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裁刀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8419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裁刀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裁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材裁切用的自动裁刀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绿色模块化建筑墙体的生产企业常需根据建筑模块的需要对板材进行裁切,以往的裁切机裁切结构不够稳定牢固,往往会使得裁切的板材切口不平整,切料长短不一致。而且,传统的裁切结构无法做到自动裁切,常需要靠人工进行裁切,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工作效率低,同时裁切精确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适用于板材裁切用的自动裁刀机构,该自动裁刀机构结构稳定,裁切精度高,可保证切料的长度一致,且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裁刀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横向行走轨道及可沿所述横向行走轨道行走的行走小车;所述行走小车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铰接有推杆;所述行走小车上设置有纵向行走轨道,所述行走小车上远离所述第一气缸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气缸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气缸沿所述纵向行走轨道行走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安装有切割锯片。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行走小车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固定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行走小车沿所述横向行走轨道行走的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齿轮,所述行走小车上设置有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齿条。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行走小车前端的端部设置有铰接头,所述推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铰接,所述推杆与所述铰接头相对应的位置与所述铰接头铰接,所述推杆的下端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推杆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第三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齿轮之间设置有单向离合器。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横向行走轨道上靠近所述第二气缸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有提升框架,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所述提升框架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裁刀机构,其机架上设置有横向行走轨道及可沿横向行走轨道行走的行走小车,此结构可实现行走小车沿板材输送线方向上的横向行走。行走小车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铰接有推杆,推杆可与来自输送线上的板材相贴合,使行走小车由板材带动沿横向行走轨道与板材同步向前运行,既对待裁切的板材起固定限位作用,保证裁切时板材的稳定,又可减轻驱动行走小车所需的电耗。行走小车上设置有纵向行走轨道,行走小车上远离第一气缸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气缸及用于驱动第二气缸沿纵向行走轨道行走的第一电机;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安装有切割锯片,此结构使切割锯片可由第二气缸带动实现下移、上升分别用以裁切、释放板材,第二气缸在第一电机的驱动下带动切割锯片沿纵向行走轨道行走,可保证切口平整,且无需人工操作即可完成板材的裁切,自动化程度高。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裁刀机构,其行走小车上方的固定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行走小车沿横向行走轨道行走的第三电机,第三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齿轮,行走小车上设置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此结构使第三电机驱动齿轮转动,齿轮齿条之间的传动即可带动行走小车实现沿横向行走轨道的行走。利用齿轮齿条传动能够保证恒定的传动比,传递动力大,生产效率高。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裁刀机构,其行走小车前端的端部设置有铰接头,推杆的上端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铰接,推杆与铰接头相对应的位置与铰接头铰接,推杆下端设置有与推杆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挡块,当板材到达设定工位时,由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带动推杆绕推杆与铰接头的铰接处旋转到竖直角度,推杆与挡块分别与板材相贴紧,方便裁切过程中板材的固定,并可带动行走小车随板材同步运行,在不影响板材传送的前提下完成板材的裁切。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裁刀机构,其第三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齿轮之间设置有单向离合器,单向离合器的设置使行走小车在沿板材来料方向运行时无需电机驱动,依靠推杆的作用由板材带动即可向前运行,此结构可实现行走小车与板材同步运行,保证裁切过程的稳定,进而保证裁切精确度,而完成裁切后行走小车返回原工位时由第三电机驱动即可,节省了第三电机的电耗,同时可延长第三电机的使用寿命。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裁刀机构,其横向行走轨道上靠近第二气缸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可对行走小车进行限位,防止行走小车完成板材裁切返回原工位时因过位而造成的设备损坏及下批次板材裁切出现偏差,保证裁切的板材长度一致,提高生产精确度。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裁刀机构,其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有提升框架,第二电机固定在提升框架上,可在板材裁切时对切割锯片进行有效限位,防止因切割锯片的剧烈转动导致位置偏移而引起的板材裁切精度低、切口不平整现象的发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裁刀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裁刀机构稳定性差、工作效率低且裁切精度不能保证、切口不平整、切料长短不一致的问题,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裁切稳定性好、裁切精确度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裁刀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中:1.切割锯片,2.齿条,3.齿轮,4.单向离合器,5.第一电机,6.推杆,7.第一气缸,8.行走小车,9.第二电机,10.第二气缸,11.提升框架,12.限位块,13.横向行走轨道,14.机架,15.第三电机,16.铰接头,17.纵向行走轨道,18.挡块,19.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一种自动裁刀机构,包括机架14,机架14上设置有横向行走轨道13及可沿横向行走轨道13行走的行走小车8。本自动裁刀机构安装于板材输送线上,沿板材输送线上板材移动方向的前方为前端,行走小车8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气缸7。第一气缸7的活塞杆端部铰接有推杆6。行走小车8前端的端部设置有铰接头16,推杆6与铰接头16相对应的位置与铰接头16铰接,推杆6下端设置有挡块18,挡块18与推杆6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此结构使推杆6由第一气缸7的活塞杆带动绕与铰接头16的铰接处旋转至竖直角度,使来自板材输送线上的板材与推杆6和挡块18分别贴合后,行走小车8由板材带动沿横向行走轨道13与板材同步向前运行,既对待裁切的板材起固定限位作用,又可减轻驱动行走小车8所需的电耗。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行走小车8上设置有纵向行走轨道17,行走小车8上远离第一气缸7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气缸10及用于驱动第二气缸10沿纵向行走轨道17行走的第一电机5;第二气缸10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提升框架11,提升框架11上安装有第二电机9,第二电机9的动力输出端安装有切割锯片1。提升框架11可对第二电机9的上行、下移实现有效限位,避免板材裁切时因切割锯片1的剧烈震动导致的裁切精度低、切口不平整现象的发生。第二气缸10可由第一电机5驱动沿纵向行走轨道17行走,完成整块板材的裁切。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行走小车8的上方第一气缸7与第二气缸10之间设置有一固定架19,固定架19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行走小车8沿横向行走轨道13行走的第三电机15,第三电机15的动力输出端安装有齿轮3,行走小车8上设置有与齿轮3相啮合的齿条2。第三电机15的动力输出端与齿轮3之间设置有单向离合器4,单向离合器4使第三电机15在与板材同步运行裁切板材时空载,在完成裁切时利用齿轮齿条传动驱动行走小车8返回原工位。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横向行走轨道13上靠近第二气缸10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12,防止行走小车8返回原工位时过位造成设备损伤并引起下一批次板材的裁切误差。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来自板材输送线上的板材到达设定工位后,由第一气缸7的活塞杆带动推杆6绕推杆6与铰接头16的铰接处旋转至竖直角度,推杆6与挡块18分别与板材贴合后,行走小车8由板材带动沿横向行走轨道13与板材同步向前运行,第二气缸10的活塞杆带动第二电机9下移至板材裁切工位,第一电机5驱动第二气缸10沿纵向行走轨道17运行,由第二电机9驱动切割锯片1对板材进行裁切。裁切完成后,第二电机9停止运行,由第二气缸10带动上移,同时,第一气缸7的活塞杆带动推杆6旋转至板材释放,完成裁切的板材沿板材输送线离开自动裁刀机构,第一电机5和第三电机15分别驱动第二气缸10和行走小车8返回原工位进行下一批板材的裁切。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