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声与隔音结合的复合型移动式声屏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62546发布日期:2020-04-28 21:50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声与隔音结合的复合型移动式声屏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噪音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吸声与隔音结合的复合型移动式声屏障。



背景技术:

声屏障是对噪音声源与敏感区域进行隔离,使得敏感区域受到噪音影响较小,改善敏感区域环境质量。目前,声屏障根据其功能性不同可以分为①反射型,即就是将噪音声源产生的声音经过反射声屏障反射,避免噪音进入到敏感区域,影响敏感区域的环境质量,但是无无法实现净化,导致受到反射区域的噪音影响较大;②吸音型,能够对噪音声源产生的声音吸收弱化,实现对敏感区域与噪音产生区域之间形成屏障,阻碍声音对敏感区域造成影响,其具有弱化噪音的功能,降低对其他区域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设计结构不合理,导致噪音吸收弱化率较差,难以得到较优的改善,而且适应范围较弱;③隔音型,实现将噪音声源声音与敏感区分割开来,这就要求敏感区处于相对密封的环境或者噪音声源处于相对密封的环境中,阻碍声音传播至敏感区域中,这种类型仅仅适应于区域较小的范围,否则将会造成成本较高;④就是上述各种功能相结合的声屏障,能够有效的改善声源噪音,提高敏感区的环境质量。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声屏障普遍采用的还是功能较为单一的结构类型,而对于复合功能型结构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而且研究的也不透彻,尤其是各种功能复合过程中的复合结构设置方式不恰当,导致降噪效果不佳;基于此,本研究者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吸音型、隔音型声屏障进行研究,使得声屏障具有吸音和隔音双重功能,并对吸音部件与隔音部件进行组合设置,不仅方便了检修与更换,而且还提高整体性,改善了吸音、隔音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声与隔音结合的复合型移动式声屏障。

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吸声与隔音结合的复合型移动式声屏障,包括隔音层,在隔音层左侧和/或右侧上紧贴设置有吸音层,吸音层底端设置有导音管a,吸音层顶端设置有导音管b,吸音层、导音管a、导音管b在竖直方向的高度总和等于隔音层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导音管a和导音管b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相等;导音管a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比吸音层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要长;导音管a和导音管b远离隔音层一侧的端部上设置有面板,面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伸出导音管b和导音管a形成插入部;所述的隔音层顶部设置有上端板,上端板位于面板位置处设置有插孔,插孔能够与插入部相匹配插入连接;所述的隔音层底部设置有下端板,下端板位于面板位置处设置有插孔,插孔能够与插入部相匹配插入连接;所述的下端板和上端板在位于隔音层处设置有插入隔音层中插销,实现与隔音层可拆卸连接;所述的下端板在位于隔音层位置处设置有连轴,连轴两端用于安装移动组件。采用隔音层与吸音层结构的设置,并结合吸音层两端的导音管a、导音管b以及相应尺寸的控制,在结合上端板、下端板、面板结构的设置,使得声屏障形成整体,提高了声屏障的整体稳定性,并且将吸音、隔音功能复合在一起,增强了声屏障的隔音降噪效果,而且声屏障能够移动,便于在搬运。

为了能够方便移动声屏障,简化声屏障结构,降低成本,优选,所述的移动组件是轴承连接滚轮,使得滚轮能够围绕连轴滚动起来。

为了能够保证声屏障移动过程的稳定性,优选,所述的连轴至少为两根,并且相邻两根之间的距离为1-5cm。

为了能够增强吸音层的吸音强度,强化声屏障降噪效果,优选,所述的面板,在位于导音管a与导音管b之间的面上设置有若干吸音管,吸音管与吸音层连通。

为了能够更大程度的增强降噪效果,降低噪音穿透隔音层的效率,提高隔音效果,优选,所述的吸音管包括内层,套设在内层之外的第二层,套设在第二层之外的外层;内层、第二层、外层相互之间存在空隙;内层位于面板上设置有吸音孔a,吸音孔a的孔径小于内层的内径;内层底部设置有层孔b,第二层位于吸音孔a侧设置有层孔a,外层底部设置有层孔c;层孔b用于连通内层内部与第二层的内部,层孔a用于连通第二层内部与外层内部,并且经过层孔a与层孔b分别在第二层、内层上位置的设置,实现内层内部与第二层的内部的连通点和第二层内部与外层内部的连通点交叉开;所述的外层底部设置有缓冲腔,层孔c位于缓冲腔内;缓冲腔与吸音层连通。

为了减弱进入吸音管内的噪音被反射、折射出吸音管,提高声音传递到吸音层上被吸收的概率,优选,所述的内层在位于层孔b位置处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反射板a;所述的内层在位于层孔a相对位置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三角凸棱;所述的第二层在底部设置有若干反射板b。

为了能够使得从导音管a和/或导音管b中的噪音能够被大量的传输到吸音层上被吸收,避免噪音从上端板和/或下端板与隔音层接触位置传递穿透过去,造成降噪隔音效果不佳的缺陷,优选,所述的导音管a和导音管b的结构相同,包括管壳,管壳围绕形成导音腔,导音腔前端设置有吸音孔b,吸音孔b的孔径小于导音腔的内径;导音腔靠近底部侧面上设置有与吸音层连通的连通口,并且在导音管底部设置有反射板c,反射板c位于连通口的上端。

为了能够使得噪音能够被大量的反射到吸音层上被吸收弱化,提高降噪效果,优选,所述的反射板c呈弯曲的圆弧状,圆弧状的圆心角在连通口侧。

为了增强上端板、下端板分别与隔音层的连接稳定性,同时能够向隔音层中浇筑或者填充隔音材料(隔音砂浆、隔音棉等),提高方便性,优选,所述的插销呈三角锥形插入隔音层中,所述的三角锥形的底部上有漏孔。

本发明创造在吸音层中设置有吸音棉,而且吸音层最优形成是蜂窝状结构的,能够使得声音在其中进行长距离的传输,延长了声音传输距离,达到减弱声音频率,实现降噪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效果体现在:

结构简单,整体性强,稳定性较优,实现了隔音、吸音功能的复合,增强了隔音降噪的功能,降低了噪音穿透性,改善了降噪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箭头所示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吸音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导音管结构示意图。

1-上端板2-插入部3-下端板4-连轴5-导音管a6-面板7-吸音层8-吸音管9-隔音层10-导音管b11-吸音孔a12-外层13-第二层14-内层15-三角凸棱16-层孔a17-层孔b18-反射板a19-反射板b20-缓冲腔21-层孔c22-吸音孔b23-管壳24-反射板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如图1-4所示,在某些实施例中,吸声与隔音结合的复合型移动式声屏障,包括隔音层9,在隔音层9左侧和/或右侧上紧贴设置有吸音层7,吸音层7底端设置有导音管a5,吸音层7顶端设置有导音管b10,吸音层7、导音管a5、导音管b10在竖直方向的高度总和等于隔音层9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导音管a5和导音管b10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相等;导音管a5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比吸音层7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要长;导音管a5和导音管b10远离隔音层9一侧的端部上设置有面板6,面板6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伸出导音管b10和导音管a5形成插入部2;所述的隔音层9顶部设置有上端板1,上端板1位于面板6位置处设置有插孔,插孔能够与插入部2相匹配插入连接;所述的隔音层9底部设置有下端板3,下端板3位于面板6位置处设置有插孔,插孔能够与插入部2相匹配插入连接;所述的下端板3和上端板1在位于隔音层9处设置有插入隔音层9中插销,实现与隔音层9可拆卸连接;所述的下端板3在位于隔音层9位置处设置有连轴4,连轴4两端用于安装移动组件。

在制备过程中,首先将隔音层采用石膏板、钢板、铝合金或者其他建筑材料设计成空腔,并腔空腔内填充隔音材料,例如隔音混凝土、隔音棉等材料,将其挤压填充严实,形成了隔音层;再在隔音层左侧和/或右侧安装吸音层腔,并在吸音层腔中填充或者浇筑吸音材料,例如吸音棉,吸音网等,使得吸音层形成蜂窝状的孔隙,进而形成了吸音层;并控制好吸音层与隔音层之间的尺寸,再在吸音层顶端、吸音层底端分别安装好导音管a和导音管b,并在导音管a和导音管b最前端安装好面板,使得导音管a、导音管b穿过面板设置;再在隔音层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上端板和下端板,经过上端板、下端板在位于隔音层处设置插入隔音层中插销以及面板上设置的插入部,使得插入部插入上端板、下端板中,极大程度的增强了声屏障的整体稳定性,而且实现了各个部件功能块的组装,保证了吸音减弱噪音穿透性之后,再经过隔音层隔音,极大程度的提高了隔音效果,降低了噪音穿透概率,改善位于隔音层另外一侧的环境质量。在某些实施例中,隔音层两侧均设置有吸音层以及导音管a、导音管b等结构,极大程度的避免隔音层两侧的噪音混合形成混杂音,适合于在加工车间中不同区域加工不同产品时进行隔离开来,提高了加工车间的加工环境质量。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直接将隔音层安装在墙体上,也可以直接以屏风方式来加以使用;以屏风方式加以使用时,采用的隔音层在某些操作采用隔音棉填充,吸音层采用吸音网、吸音棉等填充,有助于减轻装置整体重量,方便隔音操作时候的移动操作,而且适应于各种餐厅中使用。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移动组件是轴承连接滚轮,使得滚轮能够围绕连轴滚动起来。简化了结构,方便了移动,降低了成本。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连轴4至少为两根,并且相邻两根之间的距离为1-5cm。增强了放置使用过程的稳定性。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面板6,在位于导音管a5与导音管b10之间的面上设置有若干吸音管8,吸音管8与吸音层7连通。增强了吸音效果,降低了噪音穿透性,改善了装置对环境噪音的吸收和隔断能力。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吸音管8包括内层14,套设在内层14之外的第二层13,套设在第二层13之外的外层12;内层14、第二层13、外层12相互之间存在空隙;内层14位于面板6上设置有吸音孔a11,吸音孔a11的孔径小于内层14的内径;内层14底部设置有层孔b17,第二层13位于吸音孔a11侧设置有层孔a16,外层12底部设置有层孔c21;层孔b17用于连通内层14内部与第二层13的内部,层孔a16用于连通第二层13内部与外层12内部,并且经过层孔a16与层孔b17分别在第二层13、内层14上位置的设置,实现内层14内部与第二层13的内部的连通点和第二层13内部与外层12内部的连通点交叉开;所述的外层12底部设置有缓冲腔20,层孔c21位于缓冲腔20内;缓冲腔20与吸音层7连通。使得噪音在吸音层前端经过导音管、导音孔等多重作用下,经过在导音管、导音孔内不断弱化传递能量,实现降噪目的,降低噪音对隔音层的穿透性,提高降噪效果。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内层14在位于层孔b17位置处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反射板a18;所述的内层14在位于层孔a16相对位置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三角凸棱15;所述的第二层13在底部设置有若干反射板b19。避免进入吸音层内的声音被反射出来,提高了吸音降噪效果。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导音管a5和导音管b10的结构相同,包括管壳23,管壳23围绕形成导音腔,导音腔前端设置有吸音孔b22,吸音孔b22的孔径小于导音腔的内径;导音腔靠近底部侧面上设置有与吸音层7连通的连通口,并且在导音管底部设置有反射板c24,反射板c24位于连通口的上端。增强了吸音降噪效果。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反射板c24呈弯曲的圆弧状,圆弧状的圆心角在连通口侧。使得大量的噪音经过导音管进入到吸音层上,改善了吸音降噪效果,减弱了噪音对隔音层的穿透性。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插销呈三角锥形插入隔音层9中,所述的三角锥形的底部上有漏孔。增强了装置的整体稳定性,而且还能够使得将装置各个部分安装好之后,再向隔音层中二次填充隔音材料,增强隔音效果。

本发明创造未尽事宜参照本领域相关现有技术、公知常识以及常规技术手段加以实现即可;本发明创造中阐述的其他技术术语,例如对于本发明创造中的左、右、外、内、水平方向上、竖直方向上等均是参照面对本发明创造的附图而进行的相对位置阐述理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