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拆模渡槽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5395发布日期:2020-02-21 20:32阅读:10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免拆模渡槽模板的制作方法

一种免拆模渡槽模板,属于水利工程领域,尤其是水利渡槽设计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渡槽是设置架空渠道对水流进行跨越河渠、道路、山冲、谷口等输送的建筑物,除用于输送渠水进行农业灌溉、生活工业用水、跨流域调水等,还可供排洪和导流之用。由于渡槽在跨越沟谷和河道时与涵洞相比能通过较大的洪水,一般不影响沟谷和河道的行洪,而与倒虹吸相比,渡槽槽身较短,施工较为简便,运行管理方便,更重要的是水头损失小,可以扩大灌溉效益,同时对有交通要求的地方,渡槽上面还可以做成交通便道等,因此渡槽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等中渡槽大量应用,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我国渡槽在横断面上,以u型和矩形槽较多;在支承型式上,除梁式渡槽和拱式渡槽外,又发展了一种拱梁组合式;在材料使用上,在使用一般钢筋混凝土的基础上,趋于使用钢丝网水泥、高标号预应力混凝土,钢材采用高强钢丝、低合金等。

从施工方式上来看通常采用装配式现场拼装和定制造槽机两种类型,在这两种施工方式中都需要使用模板对渡槽进行成型,模板安装过程中需要辅助结构进行支撑,模板安装完成后再向模板腔室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固定成型后还需要对模板进行拆除。现有模板施工步骤复杂,成型中的大量支护,以及成型后模板的拆卸都需要耗费较大的施工成本,并且模板无法通用,针对不同尺寸渡槽往往需要加工使用不同的模板,提高了建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免拆模渡槽模板。其通过设置免拆模板,模板成型后成为渡槽结构的外表面,省略了拆模的步骤,同时通过设计模板,通过调整模板数量改变渡槽的大小,同时通过设置高强度腋角模板以及固定杆辅助支撑,减少了支护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免拆模渡槽模板,包括设置在渡槽槽体外部的模板。所述模板包括侧模板、底模板和腋角模板,所述侧模板设置在渡槽槽体竖壁两侧,底模板设置在槽体底面上下表面,底模板和侧模板通过腋角模板连接。腋角模板上设置有多条腋角肋条,提高了腋角模板的支撑强度。

所述侧模板和底模板侧面均设置有多条加劲肋条,肋条横竖垂直排列,单个肋条设置为截面为矩形的矩形肋条。所述侧模板和底模板外侧设置有固定杆进行辅助固定,所述固定杆为杆状结构,杆体上方设置有多个卡头,所述每个卡头包括上卡头和下卡头,上下卡头对应设置,形成卡槽,卡槽的形状为矩形截面,与模板表面的矩形肋条对应,上下卡头对所述矩形加劲肋条进行卡合,同时上下卡头侧面设置有卡耳,卡耳中部对应设置有螺栓孔,矩形肋条嵌入卡槽口通过螺栓横穿螺栓孔,加强卡耳的卡合。

所述侧模板和底模板截面都为结构相同的矩形结构,包括上下底面以及四个侧面,四个侧面上两两设置有凸条和凹槽,在模板拼接过程中,相邻模板的凸条嵌入凹槽中卡合,使模板结构紧密。

所述固定杆外侧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与固定杆进行固定,加强模板的支撑。

所述模板为纤维混凝土构成,混凝土中配装有钢筋或钢丝网,构件浇筑成型后,模板与渡槽形成一体,拆除固定杆和支撑杆即得到渡槽槽体成品。

所述渡槽槽体成型后为矩形截面。

本实用新型中,模板侧面的加劲肋条即起到了提高模板强度的作用,还给固定杆的固定提供了固定点,固定杆通过卡头与加劲肋的卡合进行固定。

腋角模板对侧模板以及底模板进行连接,在实际使用中受力较大,通过设置多根肋条,提高了其强度。在模板的外层设置固定杆,提高了模板的整体性,同时固定杆也起到了支撑作用,通过固定杆和支撑杆以及高强度腋角模板相结合的方式,减少了传统模板的支撑数量。

所述种免拆模渡槽模板的施工步骤为:

s1:根据实际渡槽的结构尺寸,确定所需模板的具体数量,并对模板进行检查清洁;

s2:在施工平台上对结构安放样线,

s3:底模板进行拼装固定,底模板逐步拼接后在底模板外侧安装固定杆,固定杆通过卡头与底模板外表面的加劲肋进行卡合;

s4:在底模板两侧逐步安装腋角模板,利用吊车安装侧模板,逐步拼接侧模板,并通过固定杆以及支撑对侧模板和底模板进行固定;

s5:模板安装完成后,对模板进行检查,清除模板内的杂物,保证各连接面的连接稳定;

s6;对渡槽槽体进行浇筑,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

s7;混凝土养护完成后,拆除固定杆和支撑杆,模板成为槽体的外表面,无需拆模。

本实用新型中底模板和侧模板的尺寸相同,都为矩形截面,通过增加模板的数量即可提高槽体的尺寸,从而根据需要对槽体尺寸进行灵活选择,提高了槽体的适用性能。通过高强度腋角模板的连接支撑、固定杆与支撑杆的连接固定以及模板侧面的凸条与凹槽的加强卡合,提高了模板的整体性能,从而减少了支撑结构;同时模板为纤维增强混凝土制备,渡槽成型后成为槽体的一部分,无需拆模步骤,简化了施工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附图1中a-a部分示意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腋角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侧模板正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侧模板凸条和凹槽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渡槽槽体、2-侧模板、3-底模板、4-固定杆、5-矩形肋条、6-凸条、7-凹槽、8-上卡头、9-下卡头、10-腋角肋条、11-腋角模板、12-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将更加有助于公众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能也不应当将申请人所给出的具体的实施例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对部件或技术特征的定义进行改变和/或对整体结构作形式的而非实质的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限定的保护范围。

一种免拆模渡槽模板,包括设置在渡槽槽体1外部的模板。所述模板包括侧模板2、底模板3和腋角模板11,所述侧模板2设置在渡槽槽体1竖壁两侧,底模板3设置在槽体底面上下表面,底模板3和侧模板2通过腋角模板11连接。腋角模板11上设置有多条腋角肋条10,提高了腋角模板11的支撑强度。

所述侧模板2和底模板3侧面均设置有多条加劲肋条,肋条横竖垂直排列,单个肋条设置为截面为矩形的矩形肋条5。所述侧模板2和底模板3外侧设置有固定杆4进行辅助固定,所述固定杆4为杆状结构,杆体上方设置有多个卡头,所述每个卡头包括上卡头8和下卡头9,上下卡头9对应设置,形成卡槽,卡槽的形状为矩形截面,与模板上方的加劲肋5条矩形截面对应,上下卡头9对所述矩形肋条5进行卡合,同时上下卡头9侧面设置有卡耳,卡耳中部对应设置有螺栓孔,矩形肋条5嵌入卡槽口通过螺栓横穿螺栓孔,加强卡耳的卡合。

所述侧模板2和底模板3截面都为结构相同的矩形结构,包括上下底面以及四个侧面,四个侧面上两两设置有凸条6和凹槽7,在模板拼接过程中,相邻模板的凸条6嵌入凹槽7中卡合,使模板结构紧密。

所述固定杆4外侧设置有支撑杆12,支撑杆12与固定杆4进行固定,加强模板的支撑。

所述模板为纤维混凝土构成,混凝土中配装有钢筋或钢丝网,构件浇筑成型后,模板与渡槽形成一体,拆除固定杆4和支撑杆12即得到渡槽槽体1成品。

所述渡槽槽体1成型后为矩形截面。

本实用新型中,模板侧面的加劲肋条即起到了提高模板强度的作用,还给支撑杆12的固定提供了固定点,支撑杆12通过卡头与加劲肋5的卡合进行固定。

腋角模板11对侧模板2以及底模板3进行连接,在实际使用中受力较大,通过设置多根腋角肋条10,提高了其强度。在模板的外层设置固定杆4,提高了模板的整体性,同时固定杆4也起到了支撑作用,通过固定杆4和支撑杆12以及高强度腋角模板11相结合的方式,减少了传统模板的支撑数量。

所述种免拆模渡槽模板的施工步骤为:

s1:根据实际渡槽的结构尺寸,确定所需模板的具体数量,并对模板进行检查清洁;

s2:在施工平台上对结构安放样线,

s3:底模板3进行拼装固定,底模板3逐步拼接后在底模板3外侧安装固定杆4,固定杆4通过卡头与底模板3外表面的矩形肋条5进行卡合;

s4:在底模板3两侧逐步安装腋角模板11,利用吊车安装侧模板2,逐步拼接侧模板2,并通过固定杆4以及支撑对侧模板2和底模板3进行固定;

s5:模板安装完成后,对模板进行检查,清除模板内的杂物,保证各连接面的连接稳定;

s6;对渡槽槽体1进行浇筑,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

s7;混凝土养护完成后,拆除固定杆4和支撑杆12,模板成为槽体的外表面,无需拆模。

本实用新型中底模板3和侧模板2的尺寸相同,都为矩形截面,通过增加模板的数量即可提高槽体的尺寸,从而根据需要对槽体尺寸进行灵活选择,提高了槽体的适用性能。通过高强度腋角模板11的连接支撑、固定杆4与支撑杆12的连接固定以及模板侧面的凸条6与凹槽7的加强卡合,提高了模板的整体性能,从而减少了支撑结构;同时模板为纤维增强混凝土制备,渡槽成型后成为槽体的一部分,无需拆模步骤,简化了施工过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