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装配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29187发布日期:2021-12-22 16:17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水装配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透水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透水装配块。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的发展及社会进步,透水砖被广泛应用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生产建设项目中,主要用于停车场、人行道等区域的铺设。在铺设人行道、停车场等区域时,经常需要使用透水砖,透水砖的设置,能够为所铺装区域进行排水,为人行道、停车位等区域提供了一种排水新思路,同时也是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中重要的渗透技术,对促进城市水土保持工作起到重要影响作用。
3.现状透水砖分为自身材料排水和砖间缝隙排水两种排水模式。靠自身材料排水的透水砖主要依靠砖体的透水孔,其排水速度慢,雨量较大时容易造成集水漫流;靠缝隙排水的透水依靠砖体间预留缝隙,而现有的砖体在拼合铺设后,在透水砖上行走时,透水砖受力会产生相对较大的位移,砖体易被破坏,且容易从两相邻砖体间的缝隙中挤压出雨水,易弄湿路人鞋袜、衣物等。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水装配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透水装配块,包括砖体,所述砖体的一对相对侧面之间设有凹槽ⅰ和凹槽ⅱ;所述凹槽ⅱ设于该相对侧面的底端中部之间;所述凹槽ⅰ数量为两个,且两凹槽ⅰ为对称结构,两凹槽ⅰ位于该相对侧面的底部两端;所述砖体的另一对相对侧面的中部分别设有一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两端分别设有凹陷部,所述凸起部的长度为凹陷部长度的两倍;相邻两块砖体的凹陷部拼合后与凸起部的形状互补;所述凸起部的下方设有上压合部,所述凹陷部的下部设有下压合部,所述上压合部与下压合部的形状互补。
6.进一步的,所述凹槽ⅰ为四分之一圆槽结构;所述凹槽ⅱ为半圆槽结构。
7.进一步的,所述上压合部由凸起部下部向内收缩的斜平面构成,所述下压合部由凹陷部下部向外凸出的斜平面构成,所述上压合部与相邻砖体的下压合部相互砌合。
8.进一步的,所述凸起部与两端的凹陷部之间过渡有倒角斜面。
9.进一步的,所述砖体的上表面边缘设有面部倒角。
10.进一步的,该砖体的整体尺寸为500mm
×
500mm
×
150mm。
11.进一步的,该砖体由天然骨料或再生骨料制成。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3.1、该装配砖设有凹槽ⅰ和凹槽ⅱ,且该装配砖铺设后,每一排砖体上的凹槽ⅰ、凹槽ⅱ依次拼接延伸,通过凹槽ⅰ和凹槽ⅱ便于导流,有助于快速排水;同时凹槽ⅰ和凹槽ⅱ的设置,便于减少整体的重量,使得单个砖体更加轻便,便于安装铺设工作;
14.2、该装配砖设有凸起部和凹陷部,且凸起部与相邻砖体的凹陷部在水平方向形成互锁;同时上压合部和下压合部,上压合部与下压合部的形状互补,便于使得该装配砖铺设后能够在水平和竖直方向形成互锁,大幅提高了铺设路面的抗压能力;
15.3、砖体采用天然骨料或再生骨料,具有较好的透水。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凹槽ⅰ、凹槽ⅱ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铺设状态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凹槽ⅰ拼合示意图;
23.图中:1、砖体;101、凹槽ⅰ;102、凹槽ⅱ;2、凸起部;201、上压合部;202、倒角斜面;3、凹陷部;301、下压合部;4、面部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

6,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透水装配块,包括砖体1,砖体1的一对相对侧面之间设有凹槽ⅰ101和凹槽ⅱ102,凹槽ⅱ102设于该相对侧面的底端中部之间,且该对相对侧面可采用平面结构;凹槽ⅰ101数量为两个,且两凹槽ⅰ101为对称结构,两凹槽ⅰ101位于该相对侧面的底部两端;砖体1的另一对相对侧面的中部分别设有一个凸起部2,凸起部2的两端分别设有凹陷部3,凸起部2长度为凹陷部3长度的两倍,相邻两块砖体1的凹陷部3拼合后与凸起部2的形状互补;凸起部2的下方设有上压合部201,凹陷部3的下部设有下压合部301,上压合部201与下压合部301的形状互补。
26.使凸起部2与相邻砖体1的凹陷部3在水平方向形成互锁,相邻两块砖体1的凹陷部3拼接后形成一个与凸起部2形状互补的凹陷结构,这样便于多个该装配砖砌合一起,方便铺设。并且每一个凸起部2的下方设有上压合部201,每一个凹陷部3的下部设有下压合部301,上压合部201与下压合部301的形状互补,使凸起部2与相邻砖体1的凹陷部3在竖直方向可形成互锁,在若干砖体铺设完成后,凸起部2在垂直于路面方向压合在相邻砖体1的凹陷部3上,从而使各个砖体1在竖直方向上相互压紧,当局部的砖体1受压时,该砖体1所承受的压力能够分散到其周边砖体1上,从而能够大幅提高了铺设后路面的抗压能力。
27.凹槽ⅰ101为四分之一圆槽结构,凹槽ⅱ102为半圆槽结构;沿着凹槽ⅰ101或凹槽ⅱ102长度方向上,相邻两砖体1上的凹槽ⅰ101和凹槽ⅱ102拼合延伸,通过凹槽ⅰ101和凹槽ⅱ102的导流,提高该砖体1的排水性能,有利于雨天雨水的排放。同时通过在砖体1上设有两
凹槽ⅰ101和一个凹槽ⅱ102,便于减少砖体的重量,使得单个砖体1更加轻便,便于安装铺设。
28.上压合部201由凸起部2下部向内收缩的斜平面构成,下压合部301由凹陷部3下部向外凸出的斜平面构成,上压合部201与相邻砖体1的下压合部301能够相互砌合,并且凸起部2与两端的凹陷部3之间过渡有倒角斜面202。在砖体1具有凸起部2和凹陷部3的侧面上,其顶部和底部具有一段垂直于砖体1上表面的平面段,其中顶部中间的平面段突出于底部的平面段形成凸起部2,顶部两侧的平面段形成凹陷部3,上压合部201即为连接顶部中间平面段与底部平面段的斜面,下压合部301即为连接顶部两侧平面段与底部平面段的斜面,上压合部201和下压合部301构成的“v”形结构(如图4所示),采用上述的上压合部201和下压合部301结构,不仅能够使相邻两块砌块之间能够传递压力,而且斜面结构的上压合部201和下压合部301能够将竖直压向砌块的压力传递给相邻的砖体1,有助于增强所铺设路面的抗压能力。
29.砖体1的上表面边缘还设有面部倒角4,使得路面铺设立体感强,同时便于砖体拼合处的雨水渗透。优选地,该砖体1的整体尺寸为500mm
×
500mm
×
150mm,便于标准化生产,路面铺设效率高。
30.该砖体1所用骨料可为天然骨料或再生骨料,具有较好的透水;且采用再生骨料时,在保证满足使用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再生骨料本身吸水性、保水性能较高,也能在海绵城市中发挥结构强度高的作用。
31.该装配砖用于透水基层的铺设,其它砖配合铺设在该装配砖上,该装配砖铺设装配时,先将土层夯实平整,然后可在土层上铺设一层颗粒层,之后铺设砖体1,在铺设砖体1时,同一排的砖体1的平面结构的侧壁拼合在一起,使相邻两块砖体1的凹陷部3组成一个与凸起部2互补的凹陷结构;相邻两排的砖体1错开半个砖体1的距离,使第二排的砖体1的凸起部2刚好与第一排中由两个凹陷部3形成的凹陷结构相砌合,第一排的砖体1的凸起部2也刚好与第二排中由两个凹陷部3形成的凹陷结构相砌合,按照上述装配操作依次铺设砖体1,即可整个路面的铺设,并且同一排的砖体1上的凹槽ⅰ101和凹槽ⅱ102分别拼合延伸,便于对雨水进行导流,利于排水;该装配砖主要用于海绵城市透水人行步道建设,亦可用于河道护坡等使用,其具有良好的透水性、排水性。
3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