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矮增强型桥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50131发布日期:2021-11-03 20:25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宽矮增强型桥枕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轨道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宽矮增强型桥枕结构。


背景技术:

2.以往普速铁路桥上采用的桥枕为ⅱ型桥枕和ⅲ型桥枕。ⅱ型桥枕外形尺寸为:上宽166.5mm、下宽274.5mm、厚度220mm;ⅲ型桥枕外形尺寸为:上宽245mm、下宽320mm、厚度220mm,铺设数量为1666根/km,相邻两桥枕中心之间的间距为600mm,采用有砟道床。高速铁路桥上则铺设轨道板,为无砟道床,轨道板沿轨道方向长度分别为4962mm、3685mm、4856mm,厚度190mm,轨道板与道床浇筑成一体,整体性强,列车运行平稳,桥梁受力均匀。普速铁路桥上采用ⅱ型桥枕和ⅲ型桥枕安置于道砟上,依靠护轨将桥枕连结为一个整体,用来分散基本轨来自列车的冲击力。
3.随着我国铁路飞速发展,普速铁路列车速度现已提高到了250km/h,达到了准高速的速度。来自列车的冲击力对基本轨的压力太大,现有桥枕结构无法充分分散基本轨传来的列车冲击力,导致基本轨受剪切而塌陷、错位及位移进而造成轨距的变化,严重时会造成轮对脱轨,给列车运行带来风险;再就是冲击力分布不均,增大了桥梁受力不均衡造成的风险;另外,铁路桥与公路桥的交叉限制了各桥梁的高度空间,所以轨道建设所占用的每一寸空间都是宝贵的。
4.基于以上原因,原有的桥枕结构局限性限制了我国铁路整体发展水平。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宽矮增强型桥枕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宽矮增强型桥枕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桥枕结构对列车冲击力分散能力有限而对列车和桥梁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并为铁路桥和公路桥建设提供更多的空间。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宽矮增强型桥枕结构,包括桥枕、基本轨和护轨,基本轨和护轨通过扣件分别并排或通过适配角度固设于桥枕上,护轨设于基本轨内侧,所述桥枕为宽矮增强型结构,其外形尺寸为:上宽450mm下宽550mm,厚度160mm,所述桥枕采用密集型铺设结构,相邻两桥枕中心之间的间距为570mm,铺设数量为1750根/km,所述桥枕设有用于基本轨安装的第一轨道槽和用于护轨安装的第二轨道槽,第一轨道槽和第二轨道槽设有用于扣件安装的挡肩及螺栓孔,相邻两桥枕之间设有用于将两桥枕的端部连接固定和压紧基本轨的连接板。
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为一体成型结构,连接板一侧设有用于压紧基本轨的弯折压紧部,另一侧设有用于减低列车冲击力的u型缓冲部,连接板两端设有用于与桥枕端部连接固定的螺栓孔,第一轨道槽两侧设有与连接板适配的安装台和u型槽。
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为分体结构,连接板包括两个用于压紧基本轨并与桥枕端部固定连接的连接板分体,两个连接板分体通过过渡板连接固定。
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分体一侧设有用于压紧基本轨的弯折压紧部,另一侧设有用于减低列车冲击力的u型缓冲部,连接板设有用于与桥枕端部连接固定的螺栓孔,第一轨道槽两侧设有与连接板分体适配的安装台和u型槽。
11.进一步的,所述过渡板两端设有与桥枕端部连接固定的螺栓孔,过渡板中部设有用于减低两桥枕之间冲击力的弧形缓冲部。
12.进一步的,所述挡肩的角度为110度,挡肩的拐角采用圆弧角过渡。
13.进一步的,所述桥枕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混凝土中掺加有用于增加桥枕增强的聚丙烯纤维。
14.进一步的,所述护轨包括平直段和弯折段,第二轨道槽与护轨的平直段和弯折段的弯折角度相适配,护轨端部的弯折段通过梭头与桥枕连接固定。
15.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通过改变桥枕的外形尺寸为宽矮增强型桥枕结构,提高桥枕的载荷强度,节省了桥梁上的高度空间;通过桥枕采用密集型铺设结构,降低相邻桥枕之间的铺设间距,增加单位距离内桥枕的铺设数量,使列车冲击力分散更加充分和均匀;通过设置护轨使各桥枕中部连接固定,通过设置连接板使相邻两桥枕的两端也得到固定,从而使各桥枕更加稳定连接固定成为一整体,列车通过时作用于基本轨上的冲击力通过整体结构的桥枕得以均匀分布到桥梁上,连接板还进一步加强了桥枕与基本轨的连接强度,防止基本轨的位移和倾覆。
16.综上,本实用新型桥枕结构对列车冲击力分散更加充分和均匀,有效降低了冲击力对列车和桥梁带来安全隐患,并能够为铁路桥和公路桥建设提供更多的空间,适用于运输轨道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8.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本轨与桥枕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桥枕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板分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渡板的结构示意图。
26.标注部件:1

基本轨,2

桥枕,21

第二轨道槽,22

第一轨道槽,23

安装台,24

u型槽,3

护轨,4

梭头,5

连接板,501

弯折压紧部,502

u型缓冲部,51

连接板分体,52

过渡板,521

弧形缓冲部,6

扣件。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宽矮增强型桥枕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桥枕2、基本轨1和护轨3,基本轨1和护轨3通过扣件6分别并排或通过适配角度固设于桥枕2上,护轨3设于基本轨1内侧,所述桥枕2为宽矮增强型结构,其外形尺寸为:上宽450mm下宽550mm,厚度160mm,所述桥枕2采用密集型铺设结构,相邻两桥枕2中心之间的间距为570mm,铺设数量为1750根/km,如图2、图3所示,所述桥枕2设有用于基本轨1安装的第一轨道槽22和用于护轨3安装的第二轨道槽21,第一轨道槽22和第二轨道槽21设有用于扣件6安装的挡肩及螺栓孔,相邻两桥枕2之间设有用于将两桥枕2的端部连接固定和压紧基本轨1的连接板5。每条基本轨1至少一侧设有连接板5,连接板5搭接固定于两桥枕2端部,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每条基本轨1两侧均设有连接板5,连接板5在将相邻两桥枕2的端部连接固定的同时,还对基本轨1起到压紧固定作用,使之与桥枕2连接更加稳定。
2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改变桥枕2的外形尺寸为宽矮增强型桥枕结构,提高桥枕2的载荷强度,节省了桥梁上的高度空间;通过桥枕2采用密集型铺设结构,降低相邻桥枕2之间的铺设间距,增加单位距离内桥枕2的铺设数量,使列车冲击力分散更加充分和均匀;通过设置护轨3使各桥枕2中部连接固定,通过设置连接板5使相邻两桥枕2的两端也得到固定,从而使各桥枕2更加稳定连接固定成为一整体,列车通过时作用于基本轨1上的冲击力通过整体结构的桥枕2得以均匀分布到桥梁上,连接板5还进一步加强了桥枕2与基本轨1的连接强度,防止基本轨1的位移和倾覆。
30.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板5为一体成型结构,连接板5一侧设有用于压紧基本轨1的弯折压紧部501,另一侧设有用于减低列车冲击力的u型缓冲部502,连接板5两端设有用于与桥枕2端部连接固定的螺栓孔,第一轨道槽22两侧设有与连接板5适配的安装台23和u型槽24。第一轨道槽22两侧对称设有安装台23,安装台23低于第一轨道槽22高度,以便于连接板5的定位,u型槽24设于安装台23的两端,u型槽24与安装台23呈夹角倾斜设置,安装台23上设有与连接板5适配的螺栓孔。在各桥枕2中部通过护轨3连接固定的同时,连接板5两端通过固定螺栓使相邻的两个桥枕2端部也连接固定起来,使各桥枕2的中部和端部同时固定连接,更加稳定的形成一个整体,有利于列车冲击力的均匀分布,冲击力分散更加均匀;另外,当连接板5受到列车传递的侧向冲击力,即基本轨1受到剪切作用力时,u型缓冲部502会被压缩,对该冲击力起到缓冲减弱作用,降低剪切力作用给基本轨1带来的伤害,同时降低了基本轨1的侧向爬移。
31.作为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5所示,所述连接板5为分体结构,连接板5包括两个用于压紧基本轨1并与桥枕2端部固定连接的连接板分体51,两个连接板分体51通过过渡板52连接固定。如图6所示,所述连接板分体51一侧设有用于压紧基本轨1的弯折压紧部501,另一侧设有用于减低列车冲击力的u型缓冲部502,连接板5设有用于与桥枕2端部连接固定的螺栓孔,第一轨道槽22设有与连接板分体51适配的安装台23和u型槽24。如图7所示,所述过渡板52两端设有与桥枕2端部连接固定的螺栓孔,过渡板52中部设有用于减低两桥枕2之间冲击力的弧形缓冲部521。连接板5采用分体结构,两连接板分体51通过过渡板52固定连接,一方面与上述实施例中一体成型的连接板5所起到的作用相同;另一方面,当桥枕2之间受到列车带来的使桥枕2相互靠近或远离的冲击力时,过渡板52中部的弧形缓冲部521会被压缩或张开,对所受的冲击力起到缓冲减弱的作用,避免了桥枕2之间的相对爬移。
32.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挡肩的角度为110度,挡肩的拐角采用圆弧角过渡。
挡肩的角度由现有的120度减小至110度,可有效阻挡扣件6爬移,从而阻止基本轨1的侧向位移;同时为减少挡肩110度角造成的工艺裂纹,采用圆弧角过渡或采用活动模型壳体生产,减少裂纹产生。所述桥枕2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混凝土中掺加有用于增加桥枕2载荷强度的聚丙烯纤维,以增强桥枕2的载荷强度,抵消厚度减小导致的荷载降低。所述护轨3包括平直段和弯折段,第二轨道槽21与护轨3的平直段和弯折段的弯折角度相适配,护轨3端部的弯折段通过梭头4与桥枕2连接固定。
3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桥枕2结构对列车冲击力分散更加充分和均匀,有效降低了冲击力对列车和桥梁带来安全隐患,并能够为铁路桥和公路桥建设提供更多的空间,适用于运输轨道技术领域。
3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