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用高强度透水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4928发布日期:2020-05-20 03:12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路用高强度透水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水砖,具体是一种道路用高强度透水砖。



背景技术: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加快城区重点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既是完善城市路网结构,营造便捷通畅的城市道路系统,有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也是改变城市面貌惠及民生的重要工程。在道路施工过程中,除了混凝土沥青的主道路以外,人行道也是城市道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行道指的是道路中用路缘石或护栏及其它类似设施加以分隔的专供行人通行的部分。在城市里人行道是非常普遍的,一般街道旁均有人行道。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其使用功能已不再单纯是行人通行的专用通道,它在城市发展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对城市交通的疏导、城市景观的营造、地下空间的利用、城市公用设施的依托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最近几年城市内涝情况的不断出现,雨水快速渗透是每个城市都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如何在包括交通便利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提高人行道的透水效率是道路施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透水砖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被广泛应用在城市道路改造中。初级的透水砖是舒布洛克砖,该种砖体本身布满透水孔洞,渗水性很好,雨水会从砖体中的微笑孔洞中流向底下。后来为了加强砖体的抗压和抗折强度,技术人员用碎石作为原料加入水泥和胶性外加剂使其透水速度和强度都能满足城市路面的需要。高强耐磨型生态透水砖由于其强度较高、耐磨性较好,又具有生态环保优势而得到大力推广。然而,由于透水砖一般铺设在户外,并设置在蓄水层表面上,透水砖导向地下的水由蓄水层吸收,透水砖与蓄水层之间连接,一般依靠透水砖和蓄水层之间的水泥砂浆实现,同时依靠透水砖的重量。因此,为了连接牢固不会发生松动,透水砖需要做的较为厚重。为了减轻砖体重量有一些透水砖设置成空心结构,但是空心的砖体一方面存在强度不够的问题,另一方面地面水直接导入到砖体中,砖体中水流向下渗透的速度赶不上地表水向砖体中渗水的速度,这样地表水也不能及时进入到砖体中,不能达到快速渗水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道路用高强度透水砖,该种透水砖砖体内具有支撑板,相邻的支撑板之间填充混合物料,即保证了砖体强度又保证了透水速度。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道路用高强度透水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包括上下两层,顶层为透水层,底层为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和透水层均为长方体的结构,透水层的厚度比支撑层的厚度小,所述透水层的顶部向下延伸包裹住支撑层的顶部;支撑层内间隔设置有与支撑层侧面连接的支撑板,相邻的支撑板之间均匀填充有支撑物;支撑物中均匀分布着不同颗粒的石块、海绵及纤维;砖体顶部的透水层均匀分布有渗水孔,在透水层上设置有向下凹陷的透水槽,在透水槽凹陷的中空结构中设置有隔档草株;在透水层平行的一对侧面上设置有啮合齿和啮合槽,所述啮合齿和啮合槽互相配合,所述啮合齿能够嵌入到啮合槽中,啮合齿向透水层外侧凸出,啮合槽向透水层内侧凹陷。

优选的,所述支撑层中设置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支撑板。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连接在支撑层的顶面和侧面。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与支撑层的侧边构成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连接支撑层的两个侧面。

优选的,所述啮合齿和啮合槽设置在透水层上。

优选的,所述砖体上设置有两条透水槽。

优选的,所述透水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且连接透水层的透水槽缺口处的直线距离小于透水槽底部缺口处的最大直线距离。

优选的,所述透水槽与啮合槽连接,所述透水槽的宽度与啮合槽的宽度一致。

优选的,所述隔档草株互相连接,完全覆盖住透水槽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强度高,在支撑层内设置支撑板,支撑板能够有效的支撑砖体,保证砖体强度。支撑板与支撑层的侧边形成三角形结构,而三角形是最为稳固的形状,能有效防止砖体变形。在两个支撑板之间填充支撑物,支撑物可以由砂石颗粒及海绵、纤维混合而成,一方面填充空间起支撑作用,同时还可以吸收一部分水份,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水流急剧的冲入砖体中,不能及时排入到地下的情况。

2.透水层上设置有向下凹陷的透水槽,可以容纳地表水,同时也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在透水槽中设置间隔的隔档草株,一方面起到阻挡作用,防止杂物进入到透水槽、甚至是进入到砖体内部阻挡透水孔,同时也起到防滑作用,还能起到美化的作用;透水层相对的两侧面上设置有互相配合的啮合齿和啮合槽,便于安装且连接更加牢固;透水层向下包覆住支撑层,使砖体的支撑层和透水层连接更加紧密。支撑板的设置可以为竖向的,连接支撑层的顶面和侧面,也可以是横向的,连接着支撑层的两个侧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一沿a-a线对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沿a-a线对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沿b-b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砖体;2、支撑层;3、透水层;4、支撑板;5、透水槽;6、隔档草株;7、啮合齿;8、啮合槽;9、支撑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5所示,一种道路用高强度透水砖,包括砖体1,所述砖体1包括上下两层,顶层为透水层3,底层为支撑层2,所述支撑层2和透水层3均为长方体的结构,透水层3的厚度比支撑层2的厚度小,所述透水层3的顶部向下延伸包裹住支撑层2的顶部;支撑层2内间隔设置有与支撑层2侧面连接的支撑板4,相邻的支撑板4之间均匀填充有支撑物9;支撑物9中均匀分布着不同颗粒的石块、海绵及纤维;砖体1顶部的透水层3均匀分布有渗水孔,在透水层3上设置有向下凹陷的透水槽5,在透水槽5凹陷的中空结构中设置有隔档草株6;在透水层3平行的一对侧面上设置有啮合齿7和啮合槽8,所述啮合齿7和啮合槽8互相配合,所述啮合齿7能够嵌入到啮合槽8中,啮合齿7向透水层3外侧凸出,啮合槽8向透水层3内侧凹陷。

支撑层2中设置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连接在支撑层2的顶面和侧面,所述支撑板4与支撑层2的侧边构成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4连接支撑层2的两个侧面。

啮合齿7和啮合槽8设置在透水层3上,所述砖体1上设置有两条透水槽5,所述透水槽5的横截面为半圆形,且连接透水层3的透水槽5缺口处的直线距离小于透水槽5底部缺口处的最大直线距离。

所述透水槽5与啮合槽8连接,所述透水槽5的宽度与啮合槽8的宽度一致,所述隔档草株6互相连接,完全覆盖住透水槽5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强度高,在支撑层2内设置支撑板4,支撑板4能够有效的支撑砖体1,保证砖体1强度。支撑板4与支撑层2的侧边形成三角形结构,而三角形是最为稳固的形状,能有效防止砖体1变形。在两个支撑板4之间填充支撑物9,支撑物9可以由砂石颗粒及海绵、纤维混合而成,一方面填充空间起支撑作用,同时还可以吸收一部分水份,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水流急剧的冲入砖体1中,不能及时排入到地下的情况。透水层3上设置有向下凹陷的透水槽5,可以容纳地表水,同时也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在透水槽5中设置间隔的隔档草株6,一方面起到阻挡作用,防止杂物进入到透水槽5、甚至是进入到砖体1内部阻挡透水孔,同时也起到防滑作用,还能起到美化的作用;透水层3相对的两侧面上设置有互相配合的啮合齿7和啮合槽8,便于安装且连接更加牢固;透水层3向下包覆住支撑层2,使砖体1的支撑层2和透水层3连接更加紧密。支撑板4的设置可以为竖向的,连接支撑层2的顶面和侧面,也可以是横向的,连接着支撑层2的两个侧面。

如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支撑板4为竖向的结构,连接着支撑层2的顶面和侧面,这样的结构设计,左侧和右侧的支撑板4倾斜方向相对,支撑板4和支撑层2的侧面构成了稳固的三角形,增大了砖体1的强度,且流入的水可以顺着支撑板4向下快速流入,渗水速度快。

如图4及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支撑板4为横向的结构,支撑板4在长度方向连接支撑层2的两个侧面,支撑板4的高度和支撑层2的高度一致,均匀分布在砖体1中,和砖体1内填充的物料一起支撑砖体1,强度更高,且水流直接从砖体1顶部进入到底部,渗水速度快。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