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轨道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2.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最典型的轨道交通就是由传统火车和标准铁路所组成的铁路系统。随着火车和铁路技术的多元化发展,轨道交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类型,不仅遍布于长距离的陆地运输,也广泛运用于中短距离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常见的轨道交通有传统铁路、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新型轨道交通有磁悬浮轨道系统、单轨系统和旅客自动捷运系统等。根据服务范围差异,轨道交通一般分成国家铁路系统、城际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三大类。轨道交通普遍具有运量大、速度快、班次密、安全舒适、准点率高、全天候、运费低和节能环保等优点,但同时常伴随着较高的前期投资、技术要求和维护成本,并且占用的空间往往较大。
3.轨道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处于露天放置,所以其表面易粘附大量的灰尘以及砂石,会影响轨道的安全使用,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轨道交通轨道清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轨道交通轨道清理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现有的铁路轨道表面粘附的砂石容易影响轨道使用安全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轨道交通轨道清理装置,包括轨枕、轨道和移动车体,所述轨枕呈等间距分布,且其顶端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轨道,所述轨道的顶端设有移动车体;所述移动车体的底端设有与轨道匹配的移动轮,且所述移动车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的背面固定安装有推杆;所述移动车体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呈水平设置,且呈对称分布的延伸板,其中一个所述延伸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两个所述延伸板的底端均转动安装有转动杆,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延伸板与其中一个所述转动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转动杆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安装盘,且安装盘的底端安装有呈均匀分布的清扫毛刷,靠近所述驱动电机一侧的转动杆的杆体上固定套接有驱动皮带轮,远离所述驱动电机一侧的转动杆杆体上固定套接有第一传动皮带轮和第二传动皮带轮,第一传动皮带轮位于第二传动皮带轮的下方,所述移动车体的底端转动安装有从动皮带轮,且所述第一传动皮带轮与驱动皮带轮以及第二传动皮带轮与从动皮带轮均通过传动皮带连接。
6.作为优选的,所述水箱的背面设置有清洗除尘机构,且所述清洗除尘机构位于推杆的下方。
7.作为优选的,所述清洗除尘机构包括下压架体、插板、插孔、下压板、固定板、复位弹簧、下压杆、清洗除尘刮板、导水管以及橡胶支管,所述水箱的背面铰接安装有呈u型的下
压架体,且所述下压架体与水箱背面平行的一侧滑动贯穿设置有插板,所述水箱的背面设有两个呈上下分布且结构相同的插孔,且插板与插孔匹配。
8.作为优选的,所述水箱的背面固定安装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固定板,且两个所述固定板的板体上均滑动贯穿设置有下压杆,两个所述下压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与水箱背面呈平行设置的下压板,所述下压板的底端与两个所述固定板的顶端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且两个所述复位弹簧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下压杆的杆体上,所述下压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清洗除尘刮板。
9.作为优选的,所述清洗除尘刮板呈u型设置,所述下压杆呈中空圆柱体状,且所述清洗除尘刮板的水平段设有与下压杆连通的孔洞,所述清洗除尘刮板的内壁安装有清洗除尘棉垫。
10.作为优选的,所述水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呈l型的隔板,且所述水箱通过隔板分设有集水槽和清洗液槽,且所述水箱的侧壁设有与清洗液槽连通的加注口。
11.作为优选的,所述水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下液板和第二下液板,且所述第一下液板位于清洗液槽以及隔板水平段的正下方,所述第一下液板与第二下液板均呈拐点处为钝角的l型结构设置,且所述第一下液板与第二下液板的水平段均与隔板的竖直段固定连接,且底端齐平。
12.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下液板与第二下液板的水平段均开设有贯穿其板体的下液口,且所述第二下液板处的下液口口径大于第一下液板处的下液口的口径。
13.作为优选的,所述水箱的底端内壁固定安装有呈倒圆台状的搅拌桶,且所述搅拌桶的顶端呈开口状,所述搅拌桶的顶端与第一下液板和第二下液板的底端贴合滑动安装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挡板,且两个所述挡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回位弹簧,且所述挡板呈半圆盘状,两个所述挡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安装槽,且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搅拌桶的内部转动安装有从动杆,且所述从动杆的底端贯穿搅拌桶和水箱的底端与从动皮带轮固定连接,所述从动杆的圆周侧壁固定连接有呈均匀分布的搅拌杆,且所述从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呈对称分布且与安装槽齐平的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端部转动安装有推动圆盘。
14.作为优选的,所述搅拌桶的内部安装有加压水泵,且所述加压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贯穿水箱的背面,且与下压杆之间连接有橡胶支管。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在移动车体的正面设置清扫机构,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转动杆以及皮带轮的转动,从而能够使得该移动车体通过移动轮在轨道上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对轨道表面粘附的砂石以及灰尘进行清扫,保证轨道的使用安全性。
16.2、通过在水箱内部设置集水槽以及清洗液槽,并且通过从动杆带动推动杆以及推动圆盘的转动,使其与挡板内部安装板接触时能够驱使挡板做往复运动,从而使得水与清洗液进入到搅拌桶内部通过搅拌杆得到搅拌混合,并且通过导水管以及橡胶支管进入到下压杆内部,然后通过清洗除尘刮板喷射在轨道表面,通过清洗除尘机构上的下压组件能够使得清洗除尘刮板紧贴轨道表面移动,对其表面粘附的顽固杂质进行刮除以及擦拭清洁,改善轨道清理的效果。
17.综上所述,该装置不仅能够对轨道表面的砂石以及灰尘进行清洁,还能够对轨道
表面粘附的顽固杂质进行较为有效的清理,改善轨道交通的轨道清理效果,提高轨道使用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清洗除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移动车体底端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水箱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水箱内部去除隔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标号:1、轨枕;2、轨道;3、移动车体;301、驱动电机;302、延伸板;303、驱动皮带轮;304、清扫毛刷;305、第一传动皮带轮;306、第二传动皮带轮;307、从动皮带轮;308、转动杆;309、移动轮;4、推杆;5、清洗除尘机构;501、下压架体;502、插板;503、插孔;504、下压板;505、固定板;506、复位弹簧;507、下压杆;508、清洗除尘刮板;509、导水管;510、橡胶支管;6、水箱;601、隔板;602、加注口;603、集水槽;604、清洗液槽;605、第一下液板;606、第二下液板;6061、下液口;607、搅拌桶;608、挡板;6081、安装槽;6082、安装板;609、从动杆;6091、搅拌杆;6092、推动杆;6093、推动圆盘。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实施例一参照图1、图4和图5,一种轨道交通轨道清理装置,包括轨枕1、轨道2和移动车体3,轨枕1呈等间距分布,且其顶端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轨道2,轨道2的顶端设有移动车体3;移动车体3的底端设有与轨道2匹配的移动轮309,且移动车体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水箱6,水箱6的背面固定安装有推杆4;移动车体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呈水平设置,且呈对称分布的延伸板302,其中一个延伸板30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301,两个延伸板302的底端均转动安装有转动杆308,且驱动电机301的输出轴贯穿延伸板302与其中一个转动杆308固定连接;两个转动杆308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安装盘,且安装盘的底端安装有呈均匀分布的清扫毛刷304,靠近驱动电机301一侧的转动杆308的杆体上固定套接有驱动皮带轮303,远离驱动电机301一侧的转动杆308杆体上固定套接有第一传动皮带轮305和第二传动皮带轮306,第一传动皮带轮305位于第二传动皮带轮306的下方,移动车体3的底端转动安装有从动皮带轮307,且第一传动皮带轮305与驱动皮带轮303以及第二传动皮带轮306与从动皮带轮307均通过传动皮带连接。
22.该实施例是通过在轨道2上设置与其匹配的移动车体3,并且在移动车体3的前端设置清扫毛刷对轨道2表面进行粘附的砂石以及灰尘进行清扫,保证轨道2使用的安全性,移动车体3在移动过程中,驱动电机301带动与其输出轴固定连接的转动杆308转动,该转动
杆308再带动驱动皮带轮303转动,同时驱动皮带轮303通过传动皮带带动第一传动皮带轮305转动,第一传动皮带轮305再带动与其固定的转动杆308转动,两侧转动杆308同时转动,从而能够带动安装盘以及清扫毛刷304转动,使得清扫毛刷304能够对轨道2的表面砂石以及灰尘进行清洁,保证轨道2使用的安全性。
23.实施例二该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移动车体3的背面添加清洗除尘机构5与水箱6内部结构配合,对轨道2表面粘附的顽固杂质进行清洁,改善轨道2清理的效果,参照图1
‑
3,水箱6的背面设置有清洗除尘机构5,且清洗除尘机构5位于推杆4的下方,清洗除尘机构5包括下压架体501、插板502、插孔503、下压板504、固定板505、复位弹簧506、下压杆507、清洗除尘刮板508、导水管509以及橡胶支管510,水箱6的背面铰接安装有呈u型的下压架体501,且下压架体501与水箱6背面平行的一侧滑动贯穿设置有插板502,水箱6的背面设有两个呈上下分布且结构相同的插孔503,且插板502与插孔503匹配。
24.水箱6的背面固定安装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固定板505,且两个固定板505的板体上均滑动贯穿设置有下压杆507,两个下压杆50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与水箱6背面呈平行设置的下压板504,下压板504的底端与两个固定板505的顶端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506,且两个复位弹簧506分别套设于两个下压杆507的杆体上,下压杆50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清洗除尘刮板508,清洗除尘刮板508呈u型设置,下压杆507呈中空圆柱体状,且清洗除尘刮板508的水平段设有与下压杆507连通的孔洞,清洗除尘刮板508的内壁安装有清洗除尘棉垫。
25.在该移动车体3进行移动之前,先对清洗除尘刮板508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其贴在轨道2的表面对其顽固杂质进行清洗除尘操作,先抽动插板502,使得插板502从上方的插孔503内部抽出,然后转动下压架体501,下压架体501会向下挤压下压板504,下压板504在挤压复位弹簧506,同时下压板504推动下压杆507,下压杆507推动清洗除尘刮板508,使其贴合在轨道2的表面,然后将插板502再插入到下方的插孔503内部,将其固定即可。
26.参照图1、图2和图5
‑
7,水箱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呈l型的隔板601,且水箱6通过隔板601分设有集水槽603和清洗液槽604,且水箱6的侧壁设有与清洗液槽604连通的加注口602。
27.水箱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下液板605和第二下液板606,且第一下液板605位于清洗液槽604以及隔板601水平段的正下方,第一下液板605与第二下液板606均呈拐点处为钝角的l型结构设置,且第一下液板605与第二下液板606的水平段均与隔板601的竖直段固定连接,且底端齐平。
28.第一下液板605与第二下液板606的水平段均开设有贯穿其板体的下液口6061,且第二下液板606处的下液口6061口径大于第一下液板605处的下液口6061的口径。
29.水箱6的底端内壁固定安装有呈倒圆台状的搅拌桶607,且搅拌桶607的顶端呈开口状,搅拌桶607的顶端与第一下液板605和第二下液板606的底端贴合滑动安装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挡板608,且两个挡板608之间固定连接有回位弹簧,且挡板608呈半圆盘状,两个挡板608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安装槽6081,且安装槽608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6082,搅拌桶607的内部转动安装有从动杆609,且从动杆609的底端贯穿搅拌桶607和水箱6的底端与从动皮带轮307固定连接,从动杆609的圆周侧壁固定连接有呈均匀分布的搅拌杆
6091,且从动杆60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呈对称分布且与安装槽6081齐平的推动杆6092,推动杆6092的端部转动安装有推动圆盘6093。
30.搅拌桶607的内部安装有加压水泵,且加压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有导水管509,导水管509贯穿水箱6的背面,且与下压杆507之间连接有橡胶支管510。
31.如实施例一中所述,第一传动皮带轮305会带动与其固定的该侧转动杆308转动,则该侧转动杆308会带动第二传动皮带轮306转动,第二传动皮带轮306再通过传动皮带带动从动皮带轮307转动,从动皮带轮307带动从动杆609转动,从动杆609再带动推动杆6092以及推动圆盘6093转动,当推动圆盘6093与挡板608内部安装槽6081内的安装板6082接触时,推动圆盘6093会推动安装板6082,使得安装板6082推动两个挡板608朝相反方向运动,并且拉动回位弹簧,此时挡板608从第一下液板605和第二下液板606处的下液口6061处脱离,此时集水槽603和清洗液槽604内部的水和清洗液均会通过下液口6061进入到搅拌桶607内部,并且通过搅拌杆6091对其进行混合搅拌,混合搅拌完成的混合液则通过水泵泵入到导水管509内部,然后经由橡胶支管510和下压杆507,再经过清洗除尘刮板508上的孔洞润湿清洗除尘棉垫,然后对轨道2上粘附的顽固杂质进行清理,改善轨道2清理的效果,提高清理效率,保证轨道2的使用安全性,若出现清洗液槽604空了的情况,则通过加注口602向清洗液槽604内部加注清洗液即可。
3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
ꢀ“
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
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3.此外,术语“第一”、
ꢀ“
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