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尼铰链及冷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8244阅读:8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阻尼铰链及冷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阻尼铰链及冷柜。



背景技术:

目前冷柜行业的铰链大多为带有弹簧的铰链,即通过铰链上弹簧的作用进行力的传递,实现开关门体的功能。

带有弹簧铰链的冷柜,在关门时,当门体关闭到小于悬停角度范围时,在门体的自身重量的作用下,门体会在瞬间自动关上。这种瞬间的关门动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手被夹住的安全隐患,且剧烈的关门动作会产生箱体和门体的较大振动,对冷柜门灯的使用寿命影响也很大。并且冷柜门体悬停的角度越大,关门时的冲击力就越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阻尼铰链,解决了现有铰链结构导致门体关闭时存在安全隐患并影响冷柜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阻尼铰链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阻尼铰链,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所述铰链包括固定安装于第二铰链上的阻尼器、可与第二铰链产生相对移动的驱动器和固定安装于第一铰链上的驱动板,所述驱动器套装于所述阻尼器上,所述驱动器与所述阻尼器滑动装配,所述第一铰链朝向所述第二铰链转动时,所述驱动板与所述驱动器接触,所述阻尼器通过所述驱动器和驱动板产生对所述第一铰链的阻尼力。

一种冷柜,所述冷柜包括柜体及通过铰链连接于所述柜体上的门体,所述铰链为上述的阻尼铰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阻尼铰链位于第二铰链上的阻尼器通过驱动器和驱动板产生对第一铰链的阻尼力,能够对门体实现有效缓冲,避免在关门过程中由于冲力过大而导致振动或夹手的安全隐患。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阻尼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驱动器与阻尼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驱动器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阻尼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驱动器与驱动板配合端面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驱动器与驱动板配合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铰链;11、驱动板;2、第二铰链;3、固定轴;4、旋转轴;5、弹簧;6、弹簧固定底座;7、支撑杆;8、阻尼器;81、阻尼本体;82、活塞;83、复位弹簧;84、端盖;9、驱动器;91、滑动凸块;92、端面;11、驱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冷柜,冷柜包括柜体及通过铰链连接于柜体上的门体,其中,铰链的第一铰链固定安装于门体上,铰链的第二铰链固定安装于柜体上。铰链为阻尼铰链。

本实施例的阻尼铰链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铰链1和第二铰链2,在第一铰链1和第二铰链2之间增加阻尼器及配件,以实现第一铰链1朝向第二铰链2转动时,第一铰链1与第二铰链之间产生阻尼力。

具体的,如图1所示,阻尼铰链包括:

第一铰链1,第一铰链1固定安装于冷柜的门体上。第一铰链1上固定安装有驱动板11。

第二铰链2,第二铰链2固定安装于冷柜的柜体上。

固定轴3,固定轴3的两端固定安装在第二铰链2上,固定轴3穿过第一铰链1,第一铰链1和第二铰链2通过固定轴3铰接在一起,第一铰链1可绕固定轴3旋转运动。

旋转轴4,旋转轴4的两端与第一铰链1铰接。

弹簧5,弹簧5的一端抵压在弹簧固定底座6上,另一端与支撑杆7上的固定挡片接触。支撑杆7向下运动时,可压缩弹簧5。

弹簧固定底座6,弹簧固定底座6的两端固定在第二铰链2上,用于安装弹簧5。

支撑杆7,支撑杆7的一端与旋转轴4接触配合,一端穿过弹簧5和弹簧固定座6,支撑杆7的固定挡片与弹簧5接触配合。

阻尼器8,固定安装于第二铰链2上,位于第二铰链2的侧部,与驱动器9配合。阻尼器8为单向阻尼器,如图2、4所示,阻尼器8包括阻尼本体81、活塞82、复位弹簧83和端盖84,活塞82的一端与阻尼本体81装配,活塞82的另一端安装有端盖84,复位弹簧83位于阻尼本体81和端盖84之间并套装在活塞82上。阻尼本体81安装于第二铰链2上,端盖84与驱动器9卡装。当阻尼器被挤压时,提供缓冲阻尼力,而当阻尼器受到复位弹簧83提供的反向的拉伸力时,活塞82可被轻松拉伸出,端盖84起到固定复位弹簧83的作用。复位弹簧83实现了当冷柜门体开门时,阻尼器的活塞82处于伸展状态,从而门体再次关闭时,阻尼器可提供缓冲力。

驱动器9,驱动器9可与第二铰链2产生相对移动,位于第二铰链2的侧部,驱动器9套装于阻尼器8上,驱动器9与阻尼器8滑动装配, 第一铰链1朝向第二铰链2转动时,驱动板11与驱动器9接触,阻尼器8通过驱动器9和驱动板11产生对第一铰链1的阻尼力。如图2、3所示,驱动器9套装在端盖84、复位弹簧83和部分阻尼本体81上。驱动器9内设置有与阻尼器8装配的滑动凸块91,滑动凸块91一方面可将阻尼器8限制在驱动器9内,另一方面可以减小驱动器9与阻尼器8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滑动摩擦力。驱动器9滑动地安装于第二铰链2上,以增强驱动器9滑动的稳定性。如图5、6所示,驱动器9的一端设置有与驱动板11配合的端面92。

驱动板11,驱动板11位于第一铰链1的侧部,与第一铰链1固定连接,驱动板11距离旋转轴3的距离比较大,从而第一铰链1在旋转运动时,驱动板11挤压驱动器9向下运动,从而,驱动器9的运动距离比较大,能够起到更好的缓冲效果。

当冷柜门体关闭过程时,关门角度到达预设角度γ时,第一铰链1上的驱动板11开始压缩驱动器9,驱动器9向下运动时压缩阻尼器8,从而门体旋转时,第一铰链1受到阻尼器8的阻尼力可缓慢关闭,避免在关门过程中由于冲力过大而导致振动或夹手的安全隐患。

阻尼器8是单向阻尼器,只有压缩时才提供给第一铰链1阻尼力,而实现缓慢压缩关闭的效果。当门体再次打开时,因阻尼器8的活塞82拉伸时没有阻尼力,从而阻尼器8的活塞82在复位弹簧83的作用下可以轻松的实现活塞82的拉伸。当门体再次关闭时,关门角度到达预设角度γ,第一铰链1压缩阻尼器8,阻尼器8再次提供阻尼力,可实现门体缓慢关闭。

本实施例由于阻尼器8为单向阻尼器,可以保证关门时,门体没有崩弹现象;并且在门体关闭时,阻尼器8没有对第一铰链1的反向顶开力,所以,门体依靠重力,可以完全的压在柜体上,门体与柜体没有闪封现象。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