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夹持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GIS插接式接头专用夹持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GIS设备是变电站内一次系统的重要设备,随着GIS设备数量的增加,GIS设备气室充气、抽真空和带电检测工作也越来越多。在一次系统设备投运后,为保证变电站负荷持续性供应,一般不安排停电检修,所以GIS设备带电检测工作已经成为常态化。
在作业现场关于GIS设备带电检测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1、GIS设备接头和测试接头的拆接频率非常高,工作量很大,原有的GIS设备接头夹持工具对GIS设备接头和测试接头的夹持压紧存在压力不平衡的现象,产生GIS设备接头和测试接头在夹持过程中卡住并导致接头处漏气的问题,并存在因压力不平衡而导致顶针偏斜从而漏气的可能。
2、很多GIS设备接头位于高处,高处夹持GIS设备接头时,需要上下各用一把原有的GIS设备接头夹持工具同时用力顶开接头顶针,必须两人合力在高处作业,操作上难度较大,操作效率低,且高处作业对人员和工具的要求高,存在失去平衡的危险,有一定安全隐患。
3、原有的GIS设备接头夹持工具使用时,存在夹持工具滑脱后导致测试接头冲开掉落的情况,在高处使用时夹持工具滑脱易导致高处坠物伤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夹持效率高的GIS插接式接头专用夹持工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GIS插接式接头专用夹持工具,包括夹持组件和与夹持组件相连的锁紧组件,锁紧组件包括固定手柄、固定在固定手柄一端的固定钳头、铰接在固定手柄上的活动钳头以及与活动钳头相连的活动手柄,夹持组件包括分别连接在固定钳头和活动钳头相对的侧壁上的“U”型的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第一夹持板的端部设置有两个朝向第二夹持板的定位凸起。
进一步的,定位凸起的宽度小于第一夹持板的端部的宽度,两个定位凸起与第一夹持板之间形成定位槽。
进一步的,固定钳头上设置有限位件,限位件包括固定在固定钳头上的固定部和朝向活动钳头一侧延伸的限位部,限位部与固定钳头垂直。
进一步的,第二夹持板包括与活动钳头相连的连接部和两个连接在连接部上的夹持部,两个夹持部的中部朝向第一夹持板凸起。
进一步的,活动钳头与固定手柄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活动钳头与活动手柄铰接,活动手柄和固定手柄之间连接有支撑杆,活动手柄内铰接有限位杆,固定手柄的端部设置有限制支撑杆移动的调节螺钉。
进一步的,支撑杆朝向限位杆一侧设置有锁紧凸起。
进一步的,弹性件为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检测时操作步骤如下:
(1)检查本专用夹持工具各部件是否正常,特别是活动部件不得有损伤脱离;(2)将GIS设备接头端三颗螺栓拧下,取下帽盖;(3)举起专用夹持工具,使得测试接头的端部位于第二夹持板的“U”型卡口内;(4)将专用夹持工具和测试接头一同对准GIS设备接头,使得GIS设备接头卡入第一夹持板的“U”型卡口内,此时测试接头与GIS设备接头相对准;(5)夹紧活动手柄和固定手柄,使气路连通,进行此气室测试、检测等工作;(6)此气室检测工作完毕,使活动手柄和固定手柄分离,取下专用夹持工具和测试接头即可;当专用夹持工具夹紧测试接头和GIS设备接头时,“U”型的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防止测试接头和GIS设备接头在水平方向上发生移动,同时夹紧力防止测试接头和GIS设备接头在竖直方向上发生移动,定位凸起与GIS设备接头相抵,防止专用夹持工具脱落,使得专用夹持工具的夹紧牢固,使得GIS设备接头和测试接头拆接工作更加快捷稳定,提高拆接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2、当GIS设备接头卡入第一夹持板的“U”型卡口时,GIS设备接头的端部卡在定位凸起和第一夹持板形成的凹槽中,贴合更加紧密,夹持更加稳固,同时定位凸起能够防止专用夹持工具脱落,提高专用工具的安全系数。
3、第二夹持板通过中部朝向第一夹持板凸起的夹持部,使得夹持部为有一定弧度的板结构,使得第二夹持板的夹持力及夹持方向更加稳定,实现测试接头和GIS设备接头的分叉式平衡加压夹持,弯折凸起部分能保证在测试接头和GIS设备接头具有微小的尺寸差异时,无需调节调节螺钉,使得专用夹持工具的夹持力方便快捷。
4、活动钳头与固定手柄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活动钳头与活动手柄铰接,活动手柄和固定手柄之间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使得锁紧更加省力,同时活动手柄内铰接的限位杆使得解除支撑杆的锁定更加省力。
5、支撑杆朝向限位杆一侧设置有锁紧凸起,锁紧凸起使得支撑杆在锁紧活动手柄和固定手柄时,锁紧效果更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U”型的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防止测试接头和GIS设备接头在水平方向上发生移动,同时限位件和夹紧力防止测试接头和GIS设备接头在竖直方向上发生移动,定位凸起与GIS设备接头相抵,防止专用夹持工具脱落,使得专用夹持工具的夹紧牢固,使得GIS设备接头和测试接头拆接工作更加快捷稳定,提高拆接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GIS插接式接头专用夹持工具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GIS插接式接头专用夹持工具夹持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其中:1、固定手柄;11、弹性件;12、支撑杆;121、锁紧凸起;13、调节螺钉;2、固定钳头;3、活动手柄;31、限位杆;4、活动钳头;5、第一夹持板;51、定位凸起;52、限位件;521、固定部;522、限位部;6、第二夹持板;61、连接部;62、夹持部;7、GIS设备接头;8、测试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一种GIS插接式接头专用夹持工具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GIS插接式接头专用夹持工具,包括夹持组件和与夹持组件相连的锁紧组件,锁紧组件包括固定手柄1、固定在固定手柄1一端的固定钳头2、铰接在固定手柄1上的活动钳头4以及与活动钳头4铰接的活动手柄3,活动钳头4与固定手柄1之间连接有弹性件11,弹性件11为弹簧,活动手柄3内铰接有限位杆31,活动手柄3和固定手柄1之间连接有支撑杆12,支撑杆12朝向限位杆31一侧设置有锁紧凸起121,固定手柄1的端部设置有限制支撑杆12移动的调节螺钉13,支撑杆12一端与活动手柄3铰接,另一端与调节螺钉13的端部相抵,夹持组件包括分别连接在固定钳头2和活动钳头4相对的侧壁上的“U”型的第一夹持板5和第二夹持板6,第一夹持板5固定在固定钳头2上,第二季夹持板固定在活动钳头4上,第一夹持板5的端部设置有两个朝向第二夹持板6的定位凸起51,定位凸起51的宽度小于第一夹持板5的端部的宽度,两个定位凸起51与第一夹持板5之间形成定位槽,定位凸起51的外侧壁与第一夹持板5的外侧壁相平齐,固定钳头2上设置有限位件52,限位件52包括固定在固定钳头2上的固定部521和朝向活动钳头4一侧延伸的限位部522,限位部522与固定钳头2垂直,第二夹持板6包括与活动钳头4相连的连接部61和两个连接在连接部61上的夹持部62,两个夹持部62的中部朝向第一夹持板5弯折凸起。
检测时操作步骤如下:
(1)检查本专用夹持工具各部件是否正常,特别是活动部件不得有损伤脱离;
(2)将GIS设备接头7端三颗螺栓拧下,取下帽盖;
(3)举起专用夹持工具,使得测试接头8的端部位于第二夹持板6的“U”型卡口内,同时测试接头8的底部与限位件52的限位部522相抵;
(4)将专用夹持工具和测试接头8一同对准GIS设备接头7,使得GIS设备接头7卡入第一夹持板5的“U”型卡口内,同时GIS设备接头7的底部与限位件52的限位部522相抵,此时测试接头8与GIS设备接头7相对准;
(5)转动调节螺钉13以调节夹紧固定手柄1和活动手柄3时固定钳头2和活动钳头4之间的间距,使得第一夹持板5和第二夹持板6刚好将测试接头8和GIS设备接头7夹紧,然后夹紧活动手柄3和固定手柄1,使气路连通,进行此气室测试、检测等工作;
(6)此气室检测工作完毕,手握活动手柄3和固定手柄1,按动限位杆31,限位杆31抵出支撑杆12,活动手柄3和固定手柄1分离,取下专用夹持工具和测试接头8即可。
在进行上述步骤(2)、(3)、(4)时,也可先将测试接头8对准GIS设备接头7,然后再将专用夹持工具夹紧测试接头8和GIS设备接头7夹紧。
当专用夹持工具夹紧测试接头8和GIS设备接头7时,“U”型的第一夹持板5和第二夹持板6防止测试接头8和GIS设备接头7在水平方向上发生移动,同时限位件52和夹紧力防止测试接头8和GIS设备接头7在竖直方向上发生移动,定位凸起51与GIS设备接头7相抵,防止专用夹持工具脱落,使得专用夹持工具的夹紧牢固,使得GIS设备接头7和测试接头8拆接工作更加快捷稳定,提高拆接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当GIS设备接头7卡入第一夹持板5的“U”型卡口时,GIS设备接头7的端部卡在定位凸起51和第一夹持板5形成的凹槽中,贴合更加紧密,夹持更加稳固,同时定位凸起51能够防止专用夹持工具脱落,提高专用工具的安全系数。
第二夹持板6通过中部朝向第一夹持板5凸起的夹持部62,使得夹持部62为有一定弧度的板结构,使得第二夹持板6的夹持力及夹持方向更加稳定,实现测试接头8和GIS设备接头7的分叉式平衡加压夹持,弯折凸起部分能保证在测试接头8和GIS设备接头7具有微小的尺寸差异时,无需调节调节螺钉13,使得专用夹持工具的夹持力方便快捷。
活动钳头4与固定手柄1之间连接有弹性件11,活动钳头4与活动手柄3铰接,活动手柄3和固定手柄1之间连接有支撑杆12,支撑杆12使得锁紧更加省力,同时活动手柄3内铰接的限位杆31使得解除支撑杆12的锁定更加省力。
支撑杆12朝向限位杆31一侧设置有锁紧凸起121,锁紧凸起121使得支撑杆12在锁紧活动手柄3和固定手柄1时,锁紧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