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滑槽式自动回位的尾门锁电开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5282发布日期:2019-09-20 21:06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车用滑槽式自动回位的尾门锁电开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门锁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车用滑槽式自动回位的尾门锁电开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尾门锁是车身重要组成部件之一。随着汽车工业的日渐发展,尾门锁需要的功能越来越多。能够实现尾门锁的电动/手动解锁;能够实现尾门锁的全锁与半锁,并提供状态信号;防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门自动打开,保障车内乘客安全。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执行器的回位功能主要通过弹簧或者电机反转实现的,弹簧回位具有不可靠性,在回位过程中可能出现卡死。电机回位则需BCM程序匹配,降低了尾门锁之间的互换性。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在不增加零件数量前提下提供了一种带手动/电动解锁功能并且能够自动回位的执行器,不需要弹簧与电机反转即可实现执行器的自动回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车用滑槽式自动回位的尾门锁电开机构,该电开机构结构紧凑简单,开启力大,每次动作过程停靠精准,不会发生过行程现象。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车用滑槽式自动回位的尾门锁电开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壳体内的电机,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蜗杆,壳体内还转动设置涡轮,蜗杆与涡轮相啮合;所述涡轮表面对应于涡轮转轴两侧对称设置拨动块,壳体的滑槽中滑动设置滑块,涡轮在转动过程中,拨动块带动滑块在壳体的滑槽内滑动,滑块连接开启摇臂,滑块动作过程中带动开启摇臂与壳体内设置的棘爪相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块包括一体连接的滑块部及限位部,滑块部配合设置于壳体的滑槽内,限位部的外端设置有用于对滑块移动进行限位的限位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部呈L型状,限位部的转角处为弧形过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块部上设置有径向延伸的凸柱,开启摇臂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导向槽,所述凸柱配合设置于导向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块部上设有与拨动块相配合的受力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拨动块包括中间的矩形部及连接于矩形部两端的圆弧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产品结构简单、巧妙,在使用过程中,动作可靠准确,能够实现可靠解锁与复位作业,只需通过蜗轮、拨杆、滑块即可实现电开和回位。结构紧凑简单,开启力大。每次一个动作过程停靠精准,不会发生过行程等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中,包括电机1、蜗杆2、涡轮3、滑块4、滑块部4-1、限位部4-2、凸柱4-3、开启摇臂5、导向槽5-1、棘爪6、拨动块7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车用滑槽式自动回位的尾门锁电开机构,包括安装于壳体内的电机1,电机1的输出轴连接蜗杆2,壳体内还转动设置涡轮3,蜗杆2与涡轮3相啮合;所述涡轮3表面对应于涡轮转轴两侧对称设置拨动块7,壳体的滑槽中滑动设置滑块4,涡轮3在转动过程中,拨动块7带动滑块4在壳体的滑槽内滑动,滑块4连接开启摇臂5,滑块4动作过程中带动开启摇臂5与壳体内设置的棘爪6相配合。

滑块4包括一体连接的滑块部4-1及限位部4-2,滑块部4-1配合设置于壳体的滑槽内,限位部4-2的外端设置有用于对滑块4移动进行限位的限位块。

限位部4-2呈L型状,限位部4-2的转角处为弧形过渡。

滑块部4-1上设置有径向延伸的凸柱4-3,开启摇臂5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导向槽5-1,所述凸柱4-3配合设置于导向槽5-1中。

滑块部4-1上设有与拨动块7相配合的受力部。

拨动块7包括中间的矩形部及连接于矩形部两端的圆弧部。

在具体实践中,开启摇臂5一般设置为组件,包括两节摇臂体,两节摇臂体之间相连接,上部的摇臂体与滑块4相连接,下部的摇臂体用于工作过程中与棘爪6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产品在工作时,当电机1收到一个解锁信号后,电机开始转动带动蜗杆2转动,蜗杆2带动涡轮3顺时针转动。涡轮3上的拨动块7带动滑块4在壳体的滑槽内移动,滑块4带动开启摇臂5转动实现解锁。在涡轮3转动到末端行程时,拨动块7撞到滑块4的限位部4-2上端的限位块实现定位,图示位置为电开过程结束位置。限位顶杆在棘爪6回位过程中带动回位,实现机构的复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