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渠道桥的桥梁伸缩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87970发布日期:2022-07-09 09:02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渠道桥的桥梁伸缩缝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渠道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渠道桥的桥梁伸缩缝装置。


背景技术:

2.桥梁是跨越河流、深谷及已建成道路等障碍的露天永久性构造物,由于气温变化、混凝土收缩与蠕变以及变化荷载等因素的作用,桥梁的梁端会产生蠕变,为适应桥梁结构的这种特性,就必须在桥梁结构物中以及梁端与桥台背墙之间设置能自由变形的伸缩缝,以保证桥面平顺以及对结构体起到保护作用。
3.渠道桥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桥梁,其不仅可以做引水渠道,还能够供人通行。在结构方面,渠道桥也与常规桥梁一样,不但具有长度方向的伸缩,同时在特殊的位置还有水平和竖向的转角,同时,为了满足其供水的需求,需要其各个位置保持高度的密封,现有的桥梁伸缩缝装置很难满足需求。
4.例如专利号为cn201721464228.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一种易更换的桥梁伸缩缝防水装置》,该防水装置中,在桥梁混凝土构造设置预埋钢板处的两侧面分别设有防水组件,防水组件包括连接板,连接板焊接固定在预埋钢板的端部,连接板上焊接固定有短角钢,短角钢通过连接螺栓和螺母连接有长角钢,桥梁混凝土构造端部与长角钢之间通过连接螺栓和螺母压紧有橡胶止水带,橡胶止水带连接桥梁伸缩缝两端的桥梁混凝土构造。上述的防水组件通过连接螺栓和螺母压紧橡胶止水带,由于相邻两个螺栓之间存在间隔,使得密封效果不理想,仅能适应水流量较小、且不会长时间在桥面流动的雨水,对于导流渠而言,其渠道部分水流量较大且长时间流动,由于水具有一定的深度,对伸缩缝还会产生一定的压力。
5.为此,本技术人的在先申请专利号为:cn202020748594.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一种用于渠道桥的桥梁伸缩缝装置》,该用于渠道桥的桥梁伸缩缝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压板和第一止水带,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分别连接在桥梁伸缩缝两侧的第一梁端部和第二梁端部上,压板布置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方,通过压板将第一止水带的第一侧边压设在第一支撑板上、将第二侧边压设在第二支撑板上,使得第一止水带的两个侧边在压板和两个支撑板之间形成有效的密封,确保了渠道桥在导流时的密封,确保了水渠中的水流不会泄露。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现,采用一整块压板直接压设、并配合托板伸入的滑移仓而滑动的形式,会导致滑移处密封不严,长时间使用很有可能导致泄漏。
6.因此急需对现有渠道桥伸缩缝装置中的止水结构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不会影响伸缩功能且能有效实现密封的用于渠道桥的桥梁伸缩缝装置。
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渠道桥的桥梁伸缩
缝装置,包括沿桥梁伸缩缝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在桥梁伸缩缝的第一梁端部上,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在桥梁伸缩缝的第二梁端部上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具有间隔;
9.还包括有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和止水带,所述第一压板位于第一支撑板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同向延伸,所述第二压板位于第二支撑板的上方且与第二支撑板同向延伸,所述止水带的第一侧边密封连接在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一支撑板之间、第二侧边密封连接在所述第二压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
10.第一托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梁端部或第一支撑板上且至少局部位于所述止水带的第一侧边的下方;以及
11.第二托板,连接在所述第二梁端部或第二支撑板上且至少局部位于所述止水带的第二侧边的下方。
12.为了确保两个托板都能对止水带进行承托,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均沿着桥梁伸缩缝的宽度方向延伸,且沿着桥梁伸缩缝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13.为了避免止水带局部承重过大,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交错分布。
14.为了确保止水带宽度方向的各个位置在承重之后均匀形变,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的上表面均设有向上延伸的支撑件,各所述支撑件在对应的第一托板或第二托板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
15.具体地,所述支撑件包括座体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沿着桥梁伸缩缝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布置在所述止水带的下方,该支撑杆呈开口朝上的弧形结构,并且,每个第一托板和每个第二托板上均设有座体,所述支撑杆支撑在各个第一托板中同侧布置的一组座体或者第二托板中同侧布置的一组座体上,且与止水带的底部相抵。
16.为了确保对支撑杆的支撑稳定,优选地,每个第一托板和每个第二托板上均设有至少两个座体,各所述座体沿着对应的第一托板或第二托板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17.为了确保压板和支撑板对止水带侧边的密封,优选地,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均通过锁紧件而将止水带的对应侧边压设在第一支撑板或者第二支撑板上,且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均设有凸条,该凸条沿着对应的第一支撑板或者第二支撑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与止水带的下表面相抵。
18.具体地,所述凸条为焊接在对应对第一支撑板或第二支撑板上表面的钢丝。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用于渠道桥的桥梁伸缩缝装置中,通过两个压板分别将止水带的两个侧边压设在对应的支撑板上;这样采用两个压板分别压设支撑板的形式,同一个压板不会与两个支撑座都产生压紧关系,避免止水带在桥梁伸缩过程中,其连接处产生移动;同时利用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的在下方对止水带进行承托,可以有效的避免当止水带积水时产生较大的形变,十分实用。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渠道桥与桥梁伸缩缝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伸缩缝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2中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的配合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托板、第二托板与支撑件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6.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用于渠道桥的桥梁伸缩缝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第一压板4、第二压板5、第一托板7、第二托板8以及止水带6。
27.上述的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均沿桥梁伸缩缝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的,其中,第一支撑板2连接在桥梁伸缩缝的第一梁端部11上,第二支撑板3连接在桥梁伸缩缝的第二梁端部12上并与第一支撑板2之间具有间隔,而第一压板4和第二压板5则是用于将止水带6的第一侧边6a和第二侧边6b密封压设在对应的第一支撑板2或第二支撑板3上,其中,第一压板4位于第一支撑板2的上方且与第一支撑板2同向延伸,第二压板5位于第二支撑板3的上方且与第二支撑板3同向延伸,止水带6的第一侧边6a 密封连接在第一压板4和第一支撑板2之间、第二侧边6b密封连接在第二压板5和第二支撑板3之间。
28.为了实现锁紧,第一压板4和第二压板5均通过锁紧件7a而将止水带6的对应侧边压设在第一支撑板2或者第二支撑板3上,本实施例中的锁紧件7a为螺栓。传统的止水带6上设置有凸筋,这样止水带6上设置凸筋的设计,可以在压设时在密封区域的局部地区形成更大的压力,进一步确保密封性,且这样也能避免因为密封面之间不平造成的密封泄漏,但是由于凸筋本身需要成型在止水带6上,对止水带6的生产工艺要求较高,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成本,因此本实施例中采用在支撑板上设计凸起的形式,具体而言,在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的上表面均设有凸条8a,该凸条8a沿着对应的第一支撑板2或者第二支撑板3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在止水带6处于受压状态下,该凸条与止水带6的下表面相抵。凸条8a可以采用与支撑板一体成型生产出来,但是本实施例中,凸条8a为焊接在对应对第一支撑板2或第二支撑板3上表面的钢筋,这样可以根据密封的需要,灵活的采用不同直径的钢筋与支撑板焊接,从而在不同位置获取止水带不同的压缩量来达到不同的密封效果,十分实用。
29.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托板7和第二托板8对止水带6起到了良好的承托作用,其中第一托板7连接在第一梁端部11或第一支撑板2上且至少局部位于止水带6的第一侧边6a的下方,第二托板8连接在第二梁端部12或第二支撑板3上且至少局部位于止水带6的第二侧边6b的下方。上述的第一托板7和第二托板8均沿着桥梁伸缩缝的宽度方向延伸,且沿着桥梁伸缩缝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当然,第一托板7和第二托板8可以有不同的排布形式,但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托板7和第二托板8交错分布,这样在止水带6延伸方向的不同位置,都会有承托的作用,避免水在局部区局囤积。
30.此外,在第一托板7和第二托板8的上表面均设有向上延伸的支撑件13,各支撑件13在对应的第一托板7或第二托板8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具体而言,上述的支撑件13包括座体131和支撑杆132,支撑杆132沿着桥梁伸缩缝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布置在止水带6的下方,该支撑杆132呈开口朝上的弧形结构,即与止水带6在盛装积水后底部的形状相匹配。并且,每个第一托板7和每个第二托板8上均设有座体131,支撑杆132支撑在各个第一托板7中同侧布置的一组座体131或者第二托板8中同侧布置的一组座体131上,且与止水带6的底部相抵。本实施例中的每个第一托板7和每个第二托板8上均设有至少两个座体131,各座体
131沿着对应的第一托板7或第二托板8 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31.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