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绿化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12964发布日期:2021-06-18 16:29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园林绿化道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园林道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园林绿化道。



背景技术:

园林绿化道路是园林的组成部分,起着组织空间、引导游览、交通联系并提供散步休息场所的作用。它像脉络一样,把园林的各个景区联成整体。

现有的园林绿化道路结构比较简单,普遍采用卵石铺设或石砖铺设,如图1所示,为园林绿化道路,包括路缘石1,植被8和石砖113,石砖113在道路中间,植被8种植在石砖113的两侧,路缘石1位于植被8远离石砖113的一侧,且石砖113的两侧面分别与相应的路缘石1靠近植被8的一侧面固定连接。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有当遇到暴雨的时候,由于路缘石1固定在石砖113的两侧,绿化道路上的水不能及时排出,绿化道路上的水过多,影响植被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便于植被的生长,本申请提供一种园林绿化道。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园林绿化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园林绿化道,包括路缘石和道路结构,路缘石设置在道路结构的两侧,道路结构从下到上依次为夯实土层、混凝土层和木板,夯实土层与混凝土层之间固定连接有对混凝土层起支撑作用的支撑柱,木板固定连接在混凝土层上表面,所述木板与路缘石之间设置有与路缘石上端齐平的隔板,隔板与路缘石之间固定有排水板,排水板上方设置有植被,排水板下方为排水道;

所述木板靠近隔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排水孔,排水孔内设置有排水盖板,排水孔内壁上固定有对排水盖板起支撑作用的支撑块,所述混凝土层上开设有位于排水盖板正下方的竖直方向设置的通孔,通孔处可拆卸有第一过滤网,夯实土层上表面设置有储水箱,储水箱和通孔之间连接有连接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下暴雨时,植被中的水从排水板排到排水道,从排水道流走。木板上的水从排水盖板上流进混凝土层的通孔中,然后雨水经过第一过滤网,进入到储水箱中。隔板与路缘石上端齐平,使植被中的水不易流到木板上。木板上的排水盖板的设置,能使使园林绿化道的植被不受暴雨的影响,储水箱还能够将雨水储存,可以对雨水进行利用。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网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凸块,混凝土层上表面开设有与凸块插接配合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第一过滤网放到通孔中时,凸块插到凹槽中,凸块和凹槽的设置方便对第一过滤网定位,能够防止第一过滤网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网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便于将第一过滤网拉出通孔的拉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过滤网上固定连接有拉手,当对第一过滤网进行清理时,拉手方便将第一过滤网拉起。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网下方设置有第二过滤网,第二过滤网位于通孔内,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经过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过滤,有效地将雨水中的杂质物阻挡在储水箱外。

优选的,所述储水箱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一端伸进排水道中的排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下暴雨时,储水箱的水满后,储水箱的水后顺着排水管流进排水道中,从排水道中流走,防止储水箱满后,木板上的雨水排不出去。

优选的,所述储水箱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水泵,水泵一端连接有第一水管,第一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伸进储水箱中;水泵远离第一水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水管,第二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伸进排水道,第二水管伸进排水道后垂直向上贯穿植被,第二水管顶端处设置有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植被需要浇水时,打开阀门和水泵,水泵将储水箱中的水输送到植被处,给植被浇水。当木板上较脏时,可以将第二水管的顶端外接一个水管,对木板进行冲刷,对雨水进行充分利用。

优选的,所述隔板靠近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隔水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水板可以防止植被中的水从隔板中渗出。

优选的,所述排水盖板上设置有把手,排水盖板上表面开设有有容纳槽,把手的两端与容纳槽内壁转动连接,当不需要用旋转把手时,将旋转把手放入容纳槽中,防止人们在木板上行走时,碰到旋转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排水盖板提起时,先将把手从容纳槽中旋转出来,用手握住旋转把手,方便将排水盖板提起。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木板上的排水盖板的设置,能使使园林绿化道的植被不受暴雨的影响,储水箱还能够将雨水储存,可以对雨水进行利用;

2.当植被需要浇水时,打开阀门和水泵,水泵将储水箱中的水输送到植被处,给植被浇水。当木板上较脏时,可以将第二水管的顶端外接一个水管,对木板进行冲刷,对雨水进行充分利用;

3.当下暴雨时,储水箱的水满后,储水箱的水后顺着排水管流进排水道中,从排水道中流走,防止储水箱满后,木板上的雨水排不出去。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体现本申请中储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体现本申请中第一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体现本申请中把手和容纳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路缘石;2、夯实土层;3、支撑柱;4、混凝土层;41、通孔;42、第一过滤网;43、凹槽;44、凸块;45、拉手;5、木板;6、隔板;7、排水板;71、排水道;8、植被;9、排水盖板;91、容纳槽;92、把手;93、排水孔;94、支撑块;10、储水箱;101、连接管;102、排水管;103、水泵;104、第一水管;105、第二水管;106、阀门;110、隔水板;111、第二过滤网;112、连接杆;113、石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2-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园林绿化道。参照图2和图3,园林绿化道包括路缘石1和道路结构,路缘石1设置在道路结构的两侧,道路结构从下到上依次为夯实土层2,混凝土层4和木板5。木板5与混凝土层4固定连接,位于最上端的木板5供人们行走。夯实土层2和混凝土层4中间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柱3,支撑柱3对混凝土层4起支撑作用。

木板5与每个路缘石1之间均设置有隔板6,隔板6底端固定连接在夯实土层2上表面,隔板6与路缘石1的上端齐平,路缘石1与隔板6之间固定连接有排水板7,排水板7上设置有植被8,排水板7下方为排水道71。

参照图2和图3,木板5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排水孔93,排水孔93处设置有排水盖板9,排参照图3和图4,排水孔93两个内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块94,排水盖板9搭接在两个支撑块94的上表面,支撑块94对排水盖板9有支撑的作用。排水盖板9上表面与木板5上表面齐平,混凝土层4上开设有竖直方向设置的通孔41,通孔41位于排水盖板9的正下方,通孔41处可拆卸有第一过滤网42,混凝土层4上表面开设有两个凹槽43,第一过滤网42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凸块44,每个凸块44与相应的凹槽43插接配合。

当将第一过滤网42放到通孔41中,并使凸块44插到凹槽43中,凸块44和凹槽43的设置方便对第一过滤网42定位,能够防止第一过滤网42从通孔41中掉落。第一过滤网42上固定连接有拉手45,当对第一过滤网42进行清理时,向远离通孔41的方向拉动拉手45,如此方便将第一过滤网42拉起从而脱离通孔41,方便对第一过滤网42进行清理。

通孔41中第一过滤网42下方设置有第二过滤网111,第二过滤网111和第一过滤网42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12,第二过滤网111的网孔小于第一过滤网42的网孔,雨水经过第一过滤网42和第二过滤网111的过滤,有效地将雨水中的杂质物阻挡在储水箱10外。

夯实土层2上表面安装有储水箱10,储水箱10上方固定连接有竖直方向设置的连接管101,连接管101远离储水箱10的一端与通孔41下端固定并连通。

当下暴雨时,植被8中的水从排水板7排到排水道71,从排水道71流走。木板5上的水从排水盖板9上流进混凝土层4的通孔41中,排水盖板9和第一过滤网42对雨水进行过滤,然后雨水流进储水箱10。

储水箱10侧壁上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102,排水管102远离储水箱10的一端伸进排水道71中,当下暴雨时,储水箱10的水满后,储水箱10的水后顺着排水管102流进排水道71中,从排水道71中流走,防止储水箱10满后,木板5上的雨水排不出去。

参照图3和图4,储水箱10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水泵103,水泵103一端连接有第一水管104,第一水管104伸进储水箱10内部,水泵103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水管105,第二水管105伸进排水道71中,然后向上贯穿植被8,在第二水管105的顶端处设置有阀门106。当植被8需要浇水时,打开阀门106和水泵103,水泵103将储水箱10中的水输送到植被8处,给植被8浇水。当木板5上较脏时,可以将第二水管105的顶端外接一个水管,对木板5进行冲刷,对雨水进行充分利用。

隔板6靠近木板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隔水板110,隔水板110可以防止植被8中的水从隔板6上端渗到混凝土层4和木板5中。

参照图5,排水盖板9上设置有把手92,排水盖板9上表面开设两个容纳槽91,把手92的两端与容纳槽91内壁转动连接,当需要将排水盖板9提起时,先将把手92从容纳槽91中旋转出来,用手握住旋转把手92,将排水盖板9提起。当不需要用旋转把手92时,将旋转把手92放入容纳槽91中,防止人们在木板5上行走时,碰到旋转把手92。

本申请的实施原理为:当下暴雨时,植被8中的水从排水板7排到排水道71,从排水道71流走。木板5上的水从排水盖板9上流进混凝土层4的通孔41中,然后雨水经过第一过滤网42和第二过滤网111的过滤,进入到储水箱10中。

当储水箱10的水满后,储水箱10的水后顺着排水管102流进排水道71中,从排水道71中流走。当植被8需要浇水时,打开阀门106和水泵103,水泵103将储水箱10中的水输送到植被8处,给植被8浇水。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