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围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30322发布日期:2022-04-07 03:09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围栏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到共享单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电子围栏。


背景技术:

2.随着共享两轮车的广泛应用,投放到社区、地铁站等公共区域的共享两轮车越来越多,如何有序停放共享两轮车成为一个难题。
3.相关技术中,在指定停车区域的地面上固定有蓝牙道钉,蓝牙道钉包括壳体及电路板,壳体的内部具有容纳腔,电路板设置在容纳腔内,电路板上设有蓝牙天线,蓝牙天线与共享两轮车通信,以判断共享两轮车是否处于指定停车区域。当共享两轮车处于指定停车区域时,共享两轮车的车锁才能锁止,从而有效地规范了用户的停车行为。共享两轮车的车锁为车辆智能锁。
4.蓝牙道钉技术可有效管控共享两轮车定点停放,其技术原理通过车辆智能锁或中控识别蓝牙道钉的rssi大小实现停放距离判断,进而实现入栏管控。如图1所示,现有蓝牙道钉产品基本上都是居中部署,受制于车锁或中控识别蓝牙信号的精度,导致车辆在停车线框外也可停放,影响城市交通秩序,特别是对于停车框画在靠近马路的地方,共享两轮车很容易停到机动车道,影响机动车通行。
5.出现上述影响其原因在于:现有蓝牙道钉产品的信号辐射会朝向四周,在空间中呈现一个球体向外发散,故为了实现在朝向路面和背离路面的停车线框有相同大小的rssi,会部署在停车线框的前后框中心,现有蓝牙道钉产品的布置如图1所示。但是由于蓝牙信号的跳频特性,导致信号会在停车线框附近变化,无法控制稳定的值,导致可停车的rssi值飘逸到机动车道或人行道,最终导致共享两轮车可以在机动车道或人行道停放,影响交通秩序。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围栏,用以改善规范现有电子围栏对于用户的停车行为。目前,现有电子围栏容易出现车辆在停车线框外也可停放的问题,影响城市交通秩序,对此需要进行改进。
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围栏,该电子围栏用于管控共享两轮车的定点停放,其目的在于避免导致城市交通秩序紊乱。该电子围栏包括停车线框和蓝牙道钉。其中,所述蓝牙道钉布置在所述停车线框内,且所述蓝牙道钉布置在靠近所述停车线框的指定线框边线处;所述蓝牙道钉的蓝牙信号被限定为朝远离所述指定线框边线的方向辐射且辐射范围落在所述停车线框内。通过将所述蓝牙道钉布置在靠近所述停车线框其中一侧的指定线框边线处,并将所述蓝牙道钉的蓝牙信号进行限定,使所述蓝牙道钉的蓝牙信号朝远离所述指定线框边线的方向辐射、并且辐射范围落在所述停车线框内,这样能有效避免共享两轮车的车锁在停车线框外接收到蓝牙道钉的蓝牙信号,从而促使用户必须将共享两轮车停放到停车线框内,这样便能有效的避免共享两轮车在停车线框外也能停放的问题,避免了对城
市交通秩序产生不利的影响。
8.在具体设置上述蓝牙道钉时,所述蓝牙道钉固定安装在所述停车线框内。具体而言,所述蓝牙道钉固定安装在所述停车线框内靠近所述指定线框边线的位置处。
9.在具体设置上述蓝牙道钉的数量时,所述蓝牙道钉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蓝牙道钉在所述停车线框内成排均匀布置。具体而言,多个所述蓝牙道钉在所述停车线框内靠近所述指定线框边线处成排的均匀分布。
10.在具体设置上述蓝牙道钉的蓝牙信号时,所述蓝牙道钉的蓝牙信号的辐射范围被限定为矩形或两个半圆形的对置组合图形。通过对所述蓝牙道钉的蓝牙信号的辐射范围进行限定,并使所述蓝牙道钉的蓝牙信号的辐射范围能够落在所述停车线框内,从而在所述停车线框外产生禁停效果。
11.在具体设置上述蓝牙道钉的蓝牙信号的限定方式时,所述蓝牙道钉的蓝牙信号的辐射范围采用屏蔽或消弱的方式限定。采用屏蔽或消弱的方式限定所述蓝牙道钉的蓝牙信号的辐射范围,可以使所述蓝牙道钉的蓝牙信号朝指定的方向辐射,并实现在所述停车线框外无信号或信号极弱,从而在所述停车线框外产生禁停效果,避免了共享两轮车在所述停车线框外也能停放的问题。
12.在具体设置上述停车线框时,所述停车线框设置在人行道和机动车道之间。将所述停车线框规划设置在所述人行道和所述机动车道之间,从而使共享两轮车停放到所述人行道和所述机动车道之间,这样能有效避免对城市交通秩序造成影响。
13.在进一步具体设置上述停车线框时,所述停车线框沿所述人行道和/或所述机动车道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停车线框沿着所述人行道和所述机动车道的延伸方向规划设置,符合并满足共享两轮车的的停放规划设计要求。
14.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停车线框为矩形线框。所述停车线框在所述人行道和所述机动车道之间规划设置成矩形线框,符合并满足共享两轮车的的停放规划设计要求。
1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指定线框边线靠近所述机动车道。所述指定线框边线靠近所述机动车道设置,这样在对所述蓝牙道钉的蓝牙信号进行限定时,使所述蓝牙道钉的蓝牙信号向所述人行道的方向辐射,同时所述蓝牙道钉的蓝牙信号被限定在所述停车线框内,从而使所述机动车道无蓝牙信号或蓝牙信号极弱,产生禁停效果,因此共享两轮车不易出现停到机动车道的问题,避免对机动车通行造成影响,同理,所述蓝牙道钉的蓝牙信号被限定在所述停车线框内,所述人行道无蓝牙信号或蓝牙信号极弱,产生禁停效果,因此共享两轮车也不易出现停到人行道的问题,避免对非机动车通行造成影响。
16.通过上述描述不难看出,本技术提供的电子围栏能有效地规范用户的停车行为,避免共享两轮车在停车线框外错误停放,能有效避免对城市交通秩序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17.图1为现有电子围栏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围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0.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围栏,首先说明一下其应用场景,该电子围栏应用于共享两轮车技术领域中。对于现有的电子围栏,在用于规范共享两轮车的停车时,由于蓝牙道钉在停车线框内基本上都是居中部署,受制于车锁或中控识别蓝牙信号的精度,导致车辆在停车线框外也可停放,容易影响到城市交通秩序,因此需要对电子围栏进行优化。
2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围栏,该电子围栏用于管控共享两轮车的定点停放,其目的在于避免城市交通秩序出现紊乱。参考图2,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围栏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围栏包括停车线框1和蓝牙道钉2。其中,蓝牙道钉2布置在停车线框1内,并且蓝牙道钉2布置在靠近停车线框1的指定线框边线处。此外,蓝牙道钉的蓝牙信号被限定为朝远离所述指定线框边线的方向辐射且辐射范围落在停车线框1内。
22.通过将蓝牙道钉2布置在靠近停车线框1其中一侧的指定线框边线处,并将蓝牙道钉2的蓝牙信号进行限定,使蓝牙道钉2的蓝牙信号朝远离所述指定线框边线的方向辐射、并且辐射范围落在停车线框1内,这样能有效避免共享两轮车的车锁在停车线框1外接收到蓝牙道钉2的蓝牙信号,从而促使用户必须将共享两轮车停放到停车线框1内,这样便能有效的避免共享两轮车在停车线框1外也能停放的问题,避免了对城市交通秩序产生不利的影响。
23.在具体设置蓝牙道钉2时,蓝牙道钉2固定安装在停车线框1内。具体而言,蓝牙道钉2固定安装在停车线框1内靠近所述指定线框边线的位置处。在具体设置蓝牙道钉2的数量时,蓝牙道钉2的个数为多个,多个蓝牙道钉2在停车线框1内成排均匀布置。具体而言,多个蓝牙道钉2在停车线框1内靠近所述指定线框边线处成排的均匀分布。
24.在具体设置蓝牙道钉2的蓝牙信号时,如图2所示,蓝牙道钉2的蓝牙信号的辐射范围被限定为矩形或两个半圆形的对置组合图形。通过对蓝牙道钉2的蓝牙信号的辐射范围进行限定,并使蓝牙道钉2的蓝牙信号的辐射范围能够落在停车线框1内,从而在停车线框1外产生禁停效果。在具体设置蓝牙道钉2的蓝牙信号的限定方式时,蓝牙道钉2的蓝牙信号的辐射范围采用屏蔽或消弱的方式限定。
25.采用屏蔽或消弱的方式限定蓝牙道钉2的蓝牙信号的辐射范围,属于现有成熟技术,通过对蓝牙道钉2的蓝牙信号的辐射范围进行限定,可以使蓝牙道钉2的蓝牙信号朝指定的方向辐射,并实现在停车线框1外无信号或信号极弱,进而在停车线框1外产生禁停效果,避免了共享两轮车在停车线框1外也能停放的问题。
26.在具体设置停车线框1时,停车线框1设置在人行道3和机动车道4之间。将停车线框1规划设置在人行道3和机动车道4之间,使共享两轮车停放到人行道3和机动车道4之间,这样能有效避免对城市交通秩序造成影响。
27.在进一步具体设置停车线框1时,停车线框1沿人行道3和/或机动车道4的延伸方向延伸。并且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停车线框1设置为矩形线框。停车线框1沿着人行道3和机动车道4的延伸方向规划设置,并在人行道3和机动车道3之间规划设置成矩形线框,符合并满足共享两轮车的的停放规划设计要求。
28.在本技术实施方案中,所述指定线框边线靠近机动车道4。参考图2,所述指定线框边线靠近机动车道4设置,这样在对蓝牙道钉2的蓝牙信号进行限定时,使蓝牙道钉2的蓝牙信号向人行道3的方向辐射,同时蓝牙道钉2的蓝牙信号被限定在停车线框1内,从而使机动车道4无蓝牙信号或蓝牙信号极弱,产生禁停效果,因此共享两轮车不易出现停到机动车道4的问题,避免对机动车通行造成影响,同理,蓝牙道钉2的蓝牙信号被限定在停车线框1内,人行道3无蓝牙信号或蓝牙信号极弱,产生禁停效果,因此共享两轮车也不易出现停到人行道3的问题,避免对非机动车通行造成影响。
29.通过上述描述不难看出,本技术提供的电子围栏能有效地规范用户的停车行为,避免共享两轮车在停车线框外错误停放,能有效避免对城市交通秩序造成影响。
30.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