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罩的铰链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8237阅读:9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发动机罩的铰链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罩的铰链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日益增加。研究发现,大部分造成行人严重伤害的事故一般是由于行人与车辆的汽发动机罩发生碰撞造成的,因此,发动机罩在汽车碰撞安全与行人保护中起到重要作用。

其中,发动机罩的开启或者关闭是通过铰链结构实现的,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20419899.1;授权公告号:CN 203361818U】公开了一种前罩铰链总成,包括活动臂、固定臂和衬套,活动臂和固定臂铰接在一起,衬套设于活动臂铰接端与固定臂铰接端之间用于将活动臂铰接端和固定臂铰接端分隔。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铰链包括上述前罩铰链总成均存在以下缺陷:该类铰链本身不具备压溃结构,发生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少,导致碰撞对行人造成的伤害值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罩的铰链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发生碰撞时降低铰链对行人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发动机罩的铰链结构,包括固定在发动机罩内板上的铰链上板和固定在汽车车身上的铰链下板,所述铰链上板和铰链下板铰接,其 特征在于,所述铰链上板和铰链下板之间设置有板状的吸能板,所述吸能板的下端固定在铰链上板上,所述吸能板的上端抵靠在发动机罩内板上。

本汽车发动机罩的铰链结构通过增设具有吸收碰撞能量功能的吸能板,并对吸能板的结构和布置位置进行合理设计,从而达到在发生碰撞时降低铰链对行人的伤害的目的。具体来说,通过将吸能板的下端固定在铰链上板上,并使吸能板的上端与发动机罩内板抵靠,当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行人头部或其他部位如果撞击到铰链结构所在区域的发动机罩上,撞击力经发动机罩传递到吸能板上,此时,吸能板受到撞击会压溃,从而起到吸收部分撞击能量的作用,进而降低碰撞对行人的伤害。

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罩的铰链结构中,所述吸能板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本体和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抵靠部,所述本体和抵靠部之间具有折弯部,所述本体固定在铰链上板上,所述抵靠部抵靠在发动机罩内板上。当发生碰撞时,折弯部能够起到缓冲和吸收碰撞能量的作用,从而通过合理设计吸能板的结构,降低碰撞对行人的伤害。

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罩的铰链结构中,所述抵靠部(52)的上表面贴靠在发动机罩内板(1)的表面上。采用此设计,有利于发动机罩将受到的撞击力传递到吸能板上,使得吸能板吸收碰撞的能量的效率更高。

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罩的铰链结构中,所述吸能板通过铆钉与铰链上板铆接。采用铆接连接,当发生碰撞时,有利于吸能板的压溃。

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罩的铰链结构中,所述铰链上板包括横板和竖板,所述竖板和吸能板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铆钉的安装孔,所述吸能板铆接在竖板上。根据实际吸能板的厚度不同,安装孔的直径尺寸可以酌情调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发动机罩的铰链结构具有以下优点:本铰链结构通过增设具有吸收碰撞能量功能的吸能板,能够有效地吸收铰链结构所在发动机罩区域受到碰撞产生的能量,从而降低了发生碰撞时铰链对行人造成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汽车发动机罩的铰链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汽车发动机罩的铰链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铰链结构中吸能板安装在铰链上板上的示意图。

图中,1、发动机罩内板;2、汽车车身;3、铰链上板;31、横板;32、竖板;33、安装孔;4、铰链下板;5、吸能板;51、本体;52、抵靠部;53、折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汽车发动机罩的铰链结构包括铰链上板3、横板31、竖板32、安装孔33、铰链下板4、吸能板5、本体51、抵靠部52、折弯部53。

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本铰链结构包括固定在发动机罩内板1上的铰链上板3和固定在汽车车身2上的铰链下板4,铰链上板3和铰链下板4铰接。铰链上板3和铰链下板4之间设置有板状的吸能板5。

如图2所示,吸能板5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本体51和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抵靠部52,本体51和抵靠部52之间具有折弯部53,本体51固定在铰链上板3上,抵靠部52抵靠在发动机罩内板1上。作为优选,抵靠部52的上表面贴靠在发动机罩内板1的表面上。如图3所示,铰链上板3包括横板31和竖板32,竖板32和 吸能板5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铆钉的安装孔33,吸能板5下端的本体51通过铆钉铆接在竖板32上。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发动机罩内板1、汽车车身2、铰链上板3、横板31、竖板32、安装孔33、铰链下板4、吸能板5、本体51、抵靠部52、折弯部5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