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指示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70274发布日期:2020-06-20 16:16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道路指示牌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指示牌。



背景技术:

道路信息指示牌的存在为过往的路人提供了方便,它可以清楚的展示周围的路况信息,路况信息指示牌的种类很多,但是不外乎都是由指示牌和支撑杆所组成的安装在户外的一种指路装置,并且具备一定的高度,高度的设置是为了远处的行人和车辆能够看到,但是现在大多数的道路信息指示牌高度较高,对于即时信息这方面的更换较为不方便,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便于更换指示牌的市政道路指示牌。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市政道路指示牌,包括固定于路面上的底座、穿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外套管、内支杆、若干个设置于所述内支杆的上端的指示牌,所述内支杆的下端滑移插接于所述外套管内,所述外套管和所述内支杆上穿设有紧固件,所述底座与所述内支杆之间设置有限制所述内支杆下移的锁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底座固定在路面上,依次通过松开紧固件和锁定组件,然后内支杆下移并收缩至外套管内部,便可以降低指示牌的相对高度,方便操作人员更换路况信息;另外,通过设置锁定组件限制内支杆下移,减少紧固件的锁定负荷,以此加强外套管和内支杆之间的连接强度;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在保证指示牌使用时的支撑强度和使用高度的前提下,能够快捷地降下指示牌以更换指示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定组件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座上的加强片、贯穿设置于所述外套管上的定位槽、开设于所述内支杆的周向外壁的滑槽,所述滑槽向下贯穿所述内支杆,所述加强片穿过所述定位槽且嵌合于所述滑槽内,以此限制所述内支杆下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定时,加强片滑动并插接于定位槽和滑槽内,以此支撑内支杆,并减少紧固件的锁定负荷,以此加强外套管和内支杆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片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加强片呈三角形,所述滑槽设置有与所述加强片的锐角端配合的凹孔,以此限制所述加强片滑移脱离所述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锁时,先松开紧固件,然后上移内支杆,才能滑移取出加强片,然后外套管内产生可供内支杆下移至外套管的底部的空间;由于加强片的锐角端与凹孔相卡接,紧固件锁定时,加强片不能轻易地脱离滑槽,通过紧固件与支撑组件组成双联锁结构,进一步提高外套管和内支杆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支杆的外壁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嵌设有卡箍,所述卡箍上设置有横杆,所述指示牌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横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更换指示牌时,松开横杆上的螺钉,即可快捷地取下指示牌;另外,通过卡箍与环形槽之间的限位配合,限制卡箍上下移动,进一步提高指示牌安装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箍的内壁固定有限位杆,所述环形槽的内壁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杆嵌接的限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杆与限位孔之间的限位配合,限制卡箍转动,进一步提高指示牌安装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紧固件锁定外套管和内支杆,并辅以锁定组件减少紧固件的锁定负荷,在保证指示牌使用时的支撑强度的前提下,能够快捷地降下指示牌以更换指示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道路指示牌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支杆、外套管和锁定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支杆和指示牌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外套管;3、内支杆;31、环形槽;32、限位孔;4、指示牌;41、卡箍;42、横杆;43、限位杆;5、紧固件;6、锁定组件;61、加强片;62、定位槽;63、滑槽;64、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市政道路指示牌,固定于路面上的底座1、穿设于底座1上的外套管2、内支杆3、两个设置于内支杆3的上端的指示牌4,内支杆3的下端滑移插接于外套管2内,外套管2和内支杆3上穿设有紧固件5。为减少紧固件5的锁定负荷,底座1与内支杆3之间设置有限制内支杆3下移的锁定组件6。

其中,紧固件5为穿设于外套管2和内支杆3上的螺栓、螺纹连接于螺栓上的螺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底座1固定在路面上,依次松开紧固件5和锁定组件6,然后内支杆3下移并收缩至外套管2内部,便可以降低指示牌4的相对高度,方便操作人员更换路况信息。

参照图2,锁定组件6包括四个沿外套管2的周向设置且滑动连接于底座1上的加强片61、贯穿设置于外套管2上的定位槽62、开设于内支杆3的周向外壁的滑槽63,滑槽63向下贯穿内支杆3,加强片61穿过定位槽62且嵌合于滑槽63内,以此限制内支杆3下移。加强片61呈直角三角形,滑槽63设置有与加强片61的锐角端配合的凹孔64,加强片61的直角端嵌设于滑槽63内,且加强片61的一个锐角端嵌设于凹孔64内,以此限制加强片61滑移脱离滑槽63。

解锁时,先松开紧固件5,然后上移内支杆3,才能滑移取出加强片61,然后外套管2内产生可供内支杆3下移至外套管2的底部的空间;由于加强片61的锐角端与凹孔64相卡接,紧固件5锁定时,加强片61不能轻易地脱离滑槽63,通过紧固件5与支撑组件组成双联锁结构,进一步提高外套管2和内支杆3之间的连接强度。

参照图3,内支杆3的外壁开设有环形槽31,环形槽31内嵌设有卡箍41,卡箍41上设置有横杆42,指示牌4通过螺钉固定于横杆42上。卡箍41的内壁固定有限位杆43,环形槽31的内壁开设有与限位杆43嵌接的限位孔32。在需要更换指示牌4时,松开横杆42上的螺钉,即可快捷地取下指示牌4。另外,通过卡箍41与环形槽31之间的限位配合,限制卡箍41上下移动,通过限位杆43与限位孔32之间的限位配合,限制卡箍41转动,进一步提高指示牌4安装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s1当需要更换指示牌4时,松开紧固件5;

s2上移内支杆3至凹孔64脱离加强片61,水平移动加强片61使其脱离滑槽63;

s3待加强片61全部脱离滑槽63后,下移内支杆3并收缩至外套管2内部;

s4松开横杆42上的螺钉,取下指示牌4并换上新的指示牌4;

s5然后上移内支杆3,将加强片61全部滑移至滑槽63内,松开内支杆3;

s6将紧固件5锁紧于内支杆3和外套管2上。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