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0942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动力工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工具。



背景技术:

动力工具,如摆动动力工具。摆动动力工具一般包括壳体、收容在壳体内的马达、用于安装工作头的输出轴、以及连接在马达和输出轴之间的偏心传动机构,偏心传动机构将马达轴旋转运动转换为输出轴围绕自身轴线的摆动运动。这样,在输出轴的自由端连接有不同的附件工作头后,如直锯片、圆锯片、三角形磨砂盘等,摆动动力工具即可以实现多种操作,如锯、切、磨、刮等,以适应不同的工作需求。

但是,摆动动力工具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较大的振动。马达直接设置在壳体上,操作者在操作时,常常直接握持在壳体上,从而振动从工具传递至操作者。因此影响了摆动动力工具的操作舒适性。

因此,实有必要开发出一种新的动力工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舒适、工作效率高的动力工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动力工具,包括:马达;由所述马达驱动用于安装工作头的输出轴,定义经过所述马达的轴线和所述输出轴的轴线的平面为基准平面;壳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隔开设置,所述内壳体至少部分收容所述马达;在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之间设有限位机构和作用在垂直于所述基准平面的方向的减振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限定所述外壳体在所述基准平面或平行于所述基准平面的平面内相对所述内壳体运动,且所述限位机构和所述减振机构相对独立设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动力工具,包括:马达;由所述马达驱动用于安装工作头的输出轴;壳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隔开设置,所述内壳体至少部分收容所述马达,所述外壳体具有纵向延伸轴线,定义经过所述输出轴的轴线和所述纵向延伸轴线的平面为中间平面;在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之间设有限位机构和作用在垂直于所述中间平面的方向的减振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阻尼件,所述减振机构包括减振阻尼件,所述减振阻尼件和所述限位阻尼件分开设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动力工具,包括:马达;由所述马达驱动用于安装工作头的输出轴;壳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隔开设置,所述内壳体至少部分收容所述马达,所述外壳体具有纵向延伸轴线,定义经过所述输出轴的轴线和所述纵向延伸轴线的平面为中间平面;在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之间设有限位机构和作用在垂直于所述中间平面的方向的减振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限定所述外壳体在所述中间平面或平行所述中间平面的平面内相对所述内壳体运动,且所述限位机构和所述减振机构相对独立设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动力工具,包括:马达;由所述马达驱动用于安装工作头的输出轴,所述马达驱动所述输出轴绕其轴线做往复摆动运动,定义所述工作头运动形成的平面为工作平面;壳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隔开设置,所述内壳体至少部分收容所述马达;在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之间设有限位机构和作用在平行于所述工作平面的减振机构,且所述限位机构和所述减振机构相对独立设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动力工具,包括:马达;用于安装工作头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在所述马达驱动下围绕所述输出轴的轴线摆动,定义垂直于所述输出轴的轴线的平面为摆动平面;壳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隔开设置,所述内壳体至少部分收容所述马达;在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之间设有限位机构和作用在平行于所述摆动平面的减振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用于在垂直于所述摆动平面且平行于所述输出轴的轴线的平面内限定所述外壳体相对所述内壳体移动,且所述限位机构和所述减振机构相对独立设置。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阻尼件,所述减振机构包括减振阻尼件,其中所述限位阻尼件的材质区别于所述减振阻尼件。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阻尼件,所述减振机构包括减振阻尼件,其中所述限位阻尼件的形状和大小至少其中之一区别于所述减振阻尼件。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阻尼件,所述减振机构包括减振阻尼件,其中所述限位阻尼件的密度区别于所述减振阻尼件。

优选的,所述减振阻尼件设置在所述内壳体的外表面和所述外壳体的内表面之间。

优选的,所述减振阻尼件直接连接在所述内壳体的外表面上。

优选的,所述减振阻尼件直接连接在所述外壳体的内表面上。

优选的,由接触减振阻尼件的外壳体的内表面加工而成的支撑面大致呈凸状;由接触减振阻尼件的内壳体的外表面加工而成的支撑面大致呈平面状。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件、与所述限位件相匹配的限位槽以及设置在限位件和限位槽之间的限位阻尼件,其中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其中之一上;所述限位槽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其中另一个上。

优选的,所述限位件为圆柱销。

优选的,在所述圆柱销的轴向方向上,所述限位阻尼件的长度不大于限位槽的深度。

优选的,所述限位阻尼件上设有供所述圆柱销穿过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内壳体包括至少部分收容所述输出轴的头壳、与所述头壳连接的马达壳,所述限位机构和所述减振机构设置在所述头壳和所述外壳体之间。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和所述减振机构设置在所述马达壳和所述外壳体之间。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阻尼件,所述减振机构包括两个减振阻尼件,所述限位阻尼件设置在所述两个减振阻尼件之间。

优选的,所述两个减振阻尼件和所述限位阻尼件沿所述输出轴的轴向依次设置。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限定所述外壳体在所述基准平面或平行于所述基准平面的平面内相对所述内壳体运动。

本发明的动力工具,将限位机构和减振机构相对独立设置,则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选用最适合的材质、形状、尺寸、材质等。从而即保证了减振效果,也不会影响工作效率。而且限位机构和减振机构位置设置灵活,整机结构紧凑,人机更好。

附图说明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有益效果可以通过下面附图实现: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摆动动力工具的正视图。

图2为图1所示摆动动力工具去掉一半外壳体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摆动动力工具的局部立体图。

图4为图1所示摆动动力工具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1中沿a-a线剖示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摆动动力工具隐藏一半外壳体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摆动动力工具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8为图6所示摆动动力工具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摆动动力工具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摆动动力工具隐藏一半外壳体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摆动动力工具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12为图10所示的摆动动力工具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以摆动动力工具为例来阐述本发明的创作构思,摆动动力工具又被称摆动动力工具。但是本发明的动力工具并不局限于摆动动力工具,也可以是转动动力工具,如砂光机或角向磨光机等等。

图1至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摆动动力工具100包括壳体32、自壳体32的内部延伸出的输出轴34、安装在输出轴34末端的工作头(未图示)、用于在输出轴的轴向方向33上夹紧工作头的夹紧组件36。轴向方向33大致沿平行于输出轴34的轴线y延伸。

壳体32包括隔开设置的内壳体38和外壳体40。外壳体40大致呈直线延伸,外壳体40的纵向延伸轴线为x1,内壳体38部分从外壳体40的一端相对外壳体40弯折延伸。外壳体40具有握持区42,使用者在引导工具的过程中抓握该握持区42。

定义经过外壳体40的纵向延伸轴线x1和输出轴的轴线y的平面为中间平面,也就是说,当外壳体40的纵向延伸轴线x1与输出轴的轴线y共面,构成中间平面。在本实施例中,外壳体40的纵向延伸轴线x1大致垂直于输出轴的轴线y。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外壳体40的纵向延伸轴线x1与输出轴的轴线y也可以不共面,或共面但不垂直,如外壳体40的纵向延伸轴线x1与输出轴的轴线y平行或呈其它角度。

参照图2,内壳体38包括至少部分收容输出轴34的头壳44、与头壳44连接的马达壳46。马达壳46用于安装马达48,马达46具有马达轴47(可参图3)。马达壳46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部分或完全包覆马达48。在本实例中,头壳44由金属制成,马达壳46由塑料制成。当然,头壳44和马达壳46可以根据需要由金属或塑料制成。本实施例中的马达壳46由两部分组成,分别设置在马达48的两端并部分包覆马达48,马达48的中间部分则未包覆在马达壳46中。而马达壳46也可以由整体构成,此时它可将马达48完全包覆。

参照图3,马达轴47与输出轴34之间设置有偏心传动机构50,通过偏心传动机构50将马达48围绕自身的轴线x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输出轴34围绕自身轴线y的摆动运动,摆动的方向如图中箭头r-r所示。当输出轴34的自由端连接不同的工作头附件后,如直锯片、圆锯片、三角形磨砂盘等,即可以实现切割或者研磨等操作。

定义经过马达的轴线x2和输出轴的轴线y的平面为基准平面,也就是说,当马达的轴线x2与输出轴的轴线y共面,构成基准平面。而在本实施例中,输出轴的轴线y大致垂直于马达的轴线x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马达的轴线x2与输出轴的轴线y也可以不共面,或共面但不垂直,如马达的轴线x2与输出轴的轴线y平行或呈其它角度。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马达的轴线x2和外壳体40的纵向延伸轴线x1重合,因此,基准平面和中间平面重合。

定义工作头运动形成的平面为工作平面,具体到本实施例,工作头(可以是直锯片、圆锯片等)随输出轴34摆动形成垂直于输出轴的轴线y的摆动平面。摆动平面可以看作是工作头上任意一条垂直于输出轴34的直线随输出轴34摆动形成的平面。因此,摆动平面垂直于上述的中间平面或基准平面。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想到,针对转动动力工具,工作头随着输出轴旋转形成旋转平面。

继续参照图3,偏心传动机构50设置在头壳44内,包括拨叉52和连接在马达轴47上的偏心组件54。其中,偏心组件54包括连接在马达轴47上的偏心轴56及安装在偏心轴56上的驱动轮58。拨叉52的一端连接在输出轴34的顶部,其另一端与偏心组件54的驱动轮58相配合。拨叉52包括套设在输出轴34上的套管60及自套管60顶端垂直朝向马达轴47水平延伸的叉状部62。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轮58为滚珠轴承,其具有与拨叉52的叉状部62配合的球形外表面。偏心轴56与马达轴47偏心连接,即偏心轴56的轴线x3与马达轴47的轴线x1不重合,且径向偏移一定的间距。拨叉52的叉状部62包覆在驱动轮58的两侧,并且紧密地与驱动轮58的外表面滑动接触。

当马达48驱动马达轴47转动时,偏心轴56则在马达轴47的带动下相对马达的轴线x2偏心旋转,进而带动驱动轮58相对马达的轴线x2偏心旋转。在驱动轮58的带动下,拨叉52相对输出轴的轴线y摆动,进一步地带动输出轴34围绕其自身轴线y摆动。输出轴34摆动带动安装在其上的工作头摆动从而对工件进行加工。

本实施例中,输出轴34的摆动角度为5°。输出轴34的摆动频率为每分钟18000次。通过将输出轴的摆动角度设置为5°,大大提高了工作头的工作效率,并且当工作头为锯片时,便于碎屑的排出。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摆动动力工具,输出轴34的摆动角度并不仅限于5°,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大于或小于5°的值。输出轴34的摆动频率也不限于每分钟18000次,优选大于每分钟10000次。

由于壳体32包括内壳体38和外壳体40。为了限定外壳体40相对内壳体移动,在内壳体38和外壳体40之间设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主要用于限定外壳体40在基准平面和平行与基准平面的平面内相对内壳体38运动。需要指出的是,此处所说的对外壳体和内壳体的运动的限定并非一定完全精确的限定在基准平面或与基准平面平行的平面内的运动。由于实际工况的复杂性,基准平面可能会产生微小翻转,上述限位机构对外壳体和内壳体的运动限制也包含了基准平面具有微小翻转的情况。进一步的,需要指出的是,被限制的运动包括在这些平面的移动和转动。

在另一种情况下,限位机构主要用于限定外壳体40在中间平面和平行于中间平面的平面内相对内壳体38运动。需要指出的是,此处所说的对外壳体和内壳体的运动的限定并非一定完全精确的限定在中间平面或与中间平面平行的平面内的运动。由于实际工况的复杂性,中间平面也可能会产生微小翻转,上述限位机构对外壳体和内壳体的运动限制也包含了中间平面具有微小翻转的情况。进一步的,需要指出的是,被限制的运动包括在这些平面的移动和转动。

在另外一种情况下,限位机构主要用于在垂直于摆动平面或工作平面并且平行于输出轴轴线或者外壳体40的纵向延伸轴线的平面内限定外壳体40相对内壳体38的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头壳44和外壳体40之间、马达壳46和外壳体40之间都设置有限位机构。当然,限位机构也可以仅设置在头壳44和外壳体40之间;或在马达壳46和外壳体40之间。

在中间平面的至少一侧设有限位机构。在本实施例中,在中间平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限位机构。

下面仅以头壳44和外壳体40之间,且位于中间平面一侧的限位机构为例来做具体阐述。

参考图4和图5,限位机构包括限位件64、与限位件64相匹配的限位槽66以及设置在限位件64和限位槽66之间的限位阻尼件68。其中限位件64设置在头壳44和外壳体40其中之一上;限位槽66设置在头壳44和外壳体40其中另一个上。

本实施例中,限位件64设置在外壳体40上,由外壳体40的内表面70朝向头壳44延伸。限位件为圆柱销,一体成型在外壳体40上。当然,限位件也可以固定设置在外壳体40的内表面70上。

限位槽66设置在头壳44上,用于收容限位件64。限位件64和限位槽66的形状为圆形,如此,可以在基准平面或中间平面内的各个方向上均可以起到限位作用。同样,也可以在基准平面或中间平面内的各个方向上降低振动等的传递。

当然,限位件64和限位槽66的形状并不仅限于圆形,其也可以是多边形、椭圆形等。而且限位件的形状也可以与限位槽的形状不同。

限位阻尼件68设有收容孔72,收容孔72是圆柱形孔供圆柱销64穿过。当然,收容孔72的形状可以随着限位件的形状改变而变化。在本实施例中,收容孔72为通孔。当然,收容孔72也可以具有底面,但圆柱销64则无需与其底面触接。

因限位阻尼件68无需提供在垂直于中间平面或基准平面的方向上的减振作用。因此限位件64在垂直于中间平面或基准平面的方向上,即在自身的轴向方向上,限位阻尼68件的长度可以不大于限位槽66的深度。

摆动动力工具100在工作的过程中,工件对工作头的进给产生阻碍力,然后工作头将力传递至输出轴,进一步的从输出轴传递至内壳体38上,力通过内、外壳体之间的限位阻尼件68递至外壳体40上,进一步的再从外壳体40传递至用户握持摆动动力工具100的手上。因此,限位阻尼件68采用刚性较大的材料有利于摆动动力工具操作性能的提高,便于用户更加轻松地操作摆动动力工具使其工作头顺利进给。

摆动动力工具100在工作过程中,平行于摆动平面的方向上为主要振动来源,因此在内壳体38和外壳体40之间设有减振机构,减振机构主要作用的方向平行于摆动平面或工作平面。即减振机构主要作用在垂直于基准平面或中间平面的方向上。

通过设置减振机构,可以有效避免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通过内壳体38传递至外壳体40,进而传递至握持区42。减少了传递至握持区42振动,大大的改善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振动麻手问题,提高操作的舒适度。

在本实施例中,头壳44和外壳体40之间、马达壳46和外壳体40之间都设置有减振机构。当然,减振机构也可以仅设置在头壳44和外壳体40之间;或在马达壳46和外壳体40之间。

在中间平面的至少一侧设有减振机构,而在本实施例中,在中间平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减振机构。

下面仅以头壳44和外壳体40之间,且位于中间平面一侧的减振机构为例来做具体阐述。参考图4和图5,减振机构包括设置在头壳44和外壳体40之间的减振阻尼件76。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减振阻尼件76设置在内壳体38的外表面74和外壳体40的内表面70之间。减振阻尼件76的个数可以是n个(n为1,2,…等整数),在本实施例中,减振阻尼件76的个数为两个。

减振阻尼件76能够在未置入的状态下具备适合于之后要置入的形状。例如,减振阻尼件76在未置入的状态下呈长方体并且通过置入状态下的预应力而使其形状发生改变。因此,预应力的产生会对减振阻尼件76的内部产生极为有利的影响。适合的预应力尤其在20%至40%之间,并且优选为35%。

减振阻尼件76连接在外壳体40的内表面70上。将接触减振阻尼件76的外壳体40的内表面70加工而成支撑面,支撑面大致呈凸状。

减振阻尼件76连接在内壳体38的外表面74上。将接触减振阻尼件76的内壳体38的外表面74加工成支撑面,支撑面大致呈平面状。

此外,也可以将接触减振阻尼件76的外壳体40的内表面70加工成平面状,将接触减振阻尼件76的内壳体38的外表面74加工成支撑面,支撑面大致呈凸状;或外表面74和内表面70都加工成支撑面,支撑面呈平面状。

由于减振机构与限位机构相对独立设置,因此,减速振阻尼件76就可以直接连接在外壳体40的内表面70、内壳体38的外表面74上。且减振阻尼件76可以根据需要制成与内壳体38的外表面、外壳体40的内表面形状贴合的任意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减振阻尼件76在未置入的状态下呈长方体,而在置入后在预应力的作用下使其形状发生改变,与外壳体40的内表面70相接触的表面呈凹陷状。当然,限位机构主要用于限定外壳体40在基准平面或中间平面内相对内壳体38移动;而减振机构主要作用在垂直于基准平面或中间平面的方向上。因此,将减振机构和限位机构相对独立设置。如减振机构和限位机构可以相邻或分开设置。这样,减振阻尼件76和限位阻尼件68的形状、尺寸、材质可以根据其各自的作用分别选用最适合的。从而即保证了减振效果,还不会影响工作效率。

减振机构和限位机构相对独立设置。因此,在中间平面的至少一侧设置减振机构;而两侧都设置时,可以选择对称设置,当然,也可以错开设置。而限位机构的位置设置则更加灵活,其可以同减振机构一样,在中间平面一侧或两侧设置;更灵活的是,限位机构也可以一部分位于中间平面内。从而具体设置时可依据摆动动力工具100的具体形状来设置,而且可以减少握持区42的直径,结构更加紧凑,便于握持。

再参考图4和图5,还是以头壳44和外壳体40之间、且位于中间平面一侧为例。在本实施例中,减振机构和限位机构相邻设置。减振机构包括两个减振阻尼件76,而限位机构的限位阻尼件68则设置在两个减振阻尼件76之间。两个减振阻尼件76和限位阻尼件68沿输出轴的轴向方向33上依次设置。两个减振阻尼件76相对限位阻尼件68对称设置,且三者的中心的连线沿输出轴的轴向方向33延伸。

减振阻尼件76和限位阻尼件68分开设置,两者不会相互干涉。具体可参考图4,减振阻尼件76和限位阻尼件68由限位槽66的外壁80(头壳44的一部分)隔开设置。减振阻尼件76与限位槽66的外壁80间隔一定距离。当然,减振阻尼件76也可以与外壁80相接触。

减振阻尼件76和限位阻尼件68都具有一定弹性,使用聚氨酯(pu)、三元乙丙(epdm)、聚丙烯(epp)、橡胶及其混合物等。在内壳体38和外壳体40之间使用这些材料,配合适当的预应力,在使用者握持握持区42引导工具的同时改善操作的舒适度。

在本实施例中,减振阻尼件76和限位阻尼件68都优选聚氨酯(pu)。当然,减振阻尼件76和限位阻尼件68也可以使用不一样的材质。如减振阻尼件76使用聚氨酯(pu),而限位阻尼件68使用聚丙烯(epp)等。

减振阻尼件76和限位阻尼件68使用聚氨酯(pu),密度一般在0.3~0.8g/cm3。减振阻尼件76优选0.45~0.55g/cm3,限位阻尼件68优选0.6~0.7g/cm3。因此,减振阻尼件76和限位阻尼件68的密度可以一样,但也可以有所区别。优选的,减振阻尼件76的材料密度小于限位阻尼件68的材料密度。

而且由于减振阻尼件76和限位阻尼件68分开设置。因此,减振阻尼件76和限位阻尼件68可以根据需要,在形状、大小或个数相同或有所区别。

如在本实施例中,在未置入内壳体38的外表面74和外壳体40的内表面70之间的状态下,减振阻尼件76大致呈长方形,而在置入后,与外壳体40的内表面70相接触的一面大致呈凹陷状。而限位阻尼件68在未置入和置入的状态下,都大致呈圆柱状。而且其大小、个数也都不一样。当然,减振阻尼件76和限位阻尼件68的形状、个数也不仅限于本实施例,其可以根据具体的空间来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减振阻尼件76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如此,增加了减振机构在输出轴的轴向方向33上跨度。其跨度越大,不仅提高了减振效果,同时使得减振机构在输出轴的轴向方向33上对头壳44有足够的支撑,头壳44相对外壳体40运动的角度较小,显著的避免了工作效率下降。

优选的,用于收容部分输出轴34的头壳44沿输出轴的轴向方向33的最大长度为l,两个减振阻尼件76沿输出轴的轴向方向33上的两个最远点之间距离l1(跨度)大于等于0.2l,小于等于0.8l。优选的,两个减振阻尼件76沿输出轴的轴向方向33上的两个最远点之间距离l1大于等于0.4l,小于等于0.7l。优选的,两个减振阻尼件76沿输出轴的轴向方向33上的两个最远点之间距离l1为0.5l或0.6l。

当然,两个减振阻尼件76沿输出轴的轴向方向33上的长度总和l2大于等于0.2l,小于等于0.8l,也同样可以实现减振效果好且显著的避免了工作效率下降。优选的,两个减振阻尼件76沿输出轴的轴向方向33上的长度总和l2大于等于0.3l,小于等于0.6l。优选的两个减振阻尼件76沿输出轴的轴向方向33上的长度总和l2为0.4l或0.5l。

再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马达壳46和外壳体40之间设置减振机构和限位机构与头壳44和外壳体之间设置的减振机构和限位机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两个减振阻尼件76的中心和限位阻尼件68的中心连线不位于同一直线,三个中心的连线构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样布置同样可以保证减振效果的同时,不会影响到工作效率。另外,减振阻尼件76也可不同于在头壳44中的长方体形状,如削掉一个或多个角等等。由此可见,减振阻尼件76和限位阻尼件68的位置设置灵活,可以根据摆动动力工具100的具体形状来设置,结构更加紧凑。

图6至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参考图6-8所示,本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大致相似。在本实施例中,摆动动力工具200及其总体布局、限位机构均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减振机构的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头壳244和外壳体240之间设置有减振机构,马达壳246和外壳体240之间也设置有减振机构。并且,在中间平面的两侧,对称的设置有减振机构。

下面以头壳244和外壳体240之间,且位于中间平面一侧的减振机构为例进行阐述。减振机构包括减振阻尼件276。减振阻尼件276呈大致的环状柱体结构,柱体的两个底面为减振阻尼件276的第一底面231a和第二底面231b。减振阻尼件276包括内孔277,内孔277呈大致的圆柱形状,且具有内孔壁。

进一步的,减振阻尼件276套设在限位槽266的外壁280上。具体的,减振阻尼件276的内孔壁和限位槽266的外壁280相配接,从而限制减振阻尼件276和头壳244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避免减振阻尼件276在摆动动力工具200工作的过程中,因受到振动的反复作用而向其他位置偏移。

进一步的,减振阻尼件276的第一底面231a和头壳244相抵接,减振阻尼件276的第二底面231b和外壳体240相抵接。更具体的,第一底面231a和头壳244的外表面274相抵接,第二底面231b和外壳体240的内表面270相抵接。优选的,外表面274和第一底面231a抵接的部位呈平面状,内表面270和第二底面231a抵接的部位也呈平面状。更优选的,减振阻尼件276和外壳体240的内表面270之间相对自由设置,从而不限制减振阻尼件276和外壳体24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此设置,在摆动动力工具200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减少减振阻尼件276受到的垂直于中间平面的方向以外的方向的力,从而减缓减振阻尼件276的疲劳失效,提高减振阻尼件276的使用寿命。

图9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是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的变形。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槽366的内部具有台阶面367,即限位槽366的内壁分为内径不同的两段。进一步的,限位槽366的内壁靠近头壳344的一段内径较小,靠近外壳体340的一段内径较大。更进一步的,限位阻尼件368设置于限位槽336中靠近外壳体340的一段中。限位阻尼件368呈大致的环形柱体状,其中间具有贯通的收容孔,收容孔呈大致的圆柱形状。进一步的,设置在外壳体340上的限位件364也呈大致的从外壳体340的内表面370上凸出的圆柱状。装配后,限位件364配接至限位阻尼件368的收容孔中。具体的,限位件364完全贯通限位阻尼件368的收容孔。

图10至图12所示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

参考图10-12所示,本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大致相似。在本实施例中,摆动动力工具400及其总体布局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头壳444和外壳体440之间设置有减振机构和限位机构。进一步的,在中间平面的两侧,对称的设置有减振机构。

下面以头壳444和外壳体440之间,且位于中间平面一侧的减振机构为例进行阐述。减振机构包括减振阻尼件476。减振阻尼件476设置在头壳444的外表面474和外壳体440的内表面470之间。具体的,头壳444上设置有从外表面474凸起的凸缘475,凸缘475在头壳444的外表面474上围设形成收容空间。优选的,该凸缘475和收容空间沿轴向方向分别设置有两个。优选的,减振阻尼件476包括两个减振部479。两个减振部479沿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并通过连接部481连接。进一步的,两个减振部479分别设置在两个收容空间中。如此设置,既能满足减振阻尼件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要求,又无需安装两个减振阻尼件,简化了装配过程。进一步的,减振阻尼件476和外壳体440的内表面470抵接的之处均为平面,两者相对自由设置,从而不限制减振阻尼件476和外壳体44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此设置,亦是为了提高减振阻尼件476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头壳444和外壳体440之间还设置有限位机构。外壳体440的纵向延伸轴线为x1,输出轴的轴线为y。外壳体的纵向延伸轴线x1和输出轴的轴线y互相垂直。垂直于输出轴轴线且过纵向延伸轴线x1的平面为横向平面。在本实施例中,在横向平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限位机构。下面以头壳444和外壳体440之间,且位于横向平面一侧的限位机构为例进行阐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阻尼件468。限位阻尼件468呈大致的横截面为u形的柱体结构。限位阻尼件468的u型柱体结构沿着与中间平面垂直的方向延伸。限位阻尼件468的u形柱体结构的凹陷部分朝向外壳体440设置。外壳体440上设置有限位件464。限位件464从外壳体440的内表面470向外凸起设置,用于和限位阻尼件468的凹陷部分配接。头壳444上还设置有限位槽466。限位阻尼件464卡接在限位槽466中。限位阻尼件464、限位槽466和限位件464互相协作用于限制内外壳体沿纵向延伸轴线x1方向和输出轴轴线y方向的运动。如此设置限位机构,使得其沿垂直中间平面的方向的长度更长,从而使得限位阻尼件的限位效果更好。

上述第二至第四实施方式中的限位机构对内、外机壳之间的相对运动的限制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一样,因此,如果采用刚性较大材料,能够使得摆动动力工具操作性能的提高,便于用户更加轻松地操作摆动动力工具使其工作头顺利进给。而其减振机构亦能够提供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减振机构一样方向减振力,也就是说其减振机构的作用方向和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减振机构的作用方向是相同,因此能够有效地减少摆动动力工具在其摆动方向上的振动。

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限位机构和减振机构相对独立设置。这样,减振阻尼件和限位阻尼件的形状、尺寸、材质、个数等可以根据其各自的作用分别选用最适合的。从而即保证了减振效果,还不会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减振阻尼件和限位阻尼件的位置设置也更加灵活,摆动动力工具结构更加紧凑,人机更好。

本发明并不限于前述实施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精髓的启示下还可能做出其他变更,但只要其实现的功能与本发明相同或相似,均应涵盖于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