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用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对车辆的车门的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进行切换的车辆用门锁装置,例如有专利文献1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在该专利文献1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中,通过与设置于车辆车身的撞针(striker)啮合来将车辆的车门切换为关闭状态的啮合单元被固定于车辆的车门内。另外,该啮合单元的主体通过螺栓等在车辆的车门内被固定于内板。
在这样的啮合单元中,与撞针啮合的闩锁从车辆的车门露出。因此,为了抑制特别是在车辆的车门的锁定状态下,侵入该车辆的车门内的雨水、清洗液等液体通过上述闩锁侵入车辆车身的内部,而沿该车身的外廓设置有对啮合单元的主体与内板之间的边界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1224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但是,抑制液体侵入车辆车身的内部的密封构造尚有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液体侵入车辆车身的内部的门锁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的一个方式是,提供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其具备:闩锁机构,该闩锁机构对车辆的车门的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进行切换;以及主体,该主体收纳上述闩锁机构,并且通过在上述车辆的车门内经由加强材料被紧固在门板而被保持于上述门板。上述主体具有:紧固部,其通过使贯通上述门板和上述加强材料的紧固部件插通来进行紧固;以及密封部件,其对上述紧固部与上述加强材料之间的边界或者上述紧固部与上述门板之间的边界进行密封,以抑制液体从上述车辆用门锁装置 的上方通过上述车辆用门锁装置侵入上述车辆的车身内部。
优选为,上述加强材料具有包含使用于上述紧固的第一插通孔、和不使用于上述紧固的第二插通孔在内的多个插通孔,上述密封部件以避开上述加强材料的上述第二插通孔的方式配置于上述紧固部的表面。
优选为,上述密封部件配置于上述第二插通孔的下侧。
优选为,上述密封部件配置于上述第二插通孔的上侧。
优选为,上述主体具有在该主体的内部将上述闩锁机构的构成部件支承为能够转动的转动轴,上述转动轴具有在上述紧固部的表面被凿紧的凿紧部,在上述紧固部的表面以避开上述凿紧部的方式配置有上述密封部件。
优选为,上述紧固部的表面具有第一表面和以比上述第一表面更离开上述加强材料的方式凹设的第二表面,上述转动轴具有在上述第二表面被凿紧的上述凿紧部,上述密封部件中配置于上述紧固部的部分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沿上述第一表面延伸。
优选为,上述密封部件以避开上述紧固部的上述第一插通孔的方式配置于上述紧固部的表面。
优选为,上述闩锁机构构成为固定于上述门板,其中上述门板具有构成为将设置于车辆的车身的撞针接受于车辆的车门内的撞针接受部,在上述加强部件,对应于上述撞针接受部,而形成将上述撞针接受于上述车门内的接受部,上述密封部件在上述撞针接受部和上述接受部的上方被夹装于上述门板和上述紧固部之间。
优选为,上述加强材料与上述密封部件对应地具有连通上述门板和上述紧固部之间的透孔。
优选为,上述紧固部具有位于比上述加强材料靠上方的位置的被密封部,上述密封部件在上述被密封部夹装于该被密封部与上述门板之间。
优选为,上述被密封部具有向上方延出的凸缘。
优选为,上述紧固部具有在上述凸缘立设的肋。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车辆的车门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车辆用门锁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拆下了密封部件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示出拆下了基板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示出拆下了基板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主视图。
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和加强材料的主视图。
图7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和加强材料的主视图。
图8是示出变形例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主视图。
图9是示出其它变形例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主视图。
图10是示出另一变形例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主视图。
图11是示出另一变形例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主视图。
图12是使用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车门的主视图。
图13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变形例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背景技术所说明的以往的车辆用门锁装置中,有时会在将啮合单元朝内板固定时,在啮合单元和内板之间夹设加强板(所谓加固件)并以螺栓等紧固件进行固定。并且有在车辆的左右门均能通用的加强板。这样的加强板为了提高通用性而具有仅用于紧固左门的插通孔、仅用于紧固右门的插通孔以及不管是左门紧固和还是右门紧固都能使用的插通孔。
在将该加强板用于车辆的一侧的门的情况下,用于仅紧固另一侧的门的插通孔,作为不插通螺栓的单纯的插通孔剩下来。而且,在抑制液体通过上述闩锁侵入车辆车身的内部时,假设存在不插通螺栓的插通孔很重要。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对具有像这样的高通用性的加强板的车辆用门锁装置(下称“门锁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在车辆的车门10内配设门锁装置30。门锁装置30沿构成门板的内板11的角配设。门锁装置30与设置于车辆车身的撞针20卡合即啮合而将门10相对于该车辆车身保持为关闭状态。该门锁装置30与门10的内板11的面板端部12和面板侧部13相对置地安装。另外,车辆用门锁装置30夹设由钢板构成的作为加强材料的加强板(所谓加固件)50而安装于面板端部12。该加强板50呈沿内板11的角的L字形状。
另外,在内板11的与撞针20对应的位置形成将该撞针20接受于门10内的撞针接受部14。此外,在加强板50的与撞针接受部14对应的位置,形成与该撞针接受部14大致相同形状的接受部。这里示出左右中朝向车辆前方地安装于右门10的门锁装置30,但在左右的门10都安装门锁装置30。
接下来对门锁装置3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门锁装置30具备树脂体34和作为紧固部的基板32,其中,该树脂体34对通过与撞针20的卡合来切换门10的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的闩锁机构31进行收纳。基板32在门锁装置30被安装于内板11时成为基座。另外,基板32隔着加强板50分别与面板端部12和面板侧部13相对置地安装。
另外,相对于树脂体34和基板32而言靠车辆前方即在面板端部12前侧安装有促动器体33,该促动器体33对现有的锁机构以及用于驱动该锁机构的现有的电动促动器进行收纳。
具体而言,闩锁机构组件由包括树脂体34和基板32的部件构成,锁机构组件由包括促动器体33的部件构成。将闩锁机构组件组装于锁机构组件的是门锁装置30。此外,上述锁机构将门10在锁定状态与非锁定状态之间切换。这里,锁定状态是指切断设置于门10的内把手15和外把手16的操作力向闩锁机构31传递的状态。另外,非锁定状态是指允许设置于门10的内把手15和外把手16的操作力向闩锁机构31传递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32、促动器体33及树脂体34相当于主体。
另外,在基板32的与内板11的撞针接受部14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撞针出入槽35,并且,构成闩锁机构31的闩锁40的一部分从该撞针出入槽35露出。而且,门锁装置30基于门10的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的切换即开闭动作,而相对于撞针20接触或分离,并且,撞针20相对于撞针出入槽35出入,而与闩锁机构31卡合或分离。
另外,在基板32的表面形成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供成为紧固部件的螺栓B插通的插通孔36a、36b、36c。而且,通过从内板11的外侧贯通该内板11和加强板50插通螺栓B,将门锁装置30安装于内板11,并且将其保持以及固定于内板11。
另外,在基板32的表面,密封部件37通过粘合材料等粘合手段被沿该基板32的外廓粘贴。密封部件37具有预先规定的相同的粗细。密封部件37对门锁装置30与内板11即加强板50之间的边界进行密封。而且,在基板32的表面,密封部件37从基板32的角沿该基板32的外廓向离开面板侧部13的方向延伸,并从其中途以描绘S形曲线的方式延伸。另外,在基板32的表面,密封部件37从基板32的角沿基板32的外廓向离开面板端部12的方向延伸。
因此,在密封部件37的与面板端部12对置的一侧,形成端部侧密封面37a。另外,在密封部件37的与面板侧部13对置的一侧,形成侧部侧密封面37b。这些密封面37a、37b抑制在门10的锁定状态下侵入该门10内的雨水、清洗液等液体通过闩锁机构31侵入车辆车身的内部。
另外,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基板32的表面,将构成闩锁机构31的构成部件即闩锁40和棘爪41支承为能够转动的转动轴L1、L2露 出。将这些转动轴L1、L2设定为从形成第一表面的基板32的表面突出的长度,并通过分别对其突出的部分进行凿紧的凿紧部L1a、L2a保持并固定于基板32。此外,转动轴L1、L2的一端部(凿紧部L1a、L2a)如上所述凿紧于基板32的表面,而另一端部凿紧于隔着树脂体34而设置于与基板32相反一侧的子基板。
另外,在基板32的表面且凿紧部L1a、L2a(转动轴L1、L2)周缘,分别形成凹部38、39,该凹部38、39形成以比该表面离开加强板50的方式凹设的第二表面。而且,凿紧部L1a构成为通过收纳于凹部38而不从基板32的表面突出。另外,凿紧部L2a构成为通过收纳于凹部39而不从基板32的表面突出。此外,凹部39从转动轴L2周缘以包围撞针出入槽35的方式延设到凹部38的周边。
接下来对闩锁机构31进行说明。
如图4以及图5所示,闩锁机构31具备:闩锁40,其通过转动而与撞针20卡合或分离;以及棘爪41,其限制上述闩锁40的转动。而且,闩锁40和棘爪41以各自的转动轴L1、L2相互大致平行的状态,被设置于隔着上述撞针出入槽35的位置。
在闩锁40形成能够相对于侵入撞针出入槽35内的撞针20卡合的卡合槽42。另外,闩锁40构成为被压缩螺旋弹簧等施力部件施力,而向着卡合槽42向撞针出入槽35开口的方向(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另外,棘爪41构成为通过被压缩螺旋弹簧等施力部件施力而向卡合突起部43相对于闩锁40接近的方向转动。另外,在闩锁40形成能够供棘爪41的卡合突起部43卡合的卡合部44。而且,门锁装置30通过棘爪41侧的卡合突起部43与闩锁40侧的卡合部44卡合来限制闩锁40的转动。
这里对闩锁机构31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闩锁40构成为在撞针20未侵入撞针出入槽35内的情况下,卡合槽42朝向接近该闩锁40的撞针20的相对移动方向。于是,门锁装置30处于门10被实施开启动作的开启状态。
另外,如图5所示,闩锁40构成为,在撞针20侵入撞针出入槽35 内的情况下,通过被与卡合槽42卡合的撞针20按压,而卡合槽42向关闭撞针出入槽35的方向(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相对于此,棘爪41构成为,在使卡合突起部43相对于闩锁40的周面滑动后,在与闩锁40的卡合部44卡合的位置,限制向解除该闩锁40与撞针20的卡合的方向(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于是,门锁装置30处于门10被实施关闭动作的关闭状态。
此外,棘爪41构成为通过上述电动促动器而向卡合突起部43离开闩锁40的方向(图中,顺时针)转动。通过棘爪41的卡合突起部43从闩锁40的卡合部44脱离,允许向解除该闩锁40与撞针20的卡合的方向(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于是,门锁装置30处于门10被实施开启动作的开启状态。
接下来,以基板32的面板端部12为中心,对密封部件37在基板32的表面的配置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所假定的加强板50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所假定的加强板50具备L字型的主体部51。该主体部51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供螺栓B插通的插通孔52a、52b、52c、52d。
例如,如图6所示,在与安装于左右门10中的右门10的门锁装置30配合使用的加强板50中,3个插通孔52a~52c分别与基板32的插通孔36a~36c一致。而且,由于在这3个插通孔52a~52c,分别从内板11的外侧插通螺栓B,因此插通孔52a~52c被使用于门锁装置30的安装。相对于此,因为在剩余的一个插通孔52d未插通螺栓B,因此插通孔52d不被使用于安装。该情况下,插通孔52a~52c相当于被用于紧固的第一插通孔,插通孔52d相当于不被用于紧固的第二插通孔。
此外,与被安装于左右门10中的左门10的门锁装置30配合使用的加强板50,与安装于右门10的情况相比,表背保持原样而上下倒置地(旋转180度)被使用。即,在该情况下的加强板50,3个插通孔52a、52b、52d分别与基板32的插通孔36a~36c一致,被用于安装。相对于此,剩余的一个插通孔52c未用于安装。该情况下,插通孔52a、52b、 52d相当于用于紧固的第一插通孔,插通孔52c相当于不用于紧固的第二插通孔。
这样,本实施方式所假定的加强板50无论是否被用于安装,都预先具有4个插通孔52a~52d,由此左右门10都能使用,从而提高了通用性。
在将门锁装置30与这样的加强板50一起安装于门10的情况下,以避开上述加强板50的不使用于安装的插通孔(图6中,插通孔52d)的方式将密封部件37配置在基板32上。避开插通孔是指包含与插通孔不完全重叠的方式和仅与插通孔的周缘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另外,密封部件37配置为不跨越不使用于紧固的插通孔(图6中,插通孔52d)。其中,跨越插通孔是指以将该插通孔一分为二的方式架设在插通孔上。即,密封部件37以不将插通孔一分为二且不与该插通孔完全重叠或仅与该插通孔的周缘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在基板32上。
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在基板32的面板端部12,密封部件37从基板32的角即上缘沿基板32的外廓延伸。进而,密封部件37沿基板32的插通孔36a(插通孔52a)的上缘延伸。此时,如果沿着密封部件37前行,则在该密封部件37,以与插通孔36a(插通孔52a)的一部分重叠且其宽度方向(短边方向)的一部分连续地沿着基板32的表面(第一表面)的方式形成粘贴线。该粘贴线以不与螺栓B相干涉的方式形成于密封部件37。
另外,在基板32的面板端部12,密封部件37沿着不使用于安装的上述插通孔52d的下缘和基板32的凹部38的上缘之间延伸。进而,密封部件37沿着基板32的凹部39的周缘延伸。此时,如果沿着密封部件37前行,则在该密封部件37,以与加强板50中不使用于安装的上述插通孔52d、凹部38、39重叠且其宽度方向(短边方向)的一部分连续地沿着基板32的表面(第一表面)的方式形成粘贴线。
因此,在基板32的面板端部12,密封部件37在从基板32的插通孔36a(插通孔52a)的上缘到沿着基板32的凹部39的周缘之间,以描绘向下方倾斜的S形曲线的方式延伸。
即,密封部件37以基板32的撞针出入槽35、插通孔36a~36c、转动轴L1、L2及凹部38、39位于其内侧的方式粘贴于基板32。同时,密封部件37以加强板50中被使用于安装的上述插通孔(图6中,插通孔52a~52c)位于其内侧的方式安装于基板32。另外,密封部件37以加强板50中不使用于安装的上述插通孔(图6中,插通孔52d)位于其外侧的方式粘贴于基板32。即,密封部件37划分了包含使用于安装的插通孔(图6中,插通孔52a~52c)的区域和包含不使用于安装的插通孔(图6中,插通孔52d)的区域。
此外,在基板32的面板侧部13,密封部件37从基板32的角即上缘沿着基板32的外廓延伸。即,密封部件37以撞针出入槽35位于其内侧的方式粘贴于基板32。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这里,例如,在密封部件37跨越加强板50中不使用于安装的上述插通孔的情况下,只要该插通孔不被堵塞,液体就有可能通过该插通孔侵入车辆车身的内部。
因此,如图6所示,在加强板50中不使用于安装的上述插通孔52d的下缘以避开该插通孔52d的方式配置密封部件37。所以,密封部件37不会跨越该插通孔52d。因此,如本实施方式所假定的那样,在为了提高通用性而夹设车辆的左右门都能通用的加强板50的情况下,能够实施还考虑了该加强板50中不使用于安装的上述插通孔剩下来这样的假定状况的密封。
作为像这样考虑了加强板50中不使用于安装的上述插通孔剩下来这样的假定状况的密封部件37的配置方式,因为是沿着加强板50中不使用于安装的上述插通孔的下缘配置密封部件37,所以成为容易沿着密封部件37形成倾斜的结构。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密封部件37的倾斜,形成于从基板32的插通孔36a的上缘到沿着基板32的凹部39的周缘之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仅是以避开凿紧部L1a、L2a、凹部38、39的方式配置密封部件37,还在密封部件37形成其宽度方向(短边方 向)的一部分连续地沿着基板32的表面(第一表面)的粘贴线。若利用该粘贴线,则即使在基板32的表面形成凹部38、39和凿紧部L1a、L2a的情况下,密封部件37也不会跨越凿紧部L1a、L2a和凹部38、39。
另外,以还避开加强板50中使用于安装的上述插通孔的方式配置密封部件37,因此密封部件37不会跨越该插通孔。
如上详述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如下所示的效果。
(1)即使在加强板50中不使用于安装的上述插通孔剩下来的状况下,也能够抑制液体侵入车辆车身的内部。
(2)沿着密封部件37形成倾斜,从而能够使由该密封部件37密封的液体不易积存。
(3)因为密封部件37不跨越凿紧部L1a、L2a和凹部38、39,所以即便考虑闩锁机构31的结构,也能够抑制液体侵入车辆车身的内部。
(4)因为密封部件37不跨越加强板50中使用于安装的上述插通孔,所以还能够抑制液体通过基板32(加强板50)的安装中所使用的插通孔侵入车辆的内部。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车辆用门锁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不同点仅在于促动器体33的结构和密封部件37的配置方式。因此,有关与已经说明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等,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等,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促动器体33从内板11的角朝向大致正旁边沿面板端部12延伸配置,并且从该面板端部12观察呈大致长方形。另外,促动器体33从面板端部12观察,从基板32向右上方膨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基板32和促动器体33的表面(第一表面)即门锁装置30的表面(第一表面)的外廓,粘贴密封部件37。
如图7所示,在门锁装置30的面板端部12,密封部件37从门锁装置30的角即上缘沿着门锁装置30的外廓延伸。进而密封部件37沿着基板32的插通孔36a(插通孔52a)的上缘延伸。此时,如果沿着密封部件37前行,则在该密封部件37,以与插通孔36a(插通孔52a)的一部分重叠且其宽度方向(短边方向)的一部分连续地沿着门锁装置30的表面(第一表面)的方式形成粘贴线。该粘贴线以不与螺栓B相干涉的方式形成于密封部件37。
另外,在门锁装置30的面板端部12,密封部件37沿着加强板50中不使用于安装的上述插通孔的上侧和基板32的凹部39的周缘延伸。此时,如果沿着密封部件37前行,则在该密封部件37,以与加强板50中不使用于安装的上述插通孔和凹部39的一部分重叠且其宽度方向(短边方向)的一部分连续地沿着门锁装置30的表面(第一表面)的方式形成粘贴线。
即,密封部件37以加强板50中使用于安装的上述插通孔(图7中,插通孔52a~52c)和不使用于安装的上述插通孔(图7中,插通孔52d)位于其内侧的方式粘贴于基板32。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1)、(3)、(4)的效果外,还能发挥如下所述的效果。
(5)密封部件37的密封以加强板50中不使用于安装的上述插通孔位于其内侧的方式实施。因此,能够抑制液体侵入加强板50中不使用于安装的上述插通孔。
(6)如本实施方式所示,从面板端部12观察,促动器体33从基板32膨出,因此与促动器体33成为沿着基板32的形状的情况相比,该促动器体33内的收纳空间扩大。在如此扩大了的促动器体33内的收纳空间内,有配置各种开关的余地,确保在该收纳空间内有例如设置对闩锁40是否与撞针20卡合进行检测的门控灯开关的余量。即,能够将用于铺设密封部件37的结构兼作其他用途。
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还能够以对其适当地进行了变更的以下方式实施。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密封部件37可以从基板32的角即上缘沿加强板50中不使用于安装的上述插通孔的下缘与基板32的凹部38的上缘之间呈直线状配置。但是,如果像这样呈直线状配置密封部件37,会与撞针出入槽35(撞针接受部14)干涉,而使得该密封部件37的一部分露出。因此,在撞针出入槽35的周边,以不跨越该撞针出入槽35的方式,沿基板32的表面的凹部39的周缘配置密封部件37。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还能够从基板32的角即上缘沿加强板50中不使用于安装的上述插通孔的下缘和基板32的凹部38的上缘之间呈阶梯状地配置密封部件37。此时,只要粘贴预先裁切为阶梯状的密封部件或将一连续的密封部件37粘贴为阶梯状即可。此外,在粘贴一连续的密封部件37的情况下,有时阶梯状的角部会具有少许圆度。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可以以堵塞加强板50中不使用于安装的上述插通孔整体的方式配置密封部件37。具体而言,如图10中实线所示,可以通过使用宽度局部性地变宽的密封部件37,来堵塞不使用于安装的上述插通孔整体。另外,如图10中虚线所示,还能够通过使用宽度整体性地宽的密封部件37来堵塞不使用于安装的上述插通孔整体。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可以在具有同样粗细的密封部件37的中途形成狭缝37c。密封部件37的由该狭缝37c分割了的两个部分,可以以夹住不使用于安装的上述插通孔的方式进行密封。即,密封部件37被配置为沿着加强板50中不使用于安装的上述插通孔的上缘和下缘延伸。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可以在使促动器体33保持第一实施方式的状态下,为粘贴密封部件37而扩展基板32。此外,还可以为了粘贴密封部件37而扩展树脂体34。
各实施方式还能适用于不在基板32形成凹部38、39而是使凿紧部L1a、L2a从基板32的表面突出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以避开凿紧部L1a、L2a的方式配置密封部件37,由此能够抑制液体侵入车辆车身的 内部。
密封部件37的粘贴于基板32的第一表面的短边方向的宽度,只要是确保防水性所需的足够的宽度即可。这种确保防水性所需的宽度,因密封部件37的厚度、材质等特性而异。
在将螺栓B插通基板32的插通孔36a~36c的情况下,只要无需考虑液体侵入车辆的内部,也可以使密封部件37跨越这些插通孔36a~36c。
在基板32的凹部38、39凿紧转动轴L1、L2的情况下,只要无需考虑液体侵入车辆的内部,也可以使密封部件37跨越这些凹部38、39。
此外,背景技术所说明的以往的车辆用门锁装置有时会产生如下问题。
以往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固定于构成车辆的车门的内板的面朝车辆的外侧的部位。车辆用门锁装置通过使在形成其壳体的门锁主体中收纳的闩锁机构与设置于车辆的车身的撞针卡合,将门保持为关闭状态。因此,在内板形成有为使与从门锁主体露出的闩锁机构卡合而接受撞针的面板侧接受孔。
另外,已知有为了在面板侧接受孔的周缘部提高内板的强度而在该内板固定加强部件使其夹设于门锁主体与内板之间的门。该情况下,在加强部件与面板侧接受孔对应地形成有用于接受撞针的加强部件侧接受孔。
如果液体侵入门内即相对于内板侵入门锁主体的固定侧,则有可能通过面板侧接受孔和加强部件侧接受孔侵入车辆的车身内部即相对于内板侵入门锁主体的反固定侧。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对用于解决像这样的以往车辆用门锁装置中可能产生的问题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在车辆的车门101内,与设置于车辆的车身100B的 撞针102卡合并将门101相对于车身100B保持为关闭状态的门锁装置100沿车门101的后端缘设置于车门101内。另外,在门101以向其室内侧露出的状态设置有内把手103,并且,以向其室外侧露出的状态设置有外把手104。
接下来,对门锁装置100及其周边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形成门101的内壳的内板105例如由钢板构成,划分车身100B内与门101内。内板105相当于门板。该内板105一体性地具有以面朝车内侧的方式扩大的侧壁部105a和从其后端缘向车外侧弯曲的后壁部105b。而且,在内板105,以跨越侧壁部105a和后壁部105b所成的角部的状态形成有大致四边形的面板侧接受孔105c。面板侧接受孔105c相当于撞针接受部。另外,在内板105的后壁部105b,在面板侧接受孔105c的周围形成有多个(3个)沉孔105d。如结合图14所示,各沉孔105d向前方突出,成形为随着趋向前方而缓缓缩径的大致圆锥台的筒状。
如图13所示,在内板105的与面板侧接受孔105c的位置对应地在门101内侧的部位例如通过点焊固定有由钢板构成的加强部件106。加强部件106相当于加强材料。该加强部件106一体地具有面朝车内侧扩大并与侧壁部105a接合的侧壁部106a、和从其后边缘向车外侧弯曲并与后壁部105b接合的后壁部106b,该加强部件106呈大致L字形状。而且,在加强部件106,对应于面板侧接受孔105c,以跨越侧壁部106a和后壁部106b所成的角部的状态,形成有大致四边形的加强部件侧接受孔106c。加强部件侧接受孔106c相当于接受部。即,固定有加强部件106的内板105经由面板侧接受孔105c和加强部件侧接受孔106c,将其车身100B内侧与门101内侧连通。另外,如结合图14所示,在加强部件106的后壁部106b形成多个(3个)供内板105的多个沉孔105d分别松动插入的大致圆形的松动插入孔106d。
门锁装置100通过从后方插通各沉孔105d和松动插入孔106d的螺钉107被紧固于内板105。即,如图15所示,门锁装置100例如具备由钢板构成的基板111、闩锁单元112以及连结单元113而构成。而且,基板111以面临内板105的后壁部105b的方式扩大,其上缘111a随着 趋向车外侧而朝下方倾斜,并且,车内侧缘111b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延伸为大致直线状。另外,在基板111分别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与内板105的多个沉孔105d对应地贯通的螺纹孔116。如结合图14所示,基板111通过使插通于各沉孔105d等的螺钉107的螺纹部紧固于螺纹孔116而与内板105结合。此时,各螺钉107的头部以埋入沉孔105d的状态与其抵接。此外,在基板111,对应于后壁部105b的面板侧接受孔105c的形状而形成有接受槽117。因此,该接受槽117呈向车内侧开口的大致U字形状。
闩锁单元112例如具备由树脂材料构成的闩锁体121和在该闩锁体121内绕相互平行地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线转动自如地连结的闩锁122和棘爪(省略图示)。闩锁体121与基板111的外形相对应地形成为大致箱形,其上表面121a和车内侧面121b从上缘111a和车内侧缘111b向前方扩大。而且,在闩锁体121的与基板111相对置的后端面121c,在上缘111a和车内侧缘111b,突出地设置有供基板111嵌合的肋125。
另外,在闩锁体121,对应于面板侧接受孔105c以跨越车内侧面121b和后端面121c所成的角部的状态形成有大致四边形的接受孔126。而且,闩锁体121内的闩锁122通过接受孔126、接受槽117、加强部件侧接受孔106c及面板侧接受孔105c向车身100B露出。因此,门锁装置100使闩锁122与随着门101的关闭动作进入了闩锁体121内的撞针102卡合,并且,通过利用棘爪对处于该卡合状态的闩锁122进行止转,将门101保持为关闭状态。闩锁122和棘爪构成闩锁机构。此外,在车内侧面121b的下端部形成有大致四边形的卡合孔127。
连结单元113例如具备由树脂材料构成的促动器体131。促动器体131具有大致箱形的收纳部132,该收纳部132以面临车内侧的方式扩大,抵接或者接近内板105的侧壁部105a的车外侧的部位,并且具有安装部133,该安装部133从促动器体131的后端对应于闩锁单元112的外形而向前方凹陷。即,安装部133具有内壁面133a,该内壁面133a与闩锁体121的上表面121a对应地成形,并且,具有内壁面133b,该内壁面133b与车内侧面121b的前端缘对应地成形。闩锁单元112通过在上表面121a和车内侧面121b的前端与安装部133嵌合而被支承于连结单元113。此外,在安装部133,对应于卡合孔127,突出地设置有卡 合爪134。被支承于连结单元113的闩锁单元112通过使卡合爪134卡入卡合孔127而固定于连结单元113。闩锁体121和促动器体131构成紧固部。
在促动器体131的收纳部132收纳各种杆,这些杆例如对内把手103和棘爪之间进行机械式连接、或者外把手104和棘爪之间的机械式连接状态即所谓的解锁状态与该连接的解除状态即所谓的上锁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另外,在促动器体131的收纳部132收纳有使这些杆实施切换动作的锁促动器。而且,例如在门101的关闭状态下操作外把手104时,如果是解锁状态,则外把手104的操作力会经由连结单元113传递给棘爪,由此解除该棘爪对闩锁122进行的止转。由此,门101能够打开。而如果是上锁状态,则外把手104的操作力不会经由连结单元113传递给棘爪,维持该棘爪对闩锁122进行的止转。由此,门101不能打开。
促动器体131具有在内壁面133a的大致整个长度范围从其后边缘向上方延伸的第一凸缘136,并且,具有从内壁面133b的上端的车内侧端向上方延伸的第二凸缘137。这些第一和第二凸缘136、137形成在内壁面133a、133b的边界部连接而连续的1个凸缘135。另外,第二凸缘137与大致肋条状的车内侧面138大致共面地连接,其中,该车内侧面138以与内壁面133b的上端部连接的方式形成于促动器体131。即,凸缘135和车内侧面138形成在面板侧接受孔105c的上方从门101内侧与后壁部105b和侧壁部105a对置的连续的端面。凸缘135和车内侧面138构成被密封部。而且,如结合图13和图14所示,在内板105与凸缘135和车内侧面138之间,夹装有在比加强部件106靠上方的位置沿着凸缘135延伸的例如由橡胶材料构成的大致带状的密封部件140。因此,该密封部件140一体性地具有第一密封部141和第二密封部142,其中,该第一密封部141夹装在第一凸缘136和后壁部105b之间;该第二密封部142夹装在侧壁部105a与第二凸缘137和车内侧面138之间。当然密封部件140位于比面板侧接受孔105c靠上方的位置。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假设液体侵入门101内即相对于内板105侵入门锁装置100的固定 侧。该情况下,在面板侧接受孔105c和加强部件侧接受孔106c的上方且内板105和促动器体131(凸缘135)之间夹装密封部件140,由此抑制门101内的液体向比该密封部件140靠下方的位置侵入。
如上详述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如下所示的效果。
(7)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液体侵入门101内即相对于内板105侵入门锁装置100的固定侧,通过在面板侧接受孔105c和加强部件侧接受孔106c的上方且内板105和促动器体131之间夹装密封部件140,也能够抑制门101内的液体向比该密封部件140靠下方的位置侵入。因此,即使内板105和加强部件106之间存在缝隙,也能抑制门101内的液体通过位于比密封部件140靠下方的位置的面板侧接受孔105c和加强部件侧接受孔106c侵入车身100B内即相对于内板105侵入门锁装置100的反固定侧。
(8)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140在位于比加强部件106靠上方的位置的凸缘135(被密封部),被夹装于该凸缘135与内板105之间,由此能够无需进行加强部件106的形状变更。
(9)在本实施方式中,促动器体131在凸缘135于该凸缘135与内板105之间夹装密封部件140,由此即使例如加强部件106的形状或者尺寸改变,也不会改变促动器体131整体,而仅改变凸缘135便能够应对密封部件140的夹装。
(10)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内板105和加强部件106之间存在缝隙,也能抑制门101内的液体侵入车身100B内,因此例如在内板105和加强部件106之间涂覆了密封剂的情况下,能够废除它。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对车辆用门锁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第四实施方式是改变了第三实施方式的加强部件(加强材料)的结构,因此相同的部分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加强部件155例如由钢板构成,与上述面板侧接受孔105c的位置对应地通过点焊固定于内板105的门101 内侧的部位。加强部件155构成加强材料。该加强部件155具有比依照上述门锁装置100的构造的门锁装置150向上方突出的尺寸,一体性地具有面临车内侧扩大并与侧壁部105a接合的侧壁部155a、和从其后端缘向车外侧弯曲并与后壁部105b接合的后壁部155b,该加强部件155呈大致L字形状。而且,在加强部件155,对应于面板侧接受孔105c,以跨越侧壁部155a和后壁部155b所成的角部的状态形成有大致四边形的加强部件侧接受孔155c。另外,在加强部件155,以包围加强部件侧接受孔155c的上方的方式,以跨越侧壁部155a和后壁部155b所成的角部的状态,形成有透孔155d。该透孔155d成形为向上凸起的大致湾状。
在透孔155d,例如插入有由橡胶材料构成的大致带状的密封部件160。该密封部件160成形为向上凸起的大致湾状,在透孔155d的大致整个长度范围内延伸。另外,密封部件160贯通透孔155d,被夹装于形成门锁装置150的外形的门锁主体151和内板105之间。当然密封部件160位于比面板侧接受孔105c靠上方的位置。因此,即使液体侵入门101内(相对于内板105侵入门锁装置150的固定侧),也能抑制门101内的液体侵入比密封部件140靠下方的位置。
如上详述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7)、(10)的效果,还能获得如下所示的效果。
(11)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加强部件155的尺寸大于门锁主体151的尺寸,也能够通过透孔155d在内板105和门锁主体151之间夹装密封部件160。
此外,上述第三和第四实施方式可以如下变更。
如图17所示,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可以在促动器体131的凸缘135立设加强用的肋165。该情况下,能够通过肋165加强凸缘135,进而还能够提高该凸缘135的密封性能。
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凸缘135可以由闩锁体121所具有。具体而言,第一凸缘136可以在上表面121a的大致整个长度范围内从其后边缘向上方延伸。另外,第二凸缘137可以从车内侧面121b的上端向 上方延伸。当然凸缘是这些第一和第二凸缘相连续的一个部件。
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140只要以包含面板侧接受孔105c整体的方式向加强部件106的上方延伸即可,其形状任意。例如可以成形为与面板侧接受孔105c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大致L字状,也可以成形为向上凸起的大致湾状。
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可以是将闩锁体121和促动器体131一体化了的门锁主体。
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160只要以包含面板侧接受孔105c整体的方式向其上方延伸即可,其形状任意。例如可以成形为与面板侧接受孔105c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大致L字状。当然是根据密封部件160的形状成形透孔15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