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铣刨机和用于运行地面铣刨机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047282发布日期:2020-03-03 03:57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地面铣刨机和用于运行地面铣刨机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面铣刨机和一种用于运行地面铣刨机的方法。



背景技术:

所述类型的地面铣刨机是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例如由de102013020679a1已知。这种地面铣刨机用于铣刨清除地面覆层(道路冷铣刨机)和/或用于进行铣刨翻松并混入用于使地基稳定的附加料(地面稳定机)和/或在现有道路覆层的再利用和翻新(整修机)中使用。

这种类型的常规的自行走式地面铣刨机、特别是地面稳定机或整修机的主要元件包括:由前行驶装置或后行驶装置承载的机架,所述行驶装置可以是车轮和/或履带机构,在所述机架上设置驱动马达,通常是柴油发动机,所述驱动马达用于产生行驶运行和铣刨运行所需的驱动能。地面铣刨机的控制通常由设置在机架上的驾驶台、例如驾驶室形式的驾驶台进行。地面铣刨装置也是地面铣刨机的重要元件,所述地面铣刨装置具有铣刨转子和铣刨转子壳体。所述铣刨转子例如包括支承管,在所述支承管的外周面上沿径向突出地设置多个铣刨刀具、特别是铣刨凿刀。所述铣刨转子能绕水平的且横向于地面铣刨机的作业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转动地支承在铣刨转子壳体的内部。这里,作业方向是指地面铣刨机在作业运行或铣刨运行中具有的前进运动方向,因此通常是指地面铣刨机的前进方向。铣刨转子壳体相对于外部环境包围铣刨转子,以便在铣刨转子的范围内实现对铣刨物料有控制的材料导向。因此,铣刨转子壳体包括沿竖直方向向下、即朝地面敞开的内腔,铣刨转子设置在所述内腔中。此外,所述铣刨转子还能够通过具有驱动装置的铣刨深度调节装置相对于地面进行高度调节,从而在作业运行中能借助于所述铣刨深度调节装置改变铣刨转子嵌入地面的深度。为此,例如可以设定,铣刨转子通过至少一个能绕铣刨转子臂摆轴调节的摆臂高度可调地铰接在机架上,如例如在de102013020679a1中详细说明的那样,所述摆臂是用于调节铣刨转子的铣刨深度的铣刨深度调节装置的一部分。也可以通过调节将行驶装置与机架连接的竖直可调的升降柱来对铣刨深度进行调节,从而在这种情况下升降柱是铣刨深度调节装置的主要部件。铣刨转子壳体通过壳体支承装置与机架连接。壳体支承装置因此用于,将铣刨转子壳体至少部分地保持在机架上。壳体支承装置为此可以是能拆卸的,以便例如能在铣刨转子壳体的不同初始位置之间进行切换或者以便例如能够整体地更换地面铣刨装置,例如以便改变相应的铣刨宽度。

在使用这种地面铣刨机时,特别是在铣刨深度较大的情况下,总是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由于积聚在铣刨转子壳体的内腔中的铣刨物料,铣刨能效降低。这里,积聚的铣刨物料形成反向于铣刨转子运动方向的阻力。由此可能明显减缓作业过程。



技术实现要素:

由此出发,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给出一种用于所述类型的地面铣刨机的方案以及一种用于运行地面铣刨机的方法,所述地面铣刨机和所述方法在铣刨深度较大时能实现改进的运行。

利用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地面铣刨机和用于运行地面铣刨机的方法来实现所述目的。优选的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根据本发明这样来实现所述目的,设有壳体调节装置,所述壳体调节装置构造成,使得所述壳体调节装置根据铣刨转子的铣刨深度以这样的方式来改变铣刨转子壳体相对于机架的相对位置,即,铣刨转子壳体在铣刨深度提高时以其前边缘抬高,并且反之亦然(即铣刨深度降低时,所述前边缘下降)。因此,本发明的基本构思在于,与传统的地面铣刨机相比,在铣刨深度较大时根据铣刨深度通过铣刨转子壳体按前面所述方式的运动使铣刨转子壳体内部的内腔扩大。通过以前边缘使转子壳体抬高并由此上摆,在铣刨转子壳体中形成更多用于铣刨物料的空间,由此降低了通过铣刨物料产生的反向于铣刨转子的转动运动的阻力,从而,在铣刨深度较大时也能实现高铣刨能效。此外,本发明还基于这样的认知,即,在铣刨深度大时,不是一定要求铣刨转子壳体在其前部区域中相对于地面封闭,因为例如通过在这个区域中在铣刨转子壳体下面积存的铣刨物料充分可靠地防止了铣刨物料发生显著的甩出。因此,重要的是,根据本发明,铣刨转子壳体借助于壳体调节装置相对于机架沿作业方向观察在前部被抬高。由此,铣刨转子壳体绕水平的且横向于作业方向延伸的轴线相对于机架部分地向上倾斜,由此铣刨转子壳体下面的自由空间朝铣刨转子以及朝地面特别是在沿作业方向位于铣刨装置前面的区域中扩大。所述壳体调节装置这里是指这样的元件,通过所述元件或通过所述元件的配合作用最终协调地实现铣刨转子壳体相对于机架的调节。所述壳体调节装置的主要特性根据本发明因此在于,所述壳体调节装置设计成,使得所述壳体调节装置根据铣刨转子的当前铣刨深度至少在最大可能的铣刨深度谱的部分范围内调节铣刨转子壳体的相对位置,并且是这样调节,即,当铣刨转子通过铣刨深度调节装置朝较大的铣刨深度降低时或铣刨深度加大时,使得铣刨转子壳体在其前部区域中相对于机架抬高。这里,出发点是所谓的零位,在所述零位处,铣刨转子以其下边缘支承在未铣刨的地面上和/或在地面铣刨装置降低时铣刨转子壳体从抬高到地面上方的运输位置移动到与地面发生接触。在这个状态下,因此铣刨深度为零。由此出发,现在通过向地面中进一步降低铣刨转子直至最大铣刨深度而使得铣刨深度增大。对于铣刨转子运动谱的这个范围,设置铣刨转子壳体的前边缘的前面所述的抬高运动或者由此发生的倾斜运动。这里根据本发明设定,铣刨转子壳体的前边缘在铣刨深度升高时抬高并且在铣刨深度降低时沿相反的方向还重新降低到初始位置。

关于铣刨转子壳体的总体运动,通过利用壳体调节装置实现的运动不仅能改变前边缘相对于机架的相对位置、特别是其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而且还以至少很小的程度改变铣刨转子壳体的后边缘的位置。但根据本发明设定,铣刨转子壳体在其前边缘的区域中沿竖直方向相对于机架的抬高运动(在地面水平时)大于在其后边缘区域中的运动。这里重要的是,由此,铣刨转子壳体不是整体地仅沿竖直方向相对于机架运动,而是至少也这样完成倾斜运动,即,使得铣刨转子壳体的前边缘在铣刨深度提高时比铣刨装置的后边缘抬高更多。但优选的是,壳体调节装置构造成,使得通过所述壳体调节装置使铣刨转子壳体为了抬高前边缘而绕一个虚拟的轴线转动或倾斜,特别是这样转动,使得铣刨转子壳体的后边缘到机架的竖直距离基本上保持恒定。由此,例如通常通过铣刨转子壳体的后边缘形成的刮料区域相对于机架基本上没有通过前边缘的抬高运动或铣刨转子壳体相对于机架的调节而改变,从而实现了铣刨机对地面不会由于通过铣刨转子壳体相应占据的相对于机架的相对位置改变的或独立的加工图案。

关于壳体调节装置的具体设计,为了实现铣刨转子壳体相对于机架根据本发明的相对运动,现在可以采用多种备选的实施形式。例如所述壳体调节装置可以具有用于确定铣刨深度的传感器装置、控制单元和用于调节铣刨转子壳体的相对位置的调节马达,所述控制单元根据当前确定的铣刨深度来控制调节马达。由此,这个实施形式中,借助于传感器装置主动确定当前铣刨深度,为此例如由适当的传感器确定铣刨深度调节装置内部的、例如一个或多个升降柱内部和/或转子摆臂上的相应调节参数并将其传送给控制单元。然后,控制单元根据所确定的传感器值这样控制壳体调节装置,使得在铣刨深度提高时,铣刨转子壳体以其前边缘抬高并且反之亦然。本发明的这个改进方案因此特别优选地包括具有适当的并且特别是仅设定为用于铣刨转子壳体的调节运动的驱动装置的壳体调节装置。这个解决方案的一个优点在于,操作人员能够在按前面所述的方式根据铣刨转子的铣刨深度相对于机架改变铣刨转子壳体的相对位置的模式与铣刨转子壳体在铣刨深度较大时也保持其相对位置的模式之间进行选择。

补充或备选地优选的是,所述壳体调节装置和铣刨深度调节装置相互耦合、特别是强制耦合。这里,强制耦合是指,铣刨转子壳体相对于机架的位置和铣刨转子的铣刨深度通过设置适当的耦合装置相互影响或制约。这里理想的是,铣刨深度调节装置的驱动以及壳体调节装置的驱动共同地通过铣刨深度调节装置的驱动装置来实现。因此,在这个实施形式中设有单一的共同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运动既驱动铣刨转子的调节运动也驱动铣刨转子壳体相对于机架的调节运动。这个共同的驱动装置优选是液压马达或液压缸形式的致动器。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用的实施方案中,已经证实优选的是,所述壳体调节装置具有机械式的调节传动装置、特别是曲线传动装置(凸轮机构)。机械的调节传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驱动装置具有多个机械式的相互作用的传动元件,如例如铰接杆等。在这种情况下理想的是,采用离合传动装置或曲线传动装置。曲线传动装置的特征在于,通过扫描控制曲线结构实现相对运动。这里,曲线传动器在当前情况下理想地构造成平面的曲线传动装置或构造成具有在一个平面中延伸的控制曲线结构的曲线传动装置。这种传动装置是特别节省空间的。

因此,所述壳体调节装置的调节传动装置优选包括控制曲线结构。在理想情况下,所述控制曲线结构是集成在铣刨转子壳体的侧壁中的控制曲线结构。铣刨转子壳体是指铣刨转子壳体的与铣刨转子的转动轴线相交或者与铣刨转子的两个端侧之一相邻的边界壁。通过将控制曲线结构集成到铣刨转子壳体的侧壁中,实现了壳体调节装置特别紧凑的布置形式,因为相应的侧壁现在承担双重功能。控制曲线结构此时特别优选地由至少一个转子摆臂或随转子摆臂一起运动的元件扫描。因此,在这个实施形式中,铣刨转子通过一个转子摆臂并且特别是通过两个在端侧关于铣刨转子彼此相对设置的转子摆臂支承在地面铣刨机的机架上。所述至少一个转子摆臂能绕摆动轴线摆动。如果转子摆臂降低,铣刨转子沉入地面中并且反之亦然。如果存在一对转子摆臂,铣刨转子壳体的两个端侧的侧壁优选分别具有一个控制曲线结构,特别是镜像对称的控制曲线结构。

此外,补充或备选地优选的是,壳体调节装置的调节传动装置包括摆杆中或上的至少一个推移摆动铰链,所述摆杆将机架与铣刨转子壳体连接。所述推移摆动铰链这里设置成,使得所述推移摆动铰链能够向铣刨转子壳体施加推力并且同时绕至少一个铰链轴线摆动。最佳的是,推移摆动铰链同时具有长孔导向结构,以便在确定的铣刨深度范围内、例如在铣刨深度小时,不必触发铣刨转子壳体相对于机架的调节。

本发明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在铣刨深度较大时通过铣刨转子壳体的前边缘的抬高扩大铣刨转子壳体内部和下方的用于铣刨物料的自由空间。如果壳体调节装置构造成,使得所述壳体调节装置除了铣刨转子壳体的升高运动还控制铣刨转子壳体相对于机架的水平移动,使得铣刨转子壳体在铣刨深度升高时相对于机架以及相对于铣刨转子沿作业方向向前移动,并且反之亦然,则这个效果根据本发明可以进一步提高。在本发明的这个改进方案中因此设定,铣刨转子壳体不仅执行根据前面实施形式的相对于机架的倾斜运动,而且同时或至少阶段性地备选于此还相对于机架执行线性的并且在水平方向上沿作业方向向前定向的平移运动。因此,以这种方式还扩大了铣刨转子壳体内部沿作业方向在铣刨转子前面的自由空间。

根据本发明,壳体调节装置优选可以构造成,使得铣刨转子壳体的水平移动和升高运动在铣刨转子支承在未铣刨的地面上的位置与铣刨转子降低最大或最大铣刨深度的位置之间的区域上至少部分地重合。这里,现在可以设定,壳体调节装置构造成,使得铣刨转子壳体的水平移动和抬高运动始终共同进行或者说同时进行。但优选的是,铣刨转子壳体的水平移动和抬高运动仅部分地重叠。理想的是,壳体调节装置构造成,从铣刨转子的零位出发,在铣刨转子向地面中降低时,首先仅按前面所述的方式进行铣刨转子壳体的水平移动。此后,在达到或超过阈值铣刨深度时,才补充或替代地进行铣刨转子壳体的前边缘按前面所述方式相对于机架的抬高。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用于运行地面铣刨机、特别是根据本发明的地面铣刨机的方法。所述地面铣刨机特别是包括:由前行驶装置和后行驶装置承载的机架;地面铣刨装置,所述地面铣刨装置具有能绕水平的且横向于地面铣刨机的作业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转动的铣刨转子和铣刨转子壳体,所述铣刨转子带有多个地面加工刀具,铣刨转子设置在所述铣刨转子壳体的向下朝地面敞开的内腔中,所述铣刨转子通过至少一个具有驱动器的铣刨深度调节装置高度可调地铰接在机架上,并且所述铣刨转子壳体通过壳体支承装置与所述机架连接。关于用于执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优选采用的地面铣刨机的其他特征参见前面对根据本发明的地面铣刨机的说明。

现在,对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重要的是,在地面铣刨机的运行中,具体而言在铣刨运行中,利用壳体调节装置根据铣刨转子的铣刨深度对铣刨转子壳体相对于机架的相对位置的调节这样进行,使得铣刨转子壳体的前边缘在铣刨深度提高时相对于机架抬高。因此,铣刨转子壳体相对于承载铣刨转子壳体的机架的相对位置发生确定的改变,此时,对于这种调节而言铣刨转子的当前铣刨深度是决定性的。由此实现了这样的可能性,即铣刨转子壳体在机架上的定位有目的地针对沿作业方向在铣刨转子前面积聚了特别多的铣刨物料的较大铣刨深度进行优化,使得现在为这些铣刨物料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并且由此总体上实现了在大铣刨深度时对铣刨物料更好的操作。这里重要的是,铣刨转子壳体由此执行倾斜运动,在所述倾斜运动中,所述铣刨转子壳体以其前边缘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此时,可以设定,铣刨转子壳体的后边缘也改变其相对位置,尽管这种改变优选仅以非常小的程度进行。但与后边缘相比,铣刨转子壳体的前边缘始终沿竖直方向向上抬高得更多,以便实现铣刨转子壳体的倾斜。

重要的是,在从明显抬高到地面上方的位置使铣刨转子降低到地面上期间,如例如在从运输行驶切换到启动铣刨运行时那样,不进行铣刨转子壳体的抬高。如果铣刨转子一直降低到地面上,则铣刨转子处于零位或铣刨深度为零。现在可以将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设计成,使得随着铣刨转子开始从零位下降到地面中或者随着铣刨深度开始从零铣刨深度增大马上也按前面所述方式进行铣刨转子壳体的调节运动。因此,这样即使在铣刨深度较小时就已经随着前边缘抬高实现铣刨转子壳体的倾斜。但优选的是,从铣刨转子放置在未铣刨的地面上或以其环绕的下边缘基本上平行于地面并且略微支承在地面上方的初始位置出发,在超过阈值铣刨深度时才进行铣刨转子壳体的前边缘的抬高。由此首先确保了,在铣刨深度小时或者在只有很少的铣刨物料在铣刨转子壳体内部沿作业方向积聚在铣刨转子前面的较小的铣刨深度范围内,实现了向外等效地封闭铣刨转子壳体的内腔。另一方面,此时从这样的铣刨深度开始实现沿作业方向在铣刨转子前面可供容纳铣刨物料的自由空间的扩大,从所述铣刨深度开始,沿作业方向积聚在铣刨转子前面的铣刨物料开始对地面铣刨机的铣刨能效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优选当通过利用铣刨深度设定装置对铣刨转子进行的调节超过确定的铣刨深度、即超过阈值铣刨深度时,才对铣刨转子壳体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

也可以改变铣刨转子壳体的具体调节运动。但在实际使用中优选的是,铣刨转子壳体的前边缘的抬高这样进行,即,使得铣刨转子壳体的后边缘基本上保持其相对于机架的竖直相对位置。因此,至少沿竖直方向铣刨转子壳体在不同的铣刨深度处由此优选在相对于机架恒定的高度上终结。

此外,另一个变型方案在于,在铣刨深度升高时所述抬高运动的程度例如与铣刨深度的变化成比例关系或指数关系。

为了进一步优化可以设定,除了抬高铣刨转子壳体的前边缘,在铣刨深度提高时,还使铣刨转子壳体沿作业方向向前进行移动。这里的构思是,通过相对于机架以及还相对于铣刨转子沿作业方向向前移动可以扩大铣刨转子壳体内部沿作业方向在铣刨转子前面的自由空间,尽管这种扩大只能以有限的程度进行。因此,在这个实施形式中设定,铣刨转子壳体由此总体上能以两个自由度相对于机架调节,即一方面沿直线方向沿作业方向调节,而另一方面当铣刨转子壳体的前边缘在铣刨深度升高时相对于机架抬高时,绕特别是水平地并且横向于作业方向延伸的摆动轴线调节。

铣刨转子壳体的水平移动和铣刨转子壳体的前边缘的抬高也可以相互分开地进行,例如首先进行铣刨转子壳体的水平移动,此后才设置铣刨转子壳体的前边缘的抬高。备选地也可以与铣刨转子壳体的任意移动一起进行铣刨转子壳体的前边缘的抬高。但优选的是,铣刨转子壳体沿作业方向向前的移动至少部分地、特别是仅部分地与铣刨转子壳体的前边缘的抬高重叠地进行,特别是与是否超过阈值铣刨深度相关地进行。这个实施形式的突出之处在于,首先在铣刨深度升高时使铣刨转子壳体相对于机架沿作业方向向前移动。在铣刨转子超过阈值铣刨深度之后,才补充于铣刨转子壳体的移动运动还进行铣刨转子壳体的前边缘的抬高并由此实现铣刨转子壳体的倾斜。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优选的改进方案在于,铣刨转子壳体的前边缘的抬高通过由转子摆臂或能与转子摆臂一起运动的元件移动经过控制曲线结构、特别是集成在铣刨转子壳体中的控制曲线结构来控制。因此,借助于能绕摆动轴线摆动的转子摆臂、优选是转子摆臂对的调节来实现调整铣刨转子的铣刨深度。因此,铣刨转子优选能绕其转动轴线转动地支承在两个转子摆臂之间。现在可以借助于前面所述的曲线控制结构对转子摆臂的摆动运动加以利用,以便根据转子摆臂的摆动位置以及由此根据当前的铣刨深度来控制铣刨转子壳体的相对位置。

补充或备选地,对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设定,为了调节铣刨转子壳体相对于机架的相对位置,行进经过将机架与铣刨转子壳体连接的推动摆动杆中的长孔导向结构。

铣刨转子壳体的抬高和/或移动优选机械式地、与对铣刨转子的铣刨深度的调节强制耦合地进行。以这种方式确保了,在铣刨深度大时,铣刨转子壳体的相对位置总是以前面所述的方式相对于机架改变。

即使在铣刨转子壳体的抬高和/或水平移动以及铣刨深度的调节利用分开的驱动装置来驱动时,也有利的是,为此使用共同的驱动装置或者铣刨转子壳体相对机架的调节运动以及对铣刨深度的调节的驱动通过共同的驱动装置进行,特别是通过液压马达形式的致动器或至少一个能线性调节的液压缸来进行。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在附图中给出的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其中示意性地:

图1示出地面铣刨机在铣刨运行中在铣刨深度小并且铣刨转子壳体没有抬高或者说铣刨转子壳体处于零位中时的侧视图;

图2示出地面铣刨机在铣刨运行中在铣刨深度大并且铣刨转子壳体抬高时的侧视图;

图3示出图1的区域i的局部放大图;

图4示出图2的区域i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铣刨转子壳体相对于机架的抬高运动和移动运动的叠加的图示;

图6示出铣刨转子壳体相对于机架的抬高运动和移动运动的另一种叠加的图示;

图7示出铣刨转子壳体相对于机架的抬高运动和移动运动的另一种叠加的图示;以及

图8示出用于地面铣刨机的运行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相同的构件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其中,不是每个在附图中示出的构件都必定单独地标注。

图1示出在具有较小铣刨深度ft的铣刨运行中的地面铣刨机1,在当前情况下是地面稳定机和/或整修机类型的地面铣刨机。地面铣刨机1的主要元件包括机架2,所述机架在当前情况下是活节铰接的机架,具有前架2a和后架2b。但也可以使用没有活节的连续的机架2。所述地面铣刨机1此外还包括驱动马达3、驾驶室4以及前行驶装置5a和后行驶装置5b,在当前情况下是车轮形式的行驶装置,这里也可以采用履带机构。驱动马达3产生行驶运行和铣刨运行所需的驱动功率。对地面铣刨机1的操作从操作台4出发进行。地面铣刨机1原则上并且与当前实施例无关地可以是自行走式的。

地面铣刨机1的另一个重要的元件是地面铣刨装置6,所述地面铣刨装置在前行驶装置5a和后行驶装置5b之间设置在机架2上。地面铣刨装置6的主要元件是铣刨转子7和铣刨转子壳体8。铣刨转子7设置在朝地面b敞开的铣刨转子壳体8的内部并且例如可以具有未详细示出的支承管,在所述支承管的外周面上设置多个铣刨刀具。铣刨转子壳体8向上、朝端侧、向前以及向后相对于外部环境屏蔽铣刨转子7,从而在铣刨转子壳体8内部能实现有控制地引导铣刨物料。铣刨转子7能绕水平地且横向于作业方向a延伸的转动轴线r转动地设置在铣刨转子壳体的内部并且在铣刨运行中沿竖直方向以铣刨深度ft突出于铣刨转子壳体8的下边缘。铣刨转子7是高度可调的,以便能够改变铣刨深度ft并且将铣刨转子7从地面中拔出,例如用于进行运输行驶。铣刨转子7的高度调节通过铣刨深度调节装置9进行,所述铣刨深度调节装置的主要元件是调节驱动装置10以及转子摆臂11。转子摆臂11成对地存在并且在端侧设置在铣刨转子7的两个端侧上(在根据图1的侧视图中只能看到左边的转子摆臂11)。转子摆臂11绕水平的且横向于作业方向a延伸的摆动轴线s铰接在机架2上。转子摆臂11的摆动运动的驱动通过调节驱动装置10实现,所述调节驱动装置在当前实施例中是设置在机架2和转子摆臂11之间液压缸。如果液压缸回缩,则转子摆臂11绕摆动轴线s向上摆动,并在此时相应地带动铣刨转子7,并且反之亦然。这可以由图1和根据图2的侧视图的对比清楚地看到,在图1中,存在较小的铣刨深度ft,在图2中,以较大的铣刨深度ft示出图1的地面铣刨机1。

铣刨转子壳体8首先通过壳体支承装置12与地面铣刨机1的机架2连接,在当前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支承装置是连接链条,所述连接链条从机架2出发沿竖直方向向下悬垂并且铣刨转子壳体8在其后部区域中铰接在所述连接链条上。此外,铣刨转子壳体8包括前边缘13和后边缘14,所述前边缘在当前情况下是指铣刨转子壳体8沿作业方向a位于前面的区域或铣刨转子壳体8沿作业方向a前面的下边缘,所述后边缘在当前情况下是指铣刨转子壳体8沿作业方向a位于前面的区域(或沿作业方向a后面的下边缘)。此外,在铣刨转子7的两个端侧,铣刨转子壳体8还分别具有侧壁15。在侧壁15中设有伸长的凹口16,从相应转子摆臂11的内侧朝设置在铣刨转子壳体8内部的铣刨转子7延伸的支承连接结构穿过所述凹口。

在图1和2中示出的地面铣刨机的另一个主要特征现在在于,设有壳体调节装置17,所述壳体调节装置实现了相对于机架2调节铣刨转子壳体8的相对位置,使得铣刨转子壳体8在其前边缘13的区域内在铣刨深度ft升高时相对于铣刨转子壳体8的后边缘14抬高。这通过图1和图2的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图1中,铣刨转子壳体8的前边缘13(到地面)的距离用δh表示。从图1出发,通过转子摆臂11朝图2的状态下摆使得铣刨深度ft增大。壳体调节装置17这里使得,为了增大铣刨深度ft,通过调节铣刨转子壳体8相对于机架2的相对位置,具体而言通过相对于机架抬高前边缘13来同时增大铣刨转子壳体8的前边缘13的间距δh。相反,后边缘14在两个铣刨深度中基本上保持其位置或者说保持其相对于机架2的相对位置。因此,铣刨转子壳体8基本上绕壳体支承装置12与铣刨转子壳体8的连接链条的连接铰链18倾斜或转动。

在图1和2中示出的布置形式的一个主要的优点在于,为了对铣刨转子7进行高度调节以及为了使铣刨转子壳体8按前面所述的方式运动只需要单一的共同的驱动装置,具体而言需要调节驱动装置10,如下面还将详细说明的那样。铣刨深度调节装置9和壳体调节装置17因此相互强制耦合,从而借助于铣刨深度调节装置9对铣刨深度的调节同时还实现了借助于壳体调节装置17改变铣刨转子壳体8相对于机架2的相对位置。

图3和4现在示出图1(在图3中)和图2(在图4中)的区域i的局部放大图,以便进一步说明。铣刨转子壳体8前面所述的运动过程因此一方面通过铰接在铣刨转子壳体8后部区域中的壳体支承装置12以及壳体调节装置17实现。壳体调节装置17的主要元件是控制曲线结构19(在图3和4中部分地被转子摆臂11遮挡)和具有长孔导向结构21的推移摆动杆20。所述控制曲线结构19在铣刨转子壳体8的侧壁15中通过凹口16构成(在图中部分地被转子摆臂11遮挡并且在这里部分地用虚线示出)。在图中被转子摆臂11遮挡的滑动元件22(在图3和4中用虚线示出)在铣刨转子壳体8侧面上的控制曲线结构19上滑动,所述滑动元件能与转子摆臂11一起运动并且贴靠在凹口16的形成控制曲线结构19的并且沿作业方向a前面的边缘上。在调节所述调节驱动装置10、在当前情况下液压缸时,由此引起的转子摆臂11绕s的摆动运动因此还通过控制曲线结构19引导铣刨转子壳体8相对于机架2的位置。

推移摆动杆20通过铰链20a贴合在机架2上并通过铰链20b贴合在铣刨转子壳体8上。铰链20b通过推移摆动杆20中的沿推移摆动杆20的纵向延伸的长孔21形成,能沿所述长孔21移动的连接销23嵌入所述长孔中,所述连接销固定地设置在铣刨转子壳体8上。因此,总体上通过前面所述的布置结构形成一种曲线传动装置,所述曲线传动装置具有四个活节点20a、20b、s和滑动元件22在控制曲线结构19上的贴合点。滑动元件22或转子摆臂11与控制曲线结构19之间的传动连接实现了,铣刨深度调节装置9和壳体调节装置17基本上是机械式地强制耦合的并且因此通过调节驱动装置10实现的铣刨转子7绕摆动轴线s的高度调节也转换为铣刨转子壳体8相对于机架2的相对运动并且由此与铣刨深度相关地实现。

设置在推移导向杆20中的长孔导向结构21现在实现了,将铣刨转子7的高度调节强制性地转换为铣刨转子壳体8的前边缘13的升降运动仅阶段性地进行,就是说仅当在铣刨转子7的高度调节中在铣刨转子7降低时连接销23挡靠到长孔导向结构21的靠近活节点20a的止挡末端上时才进行。此时在通过推移摆动杆20实现推力传递,使得在转子摆臂11继续摆动降低时贴靠在控制曲线结构19上的滑动元件22沿作业方向a在下部区域中沿作业方向a向前推压铣刨转子壳体8并且推移摆动杆20在铣刨转子壳体的上部区域中的活节点20b处反向于作业方向a推动铣刨转子壳体8。这最终实现了铣刨转子壳体8的前边缘13绕连接链条12在铣刨转子壳体8上的铰接点的上摆运动。结果是,通过所述长孔确定的阈值铣刨深度,从超过这个阈值铣刨深度起进行铣刨转子壳体的前边缘相对于机架进行前面所述的上摆运动。

图5、6和7现在以不同变型方案示出例如可以如何通过相应地适配壳体调节装置17、特别是控制曲线结构19、推移摆动杆20和长孔导向结构21来设计铣刨转子壳体8相对于机架2的相对运动的可能性。这里各上部图形从铣刨转子壳体8的零位出发、即从铣刨转子壳体8的铣刨转子7特别是连同铣刨转子壳体8一起放置在未加工、未铣刨的地面上(铣刨深度ft0)或者具有最小铣刨深度ft0的位置出发示出,铣刨转子壳体8在转子摆臂11降低时恰好与地面发生接触,前边缘13绕铣刨转子壳体8的转动点的上摆运动ab或者说铣刨转子壳体8关于横向作业方向a并且水平延伸的摆动轴线(例如在连接链条在铣刨转子壳体上的铰接点处,如前面所述)的角度变化。下部的图形分别示出铣刨转子壳体8沿作业方向a向前的水平移动hv,同样是从铣刨转子壳体8的零位出发。

在根据图5的实施例中,从铣刨深度ft0起,铣刨转子壳体8沿作业方向向前的水平移动开始。直至铣刨深度ft1,这里,铣刨转子壳体8保持前边缘13的高度位置。在超过阈值铣刨深度ft1时,现在前面所述的强制耦合进行接合并且与铣刨转子壳体的水平移动同时地进行通过壳体调节装置17实现的铣刨转子壳体8的前边缘13的抬高,直至在铣刨深度ft2处达到最大铣刨深度并由此达到最大水平移动和铣刨转子壳体8的最大上摆位置。

备选于此,在根据图6的实施例中设定,铣刨转子壳体8的水平移动从铣刨深度ft0直到铣刨深度ft1与铣刨转子壳体8的前边缘13的抬高运动交替进行,所述抬高运动从铣刨深度ft1一直进行到最大铣刨深度ft2。另一个没有示出的备选方案例如在于,所述强制耦合以及由此还有水平移动和同时进行的铣刨转子壳体18的前边缘13的抬高运动在整个的范围ft0至ft2上同时进行。

根据图3的实施例与前面的变型方案的区别在于,水平移动hv和上摆运动ab仅部分重叠地进行。在铣刨深度ft0至ft1b的范围内执行铣刨转子壳体8沿作业方向a向前的水平移动,而在铣刨深度ft1a至ft2的范围内实现铣刨转子壳体8的前边缘13的上摆运动ab。仅在铣刨深度ft1a至ft1b的范围内实现铣刨转子壳体8同时的运动ab和hv。就此而言,上摆运动ab和水平移动hv由此分别具有自己的阈值铣刨深度ft1a和ft1b。

除了所示出的直线的曲线走势,当然也可以设想采用弯曲的曲线走势。

图8最后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流程,如特别是可以在前面的附图中示出的地面铣刨机1中进行的方法。在步骤s1中,首先进行铣刨转子7的降低,直至铣刨转子和/或铣刨转子壳体8在其零位中支承在地面上。根据铣刨转子壳体8的设计方案,这里可以设定,铣刨转子7此时已经以小的铣刨深度嵌入地面中。这对应于铣刨深度ft0。如果现在在步骤s2中通过利用铣刨深度调节装置9进一步降低铣刨转子7使铣刨深度继续提高,例如一直达到最大铣刨深度ft2,则在这个下降过程期间至少部分地进行铣刨转子壳体8的前边缘13的抬高s3,抬高运动的程度取决于当前的铣刨深度。铣刨深度ft越大(至少从超过阈值铣刨深度起),前边缘13到地面的竖直间距就越大,反之亦然。这里可以设定的是,在步骤s1和s2的范围内,在步骤s4中同时和/或交替地进行铣刨转子壳体8相对于机架2沿作业方向向前的水平移动。步骤s3和s4这里可以在步骤s5中,如在图8中给出的那样,由单一的驱动装置或共同的致动器、特别是转子摆臂11的调节驱动装置10利用借助于机械的强制耦合来驱动,或者分别通过自己的驱动装置或自己的致动器来驱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