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20022发布日期:2021-08-10 14:30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鼓风机的制作方法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鼓风机。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鼓风机。该鼓风机具有风扇、外壳以及喷嘴。外壳具有排出口,并收纳风扇。喷嘴能够安装于排出口。喷嘴在内部具有供空气流动的喷嘴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4895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的鼓风机中,在操作者从喷嘴管的顶端开口伸入手时,为了防止该操作者的手接触到风扇,有时在喷嘴管的内部配置板构件。但是,若在喷嘴管的内部配置板构件,则当空气在喷嘴管中流动时,有时激发板构件的振动,板构件共振而产生噪声。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一种能够抑制空气在喷嘴管中流动时产生噪声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说明书公开一种鼓风机。鼓风机具有风扇、壳体以及喷嘴。壳体具有排出口,并收纳风扇。喷嘴能够安装于排出口。喷嘴具有:喷嘴管,该喷嘴管供空气在该喷嘴管的内部流动;以及板构件,该板构件配置于喷嘴管的内部。板构件在喷嘴管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具有涡流产生机构。

流入到喷嘴管的空气在板构件的周围流动。在该情况下,通过该空气,激发板构件的振动。在板构件在其上游侧没有涡流产生机构的情况下,根据鼓风机的风量,有时导致板构件共振并产生较大的噪声。在上述的结构中,由于板构件在其上游侧具有涡流产生机构,因此,当空气在板构件的周围流动时,产生卡门涡流。由此,能够抑制板构件的共振,能够抑制产生噪声。

也可以是,所述涡流产生机构包括形成于所述板构件的槽口。

也可以是,所述涡流产生机构包括形成于所述板构件的凹痕。

也可以是,所述涡流产生机构包括所述板构件的表面粗糙度ra为0.1以上的部分。

也可以是,所述板构件在所述空气的流动方向上的宽度为所述喷嘴管的内径的10%以上。

也可以是,在朝向所述空气的流动方向观察所述喷嘴时,所述板构件的厚度为所述喷嘴管的内径的1%以上且8%以下。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例的送风模式下的鼓风机2的立体图。

图2是第1实施例的送风模式下的鼓风机2的马达70附近的剖视图。

图3是第1实施例的送风模式下的鼓风机2的后视图。

图4是第1实施例的送风模式下的鼓风机2的右视图。

图5是第1实施例的送风模式下的鼓风机2的横向剖视图。

图6是第1实施例的喷嘴80的横向剖视图。

图7是第1实施例的喷嘴80的剖视图。

图8是第1实施例的吸引模式下的鼓风机2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2、鼓风机;4、壳体;6、主壳体;8、侧壳体;14、主把手;18、副把手;32、外壳;34、蜗壳;36、舌部;40、风扇收纳室;42、空气流路;46、强化结构;50、肋;52、第1部分;54、第2部分;60、马达收纳室;62、吸气口;64、排出口;70、马达;74、离心风扇;80、喷嘴;82、喷嘴管;84、板构件;88、涡流产生机构;90、槽口;92、吸引喷嘴;b、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是,鼓风机具有离心风扇、外壳、蜗壳、主把手以及强化结构。也可以是,外壳具有能够供喷嘴安装的吸气口,该外壳收纳离心风扇。也可以是,蜗壳与外壳一体地形成,被离心风扇送出的空气向蜗壳流动。也可以是,主把手供操作者把持。也可以是,强化结构形成于蜗壳的外表面。

在上述的结构中,由于在蜗壳的外表面形成有强化结构,因此,在进行吸引动作时,例如,即使由操作者将喷嘴的顶端按压于地面,也能够抑制蜗壳变形。由此,能够抑制外壳相对于离心风扇的位置发生变化,能够抑制离心风扇与外壳相接触。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操作者以吸气口配置于与操作者相反的一侧的方式把持主把手时,强化结构配置于相对于操作者相反的一侧。

在喷嘴的顶端被按压于地面的情况下,吸气口侧的蜗壳变形,从而吸气口侧的外壳相对于离心风扇的位置发生变化,离心风扇与吸气口侧的外壳相接触。在上述的结构中,强化结构配置于与吸气口相同的一侧。因此,即使喷嘴的顶端被按压于地面,也能够抑制吸气口侧的蜗壳变形。由此,能够抑制吸气口侧的外壳相对于离心风扇的位置发生变化,能够抑制离心风扇与吸气口侧的外壳相接触。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强化结构由多个肋形成。

在上述的结构中,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抑制蜗壳变形。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多个肋分别沿与蜗壳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在喷嘴的顶端被按压于地面的情况下,蜗壳在与蜗壳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大幅度地变形。由此,外壳向靠近离心风扇的方向变形,离心风扇与外壳相接触。假设在多个肋分别在沿着蜗壳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情况下,在喷嘴的顶端被按压于地面时,在与空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无法充分地抑制蜗壳变形。在上述的结构中,由于多个肋分别沿与空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因此,在与空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能够充分地抑制蜗壳变形。由此,能够充分地抑制外壳向靠近离心风扇的方向变形,能够充分地抑制离心风扇与外壳相接触。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彼此相邻的多个肋之间的间隔在绕离心风扇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为5°以上且30°以下的角度。

在彼此相邻的肋之间的间隔比5°的角度小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地抑制蜗壳的变形,另一方面,等同于加厚了蜗壳的厚度,蜗壳的重量增加。此外,在彼此相邻的肋之间的间隔比30°的角度大的情况下,例如在喷嘴的顶端被按压于地面的情况下,无法充分地抑制蜗壳变形。在上述的结构中,由于彼此相邻的肋之间的间隔为5°以上且30°以下的角度,因此,能够充分地抑制蜗壳变形,并且能够抑制蜗壳的重量的增加。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肋在蜗壳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的宽度为1毫米以上且5毫米以下。

在肋的宽度比1毫米小的情况下,肋自身的刚性不足,无法充分地抑制蜗壳变形。此外,在肋的宽度比5毫米大的情况下,蜗壳的重量增加。在上述的结构中,由于肋的宽度为1毫米以上且5毫米以下,因此,能够充分地抑制蜗壳变形,并且能够抑制蜗壳的重量的增加。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从蜗壳的外表面至肋的顶端部的高度为2毫米以上且10毫米以下。

在肋的高度比2毫米小的情况下,肋自身的刚性不足,无法充分地抑制蜗壳变形。此外,在肋的高度比10毫米大的情况下,蜗壳的重量增加。在上述的结构中,由于肋的高度为2毫米以上且10毫米以下,因此,能够充分地抑制蜗壳变形,并且能够抑制蜗壳的重量的增加。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鼓风机还具有供操作者把持的副把手。也可以是,在朝向吸气口观察鼓风机时,吸气口配置于主把手与副把手之间。也可以是,多个肋配置于主把手与副把手之间的靠近主把手侧的位置。

由于操作者使用惯用手来把持主把手的情况较多,因此,在喷嘴的顶端被按压于地面的情况下,喷嘴被从主把手侧按压于地面的情况较多。因此,越是距主把手近的区域,赋予蜗壳的外力越大,蜗壳越容易变形。在上述的结构中,相对于副把手而言,肋配置于靠近主把手侧的位置,因此,能够高效地抑制蜗壳变形。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蜗壳具有排出口。也可以是,多个肋配置于蜗壳内的空气流路的宽度为所述排出口的宽度的50%以上的区域。

蜗壳内的空气流路的宽度越宽,蜗壳的宽度越宽。在蜗壳的宽度较宽的区域中,蜗壳容易变形。在上述的结构中,由于多个肋配置于蜗壳内的空气流路的宽度为排出口的宽度的50%以上的区域,因此,能够高效地抑制蜗壳变形。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鼓风机还具有配置于蜗壳的内部并对蜗壳内的空气流路的局部进行划分的舌部。也可以是,多个肋在空气在蜗壳中流动的流动方向上配置于比舌部靠上游侧的位置。

舌部对蜗壳内的空气流路的局部进行划分。在该情况下,即使喷嘴的顶端被按压于地面,舌部也能够在舌部的附近抑制蜗壳的变形。在上述的结构中,由于多个肋在空气在蜗壳中流动的流动方向上配置于比舌部靠上游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如下部位变形:蜗壳的未被舌部抑制变形的区域的局部,即蜗壳的位于上游侧的部分。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鼓风机具有风扇、壳体以及喷嘴。也可以是,壳体具有排出口,并收纳风扇。也可以是,喷嘴能够安装于排出口。也可以是,喷嘴具有:喷嘴管,喷嘴管供空气在该喷嘴管的内部流动;以及板构件,该板构件配置于喷嘴管的内部。也可以是,板构件在喷嘴管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具有涡流产生机构。

流入到喷嘴管的空气在板构件的周围流动。在该情况下,通过该空气,激发板构件的振动。在板构件在其上游侧没有涡流产生机构的情况下,根据鼓风机的风量,有时导致板构件共振并产生较大的噪声。在上述的结构中,由于板构件在其上游侧具有涡流产生机构,因此,当空气在板构件的周围流动时,产生卡门涡流。由此,能够抑制板构件的共振,能够抑制产生噪声。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涡流产生机构包括形成于板构件的槽口。

在上述的结构中,能够利用简易的结构抑制板构件的共振,能够抑制产生噪声。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涡流产生机构包括形成于板构件的凹痕。

在上述的结构中,能够利用简易的结构抑制板构件的共振,能够抑制产生噪声。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涡流产生机构包括板构件的表面粗糙度ra为0.1以上的部分。

在上述的结构中,当空气在板构件的周围流动时,与涡流产生机构包括板构件的表面粗糙度ra比0.1小的部分的情况相比,能够稳定地形成卡门涡流。由此,能够稳定地抑制板构件的共振,能够稳定地抑制产生噪声。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板构件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的宽度为喷嘴管的内径的10%以上。

在板构件的宽度比喷嘴管的内径的10%小的情况下,板构件的强度不充分。在上述的结构中,由于板构件的宽度为喷嘴管的内径的10%以上,因此,能够确保板构件的强度。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朝向空气的流动方向观察喷嘴时,板构件的厚度为喷嘴管的内径的1%以上且8%以下。

在板构件的厚度比喷嘴管的内径的1%小的情况下,板构件的强度不充分。此外,在板构件的厚度比喷嘴管的内径的8%大的情况下,喷嘴管内的流路阻力变大。在上述的结构中,由于板构件的厚度为喷嘴管的内径的1%以上且8%以下,因此,能够确保板构件的强度,并且能够抑制喷嘴管内的流路阻力变得过大。

(第1实施例)

参照图1~图8,说明第1实施例的鼓风机2。鼓风机2为手持式的鼓风机。鼓风机2具有送风模式和吸引模式。在鼓风机2在送风模式下使用的情况下,鼓风机2能够吹起地面上的落叶等。在鼓风机2在吸引模式下使用的情况下,鼓风机2能够吸引并收集地面上的落叶等。以下,将后述的马达70(参照图2)的轴70a所延伸的方向称作左右方向,将与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作前后方向,将与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作上下方向。

在图1~图7中示出在送风模式下使用的情况下的鼓风机2的结构。如图1所示,鼓风机2具有壳体4、支脚构件16、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2个)电池b、触发构件24以及主电源开关26。如图2所示,壳体4具有左侧壳体4a和右侧壳体4b。左侧壳体4a形成壳体4的左半部分的外形形状。右侧壳体4b形成壳体4的右半部分的外形形状。

如图1所示,壳体4具有主壳体6、侧壳体8、前方连接部10、后方连接部12以及主把手14。侧壳体8利用螺钉固定于主壳体6的左侧面。

前方连接部10从主壳体6的前方上部向上侧延伸。后方连接部12从主壳体6的后方上部向上侧延伸。主把手14从前方连接部10的后方上部延伸至后方连接部12的前方上部。主把手14配置于主壳体6的上侧。主把手14供操作者把持。支脚构件16固定于主壳体6的下部。在鼓风机2载置于地面的情况下,仅支脚构件16与地面相接触。支脚构件16具有副把手18。在鼓风机2载置于地面的情况下,副把手18自地面离开。操作者在拿起载置于地面的鼓风机2的情况下,既能够用一只手把持主把手14来保持鼓风机2,此外,也能够用一只手把持主把手14并且用另一只手把持副把手18来保持鼓风机2。

在主壳体6的前表面以两个电池b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有该两个电池b。两个电池b电串联连接。另外,在变形例中,两个电池b也可以电并联连接。电池b例如是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

在主把手14安装有触发构件24。触发构件24由操作者的把持主把手14的手的手指进行按入。

主电源开关26配置于由侧壳体8和主壳体6形成的中面28。中面28朝向上侧。中面28配置于主把手14的左侧下方。操作者使用与把持主把手14的手不同的手对主电源开关26进行操作。主电源开关26为切换鼓风机2的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的开关。在鼓风机2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禁止后述的马达70的旋转。在该情况下,即使按入触发构件24,马达70也不会旋转。另一方面,在鼓风机2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容许马达70的旋转。在该情况下,当按入触发构件24时,马达70旋转。

如图2所示,壳体4具有外壳32、蜗壳34以及舌部36(参照图5)。外壳32在内部具有风扇收纳室40。蜗壳34与外壳32一体地形成。蜗壳34在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ax的径向上,配置于外壳32的径向外侧。如图5所示,蜗壳34绕中心轴线ax以螺旋状延伸。蜗壳34在内部具有供空气流动的空气流路42。蜗壳34的空气流路42与外壳32的风扇收纳室40相连通。空气流路42绕中心轴线ax以螺旋状延伸。在比空气流路42的起点p1靠下游侧的位置,内侧的空气流路42和外侧的空气流路42在中心轴线ax的径向上排列。在右方观察鼓风机2时,空气流路42从内侧朝向外侧朝向逆时针方向地延伸。在右方观察鼓风机2时,空气流路42的宽度随着向逆时针方向移动而变宽。空气流路42经由蜗壳34的排出口64与鼓风机2的外部相连通。舌部36配置于蜗壳34的内部。舌部36从蜗壳34的右侧的内表面朝向左侧突出。舌部36在比空气流路42的起点p1靠下游侧的位置划分出内侧的空气流路42与外侧的空气流路42。从蜗壳34的右侧的内表面朝向左侧突出的舌部36的高度在空气流路42中随着朝向排出口64移动而逐渐变高。

如图3所示,鼓风机2具有强化结构46。强化结构46在右侧壳体4b位于蜗壳34的外表面。强化结构46由多个肋50形成。多个肋50各自均具有第1部分52和第2部分54。第1部分52在蜗壳34的后表面沿左右方向延伸。另外,在此所说的蜗壳34的后表面表示的是,在从后侧观察鼓风机2时看到的蜗壳34的外表面。此外,第2部分54从第1部分52的右端部起在蜗壳34的右侧面之上延伸。从蜗壳34的右侧面至肋50的右端部为止的高度hr为5毫米。另外,在变形例中,高度hr也可以是2毫米以上且10毫米以下。

如图4所示,在朝向左方观察鼓风机2时,多个肋50以中心轴线ax为中心配置为放射状。多个肋50在圆周方向上彼此分开地配置。相邻的肋50之间的间隔在绕中心轴线ax的方向上为10°的角度。另外,在变形例中,相邻的肋50之间的间隔在绕中心轴线ax的方向上也可以是5°以上且30°以下的角度。此外,在绕中心轴线ax的方向上配置于两端侧的肋50与肋50之间的间隔在绕中心轴线ax的方向上为50°的角度。另外,在变形例中,在绕中心轴线ax的方向上配置于两端侧的肋50与肋50之间的间隔在绕中心轴线ax的方向上也可以是40°以上且120°以下的角度。多个肋50在空气流路42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排列地配置。相邻的肋50之间的间隔dr为50毫米。另外,在变形例中,相邻的肋50之间的间隔dr也可以是10毫米以上且60毫米以下。另外,相邻的肋50之间的间隔dr是指,肋50与肋50之间的在径向上最远离中心轴线ax的位置处的间隔。此外,肋50与肋50之间的在径向上距中心轴线ax最近的位置处的间隔为25毫米。此外,在中心轴线ax的径向上,肋50的中央位置处的肋50与肋50之间的间隔为30毫米。

肋50的第2部分54在空气在空气流路42中流动的流动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宽度wr。肋50的第2部分54的宽度wr为2毫米。另外,在变形例中,肋50的第2部分54的宽度wr也可以是1毫米以上且5毫米以下。

如图4所示,多个肋50配置于比副把手18靠近主把手14侧的位置。另外,在图4中,为了易于理解副把手18的位置,利用虚线示出副把手18。此外,多个肋50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蜗壳34的上半部分侧。如图5所示,多个肋50配置于比舌部36靠空气流路42的上游侧的位置。另外,在图5中,为了易于理解多个肋50的位置,利用虚线示出多个肋50。多个肋50配置于蜗壳34的空气流路42的宽度为排出口64的宽度的50%的区域。另外,在变形例中,多个肋50既可以配置于蜗壳34的空气流路42的宽度为排出口64的宽度的50%以上的区域,也可以配置于蜗壳34的空气流路42的宽度为排出口64的宽度的40%以上的区域。

如图2所示,壳体4具有马达收纳室60和吸气口62。马达收纳室60由主壳体6和侧壳体8划分出。马达收纳室60配置于风扇收纳室40的左侧。吸气口62在右侧壳体4b配置于外壳32的右侧面。吸气口62配置于与强化结构46相同的一侧。吸气口62贯通外壳32的右侧面。吸气口62与风扇收纳室40相连通。

鼓风机2还具有罩68、马达70、控制基板72、离心风扇74以及刀具76。罩68配置于外壳32的右侧面。如图4所示,罩68能够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rx为中心地相对于外壳32转动。罩68覆盖吸气口62。在罩68形成有多个小开口。

如图2所示,马达70和控制基板72配置于马达收纳室60。马达70为原动机,例如是无刷马达。另外,在变形例中,马达70既可以是发动机,或者也可以是有刷马达。马达70通过两个电池b的电力进行旋转。马达70的轴70a的右端部附近延伸至风扇收纳室40。控制基板72与触发构件24的操作相应地控制马达70的旋转。

离心风扇74和刀具76配置于风扇收纳室40。离心风扇74嵌合于轴70a的右端部附近。当马达70旋转时,离心风扇74绕中心轴线ax旋转。由此,空气经过吸气口62,从鼓风机2的外部向外壳32的内部的风扇收纳室40流动。然后,通过离心风扇74,空气被朝向中心轴线ax的径向外侧送出。刀具76嵌合于轴70a的右端部附近。刀具76配置于比离心风扇74靠吸气口62侧的位置。当马达70旋转时,刀具76与离心风扇74一起绕中心轴线ax旋转。由此,将与空气一起从吸气口62向风扇收纳室40侵入的尘土(例如落叶、小石子)粉碎。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离心风扇74被尘土损伤。

如图1所示,喷嘴80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在蜗壳34的排出口64。如图6所示,喷嘴80具有喷嘴管82和板构件84。喷嘴管82为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圆筒。经过了排出口64的空气向喷嘴管82流动。板构件84配置于喷嘴管82的内部。板构件84在操作者从喷嘴管82的顶端开口伸入手时,能够抑制该手接触到离心风扇74。板构件84在喷嘴管82的长度方向上配置于中央附近。在与喷嘴管82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板构件84的长度l1与喷嘴管82的内径d2相同。板构件84的长度l1和喷嘴管82的内径d2为82毫米。在空气在喷嘴管82中流动的流动方向上,在板构件84的上游侧的端部形成有涡流产生机构88。在本实施例中,涡流产生机构88包括形成于板构件84的上游侧的端部的槽口90。在喷嘴管82的径向上,槽口90形成于板构件84的多处。

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板构件84的宽度w1为15毫米。在变形例中,板构件84的宽度w1也可以是10毫米以上。此外,板构件84的宽度w1为喷嘴管82的内径d2的20%。另外,在变形例中,板构件84的宽度w1既可以是喷嘴管82的内径d2的10%以上,也可以是喷嘴管82的内径d2的20%以上。

如图7所示,在朝向前侧观察板构件84时,板构件84具有如下的形状:4个板彼此具有90°的间隔地配置的十字形状。在变形例中,板构件84既可以由1个或3个板构成,也可以由5个以上的板构成。板构件84的厚度t1为2毫米。板构件84的厚度t1为喷嘴管82的内径d2的2.5%。另外,在变形例中,板构件84的厚度t1也可以是1毫米以上且5毫米以下。此外,板构件84的厚度t1也可以是喷嘴管82的内径d2的1%以上且8%以下。

接着,说明在送风模式下使用的情况下的鼓风机2的送风动作。在鼓风机2在送风模式下使用的情况下,主把手14供操作者把持。当由操作者按入触发构件24并且马达70旋转时,离心风扇74绕轴70a旋转。由此,空气从吸气口62朝向左侧流动,向外壳32的内部的风扇收纳室40流入。流入到风扇收纳室40的空气被离心风扇74向中心轴线ax的径向外侧送出,经过蜗壳34的空气流路42。由于强化结构46形成于蜗壳34的外表面,因此,空气不会受到强化结构46的影响地在空气流路42中流动。此外,由于舌部36的高度在空气流路42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逐渐变高,因此,与舌部36的高度一定的情况相比,空气的流动难以发生紊乱。在空气流路42中流动的空气朝向排出口64流动,然后向喷嘴管82流入。流入到喷嘴管82的空气在板构件84的周围流动。在该情况下,通过空气在板构件84的周围流动,激发板构件84的振动。在板构件84在其上游侧没有涡流产生机构88的情况下,鼓风机2的设定流量中的特定的流量的空气在喷嘴管82内流动,有时板构件84共振,产生较大的噪声。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板构件84在其上游侧具有涡流产生机构88,因此,当空气在板构件84的周围流动时,形成卡门涡街。由此,即使是在鼓风机2的设定流量内,空气在喷嘴管82内流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板构件84的共振,能够抑制产生噪声。在板构件84的周围流动的空气从喷嘴管82的顶端开口吹出。

接着,参照图8,说明在吸引模式下使用的情况下的鼓风机2的结构。在吸引模式下使用的情况下的鼓风机2的结构零部件的局部与在送风模式下使用的情况下的鼓风机2的结构零部件的局部不同。如图8所示,鼓风机2具有吸引喷嘴92、接头94、挠性喷嘴96、尘土袋98以及背带100,来替代喷嘴80。吸引喷嘴92在罩68打开的状态下,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于外壳32的位于吸气口62(在图8中省略图示)的周缘的部分。

接头94插入排出口64,对此省略了图示。挠性喷嘴96安装于接头94的顶端部。尘土袋98安装于挠性喷嘴96的另一端部。背带100的两端部以能够相对于壳体4拆卸的方式安装于该壳体4。背带100在两端部之间的任意的位置处,以能够相对于尘土袋98拆卸的方式安装于该尘土袋98。

说明在吸引模式下使用的情况下的鼓风机2的吸引动作。以下以利用鼓风机2吸引地面上的落叶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在鼓风机2在吸引模式下使用的情况下,主把手14和副把手18供操作者把持。在该情况下,吸气口62和强化结构46配置于与操作者相反的一侧。此外,背带100挂在操作者的肩上。当由操作者按入触发构件24并且马达70旋转时,离心风扇74和刀具76绕轴70a旋转。当吸引喷嘴92的顶端开口从该状态起朝向地面时,地面上的落叶从吸引喷嘴92经过吸气口62向风扇收纳室40流动。落叶被刀具76粉碎。然后,被粉碎的落叶依次经过空气流路42、排出口64、接头94以及挠性喷嘴96,被向尘土袋98收集。

在鼓风机2的吸引动作过程中,有时由操作者将吸引喷嘴92的顶端推到地面。在该情况下,将吸引喷嘴92按压于地面的反作用力施加于吸引喷嘴92。如上所述,由于在蜗壳34形成有强化结构46,因此,即使在对吸引喷嘴92施加力的情况下,蜗壳34也不会大幅度地变形。由此,外壳32相对于离心风扇74的位置不会较大地发生变化。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旋转的离心风扇74与外壳32相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鼓风机2具有离心风扇74、外壳32、蜗壳34、主把手14以及强化结构46。外壳32具有能够供吸引喷嘴92安装的吸气口62,该外壳32收纳离心风扇74。蜗壳34与外壳32一体地形成,被离心风扇74送出的空气向蜗壳34流动。主把手14供操作者把持。如图4所示,强化结构46形成于蜗壳34的外表面。在该结构中,由于在蜗壳34的外表面形成有强化结构46,因此,在使用鼓风机2进行吸引动作时,例如,即使由操作者将吸引喷嘴92的顶端按压于地面,也能够抑制蜗壳34变形。由此,能够抑制外壳32相对于离心风扇74的位置发生变化,能够抑制离心风扇74与外壳32相接触。

此外,在操作者以吸气口62配置于与操作者相反的一侧的方式把持主把手14时,强化结构46配置于相对于操作者相反的一侧。在吸引喷嘴92的顶端被按压于地面的情况下,吸气口62侧的蜗壳34变形,从而吸气口62侧的外壳32相对于离心风扇74的位置发生变化,离心风扇74与吸气口62侧的外壳32相接触。在上述的结构中,强化结构46配置于与吸气口62相同的一侧。因此,即使吸引喷嘴92的顶端被按压于地面,也能够抑制吸气口62侧的蜗壳34变形。由此,能够抑制吸气口62侧的外壳32相对于离心风扇74的位置发生变化,能够抑制离心风扇74与吸气口62侧的外壳32相接触。

此外,强化结构46由多个肋50形成。在该结构中,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抑制蜗壳34变形。

此外,多个肋50分别沿与蜗壳34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在吸引喷嘴92的顶端被按压于地面的情况下,蜗壳34在与蜗壳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较大地变形。由此,外壳32向靠近离心风扇74的方向变形,离心风扇74与外壳32相接触。假设在多个肋50分别在沿着蜗壳34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情况下,在吸引喷嘴92的顶端被按压于地面时,在与空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无法充分地抑制蜗壳34变形。在上述的结构中,多个肋50分别沿与空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因此,在与空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能够充分地抑制蜗壳34变形。由此,能够充分地抑制外壳32向靠近离心风扇74的方向变形,能够充分地抑制离心风扇74与外壳32相接触。

此外,在绕离心风扇74的中心轴线ax的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多个肋50之间的间隔dr为5°以上且30°以下的角度。在彼此相邻的肋50之间的间隔dr比5°的角度小的情况下,能够抑制蜗壳34的变形,另一方面,等同于加厚了蜗壳34的厚度,蜗壳34的重量增加。此外,在彼此相邻的肋50之间的间隔dr比30°的角度大的情况下,例如在吸引喷嘴92的顶端被按压于地面的情况下,无法充分地抑制蜗壳34变形。在上述的结构中,由于彼此相邻的肋50的间隔dr为5°以上且30°以下的角度,因此能够充分地抑制蜗壳34变形,并且能够抑制蜗壳34的重量的增加。

此外,肋50的在蜗壳34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的宽度wr为1毫米以上且5毫米以下。在肋50的宽度wr比1毫米小的情况下,肋50自身的刚性不足,无法充分地抑制蜗壳34变形。此外,在肋50的宽度wr比5毫米大的情况下,蜗壳34的重量增加。在上述的结构中,由于肋50的宽度wr为1毫米以上且5毫米以下,因此,能够充分地抑制蜗壳34变形,并且能够抑制蜗壳34的重量的增加。

此外,从蜗壳34的外表面至肋50的顶端部的高度hr为2毫米以上且10毫米以下。在肋50的高度hr比2毫米小的情况下,肋50自身的刚性不足,无法充分地抑制蜗壳34变形。此外,在肋50的高度hr比10毫米大的情况下,蜗壳34的重量增加。在上述的结构中,由于肋50的高度hr为2毫米以上且10毫米以下,因此,能够充分地抑制蜗壳34变形,并且能够抑制蜗壳34的重量的增加。

此外,鼓风机2还具有供操作者把持的副把手18。如图4所示,在朝向吸气口62观察鼓风机2时,吸气口62配置于主把手14与副把手18之间。多个肋50在主把手14与副把手18之间配置于靠近主把手14侧的位置。由于操作者使用惯用手来把持主把手14的情况较多,因此,在吸引喷嘴92的顶端被按压于地面的情况下,吸引喷嘴92被从主把手14侧向地面按压的情况较多。因此,越是距主把手14近的区域,赋予蜗壳34的外力越大,蜗壳34越容易变形。在上述的结构中,相对于副把手18而言,肋50配置于靠近主把手14侧的位置,因此,能够高效地抑制蜗壳34变形。

此外,蜗壳34具有排出口64。多个肋50配置于蜗壳34内的空气流路42的宽度为排出口64的宽度的50%以上的区域。蜗壳34内的空气流路42的宽度越宽,蜗壳34的宽度越宽。在蜗壳34的宽度较宽区域,蜗壳34容易变形。在上述的结构中,由于多个肋50配置于蜗壳34内的空气流路42的宽度为排出口64的宽度的50%以上的区域,因此,能够高效地抑制蜗壳34变形。

鼓风机2还可以具有舌部36,该舌部36配置于蜗壳34的内部,对蜗壳34内的空气流路42的局部进行划分。如图5所示,多个肋50在空气在蜗壳34中流动的流动方向上,配置于比舌部36靠上游侧的位置。舌部36对蜗壳34内的空气流路42的局部进行划分。在该情况下,即使吸引喷嘴92的顶端被按压于地面,舌部36也在舌部36的附近抑制蜗壳34的变形。在上述的结构中,多个肋50在空气在蜗壳34内流动的流动方向上配置于比舌部36靠上游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如下部位变形:蜗壳34的未被舌部36抑制变形的区域的局部,即蜗壳34的位于上游侧的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鼓风机2具有风扇74、壳体4以及喷嘴80。壳体4具有排出口64,并收纳风扇74。喷嘴80能够安装于排出口64。如图6所示,喷嘴80具有:喷嘴管82,空气在该喷嘴管82的内部流动;以及板构件84,该板构件84配置于喷嘴管82的内部。如图6所示,板构件84在喷嘴管82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具有涡流产生机构88。流入到喷嘴管82的空气在板构件84的周围流动。在该情况下,由于该空气而激发板构件84的振动。在板构件84在其上游侧没有涡流产生机构88的情况下,有时因鼓风机2的风量导致板构件84共振并产生较大的噪声。在上述的结构中,由于板构件84在其上游侧具有涡流产生机构88,因此,当空气在板构件84的周围流动时,产生卡门涡流。由此,能够抑制板构件84的共振,能够抑制产生噪声。

此外,涡流产生机构88包括形成于板构件84的槽口90。在该结构中,能够利用简易的结构抑制板构件84的共振,能够抑制产生噪声。

此外,如图6和图7所示,板构件84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的宽度w1为喷嘴管82的内径d2的10%以上。在板构件84的宽度w1比喷嘴管82的内径d2的10%小的情况下,板构件84的强度不充分。在上述的结构中,由于板构件84的宽度w1为喷嘴管82的内径d2的10%以上,因此,能够确保板构件84的强度。

此外,如图7所示,在朝向空气的流动方向观察喷嘴80时,板构件84的厚度t1为喷嘴管82的内径d2的1%以上且8%以下。在板构件84的厚度t1比喷嘴管82的内径d2的1%小的情况下,板构件84的强度不充分。此外,在板构件84的厚度t1比喷嘴管82的内径d2的8%大的情况下,喷嘴管82内的流路阻力变大。在上述的结构中,由于板构件84的厚度t1为喷嘴管82的内径d2的1%以上且8%以下,因此,能够确保板构件84的强度,并且能够抑制喷嘴管82内的流路阻力变得过大。

此外,如图6所示,板构件84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的宽度w1为10毫米以上。在板构件84的宽度w1比10毫米小的情况下,板构件84的强度不充分。在上述的结构中,由于板构件84的宽度w1为10毫米以上,因此,能够确保板构件84的强度。

(第2实施例)

说明第2实施例。在第2实施例中,说明与第1实施例不同的点,对于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点,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在第2实施例中,涡流产生机构88包括凹痕来替代槽口90。凹痕配置于板构件84的上游侧的端部。凹痕形成于板构件84的后部侧面。凹痕在板构件84的后部侧形成有多个凹部。

在本实施例中,涡流产生机构88包括形成于板构件84的凹痕。在该结构中,能够利用简易的结构抑制板构件84的共振,能够抑制产生噪声。

(第3实施例)

说明第3实施例。在第3实施例中,说明与第1实施例不同的点,对于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点,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在第3实施例中,涡流产生机构88不包括槽口90。空气的流动方向上的、板构件84的上游侧的端部的表面粗糙度ra为0.1。表面粗糙度ra表示算术平均粗糙度。另外,在变形例中,板构件84整体的表面粗糙度ra既可以是0.1以上,也可以是0.2以上且8以下。在本实施例中,板构件84通过模具成形而制作,通过在成形模具的内表面形成压纹,来调整板构件84整体的表面粗糙度ra。另外,在变形例中,例如也可以通过对板构件84的表面进行喷砂处理来调整板构件84整体的表面粗糙度ra,此外,也可以通过利用锉对板构件84的表面进行处理来调整板构件84整体的表面粗糙度ra。涡流产生机构88包括板构件84的表面粗糙度ra为0.1的部分。另外,在变形例中,涡流产生机构88既可以包括板构件84的表面粗糙度ra为0.1以上的部分,也可以包括板构件84的表面粗糙度ra为0.2以上且8以下的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涡流产生机构88包括板构件84的表面粗糙度ra为0.1以上的部分。在该结构中,当在喷嘴管82中流动的空气在板构件84的周围流动时,与涡流产生机构88包括板构件84的表面粗糙度ra比0.1小的部分的情况相比,能够稳定地形成卡门涡流。由此,能够稳定地抑制板构件84的共振,能够稳定地抑制产生噪声。

以上详细地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例,但这些具体例仅仅是例示,不用于限定权利要求。权利要求书所述的技术包括对以上例示的具体例进行多种变形、变更的技术。

也可以是,一实施方式的强化结构46由1个肋50形成。

也可以是,一实施方式的多个肋50配置为放射状。

也可以是,一实施方式的鼓风机2不具有舌部36。

在本说明书或附图中说明的技术要素通过单独或各种组合来发挥技术上的有用性,并不限定于申请时权利要求所述的组合。另外,本说明书或附图所例示的技术能够同时实现多个目的,实现其中一个目的本身就具有技术上的有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