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外道路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72613发布日期:2021-12-18 00:33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户外道路护栏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护栏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户外道路护栏。


背景技术:

2.护栏是对人员进行分隔,减少人员由于意外导致受伤概率的一种防护工具,广泛应用于道路、住宅和公共场所中。
3.相关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930830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室外建筑用防护栏,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有内螺纹套,且固定板正面的一侧开设有内螺纹槽,所述固定板顶部的一侧设有连接杆,且固定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连接杆的顶部设有顶板,且顶板顶部的一侧螺纹套接有第二螺栓,所述顶板的顶部设有扶手,且顶板的另一侧设有u型架,所述u型架的顶部固定套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中部活动套接有螺纹杆。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当降雨或者降雪量较大时,道路表面会被雨水或者雪花覆盖,发明人认为人们行走在安装有上述护栏的道路上,纵然有护栏扶持,人们也比较容易发生打滑和摔跤,人们的出行较为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人们出行的便利性,本技术提供一种户外道路护栏。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户外道路护栏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户外道路护栏,包括立柱、定栏体、动栏体和固定动栏体的定位组件,所述定栏体和立柱固定连接,所述动栏体和定栏体铰接,所述动栏体和定栏体的铰接处位于动栏体的底部,所述定位组件位于动栏体和立柱之间。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降水量较大导致道路表面被覆盖,人们出行容易滑倒时,解锁定位组件,动栏体与定栏体的锁定状态解除,动栏体向远离定栏体的一侧转动,动栏体旋转至与定栏体垂直时,动栏体被固定,人们踩踏在动栏体的表面,降低人们的脚部与湿滑的路面接触的可能性,由于动栏体为框架结构,雨水穿过动栏体的空隙降落到路面上,减少动栏体表面湿滑的可能性,减少人们出行时滑倒的可能性,提高人们出行的便利性。
9.可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螺杆、旋钮和锁定板,所述螺杆设置于立柱朝向动栏体的一侧,所述旋钮与螺杆螺纹连接,所述锁定板与动栏体固定连接,所述锁定板设置有凹孔,所述螺杆能够穿过凹孔,所述旋钮与螺杆伸出锁定板的一侧螺纹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锁动栏体时,旋转旋钮,旋钮、螺纹杆与凹孔分离,动栏体和定栏体解除锁定状态,方便将动栏体进行展开,减少展开动栏体需要的时间,方便人们在动栏体上进行活动,提高人们出行的便利性。
11.可选的,所述螺杆与立柱铰接,所述螺杆的铰接轴与动栏体的铰接轴平行。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动栏体和定栏体分离后,螺杆向靠近立柱的一侧转动,降低螺杆阻碍人们在动栏体表面行走的可能性,提高人们在动栏体上行走的安全性,方便
人们进行出行。
13.可选的,所述立柱朝向动栏体一侧设置有置物槽,当所述螺杆与立柱平行时,所述螺杆和旋钮均位于置物槽内。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杆、旋钮和锁紧板分离后,动栏体向远离定栏体的一侧转动,螺杆和旋钮向立柱一侧转动,螺杆和旋钮进入置物槽中,降低螺杆伸出置物槽对出行的人们造成阻碍的可能性,方便人们在动栏体表面行走,提高人们出行的安全性。
15.可选的,所述螺杆与立柱的铰接处设置有阻尼条,所述阻尼条与立柱固定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阻尼条用来方便人员锁定动栏体时转动螺杆,方便螺杆伸入凹孔,提高收纳动栏体的便利性,减少动栏体锁定过程中螺杆发生转动的可能性,节约锁紧动栏体所需的时间。
17.可选的,所述动栏体朝向定栏体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凸块,多个所述凸块与动栏体固定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能够增加动栏体表面的粗糙度,提高人们与动栏体之间的摩擦力,减少人们踩踏在动栏体表面发生滑倒的可能性,方便人们在动栏体表面进行行走,提高人们出行的便利性。
19.可选的,所述凸块截面为长方形。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凸块设置为长方形,提高人们踩踏在凸块上脚部的舒适度,降低人员发生受伤的可能性,提高人们出行的便利性。
21.可选的,所述动栏体远离定栏体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块,当所述动栏体和定栏体分离时,所述支撑块用于与地面贴合。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展开动栏体后,动栏体通过支撑块与地面保持平行,提高动栏体的使用时长,降低动栏体发生弯折的可能性,提高人们出行的便利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设置立柱、定栏体、动栏体和定位组件,道路湿滑时,解锁定位组件,动栏体和定栏体分离,人们踩踏在动栏体表面进行出行,减少人们行走在湿滑道路上发生滑倒的可能性,提高人们出行的便利性;
25.2.螺杆和立柱铰接,立柱上开设置物槽,解锁动栏体和定栏体后,螺杆沿立柱进行转动,螺杆和旋钮伸入置物槽内,减少螺杆伸出立柱对人们行走造成阻碍的可能性,提高人们出行的便利性;
26.3.动栏体朝向定栏体的一侧设置凸块,提高人们与动栏体之间的摩擦力,减少人们踩踏在动栏体上发生滑动的可能性,提高人们出行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户外道路护栏收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户外道路护栏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立柱;11、置物槽;2、定栏体;3、动栏体;4、定位组件;41、螺杆;42、旋钮;421、摩擦槽;43、锁定板;431、凹孔;5、阻尼条;6、凸块;7、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户外道路护栏。参照图1和图2,户外道路护栏包括立柱1、定栏体2、动栏体3和固定动栏体3的定位组件4,立柱1为长方体,立柱1竖直设置,立柱1一侧和地面通过地脚螺栓固定连接,定栏体2为长方体框架结构,定栏体2与焊接于立柱1两侧,动栏体3设置于定栏体2朝向道路的一侧,动栏体3和定栏体2平行,动栏体3为长方体框架结构,动栏体3和定栏体2铰接,动栏体3和定栏体2的铰接处位于动栏体3的底部,动栏体3和定栏体2的铰接轴与动栏体3的长度方形平行;定位组件4位于动栏体3和立柱1之间,定位组件4包括螺杆41、旋钮42和锁定板43,螺杆41设置于立柱1朝向动栏体3的一侧,旋钮42为圆柱形,旋钮42表面设置有方便转动旋钮42的摩擦槽421,旋钮42与螺杆41螺纹连接,旋钮42与螺杆41可拆卸连接,锁定板43为长方形,锁定板43与动栏体3一体成型,锁定板43和动栏体3平行,锁定板43设置有凹孔431,凹孔431为长条状,凹孔431垂直于锁定板43设置,螺杆41穿过凹孔431,穿出凹孔431的螺杆41与旋钮42螺纹连接,旋钮42与锁定板43紧密贴合。当降水量较大导致道路表面被覆盖,人们出行容易滑倒时,旋转旋钮42,旋钮42、螺纹杆与凹孔431分离,动栏体3和定栏体2解除锁定状态,动栏体3向远离定栏体2的一侧转动,动栏体3旋转至与定栏体2垂直时,动栏体3与道路贴合,动栏体3固定,雨水穿过动栏体3的空隙降落到路面上,人们的脚部踩踏动栏体3的表面,人们的脚部与湿滑的底面分离,人们能够正常出行。通过设置定栏体2、动栏体3和定位组件4,方便将动栏体3进行展开,减少展开动栏体3需要的时间,降低人们的脚部与湿滑的路面接触的可能性,减少动栏体3表面湿滑的可能性,减少人们出行时滑倒的可能性,提高人们出行的便利性。
34.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减少螺杆41对人们正常出行的阻碍,螺杆41与立柱1铰接,螺杆41的铰接轴与动栏体3的铰接轴平行;立柱1朝向动栏体3一侧开设有置物槽11,置物槽11的截面为长方形,置物槽11的开设方向和立柱1的长度方向平行,当螺杆41与立柱1平行时,螺杆41和旋钮42均位于置物槽11内;螺杆41与立柱1的铰接处设置有阻尼条5,阻尼条5为圆环形,阻尼条5的外壁和立柱1粘接固定,阻尼条5的内部与螺杆41贴合。当动栏体3和定栏体2分离后,螺杆41、旋钮42和锁紧板分离后,人们手动向靠近立柱1的一侧转动螺杆41,螺杆41和旋钮42进入置物槽11内,立柱1外侧比较平整。置物槽11收纳螺杆41和旋钮42,降低螺杆41对人们在动栏体3表面行走造成阻碍的可能性,提高人们在动栏体3上行走的安全性,方便人们进行出行。
35.参照图3和图4,为了进一步提高人们行走的安全性,动栏体3朝向定栏体2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凸块6,多个凸块6的截面均为长方形,多个凸块6与动栏体3靠近定栏体2的一侧一体成型,多个凸块6均匀分布于动栏体3朝向定栏体2的一侧;动栏体3远离定栏体2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块7,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块7设置有两个,支撑块7为圆柱形,支撑块7与动栏体3垂直,支撑块7与动栏体3粘接,动栏体3垂直与定栏体2时,支撑块7远离动栏体3的一端和地面贴合。展开动栏体3后,动栏体3通过支撑块7与地面保持平行,人们踩踏在凸块6上进行出行。设置凸块6能够增加动栏体3表面的粗糙度,提高人们与动栏体3之间的摩擦力,减少人们踩踏在动栏体3表面发生滑倒的可能性,方便人们在动栏体3表面进行行走,提高人们出行的便利性。
3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户外道路护栏的实施原理为:道路表面湿滑时,人们转动旋钮
42,旋钮42和螺杆41分离,动栏体3和定栏体2的锁紧状态解除,向远离定栏体2的一侧转动动栏体3,螺杆41与凹孔431分离,螺杆41与锁定板43分离,动栏体3的支撑块7与地面贴合,螺杆41和旋钮42旋转进入置物槽11内,护栏结构展开;需要收纳动栏体3时,将螺杆41和旋钮42从置物槽11内旋出,向定栏体2一侧转动动栏体3,螺杆41伸入凹孔431,凹孔431伸出锁定板43的一侧与旋钮42螺纹连接,旋钮42与锁定板43贴合,锁定板43被固定,动栏体3完成收纳。本技术具有减少人们行走在湿滑道路上发生滑倒的可能性,提高人们出行便利性的效果。
3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