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浆加固地面基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29560发布日期:2021-08-03 13:15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浆加固地面基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浆加固地面基层结构。



背景技术:

路面结构层指的是构成路面的各个铺砌层,按其所处的层位和作用,主要有面层、基层和底基层。路面不但要承受车轮的荷载作用,还要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各种因素对路面的影响作用通常随深度铸件减弱,因而路面通常为多层结构,即将品质好的材料铺设在应力较大的上层,品质较差的材料铺设在应力较小的下层,从而形成了路基之上采用不同规格和要求的材料来分别铺设垫层、基层和面层的路面结构形式。当道路产生破损时,其常规修复主要包括面层修补和挖翻原有路面来修复基层或路基两种方法。

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仅仅修补面层难以根本上改变道路状况,而大规模翻挖原有路面的工程量大,其施工周期长,给交通带来较大干扰的同时也存在工程造价较高的问题,此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浆加固地面基层结构,具有代替开挖的修复方式,有效缩短施工周期并降低工程造价,减小道路修复对交通带来的影响的效果。

一种注浆加固地面基层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路面基层、路面底基层以及老路路基,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基层上均匀开设有不少于四个的注浆孔,所述注浆孔的孔底垂直穿过路面底基层后位于老路路基内,所述注浆孔位于老路路基内的深度为10cm,所述注浆孔内填充有地聚合物,所述路面基层远离路面基层形成有厚度在1.5cm-2.5cm范围内的路面铣刨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注浆孔的孔径为5.54cm。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注浆孔的孔口处涂抹有硬砂浆封堵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路面基层上表面标志有基准点,所述注浆孔围绕基准点设置有八个,八个所述注浆孔的每相邻两个进行连线形成正方形,正方形的两个对角线长度为100cm。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路面基层上表面纵向形成有纵向裂缝,所述注浆孔位于纵向裂缝两侧开设数量为三个和两个,且所述纵向裂缝两侧的多个注浆孔均平行于纵向裂缝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纵向裂缝两侧的注浆孔与纵向裂缝之间的直线距离均为25cm,每两个所述纵向裂缝的同侧注浆孔之间的距离为125cm。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路面基层上表面横向形成有横向裂缝,所述注浆孔位于横向裂缝两侧开设数量分别为三个和两个,且所述横向裂缝两侧的多个注浆孔均平行于横向裂缝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横向裂缝两侧的注浆孔与横向裂缝之间的直线距离均为25cm,每两个所述横向裂缝的同侧注浆孔之间的距离为100cm。

在路面上刨铣出2cm的路面刨铣层,然后围绕基准点、纵向裂缝或横向裂缝钻出注浆孔。在基准点周围钻出八个注浆孔,八个注浆孔围成正方形并且正方形的两个对角线长度均为100cm;在纵向裂缝两侧分别钻出三个和两个注浆孔,注浆孔与纵向裂缝的距离为25cm,每两个同侧注浆孔之间的距离为125cm;在横向裂缝两侧分别钻出三个和两个注浆孔,注浆孔与横向裂缝的距离为25cm,每两个同侧注浆孔之间的距离为100cm。使用注浆管向注浆孔内注入地聚合物,当地聚合物的强度达到8mpa时,使用硬砂浆封堵,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即修复完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形成于路面基层的注浆孔以及注浆孔的孔底位于老路路基内10cm的设置,代替现有技术的开挖修复,减小施工难度和施工周期,降低成本;

2.通过注入注浆孔内的地聚合物,可是基层和路基内部的孔洞和松散体得到填充;

3.通过涂抹于注浆孔顶部的硬砂浆封堵层,保持孔内填充密实,使修复结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体现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注浆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注浆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中用于体现注浆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路面基层;11、基准点;12、纵向裂缝;13、横向裂缝;2、路面底基层;3、老路路基;4、注浆孔;41、地聚合物;52、硬砂浆封堵层;5、路面铣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设计的一种注浆加固地面基层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路面基层1、路面底基层2以及老路路基3,其特征在于:路面基层1上均匀开设有不少于四个的注浆孔4,注浆孔4的孔底垂直穿过路面底基层2后位于老路路基3内,注浆孔4位于老路路基3内的深度为10cm,注浆孔4内填充有地聚合物41,路面基层1远离路面基层1形成有厚度在1.5cm-2.5cm范围内的路面铣刨层5,其中路面铣刨层5的厚度为2cm。

如图1和图2所示,注浆孔4的孔径为5.54cm,注浆孔4的孔口处涂抹有硬砂浆封堵层52。路面基层1上表面标志有基准点11,注浆孔4围绕基准点11设置有八个,八个注浆孔4的每相邻两个进行连线形成正方形,正方形的两个对角线长度为100cm。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路面基层1上表面刨除2cm厚度的路面铣刨层5后,在其表面标记出基准点11,围绕基准点11打出八个注浆孔4,八个注浆孔4围成正方形并且正方形的两个对角线长度均为100cm,使用注浆管向注浆孔4内注入地聚合物41,当地聚合物41的强度达到8mpa时,使用硬砂浆封堵,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即修复完成。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路面基层1上表面形成有纵向裂缝12,注浆孔4位于纵向裂缝12两侧开设数量为三个和两个,且纵向裂缝12两侧的多个注浆孔4均平行于纵向裂缝12长度方向设置,纵向裂缝12两侧的注浆孔4与纵向裂缝12之间的直线距离均为25cm,每两个纵向裂缝12的同侧注浆孔4之间的距离为125cm。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路面基层1上表面刨除2cm厚度的路面铣刨层5后,在其表面纵向标记出纵向裂缝12,在纵向裂缝12两侧分别钻出三个和两个注浆孔4,注浆孔4与纵向裂缝12的距离为25cm,每两个同侧注浆孔4之间的距离为125cm,使用注浆管向注浆孔4内注入地聚合物41,当地聚合物41的强度达到8mpa时,使用硬砂浆封堵,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即修复完成。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路面基层1上表面横向形成有横向裂缝13,注浆孔4位于横向裂缝13两侧开设数量分别为三个和两个,且横向裂缝13两侧的多个注浆孔4均平行于横向裂缝13长度方向设置,横向裂缝13两侧的注浆孔4与横向裂缝13之间的直线距离均为25cm,每两个横向裂缝13的同侧注浆孔4之间的距离为100cm。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路面基层1上表面刨除2cm厚度的路面铣刨层5后,在其表面横向标记出横向裂缝13,在横向裂缝13两侧分别钻出三个和两个注浆孔4,注浆孔4与横向裂缝13的距离为25cm,每两个同侧注浆孔4之间的距离为100cm。使用注浆管向注浆孔4内注入地聚合物41,当地聚合物41的强度达到8mpa时,使用硬砂浆封堵,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即修复完成。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