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16346发布日期:2019-11-01 19:51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3c产品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小负载机器人出现在市场上。

但是,由于机器人的负载小,其本体的空间结构也随之变小,因此,导致了本身内部空间留给线缆走线的空间不足,即使将线缆防止于机器人内部,也容易产生线缆磨损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机器人的线缆容易磨损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包括:机体,机体内具有容纳空间,机器人的线缆设置在容纳空间内;防护罩,防护罩用于环绕机器人的驱动件设置,驱动件用于驱动机器人的关节运动;防护罩的侧壁与容纳空间的至少部分侧壁之间构成环形腔,线缆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环形腔内;固定组件,固定组件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固定组件的至少部分与线缆的外表面连接,以将线缆固定在容纳空间内;固定组件具有用于供线缆穿过的通过空间,以将线缆固定在通过空间内。

进一步地,机器人具有底座,底座内具有第一容纳空间,线缆具有第一支线和第二支线,第一支线的第一端和第二支线的第一端分别与航空插头连接,固定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固定在第一容纳空间的内壁上;第一压板,第一压板的至少部分与第一支撑板相对间隔设置,以在第一压板与第一支撑板之间构成用于供第一支线穿过的第一通过空间。

进一步地,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二压板,第二压板与第一压板之间具有预定距离,第二压板的至少部分与第一支撑板相对间隔设置,以在第二压板与第一支撑板之间构成用于供第二支线穿过的第二通过空间。

进一步地,机体具有第一轴体,第一轴体内具有第二容纳空间,机器人的一轴电机组件设置在第二容纳空间内,线缆具有第一支线和第二支线,固定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机器人的关节二上;第三压板,第三压板的至少部分与第二支撑板相对间隔设置,以在第三压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构成用于供第一支线穿过的第三通过空间,第一支线穿过第三通过空间后延伸至关节二的上方。

进一步地,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三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关节二上,第三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相对设置;第四压板,第四压板的至少部分与第三支撑板相对间隔设置,以在第四压板与第三支撑板之间构成用于供第二支线穿过的第四通过空间。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板包括:导向板,导向板上具有用于导线的导向槽;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为两个,两个第二连接板分别设置在导向板的两侧并与导向板连接,以使第三压板通过两个第二连接板与第二支撑板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板还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与关节二的安装平台连接,安装板与导向板连接,安装板与导向板之间具有预定夹角,以使第一支线通过导向板导向后延伸至关节二的上方。

进一步地,导向板与安装板之间通过弧形过渡面连接。

进一步地,机体包括第二轴体,第二轴体内具有第三容纳空间,机器人的二轴电机组件设置在第三容纳空间内,固定组件还包括:第四支撑板,第四支撑板的至少部分安装在二轴电机组件的连接端面上,第四支撑板具有第一板体,第一板体设置在二轴电机组件的侧方,第一板体沿第二轴体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五压板,第五压板连接在第一板体的侧方,第五压板的至少部分与第一板体相间隔地设置,以在第五压板与第一板体之间构成用于供线缆通过的第五通过空间。

进一步地,第四支撑板还包括第二板体,第二板体的至少部分设置在二轴电机组件的上方,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连接,线缆经过第一板体后延伸至第二板体上,固定组件还包括:第六压板,第六压板连接在第二板体的上方,第六压板的至少部分与第二板体相间隔地设置,以在第六压板与第二板体之间构成用于供线缆通过的第六通过空间。

进一步地,机体还包括第三轴体,第三轴体具有第四容纳空间,机器人的三轴电机组件设置在第四容纳空间内,线缆的至少部分由三轴电机组件的侧方延伸至三轴电机组件的上方。

进一步地,机体还包括第四轴体,第四轴体具有第五容纳空间,第四容纳空间与第五容纳空间之间通过穿线管连通,线缆的至少部分穿过穿线管后至第五容纳空间内。

进一步地,机体还包括第五轴体和第六轴体,第五轴体具有第六容纳空间,第六容纳空间和第五容纳空间之间通过通过孔连通,线缆的至少部分穿过通过孔后与机器人的六轴电机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固定组件还包括:护线套,护线套的至少部分安装在通过孔内,护线套上设置有对线缆进行导向的导向端面,护线套上设置有连接盘,护线套通过连接盘与机体连接;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与连接盘连接,固定支架的至少部分与连接盘之间具有间隔,以在连接盘与固定支架之间构成用于供线缆通过的第七通过空间。

进一步地,连接盘上设置有安装孔,固定支架包括:第三连接板,第三连接板与连接盘相对间隔设置;连接柱,连接柱为两个,两个连接柱之间通过第三连接板连接,连接柱上设置有连接孔,以通过使连接件的至少部分依次穿过连接孔和安装孔将固定支架与连接盘连接。

进一步地,容纳空间包括:第一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第三容纳空间、第四容纳空间和第五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第三容纳空间、第四容纳空间和第五容纳空间均连通,机器人的一轴电机组件设置在第二容纳空间内,机器人的二轴电机组件设置在第三容纳空间内,机器人的三轴电机组件设置在第四容纳空间内,其中,线缆由机器人的底座内分为第一支线和第二支线,第一支线和第二支线分别布置在关节二的两侧,并朝向第三容纳空间延伸,在第三容纳空间内汇成一股线缆,一股线缆设置在二轴电机组件的侧方,并依次穿过第四容纳空间和第五容纳空间,以与机器人的六轴电机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固定组件为多个,多个固定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第三容纳空间、第四容纳空间和第五容纳空间内,以用于固定线缆。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机器人,包括机体、防护罩和固定组件,机体内具有容纳空间,机器人的线缆设置在容纳空间内,防护罩用于环绕机器人的驱动件设置,驱动件用于驱动机器人的关节运动;防护罩的侧壁与容纳空间的至少部分侧壁之间构成环形腔,线缆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环形腔内,固定组件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固定组件的至少部分与线缆的外表面连接,以将线缆固定在容纳空间内;固定组件具有用于供线缆穿过的通过空间,以将线缆固定在通过空间内,这样设置大大改善了机器人的外观效果,并且不影响线缆的特性,其中,线缆的外表面可以采用油脂润滑,能够避免小空间带来的线缆容易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机器人的第一视角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机器人的第二视角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底座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底座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五轴体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五轴体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支撑板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压板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护线套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固定支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防护罩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机体;10、容纳空间;101、环形腔;2、线缆;3、固定组件;4、底座;40、第一容纳空间;21、第一支线;22、第二支线;31、第一支撑板;32、第一压板;320、第一连接板;321、过渡板;33、第二压板;11、第一轴体;110、第二容纳空间;34、第二支撑板;35、第三压板;36、第三支撑板;37、第四压板;340、导向板;3401、导向槽;341、第二连接板;342、安装板;12、第二轴体;120、第三容纳空间;38、第四支撑板;370、第一板体;39、第五压板;371、第二板体;8、第六压板;13、第三轴体;130、第四容纳空间;14、第四轴体;140、第五容纳空间;15、第五轴体;150、第六容纳空间;16、第六轴体;6、护线套;61、连接盘;7、固定支架;610、安装孔;71、第三连接板;72、连接柱;720、连接孔;9、穿线管;17、防护罩;170、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器人,请参考图1至图11,包括:机体1,机体1内具有容纳空间10,机器人的线缆2设置在容纳空间10内;防护罩17,防护罩17用于环绕机器人的驱动件设置,驱动件用于驱动机器人的关节运动;防护罩17的侧壁与容纳空间10的至少部分侧壁之间构成环形腔101,线缆2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环形腔101内;固定组件3,固定组件3设置在容纳空间10内,固定组件3的至少部分与线缆2的外表面连接,以将线缆2固定在容纳空间10内;固定组件3具有用于供线缆2穿过的通过空间,以将线缆2固定在通过空间内。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机器人,包括机体1、防护罩17和固定组件3,机体1内具有容纳空间10,机器人的线缆2设置在容纳空间10内,防护罩17用于环绕机器人的驱动件设置,驱动件用于驱动机器人的关节运动;防护罩17的侧壁与容纳空间10的至少部分侧壁之间构成环形腔101,线缆2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环形腔101内,固定组件3设置在容纳空间10内,固定组件3的至少部分与线缆2的外表面连接,以将线缆2固定在容纳空间10内;固定组件3具有用于供线缆2穿过的通过空间,以将线缆2固定在通过空间内,这样设置大大改善了机器人的外观效果,并且不影响线缆的特性,其中,线缆的外表面可以采用油脂润滑,能够避免小空间带来的线缆容易损坏的问题。

优选地,防护罩17上设置有开口170,开口170与容纳空间10连通,驱动件的导线通过开口170与线缆2连接。

在具体实施时,机器人具有底座4,底座4内具有第一容纳空间40,线缆2具有第一支线21和第二支线22,第一支线21的第一端和第二支线22的第一端分别与航空插头连接,固定组件3包括:第一支撑板31,第一支撑板31固定在第一容纳空间40的内壁上;第一压板32,第一压板32的至少部分与第一支撑板31相对间隔设置,以在第一压板32与第一支撑板31之间构成用于供第一支线21穿过的第一通过空间。以将第一支线21固定在第一通过空间内。

具体地,第一压板32包括:第一连接板320,第一连接板320与第一支撑板31连接,第一连接板320为两个;过渡板321,过渡板321设置在两个第一连接板320之间,第一通过空间设置在过渡板321与第一支撑板31之间。优选地,过渡板321为弧形板。

固定组件3还包括:第二压板33,第二压板33与第一压板32之间具有预定距离,第二压板33的至少部分与第一支撑板31相对间隔设置,以在第二压板33与第一支撑板31之间构成用于供第二支线22穿过的第二通过空间。其中,第二压板33与第一压板32的结构一致。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机体1具有第一轴体11,第一轴体11内具有第二容纳空间110,机器人的一轴电机组件设置在第二容纳空间110内,线缆2具有第一支线21和第二支线22,固定组件3包括:第二支撑板34,第二支撑板34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机器人的关节二上;第三压板35,第三压板35的至少部分与第二支撑板34相对间隔设置,以在第三压板35与第二支撑板34之间构成用于供第一支线21穿过的第三通过空间,第一支线21穿过第三通过空间后延伸至机器人的关节二的上方。这样设置能够根据一轴电机组件的安装位置布置线缆,使一轴电机组件工作时线缆具有随一轴电机组件转动的余量,避免拉扯线缆。

具体地,固定组件3还包括:第三支撑板36,第三支撑板36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机器人的关节二上,第三支撑板36与第二支撑板34相对设置;第四压板37,第四压板37的至少部分与第三支撑板36相对间隔设置,以在第四压板37与第三支撑板36之间构成用于供第二支线22穿过的第四通过空间。

为了便于布置线缆2,第二支撑板34包括:导向板340,导向板340上具有用于导线的导向槽3401;第二连接板341,第二连接板341为两个,两个第二连接板341分别设置在导向板340的两侧并与导向板340连接,以使第三压板35通过两个第二连接板341与第二支撑板34连接。

为了便于安装导向板340,第二支撑板34还包括:安装板342,安装板342与机器人的关节二的安装平台连接,安装板342与导向板340连接,安装板342与导向板340之间具有预定夹角,以使第一支线21通过导向板340导向后延伸至机器人的关节二的上方。

为了避免锐边割坏线缆,导向板340与安装板342之间通过弧形过渡面连接。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机体1包括第二轴体12,第二轴体12内具有第三容纳空间120,机器人的二轴电机组件设置在第三容纳空间120内,固定组件3还包括:第四支撑板38,第四支撑板38的至少部分安装在二轴电机组件的连接端面上,第四支撑板38具有第一板体370,第一板体370设置在二轴电机组件的侧方,第一板体370沿第二轴体12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五压板39,第五压板39连接在第一板体370的侧方,第五压板39的至少部分与第一板体370相间隔地设置,以在第五压板39与第一板体370之间构成用于供线缆通过的第五通过空间。

优选地,第四支撑板38还包括第二板体371,第二板体371的至少部分设置在二轴电机组件的上方,第二板体371与第一板体370连接,线缆2经过第一板体370后延伸至第二板体371上,固定组件3还包括:第六压板8,第六压板8连接在第二板体371的上方,第六压板8的至少部分与第二板体371相间隔地设置,以在第六压板8与第二板体371之间构成用于供线缆2通过的第六通过空间。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机体1还包括第三轴体13,第三轴体13具有第四容纳空间130,机器人的三轴电机组件设置在第四容纳空间130内,线缆2的至少部分由三轴电机组件的侧方延伸至三轴电机组件的上方。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机体1还包括第四轴体14,第四轴体14具有第五容纳空间140,第四容纳空间130与第五容纳空间140之间通过穿线管9连通,线缆2的至少部分穿过穿线管9后至第五容纳空间140内。以通过穿线管9对线缆进行限位和保护。

具体地,机体1还包括第五轴体15和第六轴体16,第五轴体15具有第六容纳空间150,第六容纳空间150和第五容纳空间140之间通过通过孔连通,线缆的至少部分穿过通过孔后与机器人的六轴电机组件连接。

优选地,固定组件3还包括:护线套6,护线套6的至少部分安装在通过孔内,护线套6上设置有对线缆进行导向的导向端面,护线套6上设置有连接盘61,护线套6通过连接盘61与机体1连接;固定支架7,固定支架7与连接盘61连接,固定支架7的至少部分与连接盘61之间具有间隔,以在连接盘61与固定支架7之间构成用于供线缆通过的第七通过空间。

为了便于安装护线套6,连接盘61上设置有安装孔610,固定支架7包括:第三连接板71,第三连接板71与连接盘61相对间隔设置;连接柱72,连接柱72为两个,两个连接柱72之间通过第三连接板71连接,连接柱72上设置有连接孔720,以通过使连接件的至少部分依次穿过连接孔720和安装孔610将固定支架7与连接盘61连接。其中,安装孔610为多个,多个安装孔610沿连接盘61的周向间隔设置,这样设置可使连接柱72与任意相邻地两个安装孔610相互配合以形成第七通过空间。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容纳空间10包括:第一容纳空间40、第二容纳空间110、第三容纳空间120、第四容纳空间130和第五容纳空间140,第一容纳空间40、第二容纳空间110、第三容纳空间120、第四容纳空间130和第五容纳空间140均连通,机器人的一轴电机组件设置在第二容纳空间110内,机器人的二轴电机组件设置在第三容纳空间120内,机器人的三轴电机组件设置在第四容纳空间130内,其中,线缆2由机器人的底座内分为第一支线21和第二支线22,第一支线21和第二支线22分别布置在机器人的关节二的两侧,并朝向第三容纳空间120延伸,在第三容纳空间120内汇成一股线缆,一股线缆设置在二轴电机组件的侧方,并依次穿过第四容纳空间130和第五容纳空间140,以与机器人的六轴电机组件连接。

在具体实施时,固定组件3为多个,多个固定组件3分别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40、第二容纳空间110、第三容纳空间120、第四容纳空间130和第五容纳空间140内,以用于固定线缆2。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容纳空间内均可设置至少一个固定组件3,以用于固定线缆。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机器人,包括机体1、防护罩17和固定组件3,机体1内具有容纳空间10,机器人的线缆2设置在容纳空间10内,防护罩17用于环绕机器人的驱动件设置,驱动件用于驱动机器人的关节运动;防护罩17的侧壁与容纳空间10的至少部分侧壁之间构成环形腔101,线缆2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环形腔101内固定组件3设置在容纳空间10内,固定组件3的至少部分与线缆2的外表面连接,以将线缆2固定在容纳空间10内;固定组件3具有用于供线缆2穿过的通过空间,以将线缆2固定在通过空间内,这样设置大大改善了机器人的外观效果,并且不影响线缆的特性,其中,线缆的外表面可以采用油脂润滑,能够避免小空间带来的线缆容易损坏的问题。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