-第一软牵引锚具,c-千斤顶,d-第二软牵引锚具,e-钢绞线,f-张拉杆,g-短张拉杆,h-第二硬牵引锚具,i-锚头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斜拉索悬浮张拉专用撑脚,所述斜拉索悬浮张拉专用撑脚包括主承力架1,在本实施例中,主承力架1包括第一面板11和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侧面板12,其中,第一面板11固定安装在两个第一侧面板12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面板11与两个第一侧面板12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一体式结构或者焊接在一起或者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均可,只要能保证两者之间的强度就可以。在第一面板11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一张拉孔13,在第一面板11与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侧面板12连接处的内侧设有第一加劲板14,在两个第一侧面板12的外侧设有若干个便于吊装转运的第一耳板15。
参见图7所示,该悬浮张拉专用撑脚的主承力架1单独使用进行索力调整的张拉施工。主要施工步骤如下:
(1)在相应的索力调整张拉位置安装主承力架1、张拉杆f、千斤顶c、第一硬牵引锚具a等;
(2)根据需要调整的索力值进行调索,调索过程由千斤顶后方的第一硬牵引锚具a和锚头螺母i头交替锚固进行,直至索力值达到调整后的要求。即完成斜拉索的索力调整张拉。
实施例二:
参见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横隔板2,横隔板2设置在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侧面板12之间,在横隔板2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二张拉孔21,其中,第一张拉孔13和所述第二张拉孔21的位置相对应,具体的第一张拉孔13和第二张拉孔21为同轴设置。
参见图1至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横隔板2的截面为“I”字型,在横隔板2的两侧分别设有翼板22,在所述翼板22上并排开设有若干个第二螺栓孔23,在两个第一侧面板12上并排设有若干个与第二螺栓孔23相适应的第一螺栓孔16,横隔板2的侧面设有便于安装施工的第一提手24。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两个第一侧面板12上相邻两排第一螺栓孔16的孔间距与翼板22上两侧的第二螺栓孔23的孔距相同且孔径大小相同,通过调整第一螺栓孔16与第二螺栓孔23上下不同的安装位置,可以调节横隔板2与两个第一侧面板12底部的间距。
参见图8所示,该悬浮张拉专用撑脚通过主承力架1和横隔板1组合进行软牵引和硬牵引张拉,下面我们以硬牵引为例进行说明索力调整的张拉施工,主要施工步骤如下:
(1)将该撑脚安装在相应的张拉位置,横隔板2在主承力架1上的安装位置可根据最终的锚头伸出量进行相应调整。在横隔板2上放置第一硬牵引锚具a,然后在主承力架1上放置千斤顶c,并安装张拉杆f及第二硬牵引锚具h;
(2)进行硬牵引张拉,张拉时由横隔板2上的第一硬牵引锚具a和千斤顶c后方的第二硬牵引锚具h交替锚固,直至斜拉索锚头伸出锚垫板,且锚头螺母i可带平;
(3)用锚头螺母i将锚固斜拉索,再利用锚头螺母i和千斤顶c后方的第二硬牵引锚具h交替锚固继续进行张拉,直到张拉力或者锚头伸长量达到预定的数值。此时即完成了斜拉索的硬牵引张拉施工。
实施例三:
参见图1至6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和/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增加增锚架3,在本实施例中,增锚架3固定安装到主承力架1的第一面板11上部,增锚架3包括第二面板31和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侧面板32,第二面板31固定安装在两个第二侧面板32上,在第二面板31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三张拉孔33,两个第二侧面板32底部与第一面板11进行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侧面板32底部与第一面板11通过高强螺栓进行固定装配,为了保证增锚架3整体的强度在第二面板31与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侧面板32连接处的内侧设有第二加劲板34,在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侧面板32的外侧设有便于吊装转运的第二耳板35。参见图4至6所示,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在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侧面板32之间安装有锚固板4,在本实施例中,锚固板4通过高强螺栓固定装配在第一面板11上,所述锚固板4的中心处开设有第四张拉孔41,锚固板的侧面设有便于转运安装的第二提手4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张拉孔13、第二张拉孔21、第三张拉孔33和第四张拉孔41的位置相对应,具体的第一张拉孔13、第二张拉孔21、第三张拉孔33和第四张拉孔41为同轴设置。
参见图9至10所示,该悬浮张拉专用撑脚通过主承力架1、横隔板2、增锚架3和锚固板4进行组合进行软硬组合牵引形式的施工,主要的施工步骤如下:
(1)参见图9所示,将该撑脚安装在相应的张拉位置,横隔板2上放置第一硬牵引锚具a,锚固板4上放置第一软牵引锚具b,增锚架3上部放置千斤顶c及第二软牵引锚具d;
(2)先进行软牵引张拉,由锚固板4上的第一软牵引锚具b和千斤顶c后方的第二软牵引锚具d交替锚固软牵引钢绞线e进行张拉,直到硬牵引张拉杆f伸出横隔板2的张拉孔31;
(3)用横隔板2上的第一硬牵引锚具a锚固硬牵引张拉杆f,拆掉锚固板4,由千斤顶c后方的第二软牵引锚具d和横隔板2上的第一硬牵引锚具a依次交替锚固继续进行张拉直到软牵引张拉结束;
(4)参见图10所示,拆掉软牵引钢绞线e、千斤顶c后方的第二软牵引锚具d,在硬牵引张拉杆f端头接短张拉杆g直到短张拉杆g伸出千斤顶c后方,在千斤顶c后方安装第二硬牵引锚具h;
(5)进行硬牵引张拉,由横隔板2上的第一硬牵引锚具a和千斤顶c后方的第二硬牵引锚具h交替锚固进行张拉,直到斜拉索锚头伸出锚垫板,且锚头螺母i可带平;
(6)用锚头螺母i将锚头锚固,利用锚头螺母i和千斤顶c后方的第二硬牵引锚具h交替锚固继续进行张拉,直到张拉力或者锚头伸长量达到预定的数值。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斜拉索悬浮张拉主承力架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主承力架与横隔板组合使用,还可以主承力架、锚固板与增锚架三者组合使用,还可以主承力架、横隔板、锚固板与增锚架组合使用等几种方式,根据不同的张拉形式来选择组合(选择其中的一种)的使用方式,可实现不同的张拉形式,满足不同的张拉工况需要,适应性强,适用范围广。斜拉索悬浮张拉专用撑脚可进行软硬组合牵引施工时,不需要更换工装设备,提高了施工工效,节省了人工成本,主要构件均为螺栓装配连接,转运便捷,可操作性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