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的检测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5574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的检测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频光纤发射芯片检测,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的检测夹具。



背景技术:

音频光纤芯片有输出和输入两大类;主要用于音频数字信号的传输。此类光学传送模块,整合了驱动IC和红光LED的高可靠度制模材料,适用于塑料光纤的传送和TTL接口;具有数据传输速率快、输出波长一致、工作电压低的特点。

现有的音频光纤发射芯片检测方法,首先将每只音频光纤发射芯片插入待测的插座中,使音频光纤发射芯片的发光点靠近连接有光纤连接线的光纤接收器。之后对插座通电并输入模板方波,使音频光纤芯片随输入方波信号的高低电平产生亮灭。

而上述的检测方法中,在检测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时,一般需要将音频光纤发射芯片从联排中拆下,再分别将音频光纤发射芯片插入插座中,对一块音频光纤发射芯片进行检测;因此在检测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时安装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的检测夹具,其优点在于快速的夹持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的检测夹具,包括基座、固定连接于基座上供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放置的定位台、设置于定位台上方且与基座滑移连接的夹座和固定于基座上用于驱动夹座向临近定位台一侧滑移或远离定位台一侧滑移的气缸;所述夹座上固定有用于在夹座向定位台一侧滑移时分别电连接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的连接接头,所述定位台的一侧固定有用于接收音频光纤发射芯片光信号的光接收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检测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时,首先将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放置在定位台上进行定位,使得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的发光点的一侧正对光接收组件,使得光接收组件能够分别接收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输出的光信号;而后启动气缸使得夹座向定位台一侧滑移,使得连接接头分别电连接在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实现对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固定的同时;也实现了对于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各个引脚的连接,从而外部数据能够通过连接接头输入至发射芯片内,实现对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的收发信号的检测。而通过上述过程实现固定和信号连接,过程简单,连接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台倾斜设置,所述定位台面向高端的一侧开设有供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放置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定位台倾斜,在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放置到限位槽后,在重力的导向下和限位槽的限位下,使得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能够稳定的移动至待检测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座包括供夹座滑移的限位框,所述限位框内沿夹座滑移方向设置有穿设于夹座的定位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杆穿设在夹座上,限位框罩设在夹座外,能够使得夹座在定位杆和限位框的双重限位下,稳定的滑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杆面向定位台的一侧套设有抵接于夹座且驱使夹座向远离定位台一侧滑移的抵力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在定位杆具有驱使夹座向定位台一侧滑移的弹性,因此在夹座下移的过程中滑移的速度在弹性的作用下逐步减慢,减小连接接头对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抵接的作用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座面向放置台的一侧固定有微动开关,所述定位台上设置有供微动开关抵接的触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气缸驱动夹座下移至合适位置后,通过触发块和微动开关配合,保证气缸能够在合适位置停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触发块面向定位台的一侧设置有螺杆,所述定位台上设置有供螺杆螺纹连接的螺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螺孔内旋拧螺杆,能够对触发块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能够实现对气缸停止位置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接头包括分别连接在音频光纤发射芯片上的VCC端的若干电源接头,分别连接在音频光纤发射芯片上的VIN端的若干信号接头和连接在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上的GND端的接地接头,所述电源接头和信号接头之间相交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地接头直接连接在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上的GND端,能够在使用一个接地接头就能够将音频光纤发射芯片全部连接;同时配合分别连接在音频光纤发射芯片VIN端的信号接头,VCC端的电源接头;能够实现对音频光纤发射芯片的信号连接。而由于电源接头和信号接头之间相交错,增大了电源接头和信号接头之间的间距,减少了电源接头和信号接头之间的干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源接头和信号接头的底端均设置有弧形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的凹槽能够增大电源接头和信号接头与音频光纤发射芯片上引脚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电源接头和信号接头两者与引脚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光接收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定位台一侧的侧壁上的检测条和沿检测条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光纤,所述定位台的上端面高于检测条的上端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光纤分布在检测条上,而定位台的上端面高于检测条的上端面,因此在检测音频光纤发射芯片时,光纤和音频光纤发射芯片之间会存在空隙,不会接触,不会损伤音频光纤发射芯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条上设置有供光纤插入的检测孔,所述检测孔的外壁上螺纹连接有用于抵接固定光纤的固定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螺栓和检测孔的配合,能够较为方便的实现光纤的拆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倾斜的定位台,实现了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快速定位;

2、连接接头连接在夹座上,在电连接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的同时,实现对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检测的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凸显定位台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凸显限位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凸显连接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A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2、定位台;3、夹座;4、气缸;5、连接接头;6、光接收组件;7、限位槽;8、检测条;9、光纤;10、腰形孔;11、固定螺栓;12、限位框;13、定位杆;14、抵力弹簧;15、电源接头;16、信号接头;17、接地接头;18、凹槽;19、微动开关;20、触发块;21、螺杆;100、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检测的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100,主要针对市场上最为常见的20连体的音频光纤发射芯片,且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100具有共地的特性,包括20个VCC端、20个VIN端和1个GND端。

如图2所示,一种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的检测夹具,包括基座1、倾斜固定于基座1上且供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100的定位台2、平行设置于定位台2上方且与基座1滑移连接的夹座3、驱动夹座3在基座1上滑移的气缸4、固定于夹座3上用于电连接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100的连接接头5和设置于定位台2高端的一侧用于接收音频光纤发射芯片光信号的光接收组件6。

如图2所示,在检测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100时,首先将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100放置在定位台2上进行定位,使得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100的发光点的一侧正对光接收组件6;而后启动气缸4使得夹座3向定位台2一侧滑移,直至连接接头5电连接在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100,实现对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100固定和电连接,从而外部数据能够通过连接接头5输入至音频光纤发射芯片内,实现快速稳定的对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100的收发信号的检测。

如图3所示,定位台2高端的一侧设置有匚形的限位槽7,将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100的引脚朝下卡入限位槽7中;在重力的作用下,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100下滑,直至引脚抵接到限位槽7的底壁;而此时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100发光的一侧从限位槽7的高端穿出,两侧受限位槽7的侧壁抵触,实现对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100的初定位,从而初步将20个音频光纤发射芯片均匀分布在限位槽7内,形成20个检测位。

如图3所示,光接收组件6包括检测条8和均匀分布在检测条8上的20个光纤9;检测条8为长条状,两侧设置有腰形孔10,通过螺栓固定在定位台2高端的外壁上,且检测条8上端面的水平高度略低于定位台2高端的水平高度,因此不会与放置在定位台2上的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100的发光点直接接触。而沿检测块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分布有20个竖直贯穿的检测孔,而在检测孔的外壁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11;20个检测孔分别对应限位槽7上的20个检测位;20根光纤9端分别插入到20个检测孔中,并通过固定螺栓11抵紧固定,实现对20个音频光纤发射芯片的分别检测。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便于观察,光纤9输出端的连接线图中未示出。

如图4所示,基座1包括垂直固定连接于定位台2低端的限位框12;夹座3的低端卡接于限位框12中,并在限位框12内滑移;气缸4固定在限位框12外壁的上端端面,气缸4的活塞轴穿过限位框12与夹座3固定连接;而为了提升夹座3在限位框12内滑移的稳定性,限位框12的两侧沿夹座3滑移方向设置有穿设于夹座3的定位杆13,定位杆13面向定位台2的一侧套设有抵接于夹座3的抵力弹簧14,抵力弹簧14在定位杆13具有驱使夹座3向定位台2一侧滑移的弹性,因此在夹座3下移的过程中滑移的速度在弹性的作用下逐步减慢,减小连接接头5对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抵接的作用力。

如图4、5所示,定位台2高端的一侧正对限位槽7低端的一侧,连接接头5插接固定在定位台2高端的一侧;其中连接接头5包括分别连接在音频光纤发射芯片上的VCC端的20个电源接头15,分别连接在音频光纤发射芯片上的VIN端的20个信号接头16和连接在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100上的GND端的1个接地接头17。

如图4、5所示,20个电源接头15和信号接头16沿夹座3水平方向均匀分布,分别对应限位槽7上的20个检测位;接地接头17设置在定位台2的外侧。且电源接头15和信号接头16之间的水平位置相交错,增大了电源接头15和信号接头16之间的间距,减少了电源接头15和信号接头16之间的干涉。结合图6,电源接头15和信号接头16的底端均设置有弧形的凹槽18。凹槽18能够增大电源接头15和信号接头16与两者音频光纤发射芯片上引脚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便于观察,电源接头15、信号接头16和接地接头17三者输入端的连接线图中未示出。

如图6所示,夹座3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微动开关19,微动开关19的触发端面向定位台2的一侧,而在定位台2上设置有供微动开关19抵接的触发块20;触发块2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连接于定位台2上的螺杆21。当微动开关19的触发端抵压在触发块20上时,将使得气缸4停止向下动作。而旋拧螺杆21,能够调节触发块20的高度,从而实现对夹座3固定音频光纤发射芯片的高度进行可调的控制。

因此通过启动气缸4,带动夹座3向定位台2一侧滑移时,直至微动开关19的触发端抵接于触发块20,使气缸4动作;此时20个电源接头15和信号接头16分别抵接在20个音频光纤发射芯片的VCC端和VIN端,接地接头17抵接在音频光纤发射芯片的GND端,实现对音频光纤发射芯片固定和引脚的电连接。从而外部数据能够通过音频光纤发射芯片引脚输入到内,此时结合光纤9对音频光纤发射芯片输出光信号的接收,实现快速稳定的对联排音频光纤发射芯片100的收发信号的检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