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铰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86521发布日期:2020-09-01 20:08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摩擦铰链装置的制作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19年2月22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9-0021158的优先权的权益,其

技术实现要素:
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擦铰链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将枢转对象摩擦地保持在期望位置或预定位置并且在枢转对象的枢转期间给予咔哒感觉,从而改善易用性和设计自由度的摩擦铰链装置。



背景技术:

铰链装置构造成枢转诸如门、盖子、覆盖物或扶手的枢转对象。

例如,用于车辆的仪表板扶手可允许扶手通过铰链装置相对于仪表板箱枢转。仪表板箱具有用于存放各种小物品的空间,并且当扶手枢转时仪表板箱的顶部开口打开和关闭。

铰链装置包括联接到诸如扶手的枢转对象的第一铰链元件,联接到诸如仪表板箱的固定对象的第二铰链元件,设置在第一铰链元件和第二铰链元件之间的枢转轴销,安装在枢转轴销上的扭转弹簧,以及用于锁定或解锁第一铰链元件的枢转位置的锁定结构。第一铰链元件可构造成通过扭转弹簧的弹力相对于第二铰链元件弹性地枢转。

然而,传统的铰链装置由于扭转弹簧和锁定结构而具有复杂的结构,这增加了制造成本并降低了设计的自由度。

传统的铰链装置不能将枢转对象适当地保持在使用者的期望位置,并且在第一铰链元件的枢转操作中没有咔哒感觉,导致枢转对象的操作感降低,并且不能适当调整枢转对象的开度。

提供在该背景技术部分中描述的上述信息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构思的背景,并且可以包括不被认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任何技术构思。

发明内容

提出本发明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同时完整保持现有技术实现的优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摩擦铰链装置,其能够将枢转对象摩擦地保持在期望位置或预定位置并且在枢转对象的枢转操作期间给予咔哒感,从而改善操作感、易用性以及设计的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摩擦铰链装置可包括:第一铰链元件,联接到枢转对象;第二铰链元件,联接到固定对象;摩擦轴,枢转地连接第一铰链元件和第二铰链元件;和摩擦引导件,与摩擦轴摩擦地接触。

摩擦轴可以具有第一摩擦表面,并且摩擦引导件可以具有与第一摩擦表面接触的第二摩擦表面。

摩擦轴可包括头部和从头部延伸的圆柱部分,第一摩擦表面可形成在圆柱部分的外周面上。

摩擦引导件可以具有摩擦孔,摩擦轴的圆柱部分容纳在该摩擦孔中,并且第二摩擦表面可以形成在摩擦孔的内周面上。

摩擦轴可以具有第三摩擦表面,并且摩擦引导件可以具有与第三摩擦表面摩擦地接触的第四摩擦表面。第三摩擦表面可以形成在头部上,第四摩擦表面可以形成在摩擦引导件的外表面上。

摩擦引导件还可包括润滑槽,润滑剂施加到该润滑槽上,并且润滑槽可围绕摩擦孔形成。

第一铰链元件可包括第一安装支架和从第一安装支架延伸的第一铰链臂,第二铰链元件可包括第二安装支架和从第二安装支架延伸的第二铰链臂。

第一铰链臂可以具有第一枢转凸耳,第二铰链臂可以具有第二枢转凸耳,并且第一枢转凸耳可以通过摩擦轴枢转地连接到第二枢转凸耳。

摩擦轴可以固定到第二枢转凸耳上,并且摩擦引导件可以固定到第一枢转凸耳上。

第二枢转凸耳可具有朝向第一铰链元件延伸的止动件,并且第一铰链臂可具有止动表面,当第一枢转凸耳枢转时,止动表面与止动件接触。

第二枢转凸耳可以具有朝向第一铰链元件延伸的止动件,并且摩擦引导件可以具有第一止动突起和第二止动突起,当第一枢转凸耳枢转时,第一止动突起和第二止动突起与止动件接触。

摩擦铰链装置还可包括垫圈,垫圈置于第一枢转凸耳和第二枢转凸耳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摩擦铰链装置可包括:第一铰链元件,其联接到枢转对象;第二铰链元件,联接到固定对象;枢转轴,枢转地连接第一铰链元件和第二铰链元件;摩擦轴和摩擦引导件,在第一铰链元件和第二铰链元件之间产生摩擦力。

摩擦轴可以具有第一摩擦表面,并且摩擦引导件可以具有与第一摩擦表面摩擦地接触的第二摩擦表面。

摩擦轴和枢转轴可以彼此平行。

摩擦轴可包括圆柱部分,并且第一摩擦表面可形成在圆柱部分的外周面上。

摩擦轴可以固定到第一铰链元件,并且当第一铰链元件枢转时摩擦轴可以围绕枢转轴旋转。

摩擦引导件可以具有引导摩擦轴的运动的摩擦槽,并且第二摩擦表面可以形成在摩擦槽的内周面上。

第一铰链元件可包括第一安装支架和从第一安装支架延伸的第一铰链臂,第二铰链元件可包括第二安装支架和从第二安装支架延伸的第二铰链臂。

第一铰链臂可以具有第一枢转凸耳,第二铰链臂可以具有第二枢转凸耳,并且第一枢转凸耳可以通过枢转轴枢转地连接到第二枢转凸耳。

摩擦轴可以固定到第一枢转凸耳,并且摩擦引导件可以固定到第二枢转凸耳。

第二枢转凸耳可具有朝向第一铰链元件延伸的止动件,并且第一铰链臂可具有止动表面,当第一枢转凸耳枢转时,止动表面与止动件接触。

摩擦引导件可具有限制摩擦轴的运动的止动表面。

摩擦铰链装置还可包括垫圈,垫圈置于第一枢转凸耳和第二枢转凸耳之间。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摩擦铰链装置的透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摩擦铰链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3示出了图2的b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4示出了图2中所示的摩擦轴的放大视图;

图5示出了图2中所示的摩擦引导件的放大视图;

图6示出了沿着图1的箭头a的方向的处于第一铰链元件在第一位置的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7示出了第一铰链元件在第二位置的状态;

图8示出了第一铰链元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的状态;

图9示出了沿图6的c-c线的剖视图;

图10示出了图9的部分d的放大视图;

图11示出了对图5的实施例的修改;

图12示出了对图9的实施例的修改;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摩擦铰链装置的透视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摩擦铰链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15示出了图14的f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16示出了图14的g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17示出了图14中所示的摩擦引导件的放大视图;

图18示出了图14中所示的摩擦轴的放大视图;

图19示出了沿图13的箭头e的方向的处于第一铰链元件在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侧视图;

图20示出了第一铰链元件在第二位置的状态;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摩擦铰链装置的平面图;

图22示出了沿图21的线h-h截取的剖视图;和

图23示出了图22的k部分的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枢转对象

2:固定对象

10:第一铰链元件

11:第一安装支架

12:第一铰链臂

13:第一枢转凸耳

14:联接孔

15:第一枢转孔

16:指状物

17:间隙

20:第二铰链元件

21:第二安装支架

22:第二铰链臂

23:第二枢转凸耳

24:止动件

25:第二枢转孔

26:垫圈

27:突出部

30:摩擦轴

31:头部

32:圆柱部分

33:联接部分

40:摩擦引导件

41:摩擦孔

42:开口

43:润滑槽

44:联接孔

46:突起

51:第一止动突起

52:第二止动突起

54:铆钉

61:第一摩擦表面

62:第二摩擦表面

63:第三摩擦表面

64:第四摩擦表面

110:第一铰链元件

111:第一安装支架

112:第一铰链臂

113:第一枢转凸耳

114:联接孔

115:第一枢转孔

112a:止动表面

120:第二铰链元件

121:第二安装支架

122:第二铰链臂

123:第二枢转凸耳

124:止动件

125:第二枢转孔

126:支撑部分

130:摩擦轴

132:圆柱部分

133:联接部分

140:摩擦引导件

141:摩擦槽

142:开口

143:止动表面

144:配合凹部

145:接合凹部

146:第三枢转孔

147:肋

151:第一突起

152:第二突起

153:第一配合孔

154:第二配合孔

161:第一摩擦表面

162:第二摩擦表面

170:枢转轴

171:头部

172:圆柱部分

173:联接部分

180:垫圈

181:垫圈环

182:连接肋

183:钻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将始终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等同的元件。另外,将排除与本发明相关联的公知技术的详细描述,以免不必要地使本发明的主旨不清楚。

诸如第一、第二、a、b、(a)和(b)的术语可用于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元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开,并且相应元件的固有特征、序列或顺序等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除非另外定义,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术语相同的含义。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相关领域中的上下文含义相等的含义,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具有理想或过度正式的含义,除非本申请中明确定义为具有这样的含义。

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摩擦铰链装置可包括联接到枢转对象1的第一铰链元件10,联接到固定对象2的第二铰链元件20,枢转地连接到第一铰链元件10和第二铰链元件20的摩擦轴30,以及与摩擦轴30摩擦地接触的摩擦引导件40。

第一铰链元件10可包括安装在枢转对象1上的第一安装支架11(参照图6),以及从第一安装支架11延伸的一个或多个第一铰链臂12。例如,枢转对象1可以是扶手、盖子、覆盖物等。

第一安装支架11可以是在水平方向上平坦的平板。第一安装支架11可以通过多个紧固件安装在枢转对象1上。一对第一铰链臂12可以在第一安装支架11的纵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如图1和2所示,第一铰链臂12可以分别从第一安装支架11的端部延伸。

第一铰链臂12可具有枢转地连接到第二铰链元件20的第一枢转凸耳13。第一枢转凸耳13可以从第一铰链臂12弯曲或成角度延伸。第一枢转凸耳13可具有容纳有摩擦轴30的第一枢转孔15和摩擦引导件40安装到的联接孔14。

第一枢转凸耳13可包括形成在其顶端上的一对指状物16,并且每个指状物16可从第一枢转凸耳13的顶端向外弯曲或成角度延伸。该对指状物16可以是彼此间隔开,使得可以在该对指状物16之间提供间隙17。

第二铰链元件20可包括安装在固定对象2上的第二安装支架21(参照图6),以及从第二安装支架21延伸的一个或多个第二铰链臂22。例如,固定对象可以是仪表板箱、外壳等。

第二安装支架21可以是在垂直方向上平坦的平板。第二安装支架21可以通过多个紧固件安装在固定对象2上。一对第二铰链臂22可以在第二安装支架21的纵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如图1和2所示,第二铰链臂22可以分别从第二安装支架21的端部延伸。

第二铰链臂22可具有通过摩擦轴30连接到第一铰链元件10的第一枢转凸耳13的第二枢转凸耳23。第二枢转凸耳23可具有与摩擦轴30联接的第二枢转孔25,和限制第一铰链元件10的位置的止动件24。止动件24可朝向第一铰链元件10延伸,并且第一铰链臂12可具有与第二枢转凸耳23的止动件24接触的止动表面12a。如图7所示,当第一铰链元件10移动(枢转)到第二位置p2时,第一铰链臂12的止动表面12a可以与第二枢转凸耳23的止动件24接触,以限制第一铰链元件10的第二位置p2(第一止动结构)。以这种方式,第一铰链元件10的第一铰链臂12和第二枢转凸耳23的止动件24可以构成第一止动结构。

参照图1和图2,摩擦轴30可以插入第一铰链元件10的第一枢转孔15和第二枢转凸耳23的第二枢转孔25中,使得摩擦轴30枢转地连接第一铰链元件10的第一枢转凸耳13和第二铰链元件20的第二枢转凸耳23。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垫圈26可插入在第一枢转凸耳13和第二枢转凸耳23之间,并且摩擦轴30可穿过垫圈26的钻孔。垫圈26可限制在第一枢转凸耳13和第二枢转凸耳23之间间距。参照图9,垫圈26可以具有插入第一枢转凸耳13的第一枢转孔15中的突出部27。

参照图4和图9,摩擦轴30可包括头部31、从头部31延伸的圆柱部分32和从圆柱部分32延伸的联接部分33。头部31可接触摩擦引导件40的外表面,并且圆柱部分32可以穿过第一枢转凸耳13的第一枢转孔15和垫圈26的钻孔。联接部分33可以通过锯齿联接或干涉配合与第二枢转凸耳23的第二枢转孔25联接。因此,摩擦轴30可以固定到第二枢转凸耳23,并且第一枢转凸耳13可以围绕摩擦轴30枢转。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联接部分33可具有形成在其外周面上的多个凸齿,并且多个凸齿可以以预定间距形成在联接部分33的外周面上。第二枢转凸耳23可以具有形成在第二枢转孔25的内周面上的多个凹齿,并且多个凹齿可以以预定间距形成在第二枢转孔25的内周面上。即,多个凸齿可以与多个凹齿啮合,使得摩擦轴30的联接部分33可以通过锯齿联接联接到第二枢转凸耳23的第二枢转孔25。

参照图1,摩擦引导件40可以通过诸如铆钉54的紧固件固定到第一枢转凸耳13上。参照图5,摩擦引导件40可以具有其中容纳有摩擦轴30的圆柱部分的摩擦孔41和联接孔44,摩擦引导件40通过联接孔44被联接。铆钉54可以联接到第一枢转凸耳13的联接孔14和摩擦引导件40的联接孔44,使得摩擦引导件40可以固定到第一枢转凸耳13上。如图9所示,摩擦引导件40和垫圈26可以在第一枢转凸耳13的两侧彼此相对。

摩擦轴30的圆柱部分32可具有形成在其外周面上的第一摩擦表面61,并且摩擦引导件40可具有形成在摩擦孔41的内周面上的第二摩擦表面62。因此,摩擦轴30的圆柱部分32可以通过第一摩擦表面61和第二摩擦表面62摩擦地接触摩擦引导件40的摩擦孔41的内周面。具体地,当第一铰链元件10相对于第二铰链元件20枢转时,摩擦轴30的圆柱部分32的第一摩擦表面61可摩擦地接触摩擦引导件40的摩擦孔41的第二摩擦表面62,使得可以在摩擦轴30和摩擦引导件40之间产生摩擦力。

摩擦轴30的头部31可摩擦地接触摩擦引导件40。具体地,摩擦轴30的头部31可具有与摩擦引导件40摩擦地接触的第三摩擦表面63,并且第三摩擦表面63可以形成在与摩擦引导件40的外表面接触的部分上。摩擦引导件40可以具有第四摩擦表面64,并且第四摩擦表面64可以形成在与摩擦轴30的头部31接触的摩擦引导件40的外表面上。摩擦轴30的头部31的第三摩擦表面63可以摩擦地接触摩擦引导件40的第四摩擦表面64,使得可以在摩擦轴30和摩擦引导件40之间产生摩擦力。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摩擦孔41可以具有开口42,并且摩擦轴30可以通过开口42插入到摩擦孔41中。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摩擦引导件40可具有形成在其外表面上的润滑槽43,并且润滑槽43可围绕摩擦孔41形成。特别地,润滑槽43可在第四摩擦表面64中形成,并且可以将诸如润滑脂(grease)的润滑剂施加到润滑槽43中。摩擦轴30和摩擦引导件40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可以通过施加到润滑槽43的润滑剂适当地控制或调节。当第一铰链元件10相对于第二铰链元件20枢转时,第一铰链元件10的枢转力可以通过施加到润滑槽43和摩擦表面61、62、63和64的润滑剂均匀地保持。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摩擦引导件40可具有从其顶端向上延伸的突起46,并且突起46可配合到第一枢转凸耳13的间隙17中。摩擦引导件40可以通过突起46和间隙17牢固地联接到第一枢转凸耳13。

当使用者用过大的力将第一铰链元件10和枢转对象1移动到第二位置p2时,第一铰链元件10的第一铰链臂12可能使得第二枢转凸耳23的止动件24变形。为了防止第二枢转凸耳23的止动件24的变形,可以提供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止动结构。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摩擦引导件40可具有通过第一枢转凸耳13的枢转而与第二枢转凸耳23的止动件24接触的第一止动突起51和第二止动突起52(第二止动结构)。第一止动突起51可以从摩擦引导件40的顶端朝向第一安装支架11延伸,并且第一止动突起51可以设置为与突起46邻近。第二止动突起52可以从摩擦引导件40的底部朝向第一铰链臂12延伸。当第一铰链元件10在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移动(枢转)时,第一止动突起51可以与第二枢转凸耳23的止动件24接触(参照图6)或者第二止动突起52可以与第二枢转凸耳23的止动件24接触(参照图7),从而可以提供咔哒感觉,并且第一铰链元件10的枢转位置可以限制在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的枢转范围内。以这种方式,摩擦引导件40的第一止动突起51和第二止动突起52以及第二枢转突耳23的止动件24可以构成第二止动结构。

特别地,如图6所示,在第一铰链元件10和枢转对象1位于第一位置p1的状态下,第二止动突起52和第一铰链臂12的止动表面12a可位于第二枢转凸耳23的止动件24的下方,并且第二止动凸起5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比第一铰链臂12的止动表面12a更靠近第二枢转凸耳23的止动件24。当第一铰链元件10移动到第二位置p2时,第二止动突起52和止动件24之间的接触可以在第一铰链臂12的止动表面12a和止动件24之间的接触之前进行。由于第一铰链臂12的止动表面12a是在第二止动突起52与止动件24接触之后与止动件24接触的,因此可以适当地缓冲施加到第一铰链元件10和枢转对象1的过大的力,从而防止使第一铰链元件10的第一铰链臂12由于过大的力而使第二枢转凸耳23的止动件24变形。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摩擦铰链装置可采用摩擦引导件40的第一止动突起51和第二止动突起52与第二枢转突耳23的止动件24接触的结构,从而有效地产生咔哒感并执行位置限制。

当使用者相对于固定对象2移动枢转对象1时,第一铰链元件10的第一枢转凸耳13可相对于第二铰链元件20的第二枢转凸耳23枢转,摩擦轴30的第一摩擦表面61可摩擦地接触摩擦引导件40的第二摩擦表面62,并且摩擦轴30的第三摩擦表面63可摩擦地接触摩擦引导件40的第四摩擦表面64。由于在摩擦轴30和摩擦引导件40之间的摩擦接触,枢转对象1可以适当地保持在期望位置或预定位置。

图6示出了第一铰链元件10和枢转对象1移动到第一位置p1的状态,其中第一位置p1可以是枢转对象1最接近固定对象2的位置。特别的,第一位置p1可以是第一铰链元件10的第一安装支架11最靠近第二铰链元件20的第二安装支架21的位置。第一铰链元件10的第一止动突起51可以在第一位置p1接触第二枢转凸耳23的止动件24(参照图6),使得使用者可感觉到相对于第一位置p1的咔哒感,并且第一铰链元件10的第一位置可以受到限制。例如,当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铰链装置应用于仪表板扶手时,枢转对象1可以是扶手,并且固定对象2可以是仪表板箱。第一位置p1可以是枢转扶手完全关闭固定的仪表板箱的位置。

图7示出了第一铰链元件10和枢转对象1移动到第二位置p2的状态,其中第二位置p2可以是枢转对象1最远离固定对象2的位置。特别地,第二位置p2可以是第一铰链元件10的第一安装支架11离第二铰链元件20的第二安装支架21最远的位置。第一铰链元件10的第二止动突起52可以在第二位置p2接触第二枢转凸耳23的止动件24,使得使用者可以感觉到第二位置p2的咔哒感,并且可以限制第一铰链元件10的第二位置。例如,当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铰链装置应用于仪表板扶手时,枢转对象1可以是扶手,并且固定对象2可以是仪表板箱。第二位置p2可以是枢转扶手完全打开固定的仪表板箱的位置。

图8示出了第一铰链元件10和枢转对象1位于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的中间位置ps的状态。第一铰链元件10的第一止动突起51和第二止动突起52可以在中间位置ps与第二枢转凸耳23的止动件24分离。例如,当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铰链装置应用于仪表板扶手时,枢转对象1可以是扶手,并且固定对象2可以是仪表板箱。中间位置ps可以是枢转扶手部分地打开固定的仪表板箱的位置。

图11示出了对图5的实施例的修改。这里,摩擦引导件40可以不具有突起46以及第一止动突起51和第二止动突起52,并且润滑槽43可以不形成在摩擦孔41周围。

图12示出了对图9的实施例的修改。这里,摩擦轴30可以不具有头部,因此摩擦轴30可以不具有第三摩擦表面,并且摩擦引导件40可以不具有第四摩擦表面。

图13至图2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摩擦铰链装置。

参照图13和图14,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摩擦铰链装置可包括联接到枢转对象1的第一铰链元件110、联接到固定对象2的第二铰链元件120、枢转地连接到第一铰链元件110和第二铰链元件120的枢转轴170以及在第一铰链元件110和第二铰链元件120之间产生摩擦力的摩擦轴130和摩擦引导件140。

第一铰链元件110可包括安装在枢转对象1上的第一安装支架111,以及从第一安装支架111延伸的一个或多个第一铰链臂112。例如,枢转对象1可以是扶手、盖子、覆盖物等。

第一安装支架111可以是在水平方向上平坦的平板。第一安装支架111可以通过多个紧固件安装在枢转对象1上。一对第一铰链臂112可以在第一安装支架111的纵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一铰链臂112可以分别从第一安装支架111的端部延伸。

第一铰链臂112可具有枢转地连接到第二铰链元件120的第一枢转凸耳113。第一枢转凸耳113可从第一铰链臂112弯曲或成角度延伸。第一枢转凸耳113可具有容纳枢转轴170的第一枢转孔115和摩擦轴130联接到的联接孔114。枢转轴170可以穿过第一枢转凸耳113的第一枢转孔115,使得第一枢转凸耳113可以绕枢转轴170枢转,并且摩擦轴130可以联接到第一枢转凸耳113的联接孔114使得摩擦轴130可以固定到第一铰链元件110的第一枢转凸耳113。

第二铰链元件120可包括安装在固定对象2上的第二安装支架121,以及从第二安装支架121延伸的一个或多个第二铰链臂122。例如,固定对象可以是仪表板箱,外壳等。

第二安装支架121可以是在垂直方向上平坦的平板。第二安装支架121可以通过多个紧固件安装在固定对象2上。一对第二铰链臂22可以在第二安装支架121的纵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二铰链臂122可以分别从第二安装支架121的端部延伸。

第二铰链臂122可具有通过枢转轴170联接到第一铰链元件110的第一枢转凸耳113的第二枢转凸耳123。第二枢转凸耳123可具有容纳枢转轴170的第二枢转孔125和限制第一铰链元件110的位置的止动件124。止动件124可具有第一配合孔153,并且可从第二枢转凸耳123的顶端朝向第一铰链元件110的第一铰链臂112延伸,并且第一铰链臂112可具有通过第一枢转凸耳113的枢转而与止动件124接触的止动表面112a。参照图20,当第一铰链元件110移动到第二位置p2时,第一铰链臂112的止动表面112a可以与第二枢转凸耳123的止动件124接触,以限制第一铰链元件110的第二位置p2。以这种方式,第一铰链元件110的第一铰链臂112和第二枢转凸耳123的止动件124可以构成第一止动结构。

参照图14和图16,第二枢转凸耳123可以具有支撑摩擦引导件140的前端的支撑部分126,并且支撑部分126可以从第二枢转凸耳123的前端朝向第一枢转凸耳113延伸。支撑部分126可具有第二配合孔154。

参照图14和21,垫圈180可插入第一枢转凸耳113和第二枢转凸耳123之间,并可限制第一枢转凸耳113和第二枢转凸耳123之间的间距。垫圈180可包括一对垫圈环181,和连接该对垫圈环181的连接肋182。每个垫圈环181可以具有钻孔183,枢转轴170的圆柱部分172容纳在钻孔183中。垫圈环181的钻孔183可以与第一枢转凸耳113的第一枢转孔115和第二枢转凸耳123的第二枢转孔125对齐。

参照图14和图18,摩擦轴130可包括圆柱部分132和从圆柱部分132延伸的联接部分133。圆柱部分132可具有形成在其外周面上的第一摩擦表面161。联接部分133可以通过锯齿联接或过盈配合联接到第一枢转凸耳113的联接孔114,使得摩擦轴130可以固定到第一铰链元件110的第一枢转凸耳113上。因此,摩擦轴130可以通过第一铰链元件110的第一枢转凸耳113的枢转,围绕枢转轴170旋转。根据示例性实施例,联接部分133可以具有形成在其外周面上的多个凸齿,多个凸齿可以以预定间距形成在联接部分133的外周面上。第一枢转凸耳113可以具有形成在联接孔114的内周面上的多个凹齿,并且多个凹齿可以以预定间距形成在联接孔114的内周面上。多个凸齿可以与多个凹齿啮合使得摩擦轴130的联接部分133可以通过锯齿联接与第一枢转凸耳113的联接孔114联接。

枢转轴170可设置成平行于摩擦轴130。如图13和图14所示,枢转轴170可以插入第一铰链元件110的第一枢转孔115和第二铰链元件120的第二枢转孔125中,使得枢转轴170枢转地连接第一铰链元件110和第二铰链元件120。枢转轴170可包括头部171,从头部171延伸的圆柱部分172以及从圆柱部分172延伸的联接部分173。圆柱部分172可穿过第一枢转凸耳113的第一枢转孔115、垫圈180和摩擦引导件140的第三枢转孔146,并且联接部分173可通过锯齿联接或干涉配合联接到第二枢转凸耳123的第二枢转孔125。根据示例性实施例,联接部分173可以具有形成在其外周面上的多个凸齿,并且多个凸齿可以以预定间距形成在联接部分173的外周面上。第二枢转凸耳123可以具有形成在第二枢转孔125的内周面上的多个凹齿,并且多个凹齿可以以预定间距形成在第二枢转孔125的内周面上。多个凸齿可以与多个凹齿啮合,使得摩擦轴30的联接部分173可以通过锯齿联接联接到第二枢转凸耳123的第二枢转孔125。

参照图13和图14,摩擦引导件140可以通过枢转轴170安装在第一枢转凸耳113和第二枢转凸耳123之间。参照图13、图14和图17,摩擦引导件140可包括引导由第一枢转凸耳113的枢转引起的摩擦轴130的旋转的摩擦槽141,并且第三枢转孔146与垫圈180的钻孔183对准。

通过第一枢转凸耳113的枢转,摩擦槽141可以形成为与摩擦轴130的旋转轨道对应的弧形形状。摩擦槽141可以具有形成在其内周向表面的第二摩擦表面162,并且摩擦轴130的圆柱部分132的第一摩擦表面161可以摩擦地接触摩擦引导件140的摩擦槽141的第二摩擦表面162,使得摩擦轴130和摩擦引导件140之间可以产生摩擦力。第三枢转孔146可构造成容纳枢转轴170的圆柱部分172。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诸如润滑脂的润滑剂可被施加到摩擦槽141的第二摩擦表面162,并且摩擦轴130的第一摩擦表面161与摩擦引导件140的第二摩擦表面162之间的摩擦力可以通过润滑剂适当地控制或调节。当第一铰链元件110相对于第二铰链元件120枢转时,第一铰链元件110的枢转力可以通过施加到第二摩擦表面162和摩擦表面161和162的润滑剂均匀地保持。

摩擦槽141可以具有多个接合凹部145,并且摩擦轴130的圆柱部分132可以选择性地安置在多个接合凹部145中以产生咔哒感。摩擦槽141可以具有形成在其一个端部的开口142。摩擦引导件140可以具有通过摩擦槽141和开口142形成为悬臂结构的肋147。肋147可以以悬臂方式联接到摩擦引导件140,使得肋147可以相对于摩擦引导件140弹性变形。肋147的弹性变形可以允许摩擦轴130的圆柱部分132通过开口142和肋147容易地插入到摩擦槽141中。

枢转轴170的圆柱部分172可以穿过第一枢转凸耳113的第一枢转孔115、垫圈180、以及摩擦引导件140的第三枢转孔146并且枢转轴170的联接部分173可以连接到第二枢转凸耳123的第二枢转孔125,使得摩擦引导件140可以固定地定位在第一枢转凸耳113和第二枢转凸耳123之间。

摩擦引导件140可具有形成在其顶端中的配合凹部144。垫圈180的连接肋182可以装配到摩擦引导件140的配合凹部144中,使得一对垫圈环181可以如图21所示在摩擦引导件140的两侧彼此相对。

摩擦引导件140可具有形成在其顶端上的第一突起151,以及形成在其前端上的第二突起152。第一突起151可以装配到止动件124的第一配合孔153中,并且第二突起152可以装配到支撑部分126的第二配合孔154中。因此,摩擦引导件140可以牢固地固定到第二枢转凸耳123。

当使用者用过大的力将第一铰链元件110和枢转对象1移动到第二位置p2时,第一铰链元件110的第一铰链臂112可能使第二枢转凸耳123的止动件124变形。为了防止第二枢转凸耳123的止动件124变形,可以提供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止动结构。

当第一铰链元件110移动(枢转)到第二位置p2时,摩擦轴130的圆柱部分132可以与摩擦槽141的止动表面143接触(参照图22和23)。因此,可以给出咔哒感觉,并且可以限制第一铰链元件110的第二位置p2。以这种方式,摩擦引导件140和摩擦槽141的止动表面143可以构成第二止动结构。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摩擦引导件140可以具有形成在摩擦槽141的另一个端部上的止动表面143(第二止动结构),并且摩擦引导件140的止动表面143可以是弯曲的对应于摩擦轴130的圆柱部分132。如图19所示,在第一铰链元件110和枢转对象1位于第一位置p1的状态下,摩擦引导件140的止动表面143和第一铰链臂112的止动表面112a可位于第二枢转凸耳123的止动件124下方,并且摩擦引导件140的止动表面143可以比第一铰链臂112的止动表面112a更靠近第二枢转凸耳123的止动件124。当第一铰链元件10移动到第二位置p2时,摩擦轴130的圆柱部分132与摩擦槽141的止动表面143之间的接触可以在第一铰链臂112的止动表面112a与第二枢转凸耳123的止动件124接触之前产生。由于在摩擦轴130的圆柱部分132与摩擦槽141的止动表面143接触之后,第一铰链臂112的止动表面112a与第二枢转凸耳123的止动件124接触,因此可以适当地缓冲施加到第一铰链元件110和枢转对象1的过大的力,从而防止第一铰链元件110的第一铰链臂112由于过大的力使第二枢转凸耳123的止动件124变形。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摩擦铰链装置可采用摩擦轴130的圆柱部分132与摩擦槽141的止动表面143接触的结构,从而有效地产生咔哒感觉和实现位置限制。

当使用者相对于固定对象2移动枢转对象1时,第一枢转凸耳113可相对于第二枢转凸耳123枢转,并且摩擦轴130的第一摩擦表面161可摩擦地接触摩擦引导件140的第二摩擦表面162。由于摩擦轴130和摩擦引导件140之间的摩擦接触,枢转对象1可以适当地保持在期望位置或预定位置。

图19示出了第一铰链元件110和枢转对象1移动到第一位置p1的状态,其中第一位置p1可以是枢转对象1最接近固定对象2的位置。特别地,第一位置p1可以是第一铰链元件110的第一安装支架111最靠近第二铰链元件120的第二安装支架121的位置。例如,当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铰链装置应用于仪表板扶手时,则枢转对象1可以是扶手,固定对象2可以是仪表板箱。第一位置p1可以是枢转扶手完全关闭固定仪表板箱的位置。

图20示出了第一铰链元件110和枢转对象1移动到第二位置p2的状态,其中第二位置p2可以是枢转对象1最远离固定对象2的位置。特别地,第二位置p2可以是第一铰链元件110的第一安装支架111距离第二铰链元件120的第二安装支架121最远的位置。例如,当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铰链装置应用于仪表板扶手时,则枢转对象1可以是扶手,固定对象2可以是仪表板箱。第二位置p2可以是枢转扶手完全打开固定仪表板箱的位置。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摩擦铰链装置可以将枢转对象摩擦地保持在期望位置或预定位置,并且在枢转对象的枢转操作期间给予咔哒感觉,从而改善操作感觉、易用性和设计自由度。

在上文中,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和附图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在不脱离了以下权利要求中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由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