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222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具体涉及一种抱揽式夹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插塑壳主要依靠人工完成,人力成本较高,而自动化的插塑壳机中需要对线束进行固定,以使塑壳更加方便的插入,且为了实现完全的自动化,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夹紧和放开的夹具。

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夹具,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夹紧和放开的夹具,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夹具,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夹具模块、用于使夹具模块呈闭合夹持状的第一施力装置以及用于使夹具模块呈张开状的第二施力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夹具模块分为用于夹紧工件的夹持部和用于带动夹持部旋转的连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部前端设置有凸块,用于夹持工件。

进一步的,所述夹具模块的旋转轴位于所述连接部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施力装置为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固定设置,另一端与所述夹具模块的所述连接部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施力装置为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连接部滑动连接,用于给所述连接部提供旋转动力。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夹具模块的所述连接部交叉但不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设置在两个所述夹具模块交叉位置,用于实现两个所述夹具模块的同步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弹簧与所述夹具模块的连接处设置有弹簧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用于使夹具模块呈闭合夹持状的第一施力装置以及用于使夹具模块呈张开状的第二施力装置,能够实现夹具的自动夹紧和放开,实现自动化生产,减少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闭合夹持状的本实用新型;

图2为张开状的本实用新型;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具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旋转轴在端部的夹具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夹具模块,11、夹持部,12、连接部,13、旋转轴;2、复位弹簧;3、弹簧座;4、活塞杆;5、气缸;6、工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夹具其具体实施方式、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所示,一种夹具,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夹具模块11、用于使夹具模块11呈闭合夹持状的第一施力装置以及用于使夹具模块1呈张开状的第二施力装置。

其中夹具模块1分为用于夹紧工件的夹持部11和用于带动夹持部11旋转的连接部12。夹持部11前端设置有凸块,用于夹持工件,使其夹持更牢靠。

另外夹具模块1的旋转轴13位于连接部12中部,对连接部12的一端施加压力即能使得夹具模块1整体旋转,且如图3所示,将旋转轴13设置在连接部12的中部且两个夹具模块1的连接部12交叉但不相连设置,可在交叉连接处施加一个作用力即可实现两个夹具模块1的旋转,而将旋转轴13设置在连接部12的端部,如图4所示,想要实现两个夹具模块1的同步旋转,需要同时施加两个作用力,因此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将夹具模块1的旋转轴13设置在连接部12的中部,简化工序、提高工作效率。

第一施力装置用于将夹两个夹具模块1呈闭合夹持状,优选的,第一施力装置为复位弹簧2,复位弹簧2一端固定设置,另一端滑动设置于夹具模块1的连接部12处,使其受到连接部12施加的压力而呈压缩状态或释放压力给连接部12而呈非压缩状态。为了方便复位弹簧2在连接部12的滑动,因此在其底部设置有弹簧座3。

第二施力装置为气缸5,气缸5的活塞杆4滑动设置在连接部12处,用于给连接部12提供旋转动力。气缸5的活塞杆4施加给连接部12向上的动力使其沿旋转轴13旋转,进而使夹具模块1的夹持部11呈放开状态,如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2所示,首先气缸5推动活塞杆4向上运动,推动连接部12向上运动,夹具模块1在向上的作用力下围绕旋转轴13发生旋转,此时的夹持部11呈打开状态,且与连接部12滑动设置的弹簧受到向上的作用力,由于其向下的弹力小于气缸5向上的作用力,而呈压缩状态。当卸掉气缸5的作用力,呈压缩状的弹簧向下的弹力施加给连接部12向下的作用力,在该作用力下,夹具模块1围绕旋转轴13顺时针旋转,此时的夹持部11呈闭合夹持状,完成夹持操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