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料摊铺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33473发布日期:2020-08-11 22:15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料摊铺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养护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料摊铺车。



背景技术:

随着公路的快速发展、修建里程的不断增加、路网的不断完善,公路的养护工作,尤其是对于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受到较大的重视,当前已经基本形成了“建养并重,养护向精深化、精细化发展”的行业共识。做好预防性养护,无疑是实现这种行业共识的最优途径,只有长期保持良好的路面使用性能,公路建设的投资才能够充分发挥其效益。

目前,预防性养护措施主要包括:雾封层、稀浆封层、微表处、同步碎石封层、同步纤维磨耗层、薄层罩面等措施,而冷拌沥青混合料封层因其具有的施工方便、对交通干扰少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冷拌沥青混合料封层在施工时,通常需要在拌和站对冷料(碎石、水泥等)由人工或设备进行拌和,再由运料车或转载机将拌和好的物料转移至封层车,由封层车完成粘层油喷洒、再次冷料拌和及冷料摊铺等作业。

由此可见,当前在对冷拌沥青混合料封层进行施工时,涉及到冷料拌和、冷料运输及冷料摊铺等多个工序的操作,而这些工序的操作需要多套设备配合作业,这些设备又布置在不同的位置,在实际施工时,相应环节的施工设备往往存在往返运行的现象,从而整套施工流程存在操作上费时费力,施工效率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料摊铺车,用以解决当前在对冷拌沥青混合料封层进行施工时,整套施工流程存在操作上费时费力,施工效率难以得到有效保证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料摊铺车,包括车体及设在所述车体上的集料传输系统、第一乳化沥青喷洒系统、冷料拌和系统和冷料摊铺系统;其中,所述集料传输系统的物料出口与所述第一乳化沥青喷洒系统的乳化沥青出口分别伸向所述冷料拌和系统,所述冷料拌和系统连接所述冷料摊铺系统。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车体的底盘上装有履带驱动系统。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冷料拌和系统与所述冷料摊铺系统之间还设有第二乳化沥青喷洒系统,所述第二乳化沥青喷洒系统的乳化沥青出口朝向地面布置。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冷料拌和系统连接刮板输送机的一端,所述刮板输送机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冷料摊铺系统。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集料传输系统包括接料斗、第一输料皮带、矿料堆放架、骨料仓、粉料仓和第二输料皮带;

所述接料斗的出料端连接所述第一输料皮带的进料端,所述第一输料皮带的出料端连接所述矿料堆放架;

所述骨料仓、所述粉料仓均设置在所述矿料堆放架的下侧,并呈上方敞口布置;

所述骨料仓、所述粉料仓的出料端均连接所述第二输料皮带的进料端,所述第二输料皮带的出料端伸向所述冷料拌和系统。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矿料堆放架的下侧设有分别对应所述骨料仓、所述粉料仓的出料仓门;所述骨料仓、所述粉料仓的出料端分别通过相应的溜槽连接所述第二输料皮带的进料端。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乳化沥青喷洒系统包括第一乳化沥青存储罐和第一管道,所述第一乳化沥青存储罐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伸向所述冷料拌和系统;

所述第二乳化沥青喷洒系统包括第二乳化沥青存储罐、第二管道和喷洒装置,所述第二乳化沥青存储罐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喷洒装置,所述喷洒装置设有朝向地面布置的乳化沥青出口;

其中,所述第一乳化沥青存储罐和所述第二乳化沥青存储罐内均设有保温装置。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喷洒装置包括喷淋管和多个喷淋头;

所述喷淋管垂直于所述车体的行走方向布置,所述喷淋管连通所述第二管道;

多个所述喷淋头沿轴向依次设置在所述喷淋管的下侧,所述喷淋头的出口朝向地面布置。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冷料拌和系统包括拌和锅及设在所述拌和锅内的搅拌叶轮;

所述第二输料皮带的出料端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均伸向所述拌和锅;

所述刮板输送机的一端伸入至所述拌和锅中,所述刮板输送机的另一端伸向所述冷料摊铺系统中的螺旋布料器。

(三)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料摊铺车,通过在车体上设置集料传输系统、第一乳化沥青喷洒系统、冷料拌和系统和冷料摊铺系统,则在实际施工作业时,可由集料传输系统将碎石、矿粉、水泥等物料输送至冷料拌和系统,冷料拌和系统在同时接收来自第一乳化沥青喷洒系统喷洒的乳化沥青后,直接进行拌和作业,冷料摊铺系统在接收到拌和后的冷料后,即可在路面上实施摊铺,以快速完成对冷拌沥青混合料封层的施工作业。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集冷料的收集与输送、拌和及摊铺功能于一体,在操作上简单便捷,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实现了无间断连续摊铺作业,提高了对冷拌沥青混合料封层的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的冷料摊铺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的冷料摊铺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的冷料摊铺车中,集料传输系统、第一乳化沥青喷洒系统、第二乳化沥青喷洒系统、冷料拌和系统和冷料摊铺系统相互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体,2-驾驶室,3-履带驱动系统,4-接料斗,5-第一输料皮带,6-矿料堆放架,7-骨料仓,8-粉料仓,9-第二输料皮带,10-出料仓门,11-溜槽,12-流量阀,13-第一乳化沥青存储罐,14-第一管道,15-第二乳化沥青存储罐,16-第二管道,17-喷淋管,18-喷淋头,19-拌和锅,20-搅拌叶轮,21-刮板输送机,22-螺旋布料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料摊铺车,包括车体1及设在车体1上的集料传输系统、第一乳化沥青喷洒系统、冷料拌和系统和冷料摊铺系统;集料传输系统的物料出口与第一乳化沥青喷洒系统的乳化沥青出口分别伸向冷料拌和系统,冷料拌和系统连接冷料摊铺系统。

由图1、图2所示的结构可知,集料传输系统、冷料拌和系统和冷料摊铺系统从车体1的前侧至后侧依次布置,为了便于操作,在车体1的后侧设置驾驶室2,并且驾驶室2位于冷料拌和系统和冷料摊铺系统的上侧,在驾驶室2可设置控制面板及相应的控制集料传输系统、第一乳化沥青喷洒系统、冷料拌和系统和冷料摊铺系统分别动作的电控系统。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集料传输系统接收碎石、矿粉、水泥等物料,并将这些物料输送至冷料拌和系统,冷料拌和系统在同时接收来自第一乳化沥青喷洒系统喷洒的乳化沥青后,直接进行冷料拌和作业,冷料摊铺系统在接收到拌和后的冷料后,即可在路面上随着车体1的前进而实施摊铺,以快速完成对冷拌沥青混合料封层的施工作业。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所示的冷料摊铺车集冷料的收集与输送、拌和及摊铺功能于一体,相对于传统的由拌和站、运料车、封层车等多套设备配合施工的方式而言,本实施例所示的冷料摊铺车在操作上简单便捷,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实现了无间断连续摊铺作业,并提高了对冷拌沥青混合料封层的施工效率。

进一步的,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车体1的底盘上装有履带驱动系统3,履带驱动系统3采用本领域所公知的包括发动机、履带、履带驱动轮、张紧轮等结构构成的行走系统,以使得车体1在路面上平稳地行走,并实现对冷拌沥青混合料封层的施工作业。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在冷料拌和系统与冷料摊铺系统之间还设有第二乳化沥青喷洒系统,第二乳化沥青喷洒系统的乳化沥青出口朝向地面布置。

具体的,通过在冷料拌和系统与冷料摊铺系统之间设置第二乳化沥青喷洒系统,则冷料摊铺系统对拌和好的物料在路面上实施摊铺前,先由第二乳化沥青喷洒系统在路面上喷洒一层乳化沥青,该层乳化沥青作为粘附层,这使得后续摊铺的冷料能够与地面紧密地结合为一体,从而确保了冷拌沥青混合料封层的施工质量。

进一步的,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冷料拌和系统连接刮板输送机21的一端,刮板输送机21的另一端连接冷料摊铺系统。

具体的,冷料拌和系统在将冷料拌和好之后,该冷料会在刮板输送机21的输送下直接转移至冷料摊铺系统,以进行摊铺作业,这不仅在操作上简单方便,还确保了冷料拌和操作与冷料摊铺操作在施工作业上的连续性。

进一步的,参见图1-3,本实施例中集料传输系统包括接料斗4、第一输料皮带5、矿料堆放架6、骨料仓7、粉料仓8和第二输料皮带9,其中,骨料仓7设有一个,粉料仓8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骨料仓7的两侧;接料斗4的出料端连接第一输料皮带5的进料端,第一输料皮带5的出料端连接矿料堆放架6;骨料仓7、粉料仓8均设置在矿料堆放架6的下侧,并呈上方敞口布置;骨料仓7、粉料仓8的出料端均连接第二输料皮带9的进料端,第二输料皮带9的出料端伸向冷料拌和系统。

具体的,由图1-3所示,接料斗4设置车体1的最前侧,接料斗4用于接收的物料分为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水泥等,接料斗4接收到的物料通过第一输料皮带5输送至矿料堆放架6,在矿料堆放架6上的操作手通过不同物料的类型,将物料放置在骨料仓7或粉料仓8中,在骨料仓7与粉料仓8的出料端均可设置相应的开关阀门或仓门,对输送至第二输料皮带9上的物料的流量进行控制,从而相应地控制第二输料皮带9向冷料拌和系统的物料给进量。

进一步的,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矿料堆放架6的下侧设有分别对应骨料仓7、粉料仓8的上侧敞口端的出料仓门10;骨料仓7、粉料仓8的出料端分别通过相应的溜槽11连接第二输料皮带9的进料端。

具体的,通过出料仓门10可分别控制将矿料堆放架6上堆放的骨料添加至相应的骨料仓7中,或将矿料堆放架6上堆放的粉料添加至相应的粉料仓8中,并且溜槽11可将布置在不同位置的骨料仓7、粉料仓8输出的物料,均能通过同一个第二输料皮带9,以输送至冷料拌和系统。

进一步的,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第一乳化沥青喷洒系统包括第一乳化沥青存储罐13和第一管道14,第一乳化沥青存储罐13连通第一管道14的一端,第一管道14的另一端伸向冷料拌和系统;第二乳化沥青喷洒系统包括第二乳化沥青存储罐15、第二管道16和喷洒装置,第二乳化沥青存储罐15连通第二管道16的一端,第二管道16的另一端连通喷洒装置,喷洒装置设有朝向地面布置的乳化沥青出口;第一乳化沥青存储罐13和第二乳化沥青存储罐15内均设有保温装置,其中,保温装置可采用在每个乳化沥青存储罐的内壁上呈盘状排布的电热丝,电热丝连接可充电蓄电池组。

具体的,第一乳化沥青存储罐13设有两个,其中一个第一乳化沥青存储罐13可装载常用的乳化沥青,另一个第一乳化沥青存储罐13可装载环氧乳化沥青,在第一管道14和第二管道16均可设置控制乳化沥青流量的流量阀12。

对于第一乳化沥青喷洒系统而言,乳化沥青在第一乳化沥青存储罐13中经过加热而乳化后,经过第一管道14输送至冷料拌和系统,以便乳化沥青与物料经由冷料拌和系统一起进行拌和。

对于第二乳化沥青喷洒系统而言,第二乳化沥青存储罐15设有一个,并位于两个第一乳化沥青存储罐13之间,参见图2。第二乳化沥青存储罐15中的乳化沥青经过加热而乳化后,经过第二管道16输送至喷洒装置,并由喷洒装置将乳化沥青直接喷洒至地面上,这样在地面上形成一层乳化沥青粘附层,这使得后续摊铺的冷料能够与地面紧密地结合为一体,从而确保了冷拌沥青混合料封层的施工质量。

进一步的,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喷洒装置包括喷淋管17和多个喷淋头18;喷淋管17垂直于车体1的行走方向布置,喷淋管17连通第二管道16;多个喷淋头18沿轴向依次设置在喷淋管17的下侧,喷淋头18的喷淋口可垂直朝下布置。

具体的,通过喷淋管17对乳化沥青进行中转后,再由各个喷淋头18进行喷淋,不仅能够确保喷淋的面积,还确保了各个喷淋头18喷淋时压力的均衡性。另外,还可将各个喷淋头18设计呈等间距布置,这也有利于确保喷淋形成的乳化沥青粘附层在厚度上的一致性。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冷料拌和系统包括拌和锅19及设在拌和锅19内的搅拌叶轮20;第二输料皮带9的出料端与第一管道14的另一端均伸向拌和锅19;刮板输送机21的一端伸入至拌和锅19中,刮板输送机21的另一端伸向冷料摊铺系统中的螺旋布料器22,参见图2。

具体的,冷料拌和系统可采用本领域所公知的冷料拌和系统,其拌和时间与每锅拌和量可通过拌和锅19内置的计时器进行控制。冷料摊铺系统也可采用本领域所公知的(封层车)冷料摊铺系统,它包括螺旋布料器22、熨平装置和自动找平系统。

基于上述结构,本实施例所示的冷料摊铺车的施工过程如下:

第一步,在开始摊铺前,对原路面进行清扫,并处理原路面的相关病害;

第二步,将物料分类送至各个料仓(骨料仓7、粉料仓8),并将第一乳化沥青存储罐13、第二乳化沥青存储罐15中的乳化沥青加热至80℃,并对熨平装置进行预热;

第三步,在摊铺前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后,根据配合比,将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水泥等分别放入至拌和锅19,并喷洒乳化沥青、环氧乳化沥青,同时进行拌和操作;

第四步,在达到要求的拌和时间后,将拌和好的冷料通过刮板输送机21运送至螺旋布料器22,冷料在螺旋布料器22的作用下,沿摊铺宽度方向左右横向输送,并摊铺在路面上;

第五步,摊铺好的冷料铺层经熨平装置的振捣梁初步捣实,振动熨平板的再次振动预压、整形和熨平而成为一条平整的有一定密实度的铺层,随着从冷料拌和系统的不断出料,各个料仓中的物料随时根据使用情况由在旁运输车进行补充,以供连续摊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