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撞断道闸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6630发布日期:2019-06-12 00:37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撞断道闸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闸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防撞断道闸系统。



背景技术:

道闸,是一种专门用于限制机动车辆行驶的通道出入口管理设备,广泛应用于小区、停车场、高速公路收费站、医院等场所。道闸一般由机箱和道闸杆组成。机箱中设有控制部分和传动结构,控制道闸杆抬起和落下。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道闸产品的道闸杆与机箱之间大多采用固定式连接,此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但当车辆撞击道闸杆时,车辆与道闸杆之间无法及时避开,车辆的冲击力会损坏道闸杆和机箱,甚至可能会影响车上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有效降低车辆撞击力度的具有防撞功能的道闸,来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降低车辆撞击力度的缺点。

例如:公开号为CN207259996U,名为“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道闸”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道闸,该专利提供的道闸包括减震装置,道闸本体前后对称设有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包括有第一弹簧、橡胶板、第二弹簧和第一连接块。该发明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相互配合,可以更好的降低车辆的冲击力,减低了道闸本体被撞断的风险,通过滚子与连杆的配合,对第一连接块起到导向与固定作用,防止第一连接块受到冲击力出现弯曲现象,达到了保证设备稳定性的效果,而在车辆的撞击力度过大时,插杆会被撞断,此时通过第二连接块与销轴的配合,使得道闸本体向后摆动,防止道闸本体受到较大的撞击力而被撞断。然而,该方案中的道闸由于结构比较复杂,需要第一弹簧、第二弹簧、销轴同时正常工作才能起到减震、防撞断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经常对道闸进行检修,存在结构复杂、不易实现、维护困难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加装弹性垫片和可旋转分离式圆形道闸结构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的防撞断道闸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撞断道闸系统,包括:防撞支架、固定卡槽,第一转动结构、道闸杆、第二转动结构、以及弹性材料;

其中,所述固定卡槽与第一转动结构固定衔接;所述第一转动结构与防撞支架可活动连接;所述道闸杆嵌合在固定卡槽中间,通过可调节螺栓与固定卡槽底端栓合;所述第二转动结构的一端与道闸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卡槽可活动连接;所述弹性材料卡合在固定卡槽与道闸杆之间;所述道闸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一转动结构电信号连接以通过电信号控制第一转动结构的转动。

优选的,所述固定卡槽为为6mm厚的钢板制成的U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弹性材料为5mm厚的胶垫。

优选的,所述可调节螺栓数量为3个。

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为具有信号、数据处理与传输能力的控制器、处理器、单片机或PC机。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结构为具有动力装置的转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结构为不具有动力装置的转动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断道闸系统,还包括测速装置。

进一步的,在所述防撞断道闸系统中,所述第二转动结构采用具有动力装置的转动结构。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分离式结构设计的道闸防撞机构,使得道闸杆在受到车辆的冲击后能够在弹性材料以及转动结构的作用下脱离卡合装置,使道闸杆在一定程度上避开车辆的冲击力,延长道闸杆的使用寿命;

2、同时减少车辆对道闸系统的损害以及降低因事故造成的人身安全伤害;

3、通过加装弹性垫片实现道闸系统防撞功能,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维护,可降低硬件结构成本和运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的防撞断道闸系统的道闸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的防撞断道闸系统的道闸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的防撞断道闸系统的道闸左视图。

附图标记:201-防撞支架、202-固定卡槽、203-第二转动结构、204-道闸杆、205-弹性材料、206-第一螺栓、207-第二螺栓、208-第三螺栓、310-控制装置、309-第一转动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该防撞断道闸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见图1、图2、图3。如图2所示,该结构包括:防撞支架201、固定卡槽202,第二转动结构203、道闸杆204、弹性材料205;如图3所示,该结构还包括连接在防撞支架201与固定卡槽202之间的第一转动结构309和置于防撞支架内部的控制装置310。所述固定卡槽202 一端与第一转动结构309焊缝连接,所述第一转动结构309还与防撞支架201 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结构203一端与固定卡槽202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道闸杆204焊缝衔接;第二转动结构203可以采用合页、回转式阻尼器、轴承等机械转动结构,从而使道闸杆204与固定卡槽202之间可以发生相对运动。所述道闸杆204嵌合在固定卡槽202中间,通过三个可调节螺栓(第一螺栓206、第二螺栓207、第三螺栓208,三个可调节螺栓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用于在系统静止时固定道闸杆与固定卡槽之间的卡合结构)与固定卡槽的底端栓合;所述所述弹性材料205卡合在固定卡槽202顶端与道闸杆204 之间。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一转动结构309电信号连接。所述第一转动结构309可以采用电动气缸、闸道电机等电动转动结构。

卡合在道闸杆204与固定卡槽202之间的弹性材料205是一种具有良好弹性的材料(如橡胶,塑料等),厚度为5mm。所述弹性材料205用于调节固定卡槽202与道闸杆204之间的间隙,减少固定卡槽202和道闸杆204沿垂直方向的相对运动。通过合理的控制间隙大小,也可用于增加固定卡槽202与道闸杆204之间的摩擦,从而可以在系统静止时保证道闸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防撞功能。

该防撞道闸系统工作原理:当道闸系统正常工作时,道闸系统中的控制装置根据现场需要(例如,在检测到车辆驶入、驶出时)控制道闸系统的开启与关闭。具体地,控制装置通过向第一转动结构发出相应的电信号控制第一转动结构带动固定卡槽及卡合在固定卡槽中间的道闸杆进行沿着第一转动结构形成的轴转动(与道闸杆垂直方向的轴)即可完成道闸系统的开启与关闭。

当道闸系统受到外力撞击时,道闸系统防撞机制开始发挥作用,此时在外力的作用下,道闸杆在受力的一瞬间会向卡合在其上方的弹性材料施加一个向上的压力,弹性材料受到向上的压力发生形变,当弹性材料发生形变后,道闸杆与弹性材料之间会有缝隙,使得道闸杆得以挣脱固定卡槽的束缚。此时道闸杆在外力作用下沿着第二转动结构形成的轴(道闸杆水平方向的轴)转动,脱离固定卡槽,从而减轻撞击、实现防撞功能,降低车辆对道闸系统的损害以及因事故造成的人身安全伤害。当意外撞杆事件结束时,可通过人工将第二转动结构推回原位。

实施例2

进一步的,还可以再在本系统中的防撞支架处加装红外测速、雷达测速、视频测速等测速装置,同时将本系统中的第二转动结构改为采用具有动力装置的转动结构,例如装成电动气缸、闸道电机。通过测速装置对车辆进行测速,并设置一个速度阈值,当车辆速度大于阈值时,由视频测试装置向控制装置传递信息,接着控制装置向第二转动结构发出指令,使第二转动结构带动道闸杆沿着水平轴转动,自动脱离固定卡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