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刀具套件。
背景技术:
一般地,新采购的刀具都是没有开刃或开刃不锋利的,所以需要给新刀开刃,即通过合适的磨刀石磨出锋口。同时,刀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刀刃也会变钝,因此也需要磨刀石来打磨刀刃使其变锋利。然而,在实际生产中,磨刀石与刀具通常都是分开放置的,在需要打磨刀刃时,往往需要耗费较多时间来寻找合适的打磨石,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另外,在使用刀具切割物品时,由于刀背较窄,使用者的手部因此会受到较大的压力而感到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打磨且能够提供辅助用力的刀具套件。
一种刀具套件,包括切刀与磨刀件;所述切刀包括刀体及刀柄,所述刀柄设置于所述刀体的一侧;所述磨刀件包括磨刀体与打磨套,所述磨刀体包括按压部与两个挡设部,所述按压部的上表面设置有缓冲层,所述两个挡设部垂直凸设于所述按压部的相对两侧,所述两个挡设部之间形成有卡设槽,所述打磨套设置于所述卡设槽内,所述打磨套包括支撑部以及与所述支撑部连接的打磨部,所述支撑部贴设于所述卡设槽的底面上,所述打磨部设置于所述卡设槽的侧壁上,所述刀体部分活动卡设于所述打磨套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磨刀体的长度为所述刀体的长度的1/3。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压部与两个所述挡设部一体成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刀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刃部与刀梁,所述刀梁的厚度大于所述刃部的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打磨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打磨体与第二打磨体,所述第一打磨体贴设于所述卡设槽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打磨体与所述第二打磨体之间形成有收容槽,所述刀梁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缓冲套,所述缓冲套卡可拆卸地卡套于所述收容槽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套的厚度小于所述打磨套的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设部的厚度沿远离所述按压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刀体贴设于所述打磨部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刀柄上设置有防滑层。
由于在所述刀具套件中,通过在所述切刀上可拆卸地卡设有所述磨刀件,从而能够可随时随地较为方便地进行刀具的打磨工作。并且,当需要切割物品时,通过施力于具有所述缓冲层的所述磨刀件而产生辅助用力于所述切刀上,以实现较为轻松的切割任务。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所述刀具套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所述刀具套件打磨刀刃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所述磨刀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刀具套件。所述刀具套件,例如,包括切刀与磨刀件;所述切刀包括刀体及刀柄,所述刀柄设置于所述刀体的一侧;例如,所述磨刀件包括磨刀体与打磨套,所述磨刀体包括按压部与两个挡设部,所述按压部的上表面设置有缓冲层。例如,所述两个挡设部垂直凸设于所述按压部的相对两侧,所述两个挡设部之间形成有卡设槽,所述打磨套设置于所述卡设槽内;例如,所述打磨套包括支撑部以及与所述支撑部连接的打磨部,所述支撑部贴设于所述卡设槽的底面上,所述打磨部设置于所述卡设槽的侧壁上,所述刀体部分活动卡设于所述打磨套内。
又如,一种刀具套件,包括切刀与磨刀件;所述切刀包括刀体及刀柄,例如,所述刀柄设置于所述刀体的一侧;所述磨刀件包括磨刀体与打磨套,所述磨刀体包括按压部与两个挡设部,例如,所述按压部的上表面设置有缓冲层,所述两个挡设部垂直凸设于所述按压部的相对两侧,例如,所述两个挡设部之间形成有卡设槽,所述打磨套设置于所述卡设槽内,所述打磨套包括支撑部以及与所述支撑部连接的打磨部,例如,所述支撑部贴设于所述卡设槽的底面上,所述打磨部设置于所述卡设槽的侧壁上,所述刀体部分活动卡设于所述打磨套内。
请参阅图1及图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刀具套件100包括切刀10与磨刀件20,所述磨刀件用以将所述切刀打磨锋利。其中,所述切刀10包括刀体 11及刀柄12,所述刀柄设置于所述刀体的一侧,在使用中手握所述刀柄,控制所述刀体切割物品。请一并参阅图3,所述磨刀件20包括磨刀体21与打磨套 22,例如,所述打磨套固定嵌入所述磨刀体内,所述刀体卡合于所述打磨套内进行刀具的打磨工作或切割工作。具体地,所述磨刀体21包括按压部211与两个挡设部212,例如,所述两个挡设部垂直凸设于所述按压部的相对两侧,所述两个挡设部之间形成有卡设槽213,所述打磨套可嵌套于所述卡设槽内。另外,为了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所述按压部的上表面设置有缓冲层2111,例如,所述缓冲层可以是塑胶层或海绵层等任何弹性层。为了使得所述磨刀体牢固地卡设于所述刀体上,所述挡设部的厚度沿远离所述按压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所述打磨套22包括支撑部221以及与所述支撑部连接的打磨部222。所述支撑部贴设于所述卡设槽的底面上,例如,所述支撑部为不具有打磨功能的支撑垫,所述支撑垫紧密贴合于所述卡设槽的底面上。所述打磨部设置于所述卡设槽的侧壁上,即所述打磨部具有打磨功能,其布设于所述卡设槽的两个侧壁上。所述刀体部分活动卡设于所述打磨套内,即所述刀体部分卡设于所述打磨套内,且所述刀体活动卡设于所述打磨套内,所述刀体贴设于所述打磨部上。例如,当需要进行对所述刀体打磨时,推动所述磨刀体使得所述打磨套上的打磨部打磨所述刀体的刃部;当需要切割物品时,将所述磨刀体卡设于所述刀体的刀背上,通过按压所述按压部以实现辅助用力完成切割工作。
例如,所述刀具套件的使用过程具体如下:
如图1所示,当需要对所述切刀的刀体进行打磨时,将所述磨刀体通过所述卡设套卡设于所述刀体的刃部,通过推动所述磨刀体,使得所述打磨套上的打磨部对所述刀体进行往复式打磨作业。如图2所示,当需要完成对所述刀体进行辅助用力的切割作业时,将所述磨刀体从所述刀体的刃部处取下,然后将所述磨刀体卡设于所述刀体的刀背上,操作者右手控制所述刀柄,左手按压于所述磨刀体的按压部上,从而实现通过施力于所述磨刀件即可轻松地完成所述刀体的切割作业。
由于在所述刀具套件中,通过在所述切刀上可拆卸地卡设有所述磨刀件,从而能够可随时随地较为方便地进行刀具的打磨工作。并且,当需要切割物品时,通过施力于具有所述缓冲层的所述磨刀件而产生辅助用力于所述切刀上,以实现较为轻松的切割任务。
例如,为了顺利地进行刀具的打磨工作,所述磨刀体的长度为所述刀体的长度的1/3。由于所述磨刀体的尺寸较小,因此使得所述磨刀体在打磨过程中,可在所述刀体上形成较长的打磨轨迹,以便于顺利进行往复式打磨工作。
例如,为了提高使用刀具的舒适度,所述按压部的缓冲层上还设置有掌纹适配槽,所述按压部与两个所述挡设部一体成型,这样当使用者在刀具切割工作中通过手掌按压于所述掌纹适配槽上时,能够对人体的手掌进行按摩以提高使用舒适度。
例如,为了使得所述磨刀件能够稳定地卡设于刀具上,所述刀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刃部111与刀梁112,所述刀梁的厚度大于所述刃部的厚度,所述打磨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打磨体与第二打磨体,所述第一打磨体贴设于所述卡设槽的侧壁上,例如,所述第二打磨体与所述第一打磨体均相对设置于所述卡设槽的侧壁上,或者所述第二打磨体邻近所述卡设槽的一侧具有一定的间距。所述所述第一打磨体与所述第二打磨体之间形成有收容槽,所述刀梁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这样所述刀梁稳固地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并紧紧贴设于所述打磨体上,使得所述磨刀件在切割过程中不易从刀具上滑落。
例如,为了保护所述刀梁不受磨损,还包括缓冲套,所述缓冲套可拆卸地卡套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缓冲套的厚度小于所述打磨套的厚度。例如,所述缓冲套为橡胶套或泡沫缓冲套,将所述缓冲套套设于所述收容槽上,使得所述刀梁与所述缓冲套直接接触,因此在切割作业时,即使用力施压于所述按压部,所述打磨部也不会因此磨损所述刀梁,从而有效保护了刀梁的完整性。当需要打磨刀具时,将所述缓冲套拆离于所述收容槽,使得所述打磨部直接与所述刀具接触进行打磨。
例如,为了便于悬挂刀具于挂钩上,所述刀体上还开设有悬挂孔30,所述悬挂孔的直径为0.5厘米至1厘米,例如所述悬挂孔的直径为0.8厘米,这样可以方便悬挂刀具于具有通常尺寸的挂钩上。另外,为了防止握持刀柄时滑脱,所述刀柄上设置有防滑层,这样可有效避免使用者由于手部产生汗液或因用力不均而使刀体滑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