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便道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用地块软土地基施工便道结构。
背景技术:2.目前,随着施工便道修建要求越来越高,在农用菜田地的市政工程中,修筑施工便道是必不可少的。施工便道施工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展,特别是在水系复杂的农用地块,因其土质疏软、地下水系复杂,对施工便道的稳定性和整体性有很高的要求。
3.已公开的专利号为cn211446438u的《一种竹筋混凝土路面结构》,它的侧重点在于加强混凝土路面,着重于道路的稳定性,忽视了路基的稳定和路基与路面的整体性,尽管其采用竹筋层增强路面的刚度,但路面同样会随着路基的沉降而破坏,特别是在水系复杂中的农用地块,对路基和路面的整体性要求高。其次,它使用的钢管套筒成本高,施工不方便,且后期拆除困难;凸出的钢帽影响美观,也造成路面的颠簸,加快轮胎的损耗。
4.现阶段一味追求路基和路面的稳定性而忽视了两者间的整体性是便道工程的通病。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整体性的保障而一味追求稳定性,后期便道投入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质量问题,影响施工便道的使用寿命,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用地块软土地基施工便道结构,巧妙的利用插竹和连接竹实现路面连接,大幅度提高了便道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并且竹子材料即经济又环保,适用于地下水系丰富的农用地块。
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农用地块软土地基施工便道结构,包括:
8.软土层,所述软土层上开设有地基槽;
9.竹排,所述竹排安装于所述地基槽槽底;
10.插竹,所述插竹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插竹与所述竹排固定连接,所述插竹的一端插入所述软土层内;
11.连接竹,所述连接竹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竹与多个所述插竹一一对应,所述连接竹的一端插入所述插竹的另一端;
12.粗骨料层,所述粗骨料层回填于所述地基槽内,填补所述地基槽;以及
13.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浇筑于所述粗骨料层、多个所述连接竹和多个所述插竹上。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竹排包括多根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横竹和多根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竖竹,多根所述横竹和多根所述竖竹垂直固定连接。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相邻两根所述横竹间距与相邻两根所述竖竹间距相等,间距取值范围为0.5m-1m。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插竹与所述横竹固定连接。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横竹与所述竖竹通过铁丝绑扎固定连接。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插竹的一端削尖作为尖锐部,所述尖锐部插入所述软土层内。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尖锐部伸入所述软土层至少0.5m。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插竹的另一端设置有竹节,所述竹节被打通,所述连接竹穿过所述竹节,插入至所述插竹内。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连接竹外径尺寸小于所述插竹的内径尺寸。
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混凝土层的厚度尺寸大于所述连接竹相对所述插竹另一端伸出的距离。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农用地块软土地基施工便道结构包括软土层、竹排、插竹、连接竹、粗骨料层和混凝土层,在软土层上开挖地基槽,将竹排固定安装于地基槽底,多个插竹与竹排固定连接,且一端插入地基槽底的软土层内,粗骨料层浇筑于地基槽内,填补槽内缝隙,待粗骨料层浇筑完成后,将连接竹从插竹的另一端一一插入插竹内,完成后再浇筑混凝土层。该施工便道结构巧妙的利用插竹和连接竹实现路面连接,大幅度提高了便道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其次,竹子为可再生材料,我国竹子资源非常丰富,相比于传统钢铁连接件,竹子材料即经济又环保,符合农用地块环境;再者,从道路的力学角度来说,一方面,路基与竹子间摩擦产生内聚力垂直于路基指向路面,能够共同抵抗外力作用;另一方面,路基与路面通过连接竹和插竹连接成一个复合体,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得到明显增强。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农用地块软土地基施工便道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农用地块软土地基施工便道结构的制造过程图一;
26.图3是图2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农用地块软土地基施工便道结构的制造过程图二;
28.图5是图4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29.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农用地块软土地基施工便道结构的制造过程图三;
30.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农用地块软土地基施工便道结构的制造过程图四。
31.图中:
32.1、软土层;11、地基槽;2、竹排;21、横竹;22、竖竹;3、插竹;31、尖锐部;4、连接竹;5、粗骨料层;6、混凝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零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零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6.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3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农用地块软土地基施工便道结构,包括软土层1、竹排2、插竹3、连接竹4、粗骨料层5和混凝土层6,软土层1上开设有地基槽11;竹排2安装于地基槽11槽底,优选地,竹排2包括多根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横竹21和多根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竖竹22,多根横竹21和多根竖竹22垂直固定连接,形成均匀网格状结构。优选地,横竹21和竖竹22采用不剖切的竹子进行双向布置,相邻两根横竹21间距与相邻两根竖竹22间距相等,间距取值范围为0.5m-1m,横竹21与竖竹22间通过铁丝绑扎固定连接。插竹3设置有多个,多个插竹3与竹排2固定连接,插竹3的一端插入软土层1内,优选地,插竹3的一端削尖作为尖锐部31,尖锐部31插入软土层1内至少0.5m。本实施例中,插竹3与横竹21固定相连,每个“网格结构”内固定连接有一根插竹3,每个“网格结构”内也可以设置有多根插竹3,不以本实施例为限。连接竹4设置有多个,多个连接竹4与多个插竹3一一对应,连接竹4的一端插入插竹3的另一端;优选地,连接竹4外径尺寸小于插竹3的内径尺寸,优选小5cm-10cm,既便于连接竹4插入至插竹3内,又能确保连接竹4与插竹3间存有一定空隙,便于后期浇筑混凝土层6时,混凝土流入连接竹4与插竹3间的空隙内,加强连接竹4与插竹3的锚固性。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插竹3的另一端设置有竹节,该竹节被打通,连接竹4穿过竹节,插入至插竹3内;粗骨料层5回填于地基槽11内,填补地基槽11;混凝土层6浇筑于粗骨料层5、多个连接竹4和多个插竹3上。
38.本实施例中的农用地块软土地基施工便道结构的具体施工安装方法如图2-图7所示,首先,如图2和图3所示,在软土层1上方开设地基槽11,开完清表,对地基槽11进行加固处理,再将固定绑扎好的竹排2固定安装于地基槽11槽底处;其次,如图4和图5所示,多个插竹3均匀固定安装于横竹21上,插竹3的一端削尖作为尖锐部31,另一端在插竹3的竹节上方1cm左右处锯断,此时插竹3内部中空,上端有竹节封闭,防止后期回填粗骨料层5时,材料填堵插竹3,使得连接竹4无法插入进插竹3内,插竹3的尖锐部31打入至软土层1内,至少需打
入0.5m,具体的打入深度根据便道承载能力确定,不以本实施例为限;回填粗骨料层5,将粗骨料层5回填至地基槽11内,填补地基槽11内空隙;待粗骨料层5回填压实后,将竹节用铁锤或锐器打通(如图6所示),将连接竹4插入至插竹3内(如图7所示),插竹3与连接竹4间存有一定缝隙,最后浇筑混凝土层6,混凝土流入插竹3与连接竹4间的缝隙,加强插竹3与连接竹4的锚固,混凝土层6成型后的便道施工结构如图1所示,优选地,混凝土层6的厚度尺寸大于连接竹4相对插竹3另一端伸出的距离,混凝土层6包覆连接竹4,混凝土层6上表面平整,便于车辆、人员来往运输。
39.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