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联锁装置,尤其是一种进退联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柜体凹凸门上的操作孔均为常开状态,在启动时和维修时可以方便操作,但是在工作过程中,操作孔仍然为敞开状态,容易发生事故,极不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进退联锁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进退联锁装置,其中:包括门板、中门面板、中门垫板、拉锁板以及中门后板,所述中门面板设置安装在门板的外侧,所述中门垫板、中门后板以及拉锁板设置安装在门板的内侧,所述中门后板安装在中门垫板上,所述中门垫板之间形成一个供拉锁板滑动的滑道,所述中门后板将拉锁板封装在中门垫板形成的滑道中,所述中门面板、中门后板以及门板均开设有操作孔,所述拉锁板上设置有与拉锁板垂直安装的操作手柄,所述中门面板上也设置有与拉锁板垂直安装的固定手柄,所述操作手柄和固定手柄上均设置有挂锁孔,所述门板、中门面板、中门垫板以及中门后板铰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的拉锁板可实现左右来回移动,实现操作孔的关闭与打开,上锁时只需将挂锁穿过拉锁板和中门面板上的挂锁孔即可,操作方便简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操作孔包括中部设置的圆形孔和两端对称设置的长方形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长方形孔竖直方向的长度长于操作手柄竖直方向上的长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操作孔形状的设置实现了对操作手柄的限位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外一侧观察所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门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进退联锁装置,由门板2、中门面板1、中门垫板3、拉锁板4以及中门后板5构成,中门面板1设置安装在门板2的外侧,中门面板1开设有一个操作孔12,操作孔12包括圆形孔121和两端对称设置的长方形孔122,中门垫板3、中门后板5以及拉锁板4设置安装在门板2的内侧,同样的,中门后板5与门板2也开设有与中门面板1同样的操作孔,中门垫板3设置为长条形,中门垫板3之间形成一个供拉锁板4滑动的滑道6,中门后板5安装在中门垫板3上,同时实现了将拉锁板4封装在中门垫板形3成的滑道6中,拉锁板4在滑道6中可以实现水平移动,拉锁板4上设置有与拉锁板垂直安装的操作手柄41,中门面板1上也设置有与拉锁板4垂直安装的固定手柄11,通过拉动操作手柄41,操作手柄41上设置有透孔411,固定手柄11上设置有挂锁孔111,通过拉动操作手柄41,拉锁板4可实现左右来回移动,实现操作孔12的关闭与打开,操作孔关闭时,操作手柄41与固定手柄11贴合,透孔411与挂锁孔111也贴合,实现上锁,在上锁时只需将挂锁穿过拉锁板4的透孔411和中门面板1上的挂锁孔111即可,操作方便简单,长方形孔122竖直方向的长度长于操作手柄竖直方向上的长度,长方形孔122对操作手柄41进行一个限位功能,门板2、中门面板1、中门垫板3以及中门后板5上均开设有供铰动连接使用的通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