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标线抹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68209发布日期:2022-08-17 09:01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道路标线抹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市政道路维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标线抹除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道路上的车流量也变得越来越大,道路上的标线被磨损的速度越越来越快,需要定期对道路上的标线进行维护,道路标线维护的第一步就是通过相关设备将破损的标线铲除,然后再重新绘制新的标线。
3.打磨式道路标线抹除装置是目前最为市政道路维护使用过程中采用最为广泛的设备,传统的打磨式道路标线抹除装置将打磨块设置在机架底端,机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打磨块高速旋转的动力装置,然后通过人工推动机架或者将机架与行走装置相连接,在整个设备移动的过程中通过高速旋转的打磨块将磨损的标线抹除。例如申请号为2018102291989的发明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施工用标线打磨装置,包括车板;车板的左侧壁上倾斜的焊接有推杆;调整螺纹杆通过螺纹向下接入到车板内部,其下端接入到连接块中;连接块的下表面焊接有打磨电机;打磨电机镶嵌套在承载板内,设在传动空腔的内部;传动空腔开在车板的左侧壁中,其左右两侧开有连接滑槽;防护箱的上表面左右两侧焊接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向上接入到传动空腔内,其上端焊接在承载板上,设在打磨电机的两侧;打磨盘呈圆柱体型,设在橡胶圈之间;输气管向上穿过车板接入到热风机内;该发明专利设计的市政道路施工用标线打磨装置虽然对道路上破损的标线进行打磨去除,但是该标线打磨装置只有对平整路面上的标线有着较好的打磨效果,一旦路面不平整由于打磨盘无法自适应的调整高度,使得处于低洼处的标线并不能被有效去除,需要将该打磨装置来回进行多次打磨才能够有效清除。因此,针对现有市政道路施工用标线打磨装置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够根据路况自动启动备用打磨件对低洼处标线进行清除的市政道路标线抹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市政道路施工用标线打磨装置在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足,设计了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市政道路标线抹除装置。
5.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市政道路标线抹除装置,包括推动小车,所述推动小车中设置有主打磨机构和副打磨机构,所述主打磨机构包括打磨轴、用于驱动打磨轴旋转的第一驱动组件以及连接在打磨轴下端的主打磨盘,所述打磨轴的上端连接有扭矩传感器,所述推动小车上设置有与扭矩传感器电性连接的控制器;所述副打磨机构包括上下移动调节的三角传动架,所述三角传动架上均匀分布有三个打磨杆,所述打磨杆的下端连接有副打磨盘,打磨杆的上端伸入伸缩套筒中与限位轴承相连接,所述限位轴承与伸缩套筒之间设置有调节弹簧,所述三角传动架中设置有实现
三个打磨杆同步旋转的第二驱动组件。
6.本发明设计的市政道路标线抹除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主打磨机构处于常开运行装置,而副打磨机构处于非工作状态。在推动小车移动的过程中通过主打磨盘将道路标线打磨清除,一旦道路不平整使得主打磨盘不能充分对道路上的标线进行打磨时,此时打磨轴的输出功率降低,此时扭矩传感器能够及时将信息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立刻启动副打磨机构,使得三角传动架下移将副打磨盘与道路地面相接触,然后通过三个副打磨盘对道路标线进行二次打磨,从而有效确保了非平整路面对标线的打磨清除效果。
7.作为上述方案的具体设置,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传动箱和第一动力装置,所述传动箱中设置有与第一动力装置相连接的主动轴,所述主动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打磨轴上设置有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上述为实现主动轴转动的一种具体设计方式,通过第一动力装置驱动转动轴,再通过齿轮啮合来带动打磨轴转动。
8.作为上述方案的具体设置,所述三角传动架上连接有伸出推动小车上端的升降架,所述升降架的上端连接有伸入推动小车中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下端连接有梯形块,且在梯形块与推动小车之间的连接柱上设置有调节弹簧,所述推动小车上设置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的端部连接有与梯形块相抵接的抵压块;上述为实现具体三角传动架上下移动调节的一种具体设计方案,通过控制伸缩装置的伸长或缩短,使得抵压块与梯形块相接触,从而来调节三角传动架在推动小车中的高度位置,另外设置的调节弹簧还使得副打磨机构整体在高度调节上还具有一定的缓冲空间。
9.作为上述方案的具体设置,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三个打磨杆中间的副动轴以及第二动力装置,所述副动轴上设置有齿面柱,所述打磨杆上设置有与齿面柱相啮合的传动齿轮,所述副动轴的上端与第二动力装置之间键槽连接;上述为实现打磨杆同步转动的一种具体设计方案,通过第二动力装置与副动轴之间的键槽连接,不仅能够实现了副动轴的转动,而且三角传动架在上下移动过程中不影响对副动轴的传动效果,当副动轴转动时,通过三个打磨杆上传动齿轮与齿面柱的啮合传动能够保证三个打磨杆同步转动。
10.作为上述方案的具体设置,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均为电机与减速器的组合或发动机与减速器的组合;上述具体动力装置的设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1.作为上述方案的具体设置,所述主打磨盘的直径大于副打磨盘的直径设置,三个所述副打磨盘的圆心分布在正三角形的三个点,且三个副打磨盘的打磨覆盖面积大于主打磨盘的打磨覆盖面积;上述具体设置不仅使得三个副打磨盘可以独立对一片区域进行打磨,而且三者覆盖的区域能够有效将道路标线进行有效覆盖,确保对道路标线的清除效果。
1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推动小车上还设置有储水箱和输送泵,所述输送泵上连接有伸至主打磨机构前侧的输液管,所述输液管上连接有朝主打磨盘下方设置的喷头;上述通过输送泵将水从喷头中喷出,其不仅能够防止打磨过程中粉尘的激起,而且还能够对长时间加工的主打磨盘进行降温,防止其发生烧坏。
13.作为上述方案的具体设置,所述推动小车包括小车外壳和连接在小车外壳上的行走轮,所述小车外壳上还连接有手推杆;上述仅为推动小车的一种具体设计形式,该推动小车还可与相关车辆相连接,从而实现机械化的加工处理。
14.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小车外壳的下端边沿处设置有大量的刷毛;上述刷毛的设计不仅能够防止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外逸,而且还能够在推动小车移动过程
中将道路标线的碎屑进行清。
15.有益效果:本发明公开的市政道路标线抹除装置采用了两套打磨机构,其中主打磨机构处于一直运行状态对道路标线进行打磨清除,其设置的扭矩传感器对主打磨机构的输出轴扭矩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主打磨机构的输出扭矩判断主打磨盘是对道路标线进行充分打磨;当道路为非平整路面时,主打磨机构输出扭矩降低,扭矩传感器立刻将信息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再启动副打磨机构下移,将副打磨盘伸至与路面充分接触,从而对道路标线进行二次有效打磨清除;整个市政道路标线抹除装置其有效解决了现有打磨式道路标线抹除装置再对非平整路面进行打磨时的不足,其有效保证了不同路况的道路标线的清除效果。
16.另外,本发明中的副打磨机构采用了三个独立的打磨杆,打磨杆的上端通过弹簧可以进行一定的距离缓冲,在对非平整路面上的标线进行打磨时三个副打磨盘可以独立对一片区域进行打磨,并且三者覆盖的区域能够有效将道路标线进行有效覆盖,确保对道路标线的清除效果。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中小车外壳的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中主打磨机构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中副打磨机构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中副打磨机构总成的主视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1~6,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1.实施例1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打磨式市政道路标线抹除装置,请参阅附图1和附图3,该市政道路标线抹除装置的主体包括推动小车1、主打磨机构总成2以及副打磨机构总成3。其中,推动小车1包括下端开口设置的小车外壳101,在小车外壳101的前后两侧面上均设置转动连接有一对行走轮102,并在小车外壳101的右上端连接有手推杆103,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可
握住手推杆103将整个设备沿着道路标线的方向进行移动,然后通过主打磨机构总成2对道路标线进行打磨清除。
22.参阅附图3和附图4,该主打磨机构总成2设置在远离手推杆103一侧的小车外壳101中,其包括固定安装在小车外壳101内腔上端的传动箱201,在传动箱201中设置有主动轴202,该主动轴202的下端与传动箱201底壁上的轴承座相连接,其上端伸出小车外壳101与第一动力装置203相连接,具体设置时该第一动力装置203为电机加减速器的组合或者为发动机加减速器的组合,然后还在主动轴202上设置有主动齿轮204。在传动箱201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打磨轴205,打磨轴205上设置有与主动齿轮204相啮合的从动齿轮206。在传动箱201的上端安装有扭矩传感器207,并将打磨轴205的上端与扭矩传感器207相连接,同时还在小车外壳101上设置有与扭矩传感器207电性连接的控制器209,最后在打磨轴205的伸出小车外壳101的下端连接有主打磨盘208。
23.本实施例中的主打磨机构总成2在设备启动后就立刻运行,通过第一动力装置203驱动主动轴202旋转,然后再通过齿轮之间的啮合传动使得打磨轴205转动,此时主打磨盘208由于高速转动作用在破损的标线上将其进行打磨清除,并且在主动打磨208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扭矩传感器207实时监控其输出轴功率。
24.参阅附图3、附图5和附图6,副打磨机构总成3设置在靠近手推杆103一侧的小车外壳101中,其包括可上下移动的三角传动架301,该三角传动架301的具体上下移动调节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三角传动架301右端的l形升降架302,将l形升降架302的上端伸出小车外壳101的上表面设置,并在l形升降架302的上端连接有多个插入小车外壳101中的连接柱303,在连接柱303上套设有压缩弹簧304。在多个连接柱303伸入小车外壳101内腔的下端共同连接有梯形块305,然后在小车外壳101的右端面设置有伸缩装置306,该伸缩装置306优先选用电动推杆,并在伸缩装置306伸入小车外壳101内腔的端部连接有抵压块307,该抵压块307与梯形块305相接触的侧面设置有斜面状,使得在伸缩装置306的作用下抵压块307作用在梯形块305上,从而调节三角传动架301的上下位置。
25.在三角传动架301的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副动轴308,在三角传动架301正上方的小车外壳101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动力装置309,具体第二动力装置309与第一动力装置203相同,具体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电力驱动或者烧油驱动,如果是选用电力驱动时需要配备相应的蓄电池。再将副动轴308的顶端与第二动力装置309的输出轴进行键槽连接,即使得第二动力装置309在能够在驱动副动轴308转动的同时,还能够使得副动轴308能够随着三角传动架301上下移动一定距离。
26.在副动轴308的中间段设置有齿面柱310,然后在齿面柱310的外围的三角传动架301下端均匀转动连接有三个打磨杆311,每个打磨杆311上连接有与齿面柱310相啮合的传动齿轮316,在打磨杆311的下端均连接有副打磨盘312,三个副打磨盘312的圆心分布在正三角形的三个点上,并且副打磨盘312的直径小于主打磨盘208直径设置,三个副打磨盘312在进行打磨面时其打磨覆盖面积要大于主打磨盘208的覆盖面积。为了防止打磨杆311在打磨过程中发生偏移或弯折,还在三角传动架301的下表面连接有导向套筒317,使得打磨杆311与导向套筒317相匹配,并在两者配合的间隙中装入润滑油来极大降低打磨杆311在转动过程中与导向套筒317之间的摩擦阻力。
27.最后,在三个打磨杆311正上方的三角传动架301上固定有伸缩套筒313,伸缩套筒
313中设置有限位轴承314,该限位轴承314与伸缩套筒313顶壁之间连接有调节弹簧315,使得限位轴承314只能沿着伸缩套筒313的内腔进行上下移动,然后将打磨杆311的顶端与限位轴承314的内圈相连接。
28.本实施例中的副打磨机构总成3根据控制器209发出的控制指令进行启停,当扭矩传感器207测得打磨轴205的输出功率小于设定值时,表示主打磨盘208未与道路地面充分接触,导致无法将道路标线进行有效打磨。此时控制器209发出控制指令,通过控制伸缩装置306将三角传动架301向下驱动一定距离使得三个副打磨盘312接触地面,通过三个副打磨盘312对道路标线进行二次打磨。并且由于三个副打磨盘312通过打磨杆311分别与独立的伸缩套筒313相连接,在副打磨盘312对道路标线打磨的过程中可根据道路平整情况进行调节,保证对道路标线进行充分打磨。
29.实施例2本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以实施例1中技术方案为基础而进行改进的磨式市政道路标线抹除装置,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同之处不做再次说明,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2还在小车外壳101上设置有储水箱401,为保证推动小车1在推动形势过程中中心平衡,具体设计时将储水箱401设置在手推杆103下方的小车外壳101外表面,并在储水箱401的上端设置有相应的加水管。然后在储水箱401上安装有输水泵402,输水泵402上连接有输水管403,输水管403沿着小车外壳101的外表面延伸至主打磨机构总成2的前侧,并在输水管403伸入小车外壳101内腔的端部连接有喷头404,并将该喷头404朝向主打磨盘208的正下方设计。在对道路标线打磨清除过程中,通过喷头404喷洒处的水先将地面加湿,一方面能够防止打磨过程中粉尘被激起,二方面还能对主打磨盘208进行一定的降温,防止长时间的运行主打磨盘208被烧坏。
30.最后,还在小车外壳101的下端边沿处设置有大量的刷毛104,其刷毛的设计不仅能够防止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外逸,而且还能够在推动小车1移动过程中将道路标线的碎屑进行清扫。
31.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