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拱桥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拱桥侧墙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拱桥具有造型雄伟、桥梁跨度大、承载能力高、工程造价及成桥后维修花费少等优点,因而其发展成为历史悠久、建造数量多、竞争力强的桥型;拱圈为桥梁的主要承重及传递荷载结构,拱圈的施工质量直接决定了桥梁的使用性能及整体使用寿命;侧墙的作用是维护拱腹上的散粒填料,并承受拱腹填料及车辆荷载所产生的侧压力。在钢筋混凝土拱桥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对钢筋混凝土拱桥的性要求日益增高,所以一般会在拱桥的侧墙外侧贴石材,对侧墙石材对拱桥的装饰性也越来越看重。然而往往路桥上长时间跑车,震动很大,会导致局部石材面板开裂、掉落,目前采用干挂、湿贴、湿贴结合挂贴等方式并不能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拱桥侧墙施工方法,建筑完成的拱桥,其表面的石材与侧墙结合力好,不容易出现由于桥梁振动而导致石材面板开裂或脱落的现象。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拱桥侧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侧墙钢筋骨架安装:根据设计图纸在成型的拱圈上安装钢筋骨架;
s2.内外模板施工:
外模板施工,在安装好的钢筋骨架外侧砌筑石块,形成装饰的石墙,以该石墙作为外模板,其中,在竖直方向上,相邻的两层石块的厚度不同;
内模板施工,在安装好的侧墙钢筋骨架内侧安装内模板;
s3.侧墙浇筑:在石墙与内模板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侧墙;
s4.拆除内模板:待侧墙混凝土固化后,拆除内模板。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在砌筑石块之前,预先在每一石块的一面上固定设置多根连接钢筋,在砌筑石块过程中,每一石块上的所述连接钢筋穿插入所述钢筋骨架内,将每一所述连接钢筋与所述钢筋骨架进行绑扎连接。
进一步的,将所述连接钢筋固定设置到所述石块上的步骤包括,先在所述石块上钻孔洞,再将所述连接钢筋一端插入预先钻好的孔洞内,插入连接钢筋后,在孔洞与连接钢筋之间的间隙注入结构胶。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在砌筑石块的过程中,在相邻的石块之间的间隙预埋对拉螺杆,所述对拉螺杆一端伸出所述石墙外侧,另一端延伸穿过所述内模板。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在砌筑好所述石墙和安装好所述内模板之后,分别在所述石墙和所述内模板的外侧水平设置主龙骨,所述主龙骨分别与所述对拉螺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龙骨为双钢管,所述主龙骨通过山型卡与所述对拉螺杆连接。
进一步的,在步骤s4中,待侧墙混凝土固化后,拆除石墙外侧的主龙骨,再将所述对拉螺杆露出所述石墙表面的一端切除。
进一步的,所述内模板为木塑模板,所述内模板用木方支撑加固。
进一步的,所述内模板上的拼缝处粘贴密封条。
进一步的,在拱桥侧墙施工之前,先利用bim技术建立拱桥模型,对该模型上所用的非标石块和非标内模板进行编号,将非标石块和非标内模板的设计尺寸直接交付厂家由厂家完成切割工作,根据在该模型上所标的编号,在加工完成的非标石块和非标内模板上分别标上对应的编号。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拱桥侧墙施工方法,用于拱桥的侧墙的施工,在本方法中,事先用作为外观装饰的石块砌筑好石墙,利用砌筑好的石墙作为外模板,再结合内模板形成浇筑的空腔,浇筑后的混凝土与石墙能够良好地结合在一起,此外,相邻的两层石块的厚度不同,即石块伸入混凝土内的深度不同,浇筑后石墙与侧墙混凝土结构形成交错咬合的结构,能够有效提高石墙与侧墙混凝土结构的结合力,避免由于桥梁振动而导致石材面板开裂或脱落。此外,由于事先砌筑了石墙,并用该石墙直接作为外模板,相比于传统工艺,省去了外模板的制作、安装和拆卸等流程,缩短了施工工期的同时,又节省了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拱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施工过程中内、外模板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方法施工过程中外模板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方法对非标石块编号的效果示意图。
图中具体结构说明:1石块、2钢筋骨架、3内模板、4主龙骨、5连接钢筋、6对拉螺杆、7山型卡、8拱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拱桥侧墙施工方法,在拱桥侧墙施工之前,先利用bim技术建立拱桥模型,对该模型上所用的非标石块和非标内模板进行编号,将非标石块和非标内模板的设计尺寸直接交付厂家由厂家完成切割工作,根据在该模型上所标的编号,在加工完成的非标石块和非标内模板上分别标上对应的编号。编号效果参考图4,通过建立模型后,将各个非标石块的设计尺寸交付厂家由厂家切割完成后再运到施工现场,工厂化搞,因此在施工现场无需再对各个非标石块或内模板进行切割,节约了在施工现场的施工工序,有效地加快了施工效率,同时节约成本。
现场施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侧墙钢筋骨架安装:根据设计图纸在成型的拱圈上安装钢筋骨架2;
s2.内外模板施工:
外模板施工,在安装好的钢筋骨架2外侧砌筑石块1,形成装饰的石墙,以该石墙作为外模板,其中,在竖直方向上,相邻的两层石块1的厚度不同;砌筑石块的方法可使用“三一砌筑法”;
内模板施工,在安装好的侧墙钢筋骨架内侧安装内模板3;
s3.侧墙浇筑:在石墙与内模板3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侧墙;
s4.拆除内模板:待侧墙混凝土固化后,拆除内模板3。
在本方法中,事先用作为外观装饰的石块砌筑好石墙,利用砌筑好的石墙作为外模板,再结合内模板形成浇筑的空腔,浇筑后的混凝土与石墙能够良好地结合在一起,此外,相邻的两层石块的厚度不同,即石块伸入混凝土内的深度不同,浇筑后石墙与侧墙混凝土结构形成交错咬合的结构,能够有效提高石墙与侧墙混凝土结构的结合力,避免由于桥梁振动而导致石材面板开裂或脱落。此外,由于事先砌筑了石墙,并用该石墙直接作为外模板,相比于传统工艺,省去了外模板的制作、安装和拆卸等流程,缩短了施工工期的同时,又节省了材料。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在砌筑石块之前,预先在每一石块的一面上固定设置多根连接钢筋5,在砌筑石块过程中,每一石块1上的所述连接钢筋5穿插入所述钢筋骨架2内,将每一所述连接钢筋5与所述钢筋骨2架进行绑扎连接。以此,通过连接钢筋5将石块1与侧墙内的钢筋骨架2进行连接,能够有效提高石块1与侧墙连接的稳固效果,保证日后使用过程中侧墙上的石块不会由于拱桥的振动而掉落,同时钢筋骨架2为石块1提供拉紧力,避免在浇筑过程中石块1受混凝土挤压而松垮。
进一步的,将所述连接钢筋5固定设置到所述石块1上的步骤包括,先在所述石块1上钻孔洞,再将所述连接钢筋5一端插入预先钻好的孔洞内,插入连接钢筋2后,在孔洞与连接钢筋2之间的间隙注入结构胶。以此方法,能够将连接钢筋5牢牢连接固定在石块1上,优选的,在石块1上所钻的孔洞的深度为整个石块厚度的一半。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在砌筑石块的过程中,在相邻的石块1之间的间隙预埋对拉螺杆6,所述对拉螺杆6一端伸出所述石墙外侧,另一端延伸穿过所述内模板3。在砌筑好所述石墙和安装好所述内模板3之后,分别在所述石墙和所述内模板3的外侧水平设置主龙骨4,所述主龙骨4分别与所述对拉螺杆6连接。设置对拉螺杆6,利用对拉螺杆6紧固分别设置在石墙和外模板外侧的主龙骨4,以此,通过对拉螺杆6与主龙骨将石墙和内模板箍住,两侧的主龙骨4分别阻挡石墙和内模板3向外活动,以此能够避免在浇筑侧墙的过程中,混凝土对石墙和内模板挤压而导致石墙和内模板崩塌。
进一步的,所述主龙骨4为双钢管,所述主龙骨4通过山型卡7与所述对拉螺杆6连接。
进一步的,在步骤s4中,待侧墙混凝土固化后,拆除石墙外侧的主龙骨4,再将所述对拉螺杆6露出所述石墙表面的一端切除。拆下的主龙骨4可以重复使用,切除露出石墙表面的对拉螺杆,使石墙表面平整美观。
进一步的,所述内模板3为木塑模板,所述内模板3用木方支撑加固。
进一步的,所述内模板3上的拼缝处粘贴密封条。以此能够减少浇筑过程中水泥砂浆通过内模板3的拼缝处外泄。
以下列出一种本方法施工与传统工艺施工景观拱桥的经济效益对比分析表:
通过与传统工艺的对比,分析得知利用本发明的方法施工拱桥侧墙,具有大幅缩短施工工期,节约施工成本,施工完成后,景观拱桥成型质量好,返工率低等优点。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