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分层填筑于路基相应部位,可充分利用现场挖方区爆破开挖产生的软质岩石类碎石土作为路堤填料,节约工程造价。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路基底部设置透水性材料,顶部设置复合土工防渗材料防止外界水分对路基土体的入渗影响;在季冻地区考虑地下水冻胀影响,在路堤底部透水性材料上加铺复合土工防渗材料,一方面为在冻胀力作用下上升的地下水提供排水通道,另一方面切断地下水的上升途径,保证路基湿度状态;采用间隔夹层填筑改性土层或良好路基填料对软质岩石路堤不均匀沉降变形进行防治,提高了软质岩石路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与局部稳定性,降低沉降变形,保障路堤结构长期稳定性。本实用新型施工方便,造价低廉,可广泛应用于我国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滇东北等软质岩石分布较多的山区软质岩石路基填筑。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一种高度大于3m易湿化崩解的软质岩石路基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一种尚度大于6m不易湿化崩解的软质岩石路基结构不意图;
[0018]图3为一种尚度小于6m不易湿化崩解的软质岩石路基结构不意图;
[0019]图4为一种季冻区高度大于3m易湿化崩解的软质岩石路基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一种季冻区高度大于6m不易湿化崩解的软质岩石路基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一种季冻区高度小于6m不易湿化崩解的软质岩石路基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1-软质岩石;1A_ I类软质岩石;1B_ II类软质岩石;1C-1II类软质岩石;ID-1V类软质岩石;2_砂砾或硬质岩石渣等透水性材料;3_砂砾、或改性软质岩石、或硬质岩石渣包括(3a_第一砂砾、或改性软质岩石、或硬质岩石渣;3b_第二砂砾、或改性软质岩石、或硬质岩石渣);4-两布一膜复合土工膜包括(4a_第一两布一膜复合土工膜、4b_第一两布一膜复合土工膜);5_路床合格填料或未筛分的硬质岩碎石;6_ 土工格栅包括(6a-第一土工格栅;6b-第二土工格栅;6c-第三土工格栅、6d-第四土工格栅、6e-第五土工格栅、6f-第六土工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1:
[0024]根据图1、图2、图3可知,一种防治公路软岩路基沉降变形病害的典型结构,它由软质岩石1、I类软质岩石1A、II类软质岩石1B、III类软质岩石1C、IV类软质岩石1D、砂砾或硬质岩石渣等透水性材料2、砂砾、改性软质岩石、硬质岩石渣3或其它符合要求的良好夹层填料、两布一膜复合土工膜4、路床合格填料或未筛分的硬质岩碎石5、土工格栅6组成。其特征在于:在路堤底部填筑一层厚度不小于50cm的砂砾或硬质岩石渣等透水性材料2,再将软质岩石I分层填筑于砂砾或硬质岩石渣等透水性材料2上方,土工格栅6、砂砾/改性软质岩石/硬质岩石渣或其它符合要求的良好夹层填料3位于软质岩石I内部,第二两布一膜复合土工膜4b铺在软质岩石I顶面,路床合格填料或未筛分的硬质岩碎石5铺筑于第二两布一膜复合土工膜4b之上。I类软质岩石1A、II类软质岩石IB填筑路堤高度小于6m时,采用直接填筑法,在砂砾或硬质岩石渣透水性材料上直接填筑软质岩石,I类软质岩石1A、II类软质岩石IB填筑路堤高度超过6m时,采用间隔夹层填筑法,每填筑3.0-4.0m软质岩石I后,填筑一层厚度不大于30cm的砂砾、改性软质岩石、硬质岩石渣3,对III类软质岩石1C、IV类软质岩石ID填筑高度大于3m时,每填筑1.0-2.0m软质岩石I后,填筑一层厚度不大于30cm的砂砾、改性软质岩石、硬质岩石渣3,路堤边坡处采用土工格栅6的土工合成材料进行路堤边坡加筋,路床合格填料或未筛分的硬质岩碎石5铺筑于第二两布一膜复合土工膜4b之上。软岩路基位于季冻区时,还应在砂砾或硬质岩石渣等透水性材料2上加铺第一两布一膜复合土工膜4a,如图4、图5、图6所示。
[0025]所述的软质岩石I根据软质岩石湿化崩解状态、风化特性及试样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不同进行判别分类: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在25~30Mpa,软化系数为0.75-0.6,在24小时内或经过一两个干湿循环后不发生崩解,或仅在某些尖棱角处有少量崩解,且崩解量不大于总量1%的软质岩石,为I类软质岩石;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在15~25Mpa,软化系数为0.6-0.45,在24小时内或经过一两个干湿循环即可崩解成块状,崩落的块体粒径多大于1mm的软质岩石,为II类软质岩石;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在5~15Mpa,软化系数为
0.45-0.3,在24小时内或经过一两个干湿循环即可崩解成碎块状,崩解物大都呈5~10 mm碎块状堆积的软质岩石,为III类软质岩石;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在小于5Mpa,软化系数小于等于0.3,在24小时内或经过一两个干湿循环后崩解成渣状、渣粒状的软质岩石,为IV类软质岩石。I类软质岩石IA可用于路堤、下路床部位,视为填石路堤填料;II类软质岩石1B、III类软质岩石IC可用于路堤部位,视为土石混填路堤填料;IV类软质岩石ID可用于下路堤填筑,视为土质路堤填料。
[0026]所述的两布一膜复合土工膜4包括第一两布一膜复合土工膜4a、第二两布一膜复合土工膜4b ;第一两布一膜复合土工膜4a铺设在砂砾或硬质岩石渣等透水性材料2上方,与软质岩石I相连,用于季冻区软岩路基,防止地下冻结水上升;第二两布一膜复合土工膜4b铺在软质岩石I顶面,与上方路床合格填料或未筛分的硬质岩碎石5相连,用于防止上部自由水下渗。
[0027]所述的砂砾、改性软质岩石、硬质岩石渣3包括第一砂砾、改性软质岩石、硬质岩石渣3a、第二砂砾、改性软质岩石、硬质岩石渣3b,位于软质岩石I内部,具体填筑于高度大于6m的I类软质岩石1A、II类软质岩石IB软岩路堤,或高度大于3m的III类软质岩石1C、IV类软质岩石ID软岩路堤内部。当填筑厚度3.0-4.0m的I类软质岩石1A、II类软质岩石1B,或每填筑厚度1.0~2.0m III类软质岩石1C、IV类软质岩石ID后,填筑一层厚度不少于30cm的第一砂砾、改性软质岩石、硬质岩石渣3a,继续填筑厚度3.0-4.0m的I类软质岩石1A、II类软质岩石1B,或每填筑厚度1.0-2.0mIII类软质岩石1C、IV类软质岩石ID后,再填筑一层厚度不少于30cm的第二砂砾、改性软质岩石、硬质岩石渣3b。
[0028]所述的土工格栅6包括第一土工格栅6a、第二土工格栅6b、第三土工格栅6c、第四土工格栅6d、第五土工格栅6e、第六土工格栅6f,土工格栅6铺筑于III类软质岩石1C、IV类软质岩石ID填筑路堤高度超过3m的软质岩石I内部,长度为3.0~5.0m。第一土工格栅6a和第二土工格栅Ib铺筑于路堤下部,层间距为60~80cm,分别与软质岩石I相连,起加筋路堤底部边坡的作用;当111类软质岩石1C、IV类软质岩石ID填筑厚度达到1.0-2.0m后,填筑一层厚度不少于30cm的第一砂烁、改性软质岩石、硬质岩石澄3a或其它符合要求的良好夹层填料,继续填筑III类软质岩石1C、IV类软质岩石1D,并依次铺筑第三土工格栅6c和第四土工格栅铺6d ;第三土工格栅6c和第四土工格栅6d分别与软质岩石I相连,层间距为60~80cm,起加筋路堤中部边坡的作用;当111类软质岩石1C、IV类软质岩石ID填筑厚度再次达到1.0-2.0m后,填筑一层厚度不少于30cm的第二砂烁、改性软质岩石、硬质岩石澄3b或其它符合要求的良好夹层填料,继续填筑60~80cm的III类软质岩石1C,并依次铺筑第五土工格栅6e和第六土工格栅铺6f ;第五土工格栅6e和第六土工格栅6f分别与软质岩石I相连,层间距为60~80cm,起加筋路堤顶部边坡的作用;继续填筑III类软质岩石IC至路堤顶部。
[0029]图1中一种高度大于3m易湿化崩解的软质岩石路基典型结构施工方式如下:
[0030]路基填筑前应施作试验段,确定适合的路基填料的上料方式、摊铺厚度、压实机械、行驶速度、碾压遍数、检测方法、成品路基保护措施,并根据试验路段的经验和数据进行施工并控制施工质量,注意在施工过程中选择大型碾压机械施工对软质岩石I进行充分破碎,并选择合理的松铺厚度,确保达到要求的孔隙率,以防因填料软化或崩解而发生过大沉降。III类软质岩石1C、IV类软质岩石ID在料场应先进行预湿化崩解及预碾压处理(预处理),踢除或破碎大块硬质岩,然后再运往工地填筑。填筑前,先在处理好的地基上填筑一层不小于50cm厚的砂砾或硬质岩石渣等透水性材料2,将预处理好的同一类型的软质岩石I (III类软质岩石1C、IV类软质岩石1D)按方格网均匀堆卸在路基上,逐层碾压成型,填筑60~80cm厚时在路堤边坡两侧各铺一层长度为3.0-5.0m第一土工格栅6a,再填筑软质岩石I至60~80cm厚时,在路堤边坡两侧各铺一层长度为3.0-5.0m第二土工格栅6b,提高下路堤边坡稳定性,再填筑III类软质岩石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