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链组件及铰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1725阅读:1083来源:国知局
铰链组件及铰链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行李箱与车身连接零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铰链组件及铰链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几乎所有的行李箱盖都采用了铰链与扭杆配合的平衡系统来实现行李箱盖的开关。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行李箱铰链装置,由两个铰链和两根扭杆4′组成。

每个铰链都包括方管1′、铰链支架2′和连杆3′。

方管1′的一端用于与行李箱盖连接,其另一端铰接在铰链支架2′上,铰链支架2′用于与车身连接,连杆3′的一端铰接在方管1′上。

两根扭杆4′的活动端41′分别与两个铰链上的连杆3′连接,两根扭杆4′的静止端42′分别连接在铰链支架2′上。活动端41′可以随着连杆3′的转动而活动,静止端41′被铰链支架2′支撑并保持不动。

在开启行李箱盖关闭时,活动端42′与静止端41′之间的夹角最大,扭杆4′产生扭力。在行李箱盖解锁时,靠扭杆4′的扭力会将行李箱盖弹起至指定位置,此时活动端42′与静止端41′之间的夹角最小。

由于,静止端是静置在铰链支架上,其保持不动,不能主动调节静止端与活动端之间的夹角,在扭杆扭力衰减后,行李箱盖解锁后弹开的高度就会降低,不能满足操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调整扭杆的力值或开启角度的铰链组件及铰链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用于连接车身与行李箱盖的铰链组件,包括用于与行李箱盖连接的连接件、用于与车身连接的铰链支架以及用于与外部的扭杆的活动端连接的连杆;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铰链支架铰接在一起,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连接件上;在所述铰链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并调整所述扭杆的静止端的位置的调节构件。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构件包括调节螺栓、固定螺母和用于支撑所述扭杆的静止端的调节板;所述铰链支架的一侧延伸有包括延伸板,在所述延伸板上设置有延伸板通孔,所述固定螺母固定设置在所述延伸板的下方,所述调节板活动地配置在所述延伸板的上方;所述调节螺栓与所述固定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栓的末端穿过所述延伸板通孔,并与所述调节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调节板的至少一侧还朝向所述延伸板侧延伸有导向板;在所述延伸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导向板配合的导向通孔;所述导向板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导向通孔内。

进一步地,在所述调节板上还朝向远离所述延伸板的一侧延伸有用于对所述扭杆进行限位的一对限位臂。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臂、所述导向板与所述调节板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螺母焊接在所述延伸板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鹅颈式方管。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具有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铰链组件的铰链装置,包括两个铰链组件和两根扭杆;其中,所述扭杆具有静止端和活动端;两根所述扭杆的所述静止端分别由两个所述铰链组件中的两个调节构件相应支撑,两根所述扭杆分别穿过两个所述铰链组件中的两个铰链支架,两根所述扭杆的所述活动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铰链组件中的两个连杆相应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调节构件,其可以支撑并调整扭杆的静止端的位置,从而能够改变扭杆静止端与活动端之间的夹角,从而调整扭杆的力值或开启角度。

在扭杆力值衰减时,同过向上调整静止端的位置,加大静止端与活动端之间的夹角,可以使得扭杆力值保持适当,使得行李箱盖可以开启至任意指定位置,满足了不同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铰链组件及铰链装置,可以任意调节行李箱盖初始开启角度,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可以解决扭杆力值衰减而行李箱盖初始开启角度变小的问题;实现了扭杆在装车之后,可以方便调节静止端和运动端的角度,节省了客户换新扭杆的时间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行李箱铰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铰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调节构件的立体图;

图4为调节构件安装在铰链支架的延伸板上的剖视图;

图5为调节构件处于初始状态时,铰链组件与扭杆配合的示意图;

图6为调节构件向上调整位置时,铰链组件与扭杆配合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铰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方管; 2′-铰链支架; 3′-连杆;

4′-扭杆; 41′-活动端; 42′-静止端;

1-连接件; 2-铰链支架; 21-延伸板;

22-延伸板通孔; 23-导向孔; 3-连杆;

4-调节构件; 41-调节螺栓; 42-固定螺母;

43-调节板; 44-导向板; 45-限位臂;

5-安装轴; 6-扭杆; 61-活动端;

62-静止端。

其中,标号1-1、3-1、61-1分别代表行李箱盖处于开启状态时,处于开启位置时的连接件、连杆、活动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2-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连接车身与行李箱盖的铰链组件,包括用于与行李箱盖连接的连接件1、用于与车身连接的铰链支架2以及用于与外部的扭杆6的活动端61连接的连杆3。

连接件1的一端与铰链支架2铰接在一起,连杆3的一端铰接在连接件1上。

其中,在铰链支架2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并调整扭杆6的静止端62的位置的调节构件4。

也即是,该铰链组件主要用于连接车身与行李箱盖,起到行李箱盖开启和关闭的连接零件。

该铰链组件主要由连接件1、铰链支架2、连杆3和调节构件4构成。

连接件1的一端用于与行李箱盖连接,其另一端通过安装轴5铰接或可转动地连接在铰链支架2的一端,铰链支架2用于与车身侧板连接。

连杆3的一端通过安装轴5铰接或可转动地连接在连接件1上,其另一端具有凹口,用于与外部的扭杆6的活动端61配合。

调节构件4设置在铰链支架2上,其用于支撑扭杆6的静止端62,并可以调整静止端62的位置,从而调节静止端62与活动端61之间的夹角,从而调整扭杆的力值或开启角度。

如图5-6所示,在扭杆力值衰减时,同过调节构件4向上调整静止端62的位置,加大了静止端62与活动端61之间的夹角,可以使得扭杆6力值保持适当,使得行李箱盖可以开启至任意指定位置,满足了不同的需求。

该处所指的静止端62是指在连接件1转动,带动连杆3转动,带动活动端61转动的过程中,其相对保持不动。而在需要调整位置时,静止端62可以在调节构件4的作用下移动。

较佳地,如图3-4所示,调节构件4包括调节螺栓41、固定螺母42和用于支撑扭杆6的静止端62的调节板43。

铰链支架2的一侧延伸有包括延伸板21,在延伸板21上设置有延伸板通孔22,固定螺母42固定设置在延伸板21的下方,调节板43活动地配置在延伸板21的上方。

调节螺栓41与固定螺母42螺纹连接,调节螺栓41的末端穿过延伸板通孔22,并与调节板43固定连接。

如此设置,可以通过转动调节螺栓41,使其带动调节板43在延伸板21的上方移动,进而带动位于调节板43上的静止端62移动,以调整静止端62的位置,便于操纵。

较佳地,如图3-4所示,在调节板43的至少一侧还朝向延伸板21侧延伸有导向板44。在延伸板21上设置有用于与导向板44配合的导向通孔23。导向板44可滑动地配合在导向通孔23内。

导向板44插入在导向通孔23内,并能够在导向通孔23内滑动,从而保证调节板43只能沿着上下方向调节,在移动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

较佳地,如图3-4所示,在调节板43上还朝向远离延伸板21的一侧延伸有用于对扭杆6进行限位的一对限位臂45,以限定扭杆6的位置,避免其从调整板43上脱离。

较佳地,如图4所示,限位臂45、导向板44与调节板43一体成型,提高了结构强度。

较佳地,如图4所示,固定螺母42焊接在延伸板21的下方,使得两者紧固在一起,并且便于连接。

较佳地,连接件1为鹅颈式方管,重量轻,并便于与行李箱盖连接。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铰链装置,其具有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描述的铰链组件。

该铰链装置包括两个铰链组件和两根扭杆6。其中,扭杆6具有静止端62和活动端61。

组装时,两根扭杆6的静止端62分别由两个铰链组件中的两个调节构件4相应支撑,两根扭杆6分别穿过两个铰链组件中的两个铰链支架2,两根扭杆6的活动端61分别与两个铰链组件中的两个连杆3相应连接。

也即是,一根扭杆6的静止端61由第一个铰链组件中的调节构件4支撑,其活动端62与第二个铰链组件中的连杆3连接。

另一根扭杆6的静止端由第二个铰链组件中的调节构件4支撑,其活动端62与第一个铰链组件中的连杆3连接。

图7中还示出了在行李箱盖处于关闭状态时或铰链组件处于关闭状态时,连接件1、连杆3、活动端61所处的位置。

图7中还示出了在行李箱盖处于开启状态时或铰链组件处于开启状态时,连接件1-1、连杆3-1、活动端61-1所处的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铰链组件及铰链装置,可以任意调节行李箱盖初始开启角度,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可以解决扭杆力值衰减而行李箱盖初始开启角度变小的问题;实现了扭杆在装车之后,可以方便调节静止端和运动端的角度,节省了客户换新扭杆的时间和成本。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