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装配式桥梁转体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9620发布日期:2020-02-07 22:59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快速装配式桥梁转体支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装配式桥梁转体支座。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城市桥梁建设跨越高铁既有线、公路既有的情况越来越多。该种桥梁建设施工由于需要最大限度减小干扰既有高铁或既有公路运输,采用桥梁转体施工工艺已成为较优选择。

目前桥梁转体施工需要应用桥梁转体支座来完成,现有的桥梁转体支座在安装使用过程中,转体支座仍存在调平、对中工艺繁琐等问题;而且由于中心转轴的限制,在桥梁转动过程中比较容易对桥梁转体支座造成破坏,从而引起心定位偏移易,对后期桥梁转体施工造成安全隐患,并影响桥梁转体后定位精度。

因此,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桥梁转体支座,克服现有桥梁转体支座的使用缺陷是极其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装配式桥梁转体支座,以解决现有技术桥梁转体支座因受中心转轴限制而引起的桥梁转体支座容易破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速装配式桥梁转体支座,包括上支座和与所述上支座球面接触的下支座,所述下支座具有一内凹球面,所述内凹球面上开设有若干沉槽,每个所述沉槽内均铺设有与所对应沉槽形状相匹配的耐磨板,所述上支座具有一外凸球面,所述外凸球面与所述内凹球面吻合,所述耐磨板位于所述外凸球面下,用于支撑所述上支座。

可选地,每个所述耐磨板的顶面均与所述外凸球面相贴合,每个所述耐磨板的厚度均大于所对应的沉槽的深度。

可选地,所述若干沉槽包括位于所述内凹球面中心位置的圆形沉槽和围绕在所述圆形沉槽周围的若干扇形沉槽。

可选地,每个所述扇形沉槽内的耐磨板的厚度均相等,且每个所述扇形沉槽内的耐磨板的厚度大于所述圆形沉槽内的耐磨板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上支座的边缘均布有若干上锚杆,所述上锚杆用于连接桥梁;所述下支座的边缘均布有若干下锚杆,所述下锚杆用于连接基座。

可选地,每个所述上锚杆和每个所述下锚杆上均固定设置有若干钢筋,每个钢筋均垂直于所对应的上锚杆或下锚杆。

可选地,所述下支座的边缘区域均布有若干调节螺栓,每个所述调节螺栓均纵向设置,所述调节螺栓用于调节所述下支座的水平度。

可选地,所述上支座或所述下支座的边缘区域均布有若干调节螺杆,每个所述调节螺杆均纵向设置,所述调节螺杆用于将所述上支座和所述下支座锁定。

可选地,所述上支座在与所述外凸球面相对的一面设置有加强筋。

可选地,所述加强筋包括若干条由所述上支座的中心向外发散的径向筋板和在任意相邻的两所述径向筋板之间的周向筋板。

通过上支座和下支座的球面接触设计,可大幅提升支座抗压性能,实现大吨位桥梁转体;另外,上支座和下支座不设置旋转销轴,可大幅缩短加工时间,减少加工成本,在桥梁转体过程中可避免出现销轴卡死无法转动的情况,提高了使用性能;进一步,将耐磨板设置在沉槽中可以避免桥梁转体过程中耐磨板发生滑动,提高了快速装配式桥梁转体支座使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快速装配式桥梁转体支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快速装配式桥梁转体支座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快速装配式桥梁转体支座的上支座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上支座;11-外凸球面;12-上锚杆;13-加强筋;

20-下支座;21-内凹球面;22-沉槽;23-下锚杆;24-调节螺栓;

30-耐磨板;

40-调节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结合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快速装配式桥梁转体支座,包括上支座10和与所述上支座10球面接触的下支座20,所述下支座20具有一内凹球面21,所述内凹球面21上开设有若干沉槽22,每个所述沉槽22内均铺设有与所对应沉槽22形状相匹配的耐磨板30,所述上支座10具有一外凸球面11(可参阅图3),所述外凸球面11与所述内凹球面21吻合,所述耐磨板30位于所述外凸球面11下,用于支撑所述上支座10。通过上支座10和下支座20的球面接触设计,可大幅提升支座抗压性能,实现大吨位桥梁转体;另外,上支座10和下支座20不设置旋转销轴,可大幅缩短加工时间,减少加工成本,在桥梁转体过程中可避免出现销轴卡死无法转动的情况,提高了使用性能;进一步,将耐磨板30设置在沉槽22中可以避免桥梁转体过程中耐磨板30发生滑动,提高了快速装配式桥梁转体支座使用的稳定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耐磨板30的顶面均与所述外凸球面11相贴合,每个所述耐磨板30的厚度均大于所对应的沉槽的深度,从而使耐磨板30从沉槽中凸出一部分,外凸球面11会优先施加作用力于耐磨板30上,当耐磨板30在桥梁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微量形变和/或磨损后,内凹球面21接触到外凸球面11,并对其提供支撑力,由于外凸球面11较多的接触在耐磨板30上,且耐磨板30上较高,所以虽然内凹球面21提供支撑力,但相比之下内凹球面21承受的作用力较小,从而充分发挥耐磨板30的作用,提高桥梁转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其中,耐磨板30从沉槽中凸出的高度可根据实际桥梁的重量,所有耐磨板30的有效接触面积而具体设计,在此不予具体限定。耐磨板30可采用预制的方式制作,从而保证耐磨板30顶面的圆弧度。

结合图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若干沉槽22包括位于所述内凹球面21中心位置的圆形沉槽和围绕在所述圆形沉槽周围的若干扇形沉槽,每个圆形沉槽的底面和每个扇形沉槽的底面均为球面。

其中,每个所述扇形沉槽内的耐磨板30的厚度均相等,且每个所述扇形沉槽内的耐磨板30的厚度大于所述圆形沉槽内的耐磨板30的厚度。从而外凸球面11优先施加作用力到扇形沉槽内的耐磨板30上,并将大部分重力施加在扇形沉槽内的耐磨板30上,当扇形沉槽内的耐磨板30发生微量形变和/或微量磨损后,圆形沉槽内的耐磨板30对外凸球面11提供支撑力,当然大部分支撑力依然由扇形沉槽内的耐磨板30提供,由此,上支座10的中心位置会保持在圆形沉槽的中心位置,避免上支座10的旋转中心发生偏移,提高桥梁转体精度。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支座10的边缘均布有若干上锚杆12,所述上锚杆12用于连接桥梁;所述下支座20的边缘均布有若干下锚杆23,所述下锚杆23用于连接基座。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取不同的而连接方式,只要能够保证上支座10与桥梁稳定连接,下支座20与基座稳定连接即可。

每个所述上锚杆12和每个所述下锚杆23上均固定设置有若干钢筋,每个钢筋均垂直于所对应的上锚杆12或下锚杆23。通过设置钢筋,可以有效地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钢筋的形状为“l”形,钢筋的一个边焊接在所对应的上锚杆12或下锚杆23上,另一个边垂直于所对应的上锚杆12或下锚杆23。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下支座20的边缘区域均布有若干调节螺栓24,每个所述调节螺栓24均纵向设置,所述调节螺栓24用于调节所述下支座20的水平度。在将下支座20安装到基座上后,下支座20若出现倾斜,可通过调节螺栓24进行上下调节,将下支座20调平。

所述上支座10或所述下支座20的边缘区域均布有若干调节螺杆40,每个所述调节螺杆40均纵向设置,所述调节螺杆40用于将所述上支座10和所述下支座20锁定。也就是说,调节螺杆40可以设置在上支座10上,也可以设置在下支座20上。在本实施例中,调节螺杆40设置在下支座20上,当上支座10固定在桥梁上后,可通过吊机悬挂整个桥梁,下支座20上提前开设有连接孔,每个连接孔对应一个调节螺杆40,将调节螺杆40对准连接孔保证上支座10与下支座20的中心位置不偏移,并确保上支座10相对下支座20不发生旋转,当需要桥梁转体的时候,先把调节螺杆40割断,然后再旋转桥梁至指定位置,完成施工。

为了提高上支座10的强度,所述上支座10在与所述外凸球面11相对的一面设置有加强筋13。加强筋13的具体结构可以如图1所示,包括若干条由上支座10中心向外发散的径向筋板和在相邻两径向筋板之间的周向筋板。这些筋板可以是通过焊接的方式设置在上支座10上的,可以有效地提高外凸球面11的结构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快速装配式桥梁转体支座,其结构简单,且可实现快速装配、无销轴转体、大吨位、大角度桥梁转体适用等功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