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式卡扣装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6812发布日期:2019-04-05 19:30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式卡扣装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内外饰装配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压式卡扣装配器。



背景技术:

当今汽车内外饰产品外观造型日益复杂,结构复杂的内外饰品对其布置和安装难度也相应增加,需要通过一些卡扣和卡扣座配合完成内外饰产品的安装。例如,如图1所示,通过常用的圆型塑料卡扣与卡扣座配合安装,虽然卡扣安装空间需求较大,但是其造型复杂以及周边零件的限制导致安装结构的布置空间吃紧,若仍然使用手工将卡扣推入卡扣座的卡槽内,则所需的力较大且可着力面积较小,且塞入后由于惯性,手指以及手掌易碰到周边结构的尖锐处造成手部碰伤、刮伤。除此之外,按传统手工安装方式长时间重复操作后易产生肌肉疲劳,从而进一步降低产品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式卡扣装配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卡扣装配空间需求大,装配不方便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压式卡扣装配器,包括流管,所述流管的第一端安装有压力杆,且压力杆上安装有用于压力杆复位的第一复位机构,所述流管的第二端安装有推杆,且所述推杆和流管上安装有用于推杆复位的第二复位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推动压力杆使得推杆受力将卡扣推入卡扣座的卡槽内,并且通过第一复位机构和第二复位机构实现压力杆和推杆的快速复位,卡扣装配操作简单方便,效率高,对装配空间要求低。

进一步,所述流管为L型结构。

进一步,所述流管的水平段和竖直段内均设有8mm-10mm的行程空腔。

进一步,所述流管内装有液压油,所述压力杆和推杆伸入流管内的一端上均设有密封圈。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L型结构的流管对装配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压力杆推动操作省力方便,通过密封圈使得液压油能够在流管的密封环境内流动,使得推杆稳定运行。

进一步,所述第一复位机构为压簧,所述压簧套设在压力杆上。

进一步,所述第二复位机构包括拉簧和分别安装在推杆和流管上的拉簧座,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与拉簧座连接。

进一步,所述拉簧座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用于钩挂拉簧的卡槽。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弹性性能好,有利于压力杆和推杆复位;通过设置具有凸台的拉簧座一方面通过相对设置在流管和推杆上的凸台可以抵触限位,另一方面通过卡槽有效的避免了拉簧在使用过程中脱离拉簧座,拉簧通过卡槽与拉簧座连接也便于取下更换更换拉簧或推杆。

进一步,所述拉簧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拉簧与推杆平行,且沿推杆的周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所述推杆的一端为圆柱结构,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为与卡扣的形状相匹配。

进一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为与卡扣形状匹配的弧形槽。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多个拉簧均匀分布,使得推杆受力均匀,推杆采用弧形槽结构使得推杆和卡扣充分接触,增大受力面积,避免推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压式卡扣装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压式卡扣装配器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压式卡扣装配器的侧视图。

零件标号说明

1 压力杆;

2 第一复位机构;

31 密封圈;

32 密封圈;

4 流管;

51 拉簧座;

511 凸台;

52 拉簧;

6 推杆;

7 卡扣;

8 卡扣座;

9 防水泡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压式卡扣装配器,包括流管4,流管4内装有液压油,流管4为L型结构,流管4的水平段和竖直段内均设有8mm-10mm的行程空腔,使得流管内的液压油能够在一定行程范围内移动,具体行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做相应调整。流管4的第一端安装有压力杆1,且压力杆上安装有用于压力杆1复位的第一复位机构2,第一复位机构2为压簧,压簧套设在压力杆1上。流管4的第二端安装有推杆6,且推杆6和流管4上安装有用于推杆6复位的第二复位机构,压力杆1伸入流管4内的一端上设有密封圈31,推杆6伸入流管4内的一端上设有密封圈32,通过密封圈31和密封圈32使得流管4内腔保持密封状态,从而压下压力杆1时便能推动推杆6移动,从而使得推杆6推动卡扣7滑入卡扣座8的卡槽内,完成装配。

如图1至图4所示,第二复位机构包括拉簧52和分别安装在推杆6和流管4上的拉簧座51,拉簧52的两端分别与拉簧座51连接。其中,拉簧座51上设有凸台511,凸台511上设有用于钩挂拉簧52的卡槽,推杆6的一端伸入流管4内时,通过流管4和推杆6上两个相对的凸台抵触限制推杆6继续伸入流管4内,并且通过在凸台511上设置卡槽,拉簧51钩挂方便快速,并且不易脱离。在实施例中,拉簧5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拉簧51与推杆6平行设置,且沿推杆6的周向均匀分布,使得各个拉簧均匀施力,推杆6受到均匀的复位力,运行稳定,故障率低。

如图1至图4所示,推杆6的一端为圆柱结构,圆柱结构伸入流管4内,推杆6的另一端为与卡扣7的形状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推杆6的另一端为与卡扣7形状匹配的弧形槽,采用弧形槽结构占据半个圆弧增大推杆和卡扣接触面,避免推空,同时装配完成后,推杆也能顺利退出,操作简单方便。卡扣7上还装有防水泡棉9,防水泡棉9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是否安装。

其工作过程为:通过按压压力杆使得液压油在流管内流动,便对推杆产生推力,推杆移动便推动卡扣移动落入卡扣座的卡槽内,完成装配,松开压力杆,压力杆在第一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复位,推杆受到的推力消失,并在拉簧的作用下复位。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相比于人工安装,更加节省空间;(2)使用便捷,仅需按压一次,即可将卡扣推入卡槽中,压簧与拉簧可保证装配器能够迅速回位,装配效率高;(3)避免了人工安装时可能出现手指手掌刮伤的情况,提高了安全性能;(4)具有互换性,可以根据卡扣的形状选择与卡扣匹配的推杆,使得推力最大化。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