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限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6193发布日期:2020-07-07 14:29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限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桥梁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桥梁,一般指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筑物。为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交通行业,桥梁亦引申为跨越山涧、不良地质或满足其他交通需要而架设的使通行更加便捷的建筑物。桥梁一般由上部构造、下部结构、支座和附属构造物组成,上部结构又称桥跨结构,是跨越障碍的主要结构;下部结构包括桥台、桥墩和基础;支座为桥跨结构与桥墩或桥台的支承处所设置的传力装置;附属构造物则指桥头搭板、锥形护坡、护岸、导流工程等。

中国专利cn201721509898.0公开了一种市政桥梁的限位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凹槽,基座的上方放置有桥体,桥体的底面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连接板,桥体的底面固定镶嵌有两组相对称的螺纹管,每个连接板的底面均开设有两组相对称的通孔,每个连接板底面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呈圆柱状的限位柱,两个限位柱分别与两个凹槽对应,每个凹槽的内底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一强力弹簧,且每个第一强力弹簧的顶端均与压板的底面固定连接,基座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每个限位柱的两侧均放置有推块,两组推块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分别与固定块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两组推块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分别与基座上表面的边缘处固定连接,两个推块相互靠近一侧面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强力弹簧,每个第二强力弹簧远离推块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推板。

上述专利文件中通过设置第一强力弹簧和第二强力弹簧来缓冲自然灾害力和外力影响对桥体产生的冲击,当冲击力较大时,会使得第一强力弹簧或第二强力弹簧发生不可恢复的变形,使第一强力弹簧和第二强力弹簧丧失减震缓冲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缓冲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的桥梁限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一种桥梁限位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方设有桥体,所述桥体的底部设有一对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端上具有一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底端伸入所述基座上对应的限位槽内,且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槽滑动配合,其中,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槽的底壁之间设有第一缓冲装置,所述限位柱的两侧分别与所述限位槽对应的侧壁之间设有第二缓冲装置,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包括:

若干个橡胶缓冲件,若干个橡胶缓冲件设置在所述限位柱的底端与所述限位槽的底壁之间,若干个橡胶缓冲件包括位于所述限位槽的底壁中心处的上端的第一橡胶缓冲件和若干个环绕在所述第一橡胶缓冲件外的第二橡胶缓冲件;

若干个第一弹簧,若干个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限位柱的底端与所述限位槽的底壁之间,若干个第一弹簧环绕在所述第一橡胶缓冲件外,且若干个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橡胶缓冲件与若干个第二橡胶缓冲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橡胶缓冲件/第二橡胶缓冲件包括依次相连的圆台橡胶柱、小径橡胶柱和大径橡胶柱,所述圆台橡胶柱的小端与所述限位柱的底端相连,所述圆台橡胶柱的大端与所述小径橡胶柱的上端相连,所述大径橡胶柱的下端与所述限位槽的底壁相连。

更进一步地,所述大径橡胶柱套设在位于所述限位槽底壁上端对应的凸柱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簧的上部套设在位于所述限位柱下端上对应的第一导向柱上,所述第一弹簧的下部套设在位于所述限位槽底壁上端对应的第二导向柱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缓冲装置包括:

压板,所述压板设置在所述限位柱对应的一侧上,且所述压板的一端伸入所述限位槽对应的侧壁上的导向槽内;

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一端与所述压板的一侧相连,所述橡胶垫的另一端与所述基座上的固定板相连。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缓冲装置还包括:

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枢接在所述压板上,所述连杆的另一端枢接在一移动块上,所述移动块与所述固定板上的导柱滑动配合;

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拉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移动块上;

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所述移动块与所述固定板之间,且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导柱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缓冲装置还包括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设置在所述压板与所述导向槽的底壁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槽的底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底壁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块上开设有沉槽,所述沉槽与所述导柱滑动配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一安装孔,所述导柱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孔的底壁相连,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挡在所述安装孔的底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中设有第一缓冲装置和第二缓冲装置,当发生自然灾害时,第一缓冲装置能够对桥体受到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当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二缓冲装置能够对桥体受到的外力进行缓冲;第一缓冲装置包括若干个橡胶缓冲件和若干个第一弹簧,当发生自然灾害时,橡胶缓冲件和第一弹簧能够对桥体受到的冲击力进行缓冲,从而使能量转化为橡胶缓冲件和第一弹簧的弹性势能,第二缓冲装置包括橡胶垫、连杆、移动块、拉簧、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当桥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因外力而产生的能量会转化为橡胶垫、拉簧、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的弹性势能以及连杆和移动块的动能,从而使桥体一直处于平稳状态,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i处的放大视图;

图3是图1中h处的放大视图。

图中标记说明:基座10、限位槽11、凸柱111、导向槽112、凹槽1121、第二向柱113、固定板12、导柱121、安装孔122、桥体20、连接板30、限位柱31、第一导向柱311、压板312、第一橡胶缓冲件40a、第二橡胶缓冲件40b、圆台橡胶柱41、小径橡胶柱42、大径橡胶柱43、第一弹簧50、橡胶垫60、连杆70、移动块80、沉槽81、拉簧90、第二弹簧100、第三弹簧1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至图3,如图1所示的一种桥梁限位装置,包括基座10,所述基座10上方设有桥体20,所述桥体20的底部设有一对连接板30,所述连接板30的底端上具有一限位柱31,所述限位柱31的底端伸入所述基座10上对应的限位槽11内,且所述限位柱31与所述限位槽11滑动配合,所述限位柱31与所述限位槽11的底壁之间设有第一缓冲装置,当发生自然灾害时,第一缓冲装置能够对桥体20受到的冲击力进行缓冲,所述限位柱31的两侧分别与所述限位槽11对应的侧壁之间设有第二缓冲装置,当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二缓冲装置能够对桥体20受到的外力进行缓冲,从而使桥体20一直处于平稳状态,提高了该桥梁限位装置的安全性。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包括若干个橡胶缓冲件和若干个第一弹簧50,若干个橡胶缓冲件设置在所述限位柱31的底端与所述限位槽11的底壁之间,若干个橡胶缓冲件包括位于所述限位槽11的底壁中心处的上端的第一橡胶缓冲件40a和若干个环绕在所述第一橡胶缓冲件40a外的第二橡胶缓冲件40b,若干个第一弹簧50设置在所述限位柱31的底端与所述限位槽11的底壁之间,若干个第一弹簧50环绕在所述第一橡胶缓冲件40a外,且若干个第一弹簧50位于所述第一橡胶缓冲件40a与若干个第二橡胶缓冲件40b之间,所述第一橡胶缓冲件40a/第二橡胶缓冲件40b包括依次相连的圆台橡胶柱41、小径橡胶柱42和大径橡胶柱43,所述圆台橡胶柱41的小端与所述限位柱31的底端相连,所述圆台橡胶柱41的大端与所述小径橡胶柱42的上端相连,所述大径橡胶柱43的下端与所述限位槽11的底壁相连,所述大径橡胶柱43套设在位于所述限位槽11底壁上端对应的凸柱111上,所述第一弹簧50的上部套设在位于所述限位柱31下端上对应的第一导向柱311上,所述第一弹簧50的下部套设在位于所述限位槽11底壁上端对应的第二导向柱113上。

当发生自然灾害时,会对桥体20产生冲击力,使桥体20下降,从而使得限位柱31对橡胶缓冲件和第一弹簧50产生压缩,使桥体20受到的冲击力的能量转化为橡胶缓冲件和第一弹簧50的弹性势能,从而对桥体20受到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延长了该桥梁限位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大径橡胶柱43对应的凸柱111上,因而可以防止第一橡胶缓冲件40a/第二橡胶缓冲件40b发生过度变形,延长了第一缓冲装置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了该桥梁限位装置的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缓冲装置包括压板312、橡胶垫60、连杆70、拉簧90、第二弹簧100和第三弹簧110,所述压板312设置在所述限位柱31对应的一侧上,且所述压板312的一端伸入所述限位槽11对应的侧壁上的导向槽112内,所述橡胶垫60的一端与所述压板312的一侧相连,所述橡胶垫60的另一端与所述基座10上的固定板12相连,所述连杆70的一端枢接在所述压板312上,所述连杆70的另一端枢接在一移动块80上,所述移动块80与所述固定板12上的导柱121滑动配合,所述拉簧90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基座10上,所述拉簧90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移动块80上,所述第二弹簧100设置在所述移动块80与所述固定板12之间,且所述第二弹簧100套设在所述导柱121上,所述第三弹簧110设置在所述压板312与所述导向槽112的底壁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槽112的底壁上开设有凹槽1121,所述固定板12设置在所述凹槽1121的底壁上,所述移动块80上开设有沉槽81,所述沉槽81与所述导柱121的一端滑动配合,所述固定板12上设有一安装孔122,所述导柱121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孔122的底壁相连,所述第二弹簧100的一端抵挡在所述安装孔122的底壁上,所述第二弹簧100的另一端抵挡在所述移动块80上。

当桥体20受到外力的作用时,会使桥体20左移或右移,从而促使压板312左移或右移,使橡胶垫60和第三弹簧110被压缩,使连杆70转动促使拉簧90被拉长,使移动块80移动,对第二弹簧100产生压缩,使桥体20受到的外力的一部分能量转化为橡胶垫60、第三弹簧110、拉簧90和第二弹簧100的弹性势能,另一部分能量转化为连杆70和移动块80的动能,从而使桥体20被防护,延长了该桥梁限位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该桥梁限位装置的安全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