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外置天线的门把手结构及智能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8067发布日期:2019-01-04 23:14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具外置天线的门把手结构及智能门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外置天线的门把手结构及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门锁都需要天线与外界连接,实现数据的传送,例如具备蓝牙天线、Wifi天线、Zigbee天线、NFC天线等,但目前智能门锁的天线都是外置在门锁主壳内,一般安规要求,智能门锁的门锁主壳都是金属外壳,由于一般防盗门都是不锈钢或者金属,相当于天线放置在周围都是金属框体内,导致天线的性能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发射及接收的范围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外置天线的门把手结构及智能门锁,旨在使天线模块与外界更好地进行信号辐射,性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发射及接收的范围更广,距离更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外置天线的门把手结构,包括把手本体、把手盖、天线模块及第一数据线,所述把手本体包括用于与门锁主壳转动连接的把轴及用于手掌握持的把手壳,所述把手壳与所述把轴固定连接,通过掰动所述把手壳可转动所述把轴,所述把手壳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天线模块经所述开口安装在把手壳内,所述把手盖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并盖设在所述把手壳的开口处,将所述天线模块夹设在所述把手盖和把手壳之间,所述第一数据线的外端与所述天线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数据线的内端穿过所述把轴用于与门锁主壳内的控制电路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天线模块为板状,所述天线模块上设有定位孔,所述把手壳和把手盖两者其中之一设有支撑柱,所述天线模块通过所述定位孔套设在定位柱上。

优选地,所述把手盖由塑料制成,所述把手本体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开口设于所述把手壳背向门锁主壳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天线模块包括:蓝牙天线、Wifi天线、Zigbee天线和NFC天线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优选地,还包括指纹模块和第二数据线,所述把手盖对应所述把轴设有安装孔,所述指纹模块通过所述安装孔安装在所述把手盖上,所述第二数据线的外端与所述指纹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数据线的内端穿过所述把轴用于与门锁主壳内的控制电路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门把手结构还包括固定套筒,所述把轴设有轴孔,所述把轴通过所述轴孔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固定套筒上,所述固定套筒用于与门锁主壳固定连接以使得所述固定套筒在所述把轴转动时相对于所述把轴固定不动,所述固定套筒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数据线插设在所述固定套筒的通孔中,且所述第一数据线的内端伸出所述固定套筒的通孔用于与门锁主壳内的控制电路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门把手结构还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所述把手本体的把轴相固定,用于与一方轴连接以通过方轴打开锁体的斜面锁舌,所述转动轴上设有理线凹槽,所述第一数据线紧贴所述理线凹槽设置,随着所述转动轴的转动而转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一种智能门锁,包括门锁主壳前及述的具外置天线的门把手结构,所述把手本体的把轴与所述门锁主壳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数据线的内端与所述门锁主壳内的控制电路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门把手结构还包括固定套筒,所述把轴设有轴孔,所述把轴通过所述轴孔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固定套筒上,所述固定套筒与门锁主壳固定连接以使得所述固定套筒在所述把轴转动时相对于所述把轴固定不动,所述固定套筒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数据线插设在所述固定套筒的通孔中,且所述第一数据线的内端伸出所述固定套筒的通孔并与门锁主壳内的控制电路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智能门锁还包括锁体、方轴、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所述锁体包括斜面锁舌,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门锁主壳内且相互啮合,所述把手本体的把轴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方轴连接在所述第二齿轮和锁体之间,通过掰动所述把手壳转动所述把轴,带动第一齿轮转动,通过第一齿轮驱动第二齿轮及方轴一起转动,进而通过方轴打开所述锁体的斜面锁舌。

优选地,所述智能门锁还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与所述固定套筒过盈配合固定,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一齿轮过盈配合固定,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与所述门锁主壳固定,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第二齿轮过盈配合固定。

本实用新型具外置天线的门把手结构及智能门锁,通过将天线模块外置于门把手结构的把手本体内,并将把手盖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则天线模块能够与外界更好地进行信号辐射,性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发射及接收的范围更广,距离更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外置天线的门把手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具外置天线的门把手结构中把手盖由另一角度所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门锁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智能门锁的组装剖视图,其中未示出锁体。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外置天线的门把手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一并示出与之配合的方轴。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外置天线的门把手结构的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具外置天线的门把手结构1,包括把手本体11、把手盖12、天线模块13及第一数据线14。一并参照图3和图4,把手本体11包括用于与门锁主壳2(如图3和图4所示)转动连接的把轴111及用于手掌握持的把手壳112,把手壳112与把轴111固定连接,通过掰动把手壳112可转动把轴111,在本实施例中,把手壳11与把轴111为一体成型而成。

把手壳112的一侧设有开口113,天线模块13经开口113安装在把手壳112内,把手盖12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并盖设在把手壳112的开口113处,将天线模块13夹设在把手盖12和把手壳112之间,第一数据线14的外端与天线模块13连接,第一数据线14的内端穿过把轴111用于与门锁主壳2内的控制电路板(图中未示出)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天线模块13为板状,为了将天线模块13安装固定在天线模块13内,天线模块13上可以设置定位孔,并把手壳112和把手盖12两者其中之一上对应设置支撑柱,天线模块13通过定位孔套设在定位柱上。在本实施例中,天线模块13上设有定位孔131,把手盖12上设有支撑柱121,天线模块13通过定位孔131套设在定位柱121上。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把手壳112上设置支撑柱,天线模块13通过定位孔131套设在把手壳112的定位柱上。

在本实施例中,把手盖12由塑料制成,把手本体11由金属材料制成,开口113设于把手壳112背向门锁主壳2的一侧。把手盖12和把手本体11之间可以通过采用螺钉锁合在一起,还可以是在把手盖12和把手本体11上设置卡扣机构,两者通过卡扣机构卡合在一起。

在实际应用要求,天线模块13可以包括:蓝牙天线、Wifi天线、Zigbee天线和NFC天线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门把手结构1还包括固定套筒15,把轴111设有轴孔114,把轴111通过轴孔114可转动地套设在固定套筒15上,固定套筒15用于与门锁主壳2固定连接以使得固定套筒15在把轴111转动时相对于把轴111固定不动,固定套筒15设有通孔151,第一数据线14插设在固定套筒15的通孔151中,且第一数据线14的内端伸出固定套筒15的通孔151用于与门锁主壳2内的控制电路板连接。

通过在把轴111的轴孔114内设置相对把轴111固定不定的固定套筒15,并将天线模块13设置在把手壳112内,与天线模块13相连接的第一数据线14插设在固定套筒15的通孔151中,第一数据线14的内端伸出固定套筒15的通孔151用于与门锁主壳2内的控制电路板连接。当向下或向上掰动把手壳112时,把轴111发生转动,而固定套筒15不会随着把轴111转动,第一数据线14不随着把手壳112和把轴111转动,因此第一数据线14不会因此而损耗,有效地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套筒15包括第一段152和第二段153,把手本体11的把轴111通过轴孔114可转动地套设在固定套筒15的第一段152上,固定套筒15的第二段153用于与门锁主壳2固定连接,且第二段153的外径大于第一段152的外径。

作为进一步改进,门把手结构1还包括指纹模块16和第二数据线17,把手盖12对应把轴111设有安装孔122,指纹模块16通过安装孔122安装在把手盖12上,第二数据线17的外端与指纹模块16连接,第二数据线17的内端穿过把轴111用于与门锁主壳2内的控制电路板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数据线17的内端是穿过把轴111内固定套筒15的通孔151。当向下或向上掰动把手壳112时,把轴111发生转动,而固定套筒15不会随着把轴111转动,第二数据线17不随着把手壳112和把轴111转动,因此第二数据线17不会因此而损耗,有效地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直接将指纹模块16安装在把手本体11的把手盖12上,手掌握持把手本体11时,手指可正对指纹模块16,在指纹识别通过后,可以马上按压把手本体11,达到立即开锁的目的,大大简化了开锁的动作及节省开锁的时间。

如图3和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智能门锁的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智能门锁包括门锁主壳2及前述实施例中的具外置天线的门把手结构1(具体结构参考图1和图2,以及前述实施例的描述),把手本体11的把轴111与门锁主壳2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数据线14的内端与门锁主壳2内的控制电路板(图中内示出)连接。

门把手结构1安装于门锁主壳2上时,固定套筒15与门锁主壳2固定连接以使得固定套筒15在把轴111转动时相对于把轴111固定不动,第一数据线14插设在固定套筒15的通孔151中,且第一数据线14的内端伸出固定套筒15的通孔151并与门锁主壳2内的控制电路板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门锁还包括锁体3、方轴4、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及锁芯(图中未示出)。锁体33包括斜面锁舌31和防盗锁舌32。

锁体33或门锁主壳21内设有用于控制防盗锁舌32开启或锁合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可以是直接控制防盗锁舌32开启或锁合,即驱动机构直接作用在防盗锁舌32上,或者是间接控制防盗锁舌32开启或锁合,例如直接作用在锁芯上,通过控制锁芯转动来间接控制防盗锁舌32开启或锁合。驱动机构可采用适用于智能门锁的任何现有驱动机构或者是未来改进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受门锁主壳21内的控制电路板的控制。当用户使用时,可以通过指纹识别、刷卡、人脸识别、远程控制等方式向门锁主壳21内控制电路板发送控制指令,由控制电路板控制驱动机构动作,打开防盗锁舌32以预开启锁体33,此时斜面锁舌31还处于锁合状态,只有通过旋转把手本体11打开斜面锁舌31,才完全开启锁体3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5和第二齿轮6均可转动地安装在门锁主壳2内且相互啮合,把手本体11的把轴111与第一齿轮5固定连接,方轴4连接在第二齿轮6和锁体3之间,通过掰动把手壳112转动把轴111,带动第一齿轮5转动,通过第一齿轮5驱动第二齿轮6及方轴4一起转动,进而通过方轴4打开锁体3的斜面锁舌31,实现对锁体33的完全开启。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门锁还包括第一轴承7和第二轴承8,第一轴承7的内圈与固定套筒15过盈配合固定,第一轴承7的外圈与第一齿轮5过盈配合固定,把手本体11转动时,第一轴承7的内圈与固定套筒15固定保持不动,第一轴承7的外圈与第一齿轮5一起随把手本体11的把轴111转动,使得把手本体11的转动更加顺畅。第二轴承8的外圈与门锁主壳2固定,第二轴承8的内圈与第二齿轮6过盈配合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门锁还包括扭簧9,扭簧9包括卷曲部91、分别及与卷曲部91两端相连接的第一端部92和第二端部93,第二齿轮6的端面设有用于对扭簧9的第一端部92进行限位的限位部61,扭簧9的卷曲部91与第二齿轮6呈同轴设置,扭簧9的第一端部92抵靠在限位部61上,扭簧9的第二端部93抵靠在门锁主壳2上。具体地,限位部61呈弧形,同时用于对扭簧9的卷曲部91进行限位。在用户未在把手本体11的把手壳112施加向上或向下的力时,第二齿轮6在扭簧9的作用下,与方轴4一起被保持在预定锁止位置,使锁体3的斜面锁舌31处于上锁状态。当用户在把手本体11的把手壳112施加向上或向下的力时,把手本体11的把轴111发生转动,带动第一齿轮5转动,通过第一齿轮5驱动第二齿轮6及方轴4一起转动,进而通过方轴4打开锁体3的斜面锁舌31,实现对锁体3的完全开启,扭簧9在第二齿轮6的转动过程中被压缩。当用户将把手本体11松开时,第二齿轮6在扭簧9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与方轴4一起回旋到预定锁止位置,使锁体3的斜面锁舌31处于上锁状态。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外置天线的门把手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具外置天线的门把手结构1a与前一实施例的门把手结构1(如图1和图2所示)的结构基本相同(相同部分的结构可参考图1和图2以及前述实施例的描述),同样包括把手本体11、把手盖12、天线模块13及第一数据线14,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门把手结构1a还包括转动轴15a,并去掉了前一实施例中的固定套筒15,转动轴15a与把手本体11的把轴111相固定,用于与一方轴4连接以通过方轴4打开锁体3的斜面锁舌31,例如可以通过螺丝151a将转动轴15a与把轴111固定连接,转动轴15a上设有理线凹槽152a,第一数据线14紧贴理线凹槽151a设置,随着转动轴15a的转动而转动。

作为进一步改进,门把手结构1a同样还包括指纹模块16和第二数据线17,把手盖12对应把轴111设有安装孔122,指纹模块16通过安装孔122安装在把手盖12上,第二数据线17的外端与指纹模块16连接,第二数据线17的内端穿过把轴111用于与门锁主壳2内的控制电路板连接。与前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数据线17是紧贴理线凹槽151a设置以穿过把轴11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外置天线的门把手结构及智能门锁,通过将天线模块外置于门把手结构的把手本体内,并将把手盖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则天线模块能够与外界更好地进行信号辐射,性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发射及接收的范围更广,距离更远。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公开的技术内容下,还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